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选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079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8期选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78期选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8期选文.docx

《第78期选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8期选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8期选文.docx

第78期选文

教育学在线第7-8期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2.叶澜:

《他们是我的老师》人民教育.2015(08)

3.许钧、勒克莱齐奥:

《教育与人生——勒克莱齐奥和许钧对话录》《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4.历以贤:

《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5.张武升、肖庆顺:

《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6.檀传宝:

《中国教育的缺失》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7.金生鈜:

《自由是教育的构成性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8期

8.刘庆昌:

《教育是善意的干预》《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8期

9.余清臣:

《教育理论的话语实践:

通达教育实践之路》《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10.朱洪洋:

《认识论危机与理论连续性:

教育学的三次范式转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

(2)

11.周勇:

《难逃厄运: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学兴衰史》,《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2期。

12.丁慧鸽:

《论20世纪中期我国教育学构建的“磨难”和教育知识分子的“迷途”教育评论2015(5)

13.张进峰:

《论教育家的主体情感境界》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14.吴康宁:

《及早谋划省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2期。

15.孟照海:

《教育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教育决策——以美国<国家处于危机中>报告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9期

16.刘惠: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内容、理论及发展趋势——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5(6)

17.徐辉:

《“十三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15(7)

18.孙祥渊:

《论教育改革中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基于臣民、私民与公民关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15.6

19.王庆环:

《教育改革不能以模仿造就——访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光明日报》(2015年06月16日14版)

20.张勇,姚春艳:

《教育评价改革再认识》光明日报,2015-4-21(14).

21.范李明,曾水兵:

《学校教育公共性的失落与回归》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22.孙兴华、马云鹏:

《乡村老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23.钟秉林:

《支持乡村教师给教育一个坚实的支点》《光明日报》(2015年6月30日第14版)

24.周兆海,邬志辉:

《城乡教育关系演进及其对城乡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科学》2015.2

25.秦春华:

《北大清华生源之争背后的“囚徒困境”》《光明日报》(2015年7月7日第13版)

26.冰启:

《北大清华招生骂战的无聊和无奈》《新京报》2015年06月29日

27.秦春华:

《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光明日报》2015年5月5日

28.钟秉林:

《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校机遇在哪里?

》亚太教育.2015(08)

29.沈满洪:

《三问学术立校》《光明日报》(2015年6月30日第13版)

30.张金福:

《高校综合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15.9

尚钢:

《走出学术资源向领导倾斜的怪圈》《光明日报》2015-07-07

31.周洪宇:

《教育生活史:

教育史学研究新视域》《教育研究》2015.6

32.杨跃:

《“教师教育学”刍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3.陈涛:

《道德的起源育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3期

34.胡弼成、邓杰: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

挑战、趋势及风险规避》《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6期

35.孙杰远:

《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教育研究》2015.6

36.刘良华:

《教育研究的类型与走向》《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3

37.康绍芳:

《实验主义与科学主义:

美国教育研究取向之争》《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1

38.陈瑶:

《美国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开端》《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39.郭欣、陈向明:

《教育质性研究的本土化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40.杨善华,孙飞宇:

《“社会底蕴”:

田野经验与思考》,《社会》2015

(1)

41.王铭铭:

《当代民族志形态的形成:

从知识论的转向到新本体论的回归》《民族研究》2015.3

42.王希恩: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十年发展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3.周典恩:

《国家意志与美国人类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6期

44.徐黎丽宗晓丽:

《文明何以戍边?

》《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45.李占录:

《现代化进程中族群认同、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46.王君柏:

《对费孝通“差序格局”的再反思》,《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47.邓曦泽:

《“李约瑟问题”还是“任鸿隽问题”》《读书》2015.2

48.李工:

《也谈“李约瑟”问题》《读书》作者2015.6

49.刘道玉:

《学必悟,悟而生慧》光明日报,2015-6-23(11).

