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19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林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题名称:

钠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间:

40分钟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和接触各种各样的金属,对金属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预见金属的性质,经历过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感受过实验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够与同伴进行良好的合作,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接触的、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的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本节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届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活泼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②掌握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解释,理解反应的本质;

③理解活泼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能:

①通过活泼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钠与水反应及生成物的探究、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生成物的探究来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②在归纳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探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帮组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的严谨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金属钠化学性质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钠的氧化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教学难点:

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五.课前准备:

实验用品:

钠、蒸馏水、酚酞、FeCl3溶液、CuSO4溶液、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坩埚、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教具:

多媒体系统和黑板

六.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七.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时在复习了初中化学中所认识的金属化学性质和活泼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结合的方法学习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如:

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等。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可以感性地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及其实质。

2.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件特别的事情,昨天我去实验室准备化学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盏神奇的酒精灯,这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用水来点燃。

开始通过“水点燃藏有金属钠的酒精灯”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

大家是否相信刚才老师所说话?

真相究竟如何呢?

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水点燃的,而是老师在灯芯里藏了一小块的金属钠,这说明金属钠可以与水发生反应。

究竟金属钠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为什么可以点燃酒精灯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

(1)来还原事实,揭示真相吧。

 

 

 

实验探究

(1)

1、叮嘱学生注意实验步骤中的黑体字。

2、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关键:

①海:

溶液的变化

②陆:

固体物质的变化

③空:

气体的变化以及声音、火光等。

(1)在250mL烧杯中加入约50mL水,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2)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煤油一定要尽可能吸干净,下同)。

用小刀切绿豆粒大小的钠块(钠块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的大小取用,一是为了节约,二是为了安全,下同)。

其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3)将切好的绿豆大小的钠块放入烧杯的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

请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进行引导和汇总。

实验现象及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实验现象

原因

思考讨论

(1)

你觉得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应该是何种气体?

阐明你的理由或者检验方法。

思考讨论后回答:

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

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

过渡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

(1)分析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同学们通过这个反应应该明白了刚才那个魔术的真相了吧。

那么金属钠还可以发生其他的反应吗?

请大家回忆上一课时金属通性中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金属通有的化学性质:

①能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等)反应

②能与盐溶液反应

③能与酸反应

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

(2)和(3)来探究金属钠是否可以与O2、CuSO4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2)

注意事项:

①凡是接触钠的用具都必须是干燥的

②切下的钠块不易太大,剩余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③钠块开始燃烧(有黄色的火花出现)时,立即撤掉酒精灯。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滤纸吸干煤油后,再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放入坩埚中。

(4)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5)观察现象并记录生成固体颜色。

归纳整理

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条件下

加热条件下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讨论

(2)

金属钠的保存:

能否在空气或水中保存?

为什么?

应该把金属钠保存在哪里呢?

思考讨论后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

注意观察有没有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

(1)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用小刀切绿豆粒大小的钠块。

(2)将切好的钠块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

(3)

由实验现象分析:

金属钠能否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呢?

思考讨论后回答:

_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

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过渡

同学们,我们通过探究实验

(2)和(3)明确了金属钠可以和非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反应。

那么大家认为金属钠可以和酸反应吗?

请大家通过课堂练习分析分析,另外,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

课堂练习

1.我们在前面学习金属的通性时提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

你觉得金属Na会与酸反应吗?

如果可以,那么请写出N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课堂练习

2.在大试管中加水和煤油(密度:

0.798g·cm-1)各15ml。

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D)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课堂练习

3.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下列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D)

A.钠溶解,有铁析出,并有气体产生

B.只有气体产生

C.只有沉淀产生

D.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生成

课堂小结

(学生完成)

一、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活泼,显示强的__________性。

1.Na与水反应: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与O2反应:

①在常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加热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与CuSO4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与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上节课有关钠的物理性质补充完整:

作业设计

必做题:

课后习题1、2、4、5

选做题:

世纪金榜P38第5题、第7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1.Na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原因

浮金属钠密度比水小

熔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游生成气体

响生成气体

红生成碱性物质

2.Na与O2反应:

①在常温下:

4Na+O2==2Na2O (白色)

②在加热条件下:

2Na+O2

Na2O2

(淡黄色)

3.Na与CuSO4溶液反应:

先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化学学科一个重要特点----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以“滴水点酒精灯”这个小魔术将学生注重力集中起来,由此直接引入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究。

虽然是“老歌新唱”,但是其中仍有他的新颖之处。

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优势在于,改编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有效性。

虽然从知识内容上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但在讨论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时,及时的进行气体的检验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讲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让学生亲手去做。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我们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实验操作,怕出危险而不敢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

而实际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更希望自己来获得体验获得知识。

我们只要强调好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由学生自主预测、设计、操作、观察、结论、解释,这种体验最深刻,最宝贵。

同时我认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要真正立足于发展,努力体现师生的发展性。

2、要恰当应用分组讨论,努力体现教学的全体性。

3、要积极营造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努力体现课堂的民主性。

4、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体现化学的实验性。

此外,本节课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课堂练习2中若能增加钠与水和煤油混合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钠与水反应的原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今后我应该继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不断更换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在化学课堂环境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