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952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docx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整理资料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为什么永远在谈章子怡,谈里奥纳多怎么样啊,也不是说他们不怎么样,只不过除了电影、演员、导演和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面,就是我们这一个部门(摄影),我们这个部门有很多人,为什么不肯定这些人呢?

我的重点会扩大你对电影的享受,因为你会多一面,其实那一面是最重要的一面。

而且我希望这些可以影响你,可以美化你的世界一点点,如果你注意到的话,你会活得开心一点点。

因为你坐在这里你会注意到那光,因为你看过我的一部电影,或是你会注意到颜色,因为你看过我一部电影。

你不会幻想你是章子怡,而会幻想你是对红色有感情的人,所以很多很简单的东西会变成很大的享受。

”——-杜可风

提起杜可风似乎总离不开王家卫,好像他声名从此而确立,其实早在之前他已经为行内所肯定。

而在他尚未行内立身之前已经被侯孝贤所视中。

他与王之间是互相成全。

《东邪西毒》是他们自《阿飞正传》之后的第二部合作品。

这部电影几乎横扫了之后所参加的所有影展里的最佳摄影奖。

据说本部电影里的拍摄中,杜可风几乎天天都是大醉,在迷迷糊糊中完成。

附录1:

杜可风访谈:

我的摄影

……所以我的优点和缺点、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互相都清楚。

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可以稍微大胆一点去做一些事情,因为我知道,对方会了解,或会谅解,甚至于会弥补,我觉得重点其实是弥补,在一个创作的过程中,我觉得需要这样。

我的运气比较好,跟我合作的大部分导演都能与我相互取长补短。

不熟悉的导演对我会有一点担心,他们也知道我有一点“神经病”,有时候我会有点热情过头,或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冒出来,只有跟我合作最好的导演才能了解我并利用这个优点,然后弥补那些缺点。

像王家卫啊,还有一些其他的导演跟我合作比较好,是因为他们也了解我这个特点,或者说是毛病,太投入有时候也是一种毛病。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师,就像演员一样,最大的乐趣就是因为你可以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会接受别人的想法来作为你自己的出发点。

所以我觉得摄影比导演更辛苦,因为空间特别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摄影师参与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为你会哭:

好心疼啊,这个不要剪了……

要知道那种宽容和投入,拖了五年也很难维持啊,所以必须找到一种办法,去维持体力、精神和你自己参与的身份。

我找到的方法就是对空间的运用,对演员来说应该是不停地探讨所谓的角色,而那个角色是会变的。

我觉得我也是托王家卫的福,因为我现在对空间的所谓敏感度和空间可能性的认识比以前高很多,这是惟一存在的东西,其他的都是意外,或是一直在变的东西。

比方说《花样年华》,就可以概括成两个空间的关系。

男女主角的关系也是通过这么两个空间联系起来。

其他的一切都会变,连角色都会变,最可靠的反而是空间。

比方说,拍《春光乍泄》的时候,我们到了阿根廷,找到一个房间,电影中60%以上的部分都在同一个房间里拍,空间的存在是电影里的一个中心。

我发现我跟别人拍电影的时候就会马上说我要去看景,去了解工作环境,我想这种习惯是被王家卫培养出来的,这是他电影里惟一真实的东西,其他的都是一种意外。

确实有一点偏绿色,(不是导演喜欢),是张叔平。

别人问我《英雄》的颜色有没有错?

它也有它文化的来源,有哲学在里面,不过基本上到最后还是人的品位,我觉得很多东西还是靠品位,所以你的品位怎么样这个电影就是怎么样,有些人大谈所谓的颜色理论,说实话我觉得都是狗屁。

《2046》整体的调子是比较淡一点点,没有《花样年华》那样浓,不过它也有跟《花样年华》相同的地方,大概是演出的范围比较相近。

我很好奇你跟张叔平的关系,比如说他是先负责好美术的那一块,这个调子是由你来决定还是……

杜可风:

没有没有,我们都不讲话。

我们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我和王家卫、张叔平这三个在完全不同环境长大的人,品位却那么接近。

这种交流很微妙,我们不需要谈什么,基本是各做各的事情,我们的个性是非常不一样的,不过我们的品位是很接近的。

一个好导演可能会用两三种不同的方法去要求,有一种是“很好啊,你们再来”,一种是骂你一顿,还有一种是软硬兼施:

有时候骂你,有时候安慰你。

不过其实最重要的,是他有方向,他会把你往那个方向推,说你到了,或是还不够,这才是一个好的导演。

真的,我是摄影我也必须考虑整体,才是好的摄影,不只是美丽的光或是什么,到底它的震撼力,是不是撑得起你的信任呢?