50.陈发俊:

《哲学咨询与哲学之用》《兰州学刊》2015年第2期

 

附录:

孙春福:

《“儿童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上海教育科研》2015.6

张金福:

《高校综合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15.9

金生鈜:

《回归生命的诗学——感悟“生命·实践”教育学》《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3

刘良华:

《教育研究的类型与走向》《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3

瞿博: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要有新思维》《中国高教研究》2015.6

钟秉林:

《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结果的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5.6

文学平:

《问题意识与论证训练:

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思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潘洪建:

《教学知识的符合论检验:

困境与出路》《西北师范大学》2015.4

孙杰远:

《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教育研究》2015.6

余清臣:

《教育理论的话语实践》《教育研究》2015.6

周洪宇:

《教育生活史:

教育史学研究新视域》《教育研究》2015.6

张熊飞: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再批判——再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中国教育学刊》2015.6

51.孙祥渊:

《论教育改革中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基于臣民、私民与公民关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15.6

52.苏春景,宫盛花: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教育学探析》《课程·教材·教法》2015.6

53.王铭铭:

《当代民族志形态的形成:

从知识论的转向到新本体论的回归》《民族研究》2015.3

54.周兆海,邬志辉:

《城乡教育关系演进及其对城乡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科学》2015.2

55.陈理宣:

《论实践与教育的相互规定向及其表现》《教育学文摘》2015.2

56.刘道玉: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践途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57.赵旭东:

《从文野之别到圆融共通——三种文明互动形式下中国人类学的使命》《西北民族研究》2015.2

58.邱开金:

《面对“新常态”,职教定力在哪里》《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2日第10版

59.秦春华:

《北大清华生源之争背后的“囚徒困境”》《光明日报》(2015年7月7日第13版)

60.沈满洪:

《三问学术立校》《光明日报》(2015年6月30日第13版)

61.钟秉林:

《支持乡村教师给教育一个坚实的支点》《光明日报》(2015年6月30日第14版)

62.魏杰:

《中国城镇化如何才能破题——评赵俊超<城镇化:

改革的突破口>》《光明日报》(2015年6月23日第10版)

63.王庆环:

《教育改革不能以模仿造就——访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光明日报》(2015年06月16日14版)

64.陈仁、杨兆山:

《理性、道德与个体的灵魂觉醒——教育何以作为“个体启蒙”的实践》,《基础教育》2015年第2期

65.王坤庆、王治高:

《论学校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66.陈桂生:

《智者若何,仁者若何?

———汉儒传说中孔门师—弟子对话案例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67.刘大伟、杜京容:

《海外陶行知研究述评:

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2期

68.户清丽:

《主体适应性教学:

意蕴、特点与创生》《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2期

69.胡弼成、邓杰: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

挑战、趋势及风险规避》《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6期

70.杨胜才、余玲:

《民族院校办学基本规律的几点认识》《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71.金生鈜:

《自由是教育的构成性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8期

72.谢凌凌:

《大学学术权力行政化及其治理———基于权力要素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73.张武升、肖庆顺:

《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74.艾子、柳海民:

《后形而上学思维中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基于对实践中人的存在的思索》《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7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76.李存金:

《矢志教育理论创新引领教育实践发展——“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发布会暨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77.余清臣:

《教育理论的话语实践:

通达教育实践之路》《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78.董云川:

《中国大学品质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2期

79.柳海民:

《我国目前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是创新》《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2期

80.桑新民:

《战略视野中的两难抉择:

中国教育向何处去》《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2期

81.万建中:

《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

82.廖胜华:

《文化治理分析的政策视角》《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

83.李占录:

《现代化进程中族群认同、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84.王红岩,张瑞林:

《大学内部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85.赵新亮,张彦通:

《学区一体化管理特征与路径——基于组织变革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6期。

86.胡金波:

《改变基础教育,从改变分管县长开始》,《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6期。

87.张熊飞: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在批判》,《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6期。

88.韩秀景: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态本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89.张翠萍,董瑞军:

《基于生命哲学的高校德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探索》2015年第6期。

90.吴海燕:

《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教育研究》,《学术探索》2015年第6期。

91.张文圣:

《身体形象的谱系学考察》,《学术探索》2015年第6期。

92.王威威:

《富民与教民之关系——以老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为例》,《哲学研究》2015年第6期。

93.周宗伟:

《“隧道效应”理论视域下的公共文化冲突现象分析——以中国教育改革的“变态性支持”事件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3期。

94.程利:

