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22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docx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1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

(2011年—2015年)

 

大方县八堡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指导背景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依据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期限及规模

七、规划层次

第一章村庄布点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基本状况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三)、房屋状况

(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

(二)制约条件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1、自然地理条件恶劣

2、村庄民居改造建设难度大

3、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4、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6、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7、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8、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明晰

9、群众思想认识有偏差

(二)村庄规划布局

第三章、农房建设规划

(一)新房建设标准

(二)旧农房整治改造

(三)庭院整治

1、改圈、改厕、改厨、建沼气池

2、庭院美化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道路交通设施

(二)给水设施

(三)排水设施

(四)电力设施

(五)电信设施

(六)能源设施

(七)环卫设施(粪便处理、垃圾处理)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一)生态小公园建设规划

(二)农家书屋建设、文体活动小广场建设、文化活动室建设

(三)卫生计生综合室建设

(四)公共厕所及垃圾池建设

(五)村小超市及小商店建设

第三章、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一)村寨绿化

(二)村寨美化

(三)村巷亮化

(四)环境卫生

第七章、乡风文明建设

1、新型农民培育:

2、建立村文艺宣传队

3、“宣传文化长廊”和“文化墙”

4、建立健全村收音广播设施,

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项目

二、近期建设规划项目投资概算

三、规划设施时序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

(二)广泛动员,加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五园新村”建设

(三)依靠地、县各有关帮扶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

(四)摸底调查、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

(五)搞好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六)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

(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八)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粮食增产

(九)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十)重点突破,试点先行

附图

1、村域总体布局及产业发展图。

2、村庄建设现状图。

3、村庄建设规划总图。

4、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图。

5、村庄近期治理规划图。

6、效果图。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村庄建设指导性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指导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村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很严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根本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等现象依然普遍,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的势头没能遏制,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根据地区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五园新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切实抓好“五园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中箐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结合中箐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又快又好推进大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县建设为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户主体、产业支撑、效益为主、环境改善”的原则,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目标,以公路沿线、工矿区、旅游区和地区领导科学发展观联系点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业、黔西北民居建设与文化景观相融合,形成一批“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的综合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态文明示范家园带。

三、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

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

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构筑生态家园家园。

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

因此在联兴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次性完成整体规划,按规划分步实施。

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

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五型”(即生态循环农业、特色经果业、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五改”(即改建乡村道路、改造农民房舍、改善人畜饮水、改卫、改电)、“五建”(即建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活动场、计生卫生综合服务室、生态小公园、文化活动室)、“五化”(即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内容,逐项进行规划。

规划不仅是规划农民的住房,更要着重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样质量的生活水平。

四、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6〕1号)。

3、《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实施意见》(黔农领〔2006〕1号)。

4、《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毕委农领〔2006〕4号)。

5、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发〔2006〕4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7、《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毕地新村办字〔2010〕32号)。

五、规划目标和规划范围:

全村25个组,总面积1911.39公顷。

到2015年,中箐村按照地区“五园新村”的基本建设内容建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广大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完备。

30%的组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0%自然村庄道路平整通畅路面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并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河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坡、田地、庭院、市场”四篇文章。

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高;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剩余劳力外输内转。

至2015年全乡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

——生活富裕安康。

各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至2015年90%以上的村民住上改建或者新建的黔西北民居;有线电视95%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覆盖每个村庄,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

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

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

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

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

实现“五化”,即:

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实行畜禽圈养,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舍要统一布局,统一样式。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六、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在规划期限的把握上,主要以近期五年规划为重点(2011年—2015年),要求分年度规划工作目标、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

按照“一年突破、三年变样、五年取得实效”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具体分三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2011-2011年)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完成村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阶段(2011-2013年)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能辐射带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几大产业成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集中打造以“黑山羊”产业为主,核桃、生猪、鸡为特色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建立健全劳动务工服务体系,搭建服务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培训农村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

加大对各种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建成符合标准的一个农家书屋、一个以篮球场、小舞台为主的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个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室)、一个生态小公园、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

(三)提升阶段(2013年以后)

