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249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docx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

③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

二课时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呼气比赛:

投影上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

(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

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

阅读:

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

归纳、汇总:

1.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一水合氨(NH3.H2O)等。

除一水合氨,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引导: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

3其它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

猜想式探究报告: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其原因

新的发现体验得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或疑问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

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

3.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如下表所示):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紫罗兰

紫色

红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皱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随堂练习:

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填名称)。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猜想(假设)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

2.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变色。

 

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实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发现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用讨论和争辩的方法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目标,引向深入。

五、精选习题,当堂训练

见试卷

六、布置课后作业

 

反思与评价: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盐酸、硫酸的性质,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金属、酸、碱的性质,以加深理解和巩固。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讲解: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展示:

盐酸和硫酸

引导:

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

播放实验录象:

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投影: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打开

瓶盖

现象

瓶口有白雾

无明显现象

原因

有挥发性

无挥发性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

久置

现象

质量减小

质量增加

原因

有挥发性

有吸水性

讲解:

通过观察和录象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

量增加。

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讲解:

某地一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的报道,播放有关浓硫酸毁容的电视画面。

讲评:

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

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内容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木棒蘸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布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纸张的笔画部分变黑

木棒上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

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

结论或原因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

启发

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讲解:

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

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活动与探究二]:

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页图10-5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讲解:

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

安全。

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P52页后看我演示。

[活动与探究三]:

按照教材P52页图10-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提问:

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

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

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强调: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结论:

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提问:

(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

(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2)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又是什么呢?

引导实验:

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逐滴滴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按照投影的内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投影内容见资料链接,并印成讲义发放给每个小组。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时间8-10分钟。

讲解: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发生反应。

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要求各小组以“这节课的收获”为题,展开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

 

 

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的目的。

此讨论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民主、活跃的讨论气氛。

第三课时:

展示: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各一瓶。

提问:

这四瓶物质中哪些属于酸,哪些属于碱?

过渡: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并以它们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P55页有关内容,

[活动与探究一]:

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几个实验,完成表格:

1.取两只表面皿,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在其中一只表面皿上,用药匙取少量氢氧化钙放在另一只表面皿上,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以及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再加入等量的水,振荡,使它们充分溶解,静置后观察现象。

3.取一只蒸发皿,加入适量的水,用镊子夹取一块生石灰小心的放如蒸发皿,观察现象。

(表格发到每个小组)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俗名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腐蚀性

特性

制备

〈组织交流〉

将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通过视屏展示台在全班交流。

展示、播放:

展示被浓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的鸡爪,播放建筑工人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的画面。

总结:

1.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化学式为NaOH,易溶于水,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又叫火碱、烧碱、苛性钠,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氢氧化钠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那么,氢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呢?

2.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白色粉末,建筑工地从石灰窑买来的石灰是生石灰(CaO),加水就得到熟石灰,CaO+H2O=C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鸡蛋煮熟;氢氧化钙也有腐蚀性。

过渡:

接下来我们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报告

讲解:

通过大家的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交流,我们发现:

和酸一样,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还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讲解:

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时什么原因呢?

[活动与探究二]:

请大家按照教材P56页图10-10的改进装置,根据[实验10-9]的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液体名称

分析原因

灯泡发光的有

不发光的有

说明:

改用学生电源和1.5V小灯泡,采用并联电路,石墨电极和烧杯一定要清洗干净。

否则,残留在烧杯和电极上的杂质溶解在酒精或蒸馏水中,一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会使灯泡发光。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找到能导电的液体和不能导电的液体,但原因却不是很清楚。

引导:

观看教材P56页图10-11。

演示:

盐酸、氢氧化钠等在水中解离过程的动画课件。

讲解:

从图10-11和动画我们可以看出,盐酸、硫酸等酸溶液都能解离出氢离子(H+),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所以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总结:

作业:

新学案

板书设计: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浓硫酸

(1)吸水性

(2)强腐蚀性

(3)稀释操作

(4)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处理方法

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三、几种常见的碱

1.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2.可作为干燥剂的有:

浓硫酸、氢氧化钠。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教后: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一个总结认识,在讲解时,可以把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这样做更能让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的目的。

 

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主备人:

刘庆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

烧菜过程中应加那些调味品?

介绍导入: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投影:

有关食盐的图片或录象

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

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

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

为什么?

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

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

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投影: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过渡: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

滤纸如何使用?

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活动与探究]:

粗盐食盐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

播放正确操作

教师适当的引导:

(作参考)

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

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2.产率偏低的原因:

③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④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⑤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总结: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

NaCl、俗名:

食盐。

2、食盐的用途1)调味品、2)配制生理盐水、3)选种、4)腌渍食物等。

3、存在: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等。

4、粗盐的提纯:

1)溶解、2)过滤、3)蒸发、4)计算产率。

作业:

新学案

教后:

本节课主要设计思路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完成对碳酸根离子鉴定和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

通过游戏来引入几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并同时学习了它们的性质及用途。

本人重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利用钙片来检验碳酸根离子,利用白醋、柠檬来代替稀HCl。

同时通过动画展示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的能力,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过多,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探究内容未能有效组织学生汇报总结,而是由教师本人代替,讲述内容教多;复分解反应条件教学时,未能设计有效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着重观察生成物特点,导致学生在总结时过多观察生成物中均含有盐类物质,而忽略了对沉淀、气体和水的重视;最后课堂练习的难度大了,应将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改为初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投影: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

提问: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大理石)

介绍:

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

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演示:

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

2.碳酸钠、碳酸氢钠能否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

按照[实验11-1]的实验要求,装置按图11-7。

两位同学同时演示。

演示[实验11-2]:

设问:

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那些不同点?

再比较这节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具有那些共同特征?

上述这些反应,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讨论: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为什么?

2.分析上述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讲解: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

课堂练习:

教材习题1、2、3。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知识?

学会了什么?

作业:

新学案

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投影:

有关食盐的图片或录象

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

2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

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

为什么?

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

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

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投影: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过渡: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

滤纸如何使用?

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活动与探究]:

粗盐食盐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

播放正确操作

教师适当的引导:

(作参考)

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

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2.产率偏低的原因:

③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④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⑤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总结: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具体实物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纠正错误认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共同学习获得新知识。

引导学生猜想、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

用丰富的实际素材让学生感知熟悉的对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向学生渗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的思想。

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把所学知

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掌握和运用新知识。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产CO2气体。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

AB+CD=AD+CB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教后:

化学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单纯灌输,较少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途径是否恰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采用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

许多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第一、没有注重学生书写方程式的练习;第二、没有规范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和练习;第三、资料图片等信息较少,如缺少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