这个很重要,这两方面演员也是,撑得起撑不起我跟你的关系,因为我撑得起的话,我们对观众有一种责任,然后你会信任我们,这个很简单,其实是一种信任。

只有空间跟风格是可以确定的,其他的你都不知道,所以你还不如简简单单说全部是广角镜头,OK,这样子定了。

所以游戏规则弄得简单点比较(好),比如说那一部《Elephant》(《大象》),去年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那个导演我合作过,那个摄影师也是我的好朋友,它是不停地一直在重复,是一部非常风格化的影片,不过他是艺术家,所以敢这么做。

第二,它的内容和风格是协调的。

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过程,你的风格不要为风格而风格,必须跟主题(统一),不过我觉得也必须大胆一点点,你不能犹豫了,不能因为传统电影有这个有那个就(犹豫),所以我觉得必须要稍微风格化一点。

(你希望风格化吗?

)我希望我们知道不同风格的含义,它的内涵在哪里,然后选一种来做下一部电影。

比如说拍《英雄》,我不能打分,因为国外有人说我是天才,可我不是,我只不过是把摄影机摆在那边,气候景色本就是那样的了,没错,我们摆在那里,我们为什么那个时候那个角度在那种光的情况下选这个景,这个是我们的工作,所以你什么都没有可能效果更好,我觉得过程就是这样的,跟雕塑一样,拿掉多余的,其实人的关系也是这样,你拿掉那些包袱,你的压力,文化的压力,人的感情,用得很简单,但大部分的人做不到。

我大概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可能一辈子孤独,其实很多演员也是这样,你会有一种培养自己独立的方法,或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不过你很需要人,需要伸出一只手来,所以有几种方法,一个是爱,一个是创作,我弟弟是一个很好的厨师,我觉得给人家做菜也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也是一种分享。

不过做菜也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要很投入自己,需要一种孤独的心态。

附录2:

《杜可风:

逍遥自在》(文章作者:

刘子冀。

王家卫向来以没有剧本著称,每每在拍摄现场当即构思桥段和细节,这反而成全了杜可风,因为杜可风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就是前卫、先锋,追逐女人、酒精和男人,两个人均是创意无穷而潇洒不羁,于是配合非常默契。

对于任何一个镜头,都要精益求精,反复重来是家常便饭,他们两人再加上美术指导张叔平,都很有缘分,最有缘的是镜头拍摄多条收获之后,某个人想到有些不妥当,一定要求再来一遍,经常搞得那些明星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痛苦不堪,

王家卫的思维加上杜可风的眼睛,这才是王家卫的电影。

从王家卫的角度看,他对技术那些东西不是太感兴趣,摄影机不过是将眼看的东西转到菲林上的工具。

所以他总是对杜可风说,“我要某一个效果”。

那些看似凌乱的镜头,大有深意,首先要保证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比如在《阿飞正传》中对景深的运用,人物对话时彼此在镜头中所在的位置,都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

当王家卫在片场拍摄某场戏时,一定要从取镜开始,因为他知道那场戏的发展空间。

知道了以后,再安排演员的位置。

他跟杜可风解释要的是什么,由于是老搭档了,通常毋须多费唇舌。

王家卫给杜可风角度,杜可风取镜,而十次有九次,王家卫都会很满意。

《阿飞正传》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赌徒梁朝伟的出现、打扮及外出,在闭塞的环境里,对于多种物品的展示都井井有条,而镜头左右摇晃着追逐着梁朝伟,终以广角镜结束,将梁朝伟神秘特色展现得一览无余。

杜可风总是能够对王家卫摸熟摸透,王家卫说“近镜”,杜可风就知道要多近。

这些都需要天赋和经验,摄影机的位置该有某种逻辑可依,尽管除你之外没有人晓得。

一如作诗。

诗人用字谴词都别有用意。

拍摄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收获到相当不同的经验,在拍摄之前,他们首先从文学看起,先是阅读六十年代一般很有名的美国小说:

