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846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

《战争与和平》历史复习提纲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

(1—2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主要原因:

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3.客观原因: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加速剂: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战争进程:

1914年东西两线,计划破产;1915年重心在东,战事僵持;1916年重心转西,战事惨烈;

1917年阵营变化,有入有退;1918年盟国崩溃,战争结束。

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年代

战役

特点

1914

马恩河战役

首次重大战役

1915

无涉及

东线僵持

1916

 

凡尔登绞肉机

时间最长最惨烈

索姆河地狱

规模最大

日德兰海战

最大海战

1917

1918

民众厌战

出现反战

后方

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1.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2.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4.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请举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

为什么?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

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

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国更衰落:

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

①美国:

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

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

②德国与匈牙利:

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

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

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影响:

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

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认定德国是一战挑起者)

①领土: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

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③军事:

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

④赔款:

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2、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体系=《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国联盟约(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

2、实质:

协约国列强主导的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战胜国掠夺战败国)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体系的进步作用:

①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战后各国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②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国家获得独立;

2、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瓜分德国、土耳其

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

③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

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

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

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华盛顿体系:

1、《四国条约》(美英法日)——

①各国相互承认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②英日同盟解散——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了遏制;

2、《五国海军条约》——美取得了英同样的海军力量

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3、《九国公约》:

(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

①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确立了列强在中国“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

美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华盛顿体系”。

至此,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华体系”完全形成。

2、美国是最大胜利者:

既取得了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为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和日美战争埋下了祸根。

思考:

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日本是怎样逐步打破华盛顿体系的?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是列强建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赢家。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建立,调整了世界大国间的关系,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使欧洲和亚太地区暂时处于和平稳定状态。

有利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凡-华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是建立的和平不能长久。

关于凡-华体系的矛盾及结合点可图示如下:

一、国际联盟——战后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二、国际联盟的活动:

㈠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⑴在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方面:

1925年制止了希腊、保加利亚的冲突;

⑵在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㈡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

⑴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

⑵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放任二战的爆发:

①“九一八”事变后,没有制裁日本,反而提出列强共管东北;“七七”事变后要求各会员国自行制裁日本,结果无人响应。

②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国联成立后发挥了哪些作用?

后来是否达到了制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

如何认识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国际联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具有一定进步性。

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实际被英法所操纵。

它始终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法西斯的兴起:

意大利最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1.兴起原因:

①历史:

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一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③法西斯党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一战的重负引起的经济凋敝和政局动荡

2.建立标志: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任意大利首相

法西斯的兴起:

德日与意大利相似的因素

1.兴起原因:

①历史:

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出现法西斯力量:

德国出现纳粹党,后希特勒成为党魁;日本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主③法西斯力量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激化

2.法西斯建立: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体制在德日确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德日法西斯势力活跃并上台的现实因素:

1.经济危机:

①爆发标志:

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价暴跌

②主要特点:

长、广、大(强)

2.危机影响:

国内:

对大国的影响不尽相同。

危机打击下的美英依靠优势或新政确保了民主体制;德日的弱势促使了法西斯势力在本国的上台

国际:

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大事件: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日本法西斯主力-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中国的方针

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成立的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⑤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民众支持战争的狂热,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大事件:

①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和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

②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③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体制的确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④希特勒上台后,确立了一系列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

——如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扩军备战等。

德日法西斯的特点和上台方式

特点:

德国法西斯势力以纳粹党为核心

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上台方式:

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

日本是军部逐渐控制政府,进而掌握政权

国家

法西斯头目

法西斯主力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意大利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

1922年墨索里尼任首相

德国

希特勒

纳粹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

日本

军部

军部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1、发生时间:

20世纪30年代

2、局部战争大事件: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最早

②1935-1936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③1936-1939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德意直接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④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⑤1938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⑥1938年德国在捷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整个捷克

3、三国轴心结盟:

时间:

1936-1937年;

标志:

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局部的反法斯斗争:

①1931年:

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后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②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

思想:

1935年的共产国际“七大”

实践:

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国际进步人士支持西班牙的“国际纵队”