《转型性变革情境下的大学组织文化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3期。

95.李昀颖,王哲,蔡建国:

《培养机会型大学生创业人才三步参与体系探索》,《东南学术》2015年3期。

96.许均,勒克莱齐奥:

《教育与人生——勒克莱齐奥与许均对话录》,《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6期。

邓蓉:

《多元文化视域下网络暴力的本质、成因与文化对策》,《求索》2015年5期。

陈仁,杨兆山:

《理性、道德与个体的灵魂觉醒——教育何以作为“个体启蒙”的实践》,《基础教育》2015年第2期。

杨小微:

《为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寻找合适的“尺度”》,《探索与争鸣》2015年5期。

孟照海:

《教育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教育决策——以美国<国家处于危机中>报告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9期。

杨东平:

《破解新“上学难、上学远、上学贵”的难题》,《探索与争鸣》2015年5期。

陈平原:

《当代大学公平发展的步履与生机》,《探索与争鸣》2015年5期。

程介明:

《教育是缩小还是扩大社会不公》,《探索与争鸣》2015年5期。

吴康宁:

《及早谋划省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2期。

冯建军:

《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6期。

刘庆昌:

《教育实践及其基本逻辑》,《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杨小微:

《“万山应许一溪奔”——为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正名》,《教育视界》2015年第7期。

曾浩文,杜育红:

《教育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方法探析》,《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6期。

李茂荣:

《实践共同体概念的转化与反思:

基于文本的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7期。

姚跃林: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中国教育报》2015年07月03日

冰启:

《北大清华招生骂战的无聊和无奈》《新京报》2015年06月29日

葛剑雄:

《中国的教育问题?

教育的中国问题?

》《光明日报》2014年01月06日

苗蔚林:

《谁扭曲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走出教室的语文思考》

尚钢:

《走出学术资源向领导倾斜的怪圈》《光明日报》2015-07-07

易小明:

《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桑海: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在线学术平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未来构想》《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贺培育姚选民:

《人情:

“内涵”、类型与特性》《求索》2015年第5期

车丽娜:

《论学校课程规划的基本向度》《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张军芳:

《共享与参与:

杜威的传播观辨析》《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

赵旭东:

《从文明之别到圆融共同——三种文明互动形式下中国人类学的使命》《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徐黎丽宗晓丽:

《文明何以戍边?

》《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97.陈发俊:

《哲学咨询与哲学之用》《兰州学刊》2015年第2期

98.陈涛:

《道德的起源育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3期

99.周彬:

《“跪着的教育”和“野蛮生长的学生”》,博客

雷培梁:

《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调整》《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7期

刘庆昌:

《教育是善意的干预》《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8期

王强:

《我国“学区制”与“教师流动制”联姻的价值冲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8期

王希恩: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十年发展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月

向世陵:

《从“天下为公”到“民胞物与”——传统公平与博爱观的旨趣和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秦春华:

《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光明日报》2015年5月5日

钟秉林:

《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校机遇在哪里?

》亚太教育.2015(08)

郑锋:

《四国基础教育课程源流对中国课程改革的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15(06)

刘慧珍、张红伟:

《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

桑宁霞、马琳琳:

《成人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及重建》中国成人教育.2015(07)

杨:

《“教师教育学”刍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祁占勇:

《教师教育专业条件性知识的本体性价值及其有效教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5)

郭欣、陈向明:

《教育质性研究的本土化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檀传宝:

《中国教育的缺失》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余庆、李俊堂:

《教育意义的本体论追寻》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

叶澜:

《他们是我的老师》人民教育.2015(08)

冯建军:

《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学研究.2015(06)

侯怀银: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发展的“基因”问题》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03)

郝文武:

《以不懈追求显现教育学学科性质和价值》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03)

潘洪建:

《教学知识的符合论检验:

困境与出路》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教育学报.2013(05)

周金燕、钟宇平:

《教育对中国收入不平等变迁的作用:

1991-2006》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4)

刘铁芳,刘莉:

《教育改革与“十三五”发展——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2014)年会综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胡弼成,李斌:

《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事业》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朱洪洋:

《认识论危机与理论连续性:

教育学的三次范式转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

(2).

刘道玉:

《学必悟,悟而生慧》光明日报,2015-6-23(11).