斯坦贝克的《伊甸园东》。

彼此也都交换过阅读经验,虽然都不是那么明显跟要做的事情有关,但在后来呈现出来,最终在王家卫和杜可风的潜意识里,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但王家卫要的只是那种感觉,并没有依赖这些观念,在王家卫和杜可风、张叔平铁三角看来每部电影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阿飞正传》到了开拍那天,还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最后它就是在支离破碎的光影中呈现出来。

杜可风拍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观众走进影院–一个黑黑的屋子–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几个镜头内看到的一切,无论颜色或气氛,都是真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写实。

每部电影有它自己先天的、杜可风弄出来的一种写实感–要百分之百尊重事先所设定。

比如《阿飞正传》里所设计的绿色、蓝色系统,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外景中维持这个气氛。

而《东邪西毒》则要保持粗糙的颗粒感,同时又要表现出油画的凝重。

再到《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则是新时代都市的流利和疏离感。

杜可风以前比较重视构图,到后期作品,光是唯一的表现方式。

没有光的话,底片就不感光,也就没有画面了。

杜可风在法国跟片时,学得最多的就是灯光,看得最多的也是灯光的可能。

法国电影必然有特殊的风格,而且每个摄影师都在追求这个。

必须要指出的是,法国电影之所以和华语电影在影像感觉上有重大不同,前提在于空气质量。

酗酒的杜可风与王家卫一样,喜欢各种音乐。

摄影大师常常说艺术的最高层面就是音乐。

“因为不需要懂,它给你一个情趣、组合与感受,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

它很可能是一种很单纯的东西。

亚洲的年轻人爱死了我们的电影,是存在的感觉,挑动了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不是在做学术分析,他们享受那音乐,他们享受那种感觉,电影所流露的感情。

杜可风总是喜欢错误和意外,因此总是在现场搞来搞去。

王家卫对他的宽容、纵容都是创作的一部分,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剧组所无法承受的创作之痛。

  但并不意味着两人经常见面,反而因为太熟悉的原因,除了工作一般不见面。

见面的时候,王家卫都会放很多音乐给杜可风听,两人也聊最近看什么书,但是从来不会看电影。

杜可风觉得这是非常健康的关系,王家卫也知道杜可风大概会缺少什么东西。

杜可风能够体会王家卫的用意,是来弥补这些所谓的缺点。

杜可风说必须要跟别人合作,为了提醒我自己:

“你不要偷懒,你不要自以为是。

每次有新的来往都会给我一点新鲜感。

”否则的话,两个人会固步自封,逍遥自在的前提是开放吸收,找到新的可能。

刘子冀/文

附录3:

杜可风访谈:

《水妖》

“我生命的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以外国人的身份度过的,电影摄影是一门用不同视点观看事物的学问。

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说:

电影摄影是用光作画。

一幅画和一张照片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引发共鸣的。

(一张照片)可以超越事物的表面。

为什么流行歌曲深入人心?

那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些你心知肚明却又难以言说的东西。

优秀的电影摄影一定能使事物得以显现,并将它变的更加富有诗意,更加能与人产生共鸣。

真正的电影制作是将熟悉化为陌生,用光、角度或其他方式使事物转变。

附录4:

春光乍泄摄影手记:

《春光乍泄》之摄影手记I(文/杜可风)

1STDAVSHOOT

第一日开镜并非真正开拍——只是确认一下我们来到这儿。

我们在油淋淋的小巷LABOCA和HOTELRIVERA门口及屋顶“执”了些“空镜”。

伟仔问哥哥(张国荣)就在酒店这儿开始相爱。

我不大清楚我在干啥——只是到处听听,试试滤镜菲林速度……不找灵感,只是意念。

然后侥幸地巴士绕道穿过废桥见到灯明火亮景象。

一片孤寂、远离、形神尽失……

我终于找到影片的视觉主题,去揣摩这片空间“性格”的方向。

ThemetaphysicalmeaningoftheTropicofCapricornⅡ

“怎样给南回归线打灯?

”就像问怎样“放映黑暗?

失落的颜色是怎样?

”……

“怎去为记忆构图?

