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81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docx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1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C)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2.“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是指(D)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

  D.绝对静止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C)

  A.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B.社会文化财富和成果

  C.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D.社会政治文明成果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

  A.社会分工B.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6.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7.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A)

  A.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B.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

  C.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D.经济领域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9.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论断是在(B)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D.《〈共产党人〉发刊词》

  10.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B)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间接动力

  D.最终决定力量

  12.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四项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D)

  A.经济效益  B.产品质量

  C.发展速度  D.合理的经济结构

  1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A)

  A.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B.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C.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D.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15.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共同签署了(C)

  A.《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

  B.《内地与香港直接“三通”协定》

  C.《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D.《内地与香港自由贸易区协定》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ABCD)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E.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17.黑格尔说:

“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BE)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依赖于部分

  E.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18.决定和影响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BDE)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价格总额

  1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CDE)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中的目的不同

  20.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2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当做到(ABDE)

  A.要扩大开放,但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B.要引进和利用外资,但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

  C.要发展对外贸易,但更要注意扩大内需

  D.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

  E.要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对外资企业加强引导和管理

  22.毛泽东认为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是(ABC)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致

  C.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

  D.做群众工作

  E.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3.1959至1960年毛泽东在读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分为(BD)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E.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2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因为(ABCD)

  A.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B.它是当代最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的理论

  C.它主张理论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

  D.它强调理论的实践性

  E.它彻底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

  25.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D)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水平

  C.社会展程度

  D.社会发展阶段

  E.社会发展模式

  26.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以后,我们党明确了下列问题(ABE)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排除计划

  D.社会主义经济属于商品经济

  E.判断社会主义建设得失的标准

  27.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ABCD)

  A.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新的理论要求

  D.为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视野

  E.为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拓了新境界

  28.温家宝总理提出新一届政府工作要抓住的关键环节是(AB)

  A.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B.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C.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E.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9.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希望是(ABCD)

  A.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B.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C.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D.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E.牢记“两个务必”,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30.2003年10月6日至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系统阐述了我国的政策主张,提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建议。

此行的主要成果有(ABCDE)

  A.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B.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C.推动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D.阐述10+3合作的指导原则,即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循序渐进、开放包容

  E.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合作倡议。

如2005年实现中国与东盟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建立10+3和10+1青年、卫生、科技、文教等合作机制,举办中国“振兴东北”和东北亚合作研讨会等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

答:

(1)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

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2)文化与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2.在近代中国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答案要点】

(1)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民族资本主义还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2)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要让私人资本主义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3)在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着的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害怕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革命企图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粹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33.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3.【答案要点】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但不能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一个基本方面,是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侧重从发展的规律、客观要求方面揭示其本质。

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还有另外的二个基本方面,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它们把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社会理想的过程,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目的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因此,可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不能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5分)

  1.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而只有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事实说明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时间观念相对性的理解和把握。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

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

通常人们的心情愉快,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D项)这一原理。

象这样的知识点,如果考生在复习时不仔细认真的话,也是难以选对的。

  3.A【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关系的确认。

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一般关系,考生是可以把握的。

但当把二者的关系展开为各种具体关系,特别是在许多关系中选择一种最基本的关系时,掌握知识不扎实的考生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入困境,会在A项和D项中举棋不定,最后选了D项而丢掉1分。

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A项)。

  4.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社会文明概念的确认。

非常明确,所谓社会文明,从总体上说就是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A项是物质文明的内容;B项是精神文明的内容;D项是政治文明的内容,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

此题没有难点,一般考生都应选对。

  5.C【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依据的理解。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即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便表现为商品,其经济形态也就是商品经济。

A、B两项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一定要采取商品的形式,D项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之一,具有特殊性,都不是正确选项。

6.C【解题分析】考查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理解。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进行的,且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商品的买卖而实现的。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7.A【解题分析】考查对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依据的掌握。

用于劳动资料的生产资本是固定资本,它在较长时间内多次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则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分批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其价值是一次性转入新产品中去。

因此,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区分的依据是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这样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影响,故选项A是正确的。

C项是划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依据,B、D两项虽然表述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部分差异,但未阐明二者在价值转移方式上的不同,故都不能称作依据。

  8.A【解题分析】考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的掌握。

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都是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这是由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

C项只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实质。

D项本身表述就是错误的。

由上述分析可见,A项是正确选项。

  9.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反对本本主义》这一著作主要内容的掌握。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0.B【解题分析】1929年9月由周恩来主持、陈毅参加起草的一个文件中,强调红军筹款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由此可见周恩来最早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

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1.B【解题分析】本题实质上是要区别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间接动力、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四个科学概念。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生产力为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解答本题还要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它必须运用到生产实践上,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因此,它是一种间接生产力,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12.A【解题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为中心,兼顾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A为选项。

B、C、D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

  13.D【解题分析】A是B、C、D的目的,B是A、C、D的反映,C是前提,D是基本条件,D为正确选项。

  14.A

  15.C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6.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理解和把握。

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实践创新就是指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学上就是坚持题中所给定的A、B、C、D的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关原理。

考生回答此题可能会由于漏选C项和D项而丢分。

  17.ABE【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题中黑格尔的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部分依赖于整体”(A项),“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B项),也正是“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展各部分的功能”(E项),但整体却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总和(C项)。

此外,黑格尔的话是说明“部分依赖于整体”,而不是“整体依赖于部分”(D项)。

一般考生能够顺利选定A、B、E项,可如果不仔细分析,可能就会再误选C项,失去这2分。

  18.ABDE【解题分析】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

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进入流通领域的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数量,二是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这两项的乘积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A、B、D、E都是正确的选项。

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容易将B项和E项混淆而漏掉其中之一,必须给予注意。

  19.ACDE【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区别的理解。

商品流通公式是:

W-G-W。

资本流通公式是:

G-W-G′。

对比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

第一,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因而买与卖的顺序是不同的;第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货币,因而它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前者以货币为流通的媒介,后者以商品为流通的媒介;第四,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不同的商品,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

因此,该题除了B项以外,其余A、C、D、E四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20.A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的理解。

在我国的所有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是“不断提高",而是有所下降的。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

  21.ABDE【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问题的掌握。

题中A、B、D、E四项都正确反映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问题的方针和方法,这四项是本题的正确选项。

发展对外贸易关键是扩大出口,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实行“出口领先"的原则,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该题也是实效性、政策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先记忆后理解。

  22.AB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原则的掌握。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

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

因此,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3.B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掌握。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关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出: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根据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富裕的实际状况的考察,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因此,备选项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4.ABCD【解题分析】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进行分析。

ABCD是其主要特点,E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则是片面观点,与A相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发展从无止境,理论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会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

  25.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个字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

前四个字“社会主义”,回答了A,后四个字回答了B、C、D。

(2)B、C、D是同义语,因此,同为选项。

  26.ABE【解题分析】A、B、E体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理解。

D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之前,已明确的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搞计划经济,但应有计划,C不为正确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