全面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形成1—2个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均成立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建立健全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七、规划层次

本规划属于村级规划范畴。

 

第二章村庄布点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基本状况

1、地理位置及条件:

中箐村位于大方县城北部,距大方县城70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2、地形、地貌及土壤:

中箐属高中山浅切割和中切割缓坡丘陵谷地,冲沟纵横,石灰岩分布广泛,峰林槽谷、盆地、溶洞和峰丛洼地、发育较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土壤以黄壤和黄泥土为主。

3、气候条件及水资源:

中箐村海拔高度1580米,年均气温12.1℃,年均降水960毫米,年日照1100-1200小时,年积温4500℃,无霜期260天。

80%的农户安装有自来水,水源充足。

4、物产资源:

中箐村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烤烟、辣椒、云豆、荞麦、蔬菜、梨、桃、李、核桃等多种农作物和水果。

畜禽品种主要有肉牛、生猪、鸭、鸡。

5、交通状况:

中箐村位于居二路旁3公里处。

(二)、社会经济条件

1、劳动力资源;有劳动力3600个。

2、土地资源:

中箐村土地总面积1911.3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3.27公顷,林地886.6公顷,未利用地205.64公顷。

3、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了村中心卫生室,解决中箐片区7298人的看病难问题;已建成了农家书屋20平方米,硬化连户路61户2900平方米。

4、中箐村有25个组,1920户7298人,有3000人外出务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050元,人均粮食300公斤。

(三)、房屋状况中箐村规划的核心地区有1920多户民居仍然是近代的建筑模式,需要改造。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资源优势:

中箐村有灌木林草地886.6公顷,是山羊的主要放牧地,有毒有害植物少,利用价值大,放牧时间长,从早春至初冬均可以放牧。

村区内青山绿水,房前屋后果树成林,中箐村没有任何化工厂,农牧业基本上不用药,生产的蔬菜、畜产品属于无公害产品。

气候资源优势:

中箐村海拔1580米,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水量96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天然空调”的气候资源优势,蔬菜的上市季节与相近市场错开。

市场优势:

中箐村距毕节市较近,对反季节蔬菜及常规蔬菜的种植有很好的市场优势。

技术优势:

中箐村大多数农民经过多次技术培训,有20多人获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绿色证书,掌握了畜牧养殖技术,村有专职畜牧兽医人员。

中药材及野生菌:

中箐村森林覆盖率高,荫蔽湿润,盛产金银花、天麻、龙胆草、淫羊藿等中药材和香菌、木耳等野生菌。

(二)制约条件

道路不畅:

中箐村通组路仍然是泥土路。

群众贫困: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50元,温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经济仍然需要依靠有关部门的支持。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大多数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劳动力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外出务工技能。

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喀斯特地貌,山头岩石裸露,耕地零星破碎,以坡耕地为主,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能力低下。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1、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喀斯特地貌,山头岩石裸露,耕地零星破碎,以坡耕地为主,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能力低下。

2、村庄民居改造建设难度大。

由于地形地貌特殊,村庄民居主要为自然院落和散居型,民居建设杂乱无序,式样各异,烤烟房、厕所、畜圈零乱搭建,整治改造相对难度较大。

3、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困难,群众饮水靠小水池积蓄饮用,极不卫生。

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弱化,环境脏乱差现象还很突出。

4、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基层政府财力非常薄弱,无力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改善投入扶持资金,村级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及活动场所,贫困面大,资金缺乏成为加快发展和推进“五园新村”建设的主要障碍。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大多数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劳动力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外出务工技能。

6、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村缺乏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不宽。

7、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依赖思想严重,广大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单纯等靠上级建设资金投入,等待政府的贴息贷款,单方面认为是国家投资建设新农村,农民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缺乏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一些农户认为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个别农户甚至还想在给自己房屋修建中赚钱,没有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投入机制。

8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明晰,建设目标不明确,要发展1——2个能使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并培育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9、群众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农民认为“五园新村”建设是上级部门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五园新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二)村庄规划布局(见附图)

