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42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练习1》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三种识字方式呈现生字、新词,虽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提高了识字效率,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识字一: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拍成四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

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课文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二: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

课文围绕体育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隔行押韵。

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运动的12幅插图及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的图画。

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而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三:

本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舟”等6个现代字的“演变表”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演变表有助于学生识字和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是一首儿歌,一幅是山水画,一幅是儿童作画图。

这两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将词语和儿歌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识字四: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

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地”、“他”、“池”;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插图。

字谜歌,就是一首诗,每一句不仅都扣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地”、“他”、“池”。

四幅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

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

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紧密结合,使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练习一:

本次练习一共安排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认清笔顺和口语交际是教学的重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8个生字,1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0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五、课时安排

1、识字1……………………………2课时

2、识字2……………………………2课时

3、识字3……………………………2课时

4、识字4……………………………2课时

5、练习1……………………………3课时

 

第二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练习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这个单元意在告诉孩子们:

大自然的一些美景,如:

春笋、雨点、池塘、梅花、大草原,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本单元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美、意境美。

《春笋》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

《春笋》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雨点》是一篇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现象的小诗(儿歌)。

文章一共四句话,每一句字数相同,形式一样,读起来节奏感很强,算得上朗朗上口。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雨点落入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里的不同模样: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这四种动作是一年级的孩子所熟知的,也是他们可以真切感受甚至直接表现出来的。

再加上课文分别给雨点的四种状态配了插图,也大大方便了孩子们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

《小池塘》这篇课文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亮景象。

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给人一种美的愉悦。

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好教材。

《春到梅花山》梅花山,顾名思义,以梅花著称。

这里的梅花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抒情散文,文章开始用一个生动的比拟“鞭声打破了黎明的黑暗,使得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告诉学生这是草原的早晨,作者先描写了近景,从羊圈中蹦跳着冲出的羊群以及追赶羊群的骏马,简洁的描写了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

   “练习”中共安排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学习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和口语交际。

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顽强向上的精神。

2、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3、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5、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五、课时安排

1、春笋……………………………3课时

2、雨点……………………………2课时

3、小池塘…………………………3课时

4、春到梅花山……………………3课时

5、草原的早晨……………………3课时

6、练习2…………………………3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和《练习3》。

这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而且这个深刻的道理是借文中人物的口表达,文字浅显、语意深刻。

《蘑菇该奖给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告诉我们有勇气敢于与高手比,虽败犹荣。

《骑牛比赛》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告诉我们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得来的。

而《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会29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2个汉字。

认识3个多音字(得、落、

只)。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能读出陈述、疑问语气。

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骑牛比赛》 5、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明白一些基本道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会29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2个汉字。

认识3个多音字(得、

落、只)。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

1、理解兔妈妈、骑手和风伯伯的话。

 

      2、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明白一些基本道理。

 

 四、课时安排 

《蘑菇该奖给谁》      2课时 

《骑牛比赛》          2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    2课时 

《练习3》             3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

教学重难点是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第二自然段具体写邓小平爷爷从小怎样练字和所取得的成绩。

教学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

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课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适合朗读。

课文有7个二类生字,9个一类生字,并出现3个新偏旁。

 

《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

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

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好学的爸爸》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

课文配有一幅图,这幅图与课文内容吻合,形象地表现了操作电脑时与自己女儿对话的情景,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富有情趣。

本文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朗读和识字写字上。

 

《练习4》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4、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5、初步了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初步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吃水不忘挖井人》        2课时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课时  

《奶奶的白发》            2课时     

《陈毅探母》              2课时  

《好学的爸爸》            2课时       

《练习4 》               3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

 

《识字5》一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词串”和图画来形成识字,图和词并茂,学生看到图想到词,读到词想到图,是一篇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好课例,识字5描绘的是夏天的景色,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同时经过识字的积累,为下面更好的学习课文又做了铺垫。

 

《识字6》是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前两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后两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

《识字6》是属于“词串”识字形式。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识字6》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

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识字7》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揭示了字义。

字词下面的两首儿歌,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为识字识词提供了语境。

两幅插图分别体现了两首儿歌的意境。

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8》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

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转盘图”,显示基本字“青”换上不同的偏旁可组成“清、晴、睛、请、情、蜻”等字,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字和它们组成的词语。

