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893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武汉市汉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正常中学生1s心跳约为72次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2cm

2.某同学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6cm、2.58cm、2.68cm,则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测得该物体的宽度分别为:

A.1mm、2.57cmB.1cm、2.56cm

C.1mm、2.58cmD.1cm、2.57cm

3.如图所示是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射穿一枚普通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5.0×10-4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A.10m/sB.100m/sC.1000m/sD.10000m/s

4.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m

80m

100m

王小兵

2.3s

8.4s

12.2s

刘磊

2.4s

8.3s

11.8s

周伟

2.5s

8.4s

11.4s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6.“中华神盾”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最先进导弹驱逐舰。

如图是“中华神盾”军舰静止时,其声纳装置的显示器所显示出声波信号发出与接收的情况,图中P1、P2是声纳发出的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不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

如果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υ=1500m/s,不明物体是沿直线正对着军舰匀速行驶。

则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信号P1从发出到接收共用时24s

B.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18000m

C.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开始到信号P2遇到不明物体这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750m

D.不明物体在向军舰靠拢

7.2019年4月14日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下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最终全程马拉松(约42km)男子冠军由来自肯尼亚选手吉普拉加特获得,成绩为2小时10分06秒.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静的江面,宏伟的长江大桥与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吉普拉加特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9.4km/h

C.参赛选手比赛时,相对与长江大桥上的路灯是静止的.

D.人工降雨的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产生于振动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9.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1.为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中国公民海上人身和财产安全,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开始进入亚丁湾,对该海域进行海上护航。

如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的情景.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嗓子”发出的是次声波

B.这种声波具有能量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1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该自下而上,并且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两次实验水的沸点都为98℃

C.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D.分析乙图可知,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少

14.小红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小明同学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此可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温度计读数为44℃

B.海波是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液态。

C.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D.图乙可知EF段,是吸热过程,且温度不变

15.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右图表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氟利昂在冷凝管内汽化、吸热,把冰箱内的热放出

C.氟利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D.从冰箱内拿出的冰冻饮料会“冒汗”,这是液化现象

16.为庆祝新中国建国70周年,今年10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大阅兵仪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反射来判断的

B.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内的

1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1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

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9.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m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cm.

20.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全机长度40m、翼展近36m,高约12m,设计158个座位。

(1)根据设计,大飞机C919航程超过4000km,最大航程可以达到5500km,若武汉直飞北京的距离为1200km,C919飞行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5h,则C919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2)如图所示,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上,牵引车正拉动大飞机以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60m长的欢迎人群(欢迎人群可视为相对地面静止),则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伍需要_____h。

(3)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试飞员相对飞机是______(选填“静止”、“运动”)。

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所示为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的s-t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AB段的平均速度为8km/h

B.BC段为起飞加速阶段,速度为250m/s

C.CD段为减速降落阶段,速度为420km/h

D.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750km/h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当测得s1为90.00cm,s2为全程的一半.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22.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实验时,手应按在图中的_____处.(选填“A”、“B”)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其振动图像如图甲,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则振动图像可能是_______.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3.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冰,应选用颗粒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实验后将烧杯中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形成.

24.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选填)______.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4)若取下塑料薄膜,透过小孔将看到的是_____(选填“正立”、“倒立”、“水平”)的烛焰.

2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M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纸板作为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选填下面的选项的字母)。

A.在纸板上喷上其他的颜色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次数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3)实验中,老师缓慢减少入射角则能观察到反射角在_______(选题:

增加、减少、不变)当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____度;

(4)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很好的解决了挪威留坎镇的终年不见阳光的困扰。

如图所示,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

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

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

太阳升起段时间后,太阳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镜面应转动_____角。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6.小王和小李同学做测定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在距小王1020m处小李用铁槌敲击铁轨,小王用耳朵贴近铁轨时,听到两声敲击声,两声的时间间隔为2.8s,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空=340m/s,则:

(1)按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填写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传到人耳的。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_________?

(3)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____________?