规划在村委旁边建一小集镇,规划中心长800米,计划容纳总户数200户,其中新建房屋170户,改造房屋30户。

 

第三章、农房建设规划

中箐村规划在村委旁边长2000米左右的村中心点新建一条街道,将缺水、边远、地质灾害点的群众搬迁到规划点,规划新建250户,改造150户左右。

全村规划新建设民居400栋,改造民居140栋。

(一)新房建设标准

1、新建民居严格按照《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民居建筑设计通用图集》选择户型。

2、充分体现黔西北民居“双坡面、小青瓦、白灰墙、穿斗枋、转角楼、短墙裙、木门窗、三合院“的特色。

3、规格要求

?

①屋面:

采用机制水泥波形瓦,颜色为青灰色,屋面为悬山屋面,超出墙60厘米。

‚②墙:

以白灰墙为主色调,增加60~90厘米高的水泥砂浆墙裙,墙裙青灰色底白线勾砖缝,严禁贴瓷砖。

③窗、门:

一律采用木结构或铁制件,不能用不锈钢制作,以雕花门窗为主,严禁用木条贴。

④栏杆:

采用瓷瓶建造,严禁使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

⑤穿斗枋:

房屋转角处木柱及穿斗枋不能用画,用砖砌出厚2厘米宽24厘米,油漆颜色为青灰色,杜绝杂色。

⑥风沿板、吊顶制作:

风沿板宽10厘米以上,吊顶采用宽5~10厘米木板装饰,颜色为白色。

⑦屋脊中间安置宝顶,两脊挑飞。

⑧新建或扩建民居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

规划新建设民居200栋。

(二)旧农房整治改造

对旧农房的整治改造采取方法:

一是近代平房建筑结构的采用“双坡面、小青瓦、白灰墙、穿斗枋、转角楼、短墙裙、木门窗、三合院“的规格要求进行改造;二是老结构建筑的保留小青瓦,墙以白灰墙为主色调,增加60~90厘米高的水泥砂浆墙裙,墙裙青灰色底白线勾砖缝。

破损窗、门一律换新,房屋转角处木柱及穿斗枋用青灰色油漆画。

风沿板宽10厘米以上,吊顶采用宽5~10厘米木板装饰,颜色为白色。

屋脊中间安置宝顶,两脊挑飞刷白,瓦头更新。

规划改造民居140栋。

(三)庭院整治

1、改圈、改厕、改厨、建沼气池

(1)建设内容:

①新建沼气池,规划新建沼气池口;②改造厨房、厕所、畜禽圈,规划改造厨房、厕所、畜禽圈户;③因地制宜在农户中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帮助项目户取得综合效益。

(2)建设标准

①沼气池:

沼气池设计执行GB国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一般容积为8立方米,竣工后,按《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②厨房:

厨房的沼气灶台长不低于120厘米、宽不低于50厘米、高50—60厘米,灶台、操作台、水池、碗柜贴瓷砖。

厨房内墙面贴瓷砖墙裙,高度不低于150厘米。

地面硬化,有条件的铺地板砖。

③厕所:

三联式沼气池厕所,安装陶瓷大便器,配备水冲设备,厕所内墙面贴瓷砖墙裙,高度不低于180厘米,地面贴瓷砖,建厕面积一般在1.5─2平方米左右。

厕所与洗澡间共用的,要安装专门的排水系统,确保生活用水不流入沼气池。

厕所用蹲盆时,蹲盆要高出地面2厘米左右,使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或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圈舍:

彻底消除农村深坑湿圈,在沼气池上建设改造猪圈的标准:

圈舍墙采用有较好的保温与隔热性能的砖墙,要求前墙高度不低于2.5米,后墙高度不低于2米;地面要保持干燥、坚实、不打滑、耐腐蚀,便于冲洗消毒和适宜猪只行走、躺卧等;地面应有一定坡度,靠料糟边高,坡度不低于5%;建圈面积为种公猪8-9平方米/头,种母猪5-6平方米/头,育肥猪0.8—1平方米/头。

