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2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27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伛偻提携

(2)颓然乎其间者(3)孟子对曰(4)乐民之乐者

27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7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

_______。

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答案】

270.

(1)伛偻:

指老人。

(2)颓然:

倒下的样子。

(3)对:

回答。

(4)乐:

以……为乐(把……当作快乐)。

271.

(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

(2)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272.与民同乐。

欧阳修与滁州老百姓出游,领会山水之乐;与众宾客设宴同饮,享受宴酣之乐;欧阳修把人民的快乐当快乐。

以此来践行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解析】

270.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伛偻:

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对:

回答。

乐:

以……为乐,意动用法。

27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句关键词:

乐:

欢乐。

述:

记述。

(2)句关键词:

非:

不对,错误。

27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乙文句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意思是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

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

可知孟子主张统治者应“与民同乐”。

宋仁宗庆历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

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

欧阳修把人民的快乐当快乐。

践行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点睛】

译文

甲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齐宣王说:

“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

“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

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

予报之曰:

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

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27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觥筹交错

(2)树林阴翳(3)杂然而前陈者(4)颓然乎其间者

27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75.(甲)(乙)两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乐”?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273.(l)酒杯(

(2)遮盖(3)陈列,摆开(4)倒下的样子

274.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

275.【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衬托。

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乙】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作者把“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不能两得”。

【解析】

27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

觥:

名词,酒杯;翳:

动词,遮盖;杂然而前陈者:

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陈:

摆开;颓然:

古今异义词,倒下的样子。

27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醉:

喝醉酒;乐:

欢乐;述:

记述。

275.考查文言文的表现手法的把握。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解答此题通晓文言文的意思,根据积累,找准运用何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甲文“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里用“禽鸟乐”来衬托“人之乐”、又以“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

乙文,“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这里把“富贵者之乐”与“山林者之乐也”做对比,突出强调“其不能两得”。

【点睛】

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嘉祐二年,李侯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太守。

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喝蒋山的水。

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的记载去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

我给他回信说:

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啊。

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

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或许(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

那些富贵的人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到隐居山林的乐趣。

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

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

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

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节选自《浮槎山水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27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意:

意思B.泉香而酒测冽冽:

C.觥筹交错觥:

酒杯D.佳木秀而繁阴秀:

茂盛

27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行者休于树

A.万钟于我何加焉B.皆以美于徐公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7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号六一居土,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

B.甲文全文贯穿一个“乐”字,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和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

C.乙文直接表明作者喜爱丰乐亭的主要原因是此处地理位置偏远,无人搅扰,可以随心所欲地饮酒作乐。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篇文章都通过凝练的语言传神地描写了美丽的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尚情怀。

27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8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案】

276.A

277.C

278.C

279.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280.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解析】

276.A.解释有误。

意:

意趣、情趣。

故选A。

277.例句:

行者休于树(在)

A.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B.皆以美于徐公(比)

C.躬耕于南阳(在)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故选C。

278.C.有误。

作者喜爱丰乐亭,不仅是因为其美丽景色,更是因为与民同乐的乐趣。

故选C。

27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

乐①其乐②:

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

以…为乐。

乐②:

乐事。

28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故断句为: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