储朝晖:

《陶行知与张伯苓的学术与政见异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陈群:

《教而生德于心——以“教”为中心的《性自命出》研究》人文杂志,2015(6).

陈思颖,李刚:

《国外“教师韧性”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15(6).

吴坚: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

许迈进,章瑚玮:

《高校内部治理风险的结构性探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刘道玉: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侯静:

《教师作为价值观教育主体的本质论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邵林海,孙来勤: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胡建华:

《步入深水区:

高等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江苏高教,2015

(2).

张勇,姚春艳:

《教育评价改革再认识》光明日报,2015-4-21(14).

雷万鹏,钱佳:

《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2).

教育研究编辑部:

《2014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教育研究,2015

(2).

江怡:

《重新审视分析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之关系》,《光明日报》,2015年6月10日。

余庆:

《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情境生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期。

魏宏聚,周晓蕾:

《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对其认知的刻板印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周勇:

《难逃厄运: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学兴衰史》,《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喻永庆,孟立军:

《民族教育史学科体系初探》,《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王君柏:

《对费孝通“差序格局”的再反思》,《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杨跃:

《“教师专业”的话语构建于意义流变》,《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赵旭东:

《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

任锋:

《重审“问题与主义”之争》,《读书》2015年第5期。

方朝晖:

《中国文化终将回归尊德重礼的大传统——对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反思》,《人民论坛》2015年第16期。

历以贤:

《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熊丙奇:

《“状元”报道中的媒体人格分裂》,《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9日。

刘庆昌:

《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现实路径》,《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100.赵士谦,郝淑华:

《法的视域下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张爽,吴黛舒:

《教育叙事研究的是与非》,《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3期。

张有奎:

《虚无主义的终结与人的解放——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的考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邓力铭: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大学精神的发掘与回归谈起》,《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朱彩兰,陈巧云:

《我国近十年中小学教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聚类分析方法》基础教育2015(2

李放:

《我的教育研究生活轨迹》课程教材教法2015(5)

靳玉乐,张铭凯:

《探寻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的关系——基于新世纪以来文献的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15(5)

吕梦醒,刘魁:

《承认理论视域下教育交往关系反思与重构》中国教育学刊2015(5)

范李明,曾水兵:

《学校教育公共性的失落与回归》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贾月明,姜凤云:

《元教育学之理论研究》教育探索2015(4)

贾滕:

《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育探索2015(4)

鹿星南,郭文良:

《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教育探索2015(4)

程然,刘见阳:

《论广义隐喻学的教育价值》教育探索2015(4)

丁慧鸽:

《论20世纪中期我国教育学构建的“磨难”和教育知识分子的“迷途”教育评论2015(5)

尹玉玲:

《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展——第一届北京教育论坛综述》教育科学研究2015(6)

高维:

《再论教学隐喻的内涵、特征与生存环境》教育科学研究2015(6)

刘惠: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内容、理论及发展趋势——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5(6)

徐辉:

《“十三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15(7)

刘焱欣等:

《教育学何以“回到教育本身”——一种现象学教育学的省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张进峰:

《论教育家的主体情感境界》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蒋志红,黄其洪:

《论马克思高阶正义的实现路径及其限度》教学与研究2015(5)

杨宏伟:

《论马克思正义观的转向与重建》教学与研究2015(5)

冯庆:

《题目理论时代的经典阅读》《读书》,2015.4

陈建华:

《数目化管理与大数据时代》《读书》,2015.4

李工:

《也谈“李约瑟”问题》《读书》作者2015.6

邓曦泽:

《“李约瑟问题”还是“任鸿隽问题”》《读书》2015.2

方维规:

《关于“跨文化”的思考》《读书2015.7

李竞恒:

《失落“黄金时代”的乡愁》《读书》2015.7

朱秋蓉:

《大数据给教育带来了什么挑战》《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9期

夏巍:

《从存在论视域看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赵奎英:

《论海德格尔对自然审美模式的诗性超越》《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吴承笃:

《“天人之辩”与先秦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徐丹、朱进东:

《马克思对尤尔的思想超越及其理论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许钧、勒克莱齐奥:

《教育与人生——勒克莱齐奥和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