每圈饲养数量根据圈舍面积以8—10头为宜,最多不超过15头;门窗宽度不少于1米,高度1.8-2米,圈栏门宽0.8米、高1米左右,门一律向外开,保持舍内温度衡定和易于出入;猪栏可砌单砖,高标号水泥砂浆双面抹面,公猪圈栏高为1.2米以上,母猪和育肥猪圈栏高为1米;猪舍必须设排污沟,宽30—50厘米,坡度3—5%,舍内可加盖漏缝地板。

(3)具体要求

通过沼气池、厕所、畜禽圈舍“三结合”,达到引水进池、滓灰进圈、农家肥还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美好。

2、庭院美化

⑴花园、花台、护栏:

花园一般建成农户院坝边缘或房屋两侧,有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多种样式;花台一般建在农户院坝四周,有实砖墙型、花砖墙型、预制件型等多种构造;护栏一般要求采用瓷瓶建造,严禁使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

要求:

(1)合理利用院坝、房屋、入户路等周边环境,建设花园,绿化美化,即使院坝面积较小,也应建花台,养盆花,有条件的应在入户路两侧建护栏、栽花木、搞绿化。

(2)农户的花园、花台、护栏要不拘一格,体现个性,但连户建设进应统一考虑其整体效果。

(3)花园、花台、护栏(铁艺除外)应白瓷砖贴面。

(4)花园内应当配套花草,规范栽植,进行美化;花台上应当配套花盆,栽种花草,美化绿化。

⑵室内外的物品陈设:

所有柴、草、劳动工具都要存放在专门地方。

不乱丢乱放鞋袜、衣帽等生活用品;随时将物品码放整齐有序,勤收拾,勤打扫,勤擦灰,经常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早起折被盖,衣物勤换洗,养成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⑶绿化造景:

农居四周除栽植常绿荞木经济林外,在林下培植盆景花卉和盆栽花卉,形成花卉产业;在庭院前修建小花台,以小蜡树、小叶女贞、黄杨等当地特色品种为绿篱,并适时修剪造型;在庭院花台外搭棚架栽植葡萄、金银花等藤蔓植物,并适当配以桂花、银杏、杜鹃、月季等花卉点缀,或地面配置绿色草坪,形成乔、灌、藤(棚)、草立体景观,创造“夏荫冬阳”的舒适生活空间和优美休闲环境。

⑷院坝:

院坝面积为30—50平方米左右,宜建在房居前并紧靠房居,以清洁环境、方便农户纳凉晒粮。

采用水泥硬化,水泥院坝厚度为10厘米左右,混凝土标号为M250—300。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道路交通设施:

进村公路、通组公路、连户路建设

(1)进村公路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1000米新规划街道,路渠整治养护,路旁绿化配套。

(2)进村公路建设标准

①以四级公路为标准,路面宽4.5。

②泥结石路面结构,人工手摆片石,片石大头向下,基础厚25厘米,卡填密实并碾压,铺设中块石(尺寸5-8厘米),厚10厘米,撒粘土并碾压密实。

路面泥结碎石层用人工碎石,粘土碎石按比例拌合均匀后铺筑,厚度8厘米,用压路机压实并铺设磨耗层,加强养护。

③边沟:

断面形式为梯形,底宽50厘米,顶宽75厘米,沟深50厘米,采用人工开挖成型。

边沟开挖时,线型顺直圆滑,外侧线型必须与路线纵向线型一致,沟底纵坡应与道路纵坡相协调,不得出现积水现象。

(3)具体要求

由交通局统一设计,并在施工技术人员统一指挥下进行,乡村公路要定期养护,排水通畅,路形优美,路基坚固,路标齐全,保证晴雨通车。

公路两侧定植行道树,建成道路生态系统。

(二)给水设施规划在新建设街道安装自来水管道,同时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小水池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三)排水设施:

规划在新建街道建设排水设施。

(四)电力设施:

规划在新建街道安装输电设施。

(五)电信设施:

目前规划的核心区电信设施已经安装。

(六)能源设施:

主要是规划推广沼气和秸秆气化炉、太阳能的使用。

(七)环卫设施(粪便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