”……这类无法回答的问题是每个摄影师每日都会自问自答。

我们想找一行亮光移过南回归线那想像中的线。

但在这渐暗的日光下作这个效果要好几里长的灯闸,而我们手上只有两支一干火的灯枪及手掌般大的化妆镜。

我们不想要电脑绘图。

我们要卢马的《绿光》更明显的东西。

但阳光没有“天然”动机作一行阴影或线……周围也没有标志日出。

我们只有极日平野,日落在草林和两株树后。

“让镜头食正光吧!

”家卫自顾自说……“无得拣。

于是有树又有反光!

在广阔路上,日光自树间透出来,正对镜头同了花班一行光,我借助化妆镜,转片速和光圈,伟仔和哥哥两眼凝望,罗曼蒂克……

StyleⅡ

我们今次玩了“高潮”颜色与灯光……大量微粒要增强。

我把菲林堆得太高不见了黑色……是曝光?

场地?

还是没预算给灯光去维持我们想要的色调。

Wallpaper

拍墙纸花纹……不是无聊,只为让角色性格有象征指引。

花纹的是哥哥:

缤纷茂盛。

黑的……重复、封闭、无情……则是伟仔的角色。

我们的内景故意“没有时间”,灯光不依“逻辑”照明。

日或夜都不重要。

伟仔与哥哥的世界时空不明。

家卫说只有剪片时才知道拍过的片段意义何在。

当时并不肯定清楚某些细节颜色动作意味什么。

它们预知影片去向而会带着我们走。

它们是来自未来的映像而当时我们才刚刚抵达。

 

浅析杜可风在电影中的摄影用光和摄影角度的运用

—纯属复制粘贴

因为名字,我一直以为杜可风是一位黄种人,杜可风,很有中国的味道啊,他自己却很乐意地说:

“我是患了皮肤病的中国人”。

我第一次注意杜可风这位“亚洲第一摄影师”,是在看王家卫导演重庆森林的时候,那晃动镜头看似凌乱,却散射出独到的美感。

杜可风,被世人称为“亚洲第一摄影师”。

香港电影大师王家卫电影金三角之一的杜可风,是港台非常有名的摄影师。

曾就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美术系。

十八岁那年开始水手生涯云游四方,曾至泰国、以色列、印度……等地。

1970年代后期,他在香港大学的中文老师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杜可风。

之后辗转到了台湾。

1978年,参与创立兰陵剧坊,开始与云门舞集和Zunilcosahearon(二十四面体舞蹈)合作摄影工作,并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旅游节目《映像之旅》与中国电视公司新闻杂志节目《六十分钟》的摄影与剪接。

1981年,受杨德昌邀请,为电影《海滩的一天》负责摄影指导,获得1983年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自此,全力投入中国电影的拍摄工作。

1986年,杜可风以电影《老娘够骚》获得“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摄影奖(一共荣获4次香港电影金像奖)。

自此,杜可风正式以香港为起点,参与多部华语电影拍摄。

尤其为人瞩目的,是他为王家卫电影所打造的迷魅影像。

从《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东邪西毒》、《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

杜可风摄影作品还包括关锦鹏导演的的《红玫瑰白玫瑰》,纪录片《男生女相:

中国电影之性别》;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和《飞侠阿达》;以及中国电影大师陈凯歌的首部好莱坞电影《风月》。

香港电影无厘头大师周星驰的多部作品,也经由杜可风担任摄影。

杜可风赴美国好莱坞的作品,则有葛斯范桑的《1999惊魂记》和巴瑞李文森的《飞扬的年代》。

1999年,完成自编自导自摄的处女作《三条人》(AwaywithWords),多了导演的头衔。

参加坎城「一种注目」,获得金摄影机提名。

作为摄影指导,杜可风可谓风光无限

1983以《海滩的一天》,获得1983年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1986以《黑与白》获得法国坎城影展金摄影奖。

  1987以《老娘够骚》获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1以《阿飞正传》获199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亚太区摄影展最佳摄影奖。

  1993以《暗恋桃花源》荣获1993年柏林影展Caligari奖。

  1994以《东邪西毒》获1994年威尼斯影展「OSELLOd’Oro」创意摄影奖、金马奖最佳

  摄影奖、199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6以《堕落天使》获199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1997以《春光乍泄》获金马奖最佳摄影、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意大利摄影师协