27.生活日益富足,人们喜爱自驾出游.汽年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v/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54

9

11

72

12

20

108

18

45

 

(1)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________?

(3)测试中,若原行驶速度是72km/h,从看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耗时2.6s,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体正常体温为37℃,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中学生1min心跳约为60次,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约为1s两步,一步约为50cm,速度约为1m/s,与1.1m/s最为接近,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脚长约为20cm,鞋长应稍大于20cm,D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

【详解】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最后一位是估读,根据题示数据可知,其分度值为0.1cm,即1mm,其中读数2.68cm与其它几个读数相差较大,是读数错误,去掉读数,求平均值,则宽度应为2.57cm,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鸡蛋的长度约为5cm,因此其速度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不正确;

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

表中可知:

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选项B不正确;

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

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选项C正确;

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D不正确;故应选C.

点睛:

比较运动快慢可以根据平均速度来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应等于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5.C

【解析】

【详解】

A.0﹣t1时间内,由图像可知,甲、乙都为匀速直线运动,且甲速度大于乙速度,甲、乙都为向东运动,若以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移方向与甲相反,即乙向西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没有变化,即为静止状态,t2时刻时,甲、乙所走的路程相等,即此时甲、乙相遇,B正确,不符合题意;

C.t2﹣t4时间内,由图像可知,甲所走的路程大于乙所走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错误,符合题意;

D.0﹣t4时间内,由图像可知,甲路程大于乙路程,因此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正确,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P1为0.5s,n1为24.5s,因此信号发出到接受功用时24s,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信号P1遇到物体返回共用时24s,因此距离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信号P2发出时间为1.5s,收到信号时间,25.4s,共用时23.9s,此时距离

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不明物体与军舰距离越来越近,即在向军舰靠拢,D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详解】

A.长江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全程平均速度

B符合题意;

C.比赛时,选手与路灯之间有相对位移,则相对于路灯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D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与介质种类有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体发生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响亮,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影响发声体音色的原因除材料外,还与结构有关系,D错误,符合题意。

9.C

【解析】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哨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正确;C、哨音的响度由吹的力度决定,吹的力度不同管内空气柱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故C错误;D、音调的高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变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

C。

点睛:

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10.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丙的频率不同,音调是不同的,故A错误;

B.甲、乙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是相同的,故音调和响度相同,故B正确;

C.乙、丁振动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是不同的,响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

11.A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其发出的声音为高频声波且可听见,次声波为低频声波,且人类听不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这种声波可以震慑海盗,说明其具有能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喇叭状发射器可以使发出的声音聚拢在一定范围内发射,减少分散,能够增大响度,D正确,不符合题意。

12.C

【解析】

【详解】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和“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都是液化现象,“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答案C.

13.D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在安装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此先固定下面的位置,由下而上安装,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杯底和侧壁,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两次实验时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沸点为98℃,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乙图可知,第一次实验时初温较高,温度变化较小,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根据

可知,第一次实验用水质量比第二次实验用水质量大,D错误,符合题意.

14.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甲所示,读数为36℃,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海波有固定熔点,是晶体,在第10分钟时处于液态,B正确,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乙可知,EF段为凝固过程,此过程是放热过程,且温度不变,D错误,不符合题意。

15.D

【解析】

【详解】

A.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氟利昂经过冷凝管后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放出热量,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氟利昂在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冰箱内温度降低,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是液化现象,D正确,符合题意.

16.D

【解析】

【详解】

A.队列的整齐划一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旗手帽子上的军徽发光时因为反射阳光,自身不发光,因此不是光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脚踏击地面使其振动发声的,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传入现场观众的耳内,D正确,符合题意。

17.C

【解析】

【详解】

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

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18.A

【解析】

【详解】

A.立竿见影与小孔成像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A错误,符合题意;

B.月亮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开凿路线才为直线,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发生反射时,其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漫反射是由很多不同方向的镜面反射组成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19.32.03.2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端在2.00cm处,右端在5.20cm处,因此长度为3.20cm,即32.0mm;

[2]刻度尺读数时最后一位是估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