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

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言环境。

插图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练习5》安排5个项目,内容包括,按笔顺写字,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训练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本单元通过图文结合进行识字。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能够运用生字组词,积累词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识字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工整地书写,掌握生字的笔顺,学会偏旁。

3、 运用生字组词,积累词语。

 

四、课时安排 

《识字5》    2课时 

《识字6》    2课时 

《识字7》    2课时 

《识字8》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共有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鲜花和星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儿童诗。

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

 

《放小鸟》主要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

 

《这儿真好》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

 

《月亮和云彩》本课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跑得快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

 

《练习6》本练习安排了5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做做说说、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读通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7个汉字。

认识1个多音字“着”。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4、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学习仿写句子,学习ABB式的词语。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7个汉字。

认识1个多音字“着”。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学习仿写句子,学习ABB式的词语。

 

5、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3课时。

 

《鲜花和星星》    2课时 

《放小鸟》        2课时 

《这儿真好》      2课时 

《世界多美呀》    2课时 

《月亮和云彩》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旨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感觉不到劳动的光荣。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会有所感悟。

本单元被称为“劳动篇”,有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古诗两首》、《练习7》,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为主题框架选取课文。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上山栽树的故事。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比的手法,讲的是夏天蚂蚁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古诗两首》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七》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其中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2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多音字和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感受一定的道理。

 

4、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详细的特点,体会汉字的优美。

 

5、培养学生与别人交际时自然大方、有礼貌的态度与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教学时间12课时,其中

《三个小伙伴》2课时,

《蚂蚁和蝈蝈》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练习七》3课时。

 

五、课文教学设想 

1、《三个小伙伴》一文中讲到了三种孩子喜欢的动物,再加上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表演”这一环节,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筋想、动身演、动口评,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2、《蚂蚁和蝈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很适合演读,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表演朗读。

通过让学生耳听,朗读,眼看,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国“电影”进而表演朗读,把自己化为课文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来,从而尽快达到熟读成诵的层面来。

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课文表达特点,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种动物不同过车结果对比,让学生明辨正误,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3、《古诗两首》中的《锄禾》的前两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学中设计了画图,引导学生将图与诗对照,体悟诗意,通过对词的理解,过渡到对句子的理解,在不断想象中感受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情景。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启发学生思维为主体框架选取课文,设计练习。

课文《司马光》、练习读读背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沉着镇定,从容应变。

课文《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让小朋友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

课文《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练习学用字词句、练习读读背背(谚语),让小朋友了解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认识本单元35个绿线内的生字和6个偏旁。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终于”|“渐渐”等词。

4、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用多观察、多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同时激发学生去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背诵课文。

3、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能正确认识生字写字的笔顺,能用6个偏旁组字。

5、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终于”、“渐渐”等词。

6、口语交际:

小苹果树请医生。

单元教学难点:

1、按笔顺正确、美观地写字。

2、形近字、同音字字形的比较:

“力、为、办”;“园、圆”;“己、已”。

3、理解“终于”、“渐渐”,并能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4、《咏华山》一课诗句中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

单元学情分析:

1、枯燥的识字教学容易使一年级的小朋友产生倦怠,降低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这一情况,本单元的识字教学可采用闯关的形式,用一朵朵小红花,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刺激孩子的感官,产生强烈自主的探究欲望。

2、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但对词义的理解较为模糊,可通过实验、比较、看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与把握。

3、学生喜爱看童话故事,更爱表演,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小朋友大大脑动起来,还得让他们的手、脚、身体全都动起来。

可设计课本剧的表演,充当小导游,做实验,动作表演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主动第理解课文内容。

4、小朋友聪颖、大胆、敢说真话、敢于创新。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在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法。

动画片、录像片的欣赏可带领小朋友进入课文情境,产生强烈的阅读需求。

2、图文结合法。

文中精美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再现,可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感知课文情节,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抓关键词。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进入课文情景,获取真切的体验,体会文章饱含的思想感情。

4、表演理解法。

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诠释课文内容,在表演中倾注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使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15课时。

其中

《司马光》3课时

《鲁班和橹板》3课时

《乌鸦喝水》2课时

《咏华山》2课时

《小松鼠找花生果》2课时

《练习8》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