③坚持游击战争的埃塞俄比亚人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针对问题

操纵

政策内容

反映实质

中国问题

日占东北

英法

操纵国联,不提制裁,要共管东北

绥靖政策

初露端倪

意埃问题

英法

对意制裁,范围有限,很快取消

纵容扩张

美国

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

西班牙问题

英法

提出不干涉

纵容扩张

美国

修改中立法案

侵奥问题

英法

没有任何正式反应

纵容扩张

捷克问题

英法

与德意签订《协定》

登峰造极

《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

①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家

②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吞并捷克),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③大大增强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提高了希特勒的国内威望

④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⑤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对英法信任度下降,后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思考:

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概括一下什么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policyofappeasement)也称姑息纵容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

1、加速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

①《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

②英法与苏联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希望渺茫

③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德国免去后顾之忧加速了战争爆发进程

2、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初期阶段的大事件:

1、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

德军突袭波兰,后沦陷

2、奇怪战争(静坐战争)的出现:

英法宣战后的按兵不动;实质:

战争时的绥靖

3、德国改变进攻方向,侵入西北欧:

1940年

北欧:

丹麦、挪威;西欧:

荷、比、卢沦陷

影响:

宣告绥靖政策破产

4、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

5、法国的投降:

1940年6月

6、英国张伯伦下台与主战派丘吉尔出任首相

7、不列颠之战:

特点:

以炸迫降;影响:

德国计划首次失败

太平洋战争

1.爆发:

1941.12.7,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日美矛盾激化(日本扩张损害美英利益,

美英荷制裁沉重打击日本)

3.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①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全球性战争)

③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日军进犯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1.从修改“中立法案”到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

影响:

确立租借方式,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2.英美宣布支持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后

3.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

影响:

苏联表示支持,三大国开始反法西斯联合

4.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后的1942年1月

影响:

26个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意义:

1.团结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抑的国家,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

2.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3.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基础

哪些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战的几个重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6,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2.10,阿拉曼战役

法西斯的投降:

①意大利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德国的投降——1945.5.8,欧洲战事结束

③日本的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2,二战正式结束

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

①意:

西北非的卡萨布兰卡登陆和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变与墨索里尼被捕。

②德:

盟军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受敌;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美苏易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

③日:

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美国投下原子核;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

二战后期协调反法西斯行动的四次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1943.1.1

中美英

发表《开罗宣言》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1、战争性质:

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

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

2、伟大意义:

①战争使人类理性得到张扬,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随之诞生;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美苏成为两个世界一流大国,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继续衰落(人教:

已不复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③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兴起。

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②大国的绥靖政策保护自己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野心,未能阻止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③战争中一些国家墨守成规,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结果或遭遇亡国或付出了惨重代价;④人类

2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靠理智和正义,赢得了战争、和平和进步;⑤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历史复习提纲(第5单元—第6单元)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

(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4)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二战后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几种类型:

1.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2.世界长期热点战争:

中东战争

3.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背景

国际:

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

国内:

朝韩两个政权的对立

历史:

美苏以38度线作为对日受降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现实:

美国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苏联的背后支持

美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美国视苏联为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可以维护和扩大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加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朝鲜战争的过程:

⑴战争的爆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入侵韩国。

⑵美国的干涉——朝鲜战争演变为国际战争

1950年

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

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⑶中国的抗美援朝:

①目的:

保家卫国,援助社会主义朝鲜抵抗外来侵略

②过程: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双方进行5次重大战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⑷结果: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内容见书),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朝鲜战争的性质

•朝鲜半岛:

内战

•中朝两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①从战争起因看:

是“冷战”的产物(美国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要遏制苏联);

②从战争过程看:

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③从战争结果看:

以“38线”为界,半岛南北分裂,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朝鲜战争的影响:

1、对交战国

对朝: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对中国:

国际地位、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精神激励、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中美关系等

对美国:

战略企图、中美关系、西方盟友关系

2、对东亚局势:

美国、中国、朝鲜

苏联:

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西方阵营也开始联合对抗苏联。

日本: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与美化敌为友,得到政经扶助,有利于军国主义的复活。

韩国: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台湾:

死里逃生。

3、对世界局势:

加剧了两极对峙格局。

中东地区(一种说法):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何以会成为世界一热点地区?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阿拉伯世界”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

三教圣地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战略利益的需要

阿以冲突的由来:

(1)由于历史因素,两者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围绕问题印发伟大民族矛盾

(2)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大国力量介入。

(3)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4)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5)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