  会最佳摄影(外语片组别)。

  1997以《QK宾馆》获釜山影展最佳摄影。

  2000凭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勇夺坎城影展技术大奖、金马奖最佳摄影。

  2002年以《三更之回家》获金马奖最佳摄影。

  2003年以《英雄》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2005年和黎耀辉、关本良一道凭《2046》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在刘伟强(blog)摄影的《旺角卡门》中,杜可风便有大量摇摆不定的摄影镜头,到进入王家卫剧组之后,实验色彩浓厚的风格便是家长便饭。

王家卫对于过去时代的追忆,在镜头中表现出来就是暧昧和漂泊,给了杜可风绝对的发挥空间。

王家卫的思维加上杜可风的眼睛,这才是王家卫的电影。

作为王家卫的黄金搭档,从《阿飞正传》到《2046》,他们合作了七次(包括其他王家卫担任非导演工作的电影)。

两人彼此间那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尤其弥足珍贵。

这令他在片场可以安心发挥,因为班底熟络,互相之间已可以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杜可风表示:

“我们就像RollingStone(滚石(听歌)乐队),平常大家各自去Solo(单飞),但每年总有一两次开演唱会,会再聚在一起。

”王家卫和杜可风的亲密合作,基本实现了香港电影所有的可能性,不但有无限自由的实验和探索,而且又能够反映各种不同的人性,很关键的是他们能够指挥最好的资源,比如大明星和档期,以及海外电影节的热捧。

从王家卫的角度看,他对技术那些东西不是太感兴趣,摄影机不过是将眼看的东西转到菲林上的工具。

所以他总是对杜可风说,“我要某一个效果”。

那些看似凌乱的镜头,大有深意,首先要保证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比如在《阿飞正传》中对景深的运用,人物对话时彼此在镜头中所在的位置,都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

当王家卫在片场拍摄某场戏时,一定要从取镜开始,因为他知道那场戏的发展空间。

知道了以后,再安排演员的位置。

他跟杜可风解释要的是什么,由于是老搭档了,通常毋须多费唇舌。

王家卫给杜可风角度,杜可风取镜,而十次有九次,王家卫都会很满意。

《阿飞正传》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赌徒梁朝伟(听歌)的出现、打扮及外出,在闭塞的环境里,对于多种物品的展示都井井有条,而镜头左右摇晃着追逐着梁朝伟,终以广角镜结束,将梁朝伟神秘特色展现得一览无余。

王家卫说“近镜”,杜可风就知道要多近。

这些都需要天赋和经验,摄影机的位置该有某种逻辑可依,尽管除你之外没有人晓得。

一如作诗。

诗人用字谴词都别有用意。

对杜可风而言,《阿飞正传》是他事业的第二阶段,戏拍到一半,杜可风觉得自己开了窍。

在此之前,他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的状态。

杜可风认为自己总是超越力所能及,在王家卫的要求下他学到了摄影真谛。

多年以后,他回忆到“我很幸运,有王家卫那班人和这个工作环境,这种支持。

我觉悟到,你自能尽展所能。

可能是年龄关系,或者是人生阅历,或者是电影体验,我悟到只要做好本份就够了,只要尽力,船到桥头自然直。

之前,拍电影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理想。

我在片场很难相处,我过分认真。

现在,我拍电影如游戏,很轻松自在,是我很开心的一件事。

但王家卫要的只是那种感觉,并没有依赖这些观念,在王家卫和杜可风、张叔平铁三角看来每部电影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阿飞正传》到了开拍那天,还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最后它就是在支离破碎的光影中呈现出来。

从《阿飞正传》开始,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摄影就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

杜可风拍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观众走进影院--一个黑黑的屋子--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几个镜头内看到的一切,无论颜色或气氛,都是真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写实。

每部电影有它自己先天的、杜可风弄出来的一种写实感--要百分之百尊重事先所设定。

比如《阿飞正传》里所设计的绿色、蓝色系统,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外景中维持这个气氛。

