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047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

第七单元想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

《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二首

2

1.认识39个生字,读准l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雪孩子

2

语文园地

识字加油站

 

4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

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字词句运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0

18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似、苍”是平舌音,“辰”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恐、惊、笼、苍、茫”是后鼻音,可以结合课题“夜宿山寺”和诗句“恐惊天上人”重点正音。

“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不读“jiàn”。

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分散识记。

如《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寺”的字形,顺势解题。

“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辰”字在诗句中表示日、月、星的总称,字形上可与“晨”相比较。

“恐、惊”二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可通过看图,想象诗人的举动来理解这些词意思。

学习《敕勒歌》,仍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

可通过插图,理解“笼盖”的意思。

“苍苍”“茫茫”是辽阔旷远、模糊不清的意思,这两个词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

“阴、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的穿插。

“野”字左右等宽,左短右长。

“苍、茫”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强调“苍”的撇捺舒展,“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危6画,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敢11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口”在横

阴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似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位置略高,右边高于撇尖。

野11画,左右结构。

“里”的末笔横改提,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

苍7画,上下结构。

窄、扁,“仓”:

中线左侧,收笔撇低捺

茫9画,上下结构。

二、课文学习

《夜宿山寺》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

可出示课题,让学生认读“宿、寺”字,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辰、恐、惊”等字的发音,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并及时正音。

然后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聆听,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

最后师生合作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2)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感觉。

识记“危”字,知道“危楼”即“高楼”,全诗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请学生再读古诗,找找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

可分行出示古诗,想象画面,说说感受,诵读体会。

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是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

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读好诗句。

教师可示范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摘星辰”可让学生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很巧妙。

朗读时强调“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更加说明楼之高。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呢?

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这形象地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可请学生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

教学时,可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人情人境想象画面,熟读积累。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敕勒歌》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简单介绍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知道“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然后指导读好节奏:

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

(2)想象画面。

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等,再说说大草原给自己的整体印象。

然后分行学习古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川:

平地。

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诗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和“穹庐、笼盖”的意思。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

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如,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然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带给自己的感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

可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3)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可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者欣赏草原图片。

三、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3.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住。

(3)识记“寺”字。

(4)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渎古诗。

要求:

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20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分三步走,先拼读字音,再出示词语,接着理解字义?

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把诗题读准了,还把诗题读懂了。

5.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

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

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指导朗读。

【“高百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通过出示李白其他运用夸张写法的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夸张的妙处。

(2)摘星辰。

①学习“辰”字,知道带有“辰”字部件的字,大多带有en的韵母,如“晨、振”等字。

②想象说话:

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时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

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

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在“手可摘星辰”诗句的教学中,出示了满天的星星。

看着星星,想象说话,从而感受当时诗人的心境:

抓住一个“可”字,读出摘星辰的容易,从而突出楼之高。

再通过范读,告诉学生读诗的时候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四、朋读古诗,背诵古诗

1.回顾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借助大胆想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变得情趣盎然。

2.借助板书,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危、惊、敢”,先整体观察。

2.出示“危”,半包围结构,强调里面的是横折钩。

教师范写“危”字,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

教师范写“敢”,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看清位置,找准重点一明确笔顺,练习临写一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

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次练写。

【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

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王珊珊浙江省德清县舞阳学校)

 

19雾在哪里

教材解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

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

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

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把大海、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

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

这两幅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顽、暗、岸、甚”是前鼻音,“甚、至、失”是翘舌音。

认读“消失、藏起来、甚至”等词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认读词语“变暗、海岸”时,要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含义。

“雾”是形声字,可拓展积累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同偏旁的字,如“霜、雪、雷”。

“梁”原本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彳”。

现一般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桥梁、房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

“躲”和“藏”是近义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暗”和“岸’’是同音字,可通过看图理解“海岸”的意思,找反义词理解“暗”的意思。

“甚至’’表示更进一步,具体含义需结合课文语境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岸、步’’都是上下结构,要发现部件比例及穿插规律,抓住关键笔画作少而精的讲解。

“论、切、散”是左右结构,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自己临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

“于、久”是独体字,要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舒展。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于3画,独体字。

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

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论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齐平。

“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落在横中线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岸8画,上下结构。

“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9画,半包围结构。

“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末笔横起笔在“尸”的下侧。

切4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首笔起笔在横中线左侧,“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长撇舒展,撇穿插至“七”下侧。

久3画,独体字。

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撇段长;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散12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月”的首笔撇改竖;“欠”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步7画,上下结构。

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

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

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

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

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

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

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以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

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2.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

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

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

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

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教学本文后,教师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指导学生仿照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进而拓展延伸:

“雾把……藏了起来。

无论……还是……,都……。

”以下例子供参考: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巡逻的保安,都看不见了。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还可结合课后第三题,启发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发挥想象说话,雾是“魔术师、捣蛋鬼.、画家……”

教学资源

谢尔古年科夫

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年科夫,擅长描写人的心理,对自然景致具有很强洞察力,代表作《秋与春——谢尔古年科夫诗意小说》,主要描写在森林里终日与灌木、野草为伴的幸福,为现代社会处在疏离、隔绝和孤独之中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诗意的救赎之路。

文笔清新灵动,又饱含感情。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

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

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更教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和意识。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

提问: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

淘气的()、顽皮的()。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

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

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

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

拓展积累:

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

指名读。

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

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4)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

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

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

指名读词语卡“街道”。

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

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指名读,齐读。

(5)引读:

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