而《东邪西毒》则要保持粗糙的颗粒感,同时又要表现出油画的凝重。

再到《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则是新时代都市的流利和疏离感。

杜可风以前比较重视构图,到后期作品,光是唯一的表现方式。

没有光的话,底片就不感光,也就没有画面了。

杜可风在法国跟片时,学得最多的就是灯光,看得最多的也是灯光的可能。

法国电影必然有特殊的风格,而且每个摄影师都在追求这个。

必须要指出的是,法国电影之所以和华语电影在影像感觉上有重大不同,前提在于空气质量。

电影是杜可风的舞场,是他可以跳舞的地方。

在拍摄《春光乍泄》的时候,杜可风跟很多工作人员和明星有很多对谈。

这部电影是充满神奇奥妙的作品,整部电影的颜色偏于黑白,但又具有浓郁的生命力。

阿根廷的光影在杜可风的镜头里是活的东西。

在杜可风看来“摄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空间。

我拍的东西是我个人的治疗,就是自我治疗。

酗酒的杜可风与王家卫一样,喜欢各种音乐。

摄影大师常常说艺术的最高层面就是音乐。

“因为不需要懂,它给你一个情趣、组合与感受,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

它很可能是一种很单纯的东西。

亚洲的年轻人爱死了我们的电影,是存在的感觉,挑动了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不是在做学术分析,他们享受那音乐,他们享受那种感觉,电影所流露的感情。

”就像《花样年华》作为王家卫最容易懂的电影,在杜可风看来这就是一种进步。

不管是王家卫、毕加索或张大千,杜可风觉得他们永远在画一样的东西、重复同样的事情,因为她愈来愈单纯。

王家卫和杜可风对于《花样年华》做出了新的美学追求,他们使用稳重、含蓄的电影语言来讲故事。

王家卫和杜可风的合作,在众多影迷和评论家看来,已经是天作之合,他们最重要的是互相知道对方想做什么。

譬如为什么摆某个颜色的理由、出发点等等,能够在无形中有一些接近的地方,真正的合作就应该是这样。

说穿了,他们做的很多时候是“拿走用不着的东西。

”王家卫有着他人无与伦比的感触,经常拍摄了过多的情节、细节等素材,杜可风甚至开玩笑说“王家卫有朝一日会成为千万富翁,因为他拍下的材料足够他出多套DVD。

可能十年前他已先知先觉。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阿飞正传》、《东邪西毒》和《2046》,拍摄时间都长达三四年,而且最终上映的版本仅仅是一少部分故事,尤其以《东邪西毒》为最严重,演员和剧组成员根本就不知道故事会(blog)怎样出现在银幕上,事实上王家卫以沙漠为叙事主角。

杜可风曾经感叹到这就是“王家卫非同小可的地方,你也可以说是天才,或者勇气可嘉,或是敢作敢为。

但是你可知道,我们所拍下的东西,有97%是观众不会看到的,因为派不上用场。

我想每个艺术家都要做的是你要退一步看。

杜可风总是喜欢错误和意外,因此总是在现场搞来搞去。

王家卫对他的宽容、纵容都是创作的一部分,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剧组所无法承受的创作之痛。

最关键的,是没有王家卫和杜可风的艺术触觉。

王家卫跟杜可风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背景的人,能够合作那么彻底,是他们在彼此差异很大的生活背景之内还有一个更深的,更简单的,能够共同欣赏的东西。

生活经历的过程可能是每个地方都稍微有不一样的。

杜可风和王家卫作为彼此的他者,能够穿越一些外在的不同,直指内心。

最根本的是彻底、实在、人性的东西。

合作得直接,没有其它的障碍;电影理念也会比较通,因为是反映人的东西,人的东西是无限的。

所以为什么王家卫电影可以全世界都喜欢,就是因为它是有这种最基本的东西在里面。

因此,杜可风经常说他的工作就是尽量去寻找这种东西。

世纪末情绪和颓废主义都是倒计时和回望的风韵,色调低沉,再美丽的墙纸上却渗着岁月的污渍,是《阿飞正传》的菲律宾、《重庆森林》的重庆大厦、《春光乍泄》的旅馆、《花样年华》的冷巷与吴哥窟,杜可风都得寻找出特别的影像风格。

作为一名世界知名的摄影师杜可风(ChristopherDoyle)伴随着台湾新电影运动和香港“后新浪潮”电影一起成长。

人们一提到香港电影就会提到导演王家卫,而提到王家卫,人们就会提到他的金牌搭档摄影杜可风。

杜可风在他拍摄的大量影片中,对光线充满了宗教般的迷恋和虔诚,他曾获得87年,91年,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