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50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处理综述Word格式.docx

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应用产业。

按照水体的来源,水处理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对自然水体进行处理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即给水处理)。

另一类是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使其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自然界能承受的范围,再将其排放回大自然中(即污水处理)。

2.水处理方法分类

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通常从中选择多种组合成能够达到处理要求的工艺流程。

2.1物理方法

2.1.1沉淀法

对于水中粒径较大的杂质、泥沙等,利用其重力,使其在沉降池中沉降、澄清,以得到浊度较小的水,初步达到净化的目的。

2.1.2过滤法

对水中通过沉降不能除去的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去除。

过滤的方法有沙滤法、沙炭过滤法和沙滤棒法等。

2.1.3吸附法

吸附法[3]就是利用吸附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水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发生吸附作用,再通过沉降或过滤将其从水体中去除。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吸附剂可重复利用,具有选择性等优点。

吸附剂可以按照其材质不同分为活性炭吸附剂,活性氧化物吸附剂,硅胶吸附剂,合成沸石吸附剂以及活性白土吸附剂等。

目前该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对印染废水的处理及回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吸附剂就是活性炭。

吸附法中近年来较为引人注目的是石墨烯材料的引入。

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它成为优质的吸附剂,主要用于有机物与无机阴离子的吸附[4],但石墨烯本身的憎水性和易聚集性限制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是新型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方向。

2.1.4膜渗透

膜渗透[5]是借助于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对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和富集的方法。

膜分离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环保节能,在水处理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但由于其处理速度慢、成本高,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半透膜生产工艺的发展,膜过滤技术逐步应用于饮用水、工业废水及特殊要求的水体处理中。

目前,主要应用于水处理的膜过滤技术有:

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孔过滤和纳滤[6]。

(1)渗析是溶质在自身的浓度梯度作用下,从膜的上游传向膜的下游的过程。

渗析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膜分离技术,但因为受到本身体系的限制,渗析过程进行缓慢,效率低下,渗析过程的选择性不高,因此渗析过程主要用于脱除含有多种溶质溶液中的低分子量组分,如血液渗析;

(2)电渗析膜技术的关键是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电场力推动的膜分离方法。

它是一种有离子交换基团的网状立体结构的高分子膜,离子可以有选择地透过,即阴离子膜仅允许阴离子通过,而阳离子膜则仅允许阳离子通过,在分离或提纯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透过膜作定向运动,从而达到分离或浓缩的目的[7];

(3)反渗透膜是目前处理效果最好的膜过滤技术,其截留性能最强,能去除水体中的大部分离子和污染物(包括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透过的几乎是溶剂(即纯水)。

但是其工作压力很大,生产成本较高,长期饮用经过这种技术处理过的水,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此方法不适合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目前其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食品、造纸工业、以及一些有机物的纯化过程等。

目前电渗析膜技术已达很高水平,它首先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后又用于海水制盐和工业给水与废水的处理,近年来我国在制碱和锅炉给水处理中推广应用电渗析膜,获得显著成效;

(4)超滤和微孔过滤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膜过滤技术。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孔径大小的不同。

他们都可以截留大部分水中的细菌,胶体和悬浮颗粒,但是它几乎不能截留任何无机小分子。

因为其工作压力小,成本低,除浊效果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饮用水、食品、电子以及回收等;

(5)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膜分离技术。

其表面结构松散,对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盐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对高价态的镁盐有较强的截留能力。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需要进行絮凝,砂滤,甚至超滤等预处理,一般用于硬水软化、工业废水脱色、生活污水处理等[8-10]。

2.2化学方法

2.2.1酸碱中和法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用中和法处理,向废水加入中和剂,或用酸性废水中和碱性废水,亦或用碱性废水、废渣中和酸性废水,尽量做到“以废治废”,综合治废的目的。

2.2.2氧化还原法

化学氧化法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水处理技术,是利用二氧化氯、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强氧化物质,破坏水中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使其变成无毒或者低毒物质。

按照氧化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臭氧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Fenton氧化法等。

2.2.3絮凝法

絮凝法是通过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得溶解于水体中的溶质、悬浮于水样中的胶体或者细小颗粒集聚变大,形成絮状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这种方法成本低,能显著降低水体的浊度、色度,并且使用一些多功能的絮凝剂还可以实现降低水体中的微生物,减少放射性物质、有机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重视,是目前应该比较广泛的水处理技术。

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硫酸铝、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PAM)等。

对絮凝方法及多功能絮凝剂的研究开发一直是水处理中的热点,对水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4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指在光照的作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C02和H2O等简单无机物。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原理是,催化剂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吸收光子,从基态跃迁到较为活泼的激发态,与水体中的物质发生化学作用。

如此往复最终将其氧化为无机小分子物质。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纳米Ti02催化氧化法,该方法简单、高效、无二次污染,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其处理速度慢,通常只能应用紫外光(对光的利用有限),同时Ti02的回收较为困难,目前还没有关于该方法工业化应用的报道[11]。

2.2.5超声波降解法

超声波降解是利用声波促使有机物发生化学键断裂、高温分解或自中基反应而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

2.2.6电化学氧化技术

电化学氧化法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直流电,在阳极上夺取电子使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或是先使低价金属离子氧化为高价金属离子,然后高价金属离子再和有机物发生化学作用,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毒小分子无机物。

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无需加入化学氧化剂,产生的污泥少,无二次污染,且降解产物一般无毒,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

拥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该方法成本高,耗能大,目前并没有工业应用的实例[12]。

2.3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作用,使废水中的无机或者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而除去。

生物处理方法有需氧法、厌氧法和共代谢法,发展趋势是用厌氧法代替需氧法。

生物处理方法常可起到物理、化学方法难达到的作用,正越来越受重视。

2.3.1需氧法

需氧法指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其反应速度快,所需反应时间短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味少,是目前国内印染废水处理采用的主要方法。

需氧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13]。

2.3.2厌氧法

厌氧法指在厌氧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厌氧法具有处理废水能耗低,剩余污泥少,承受的负荷变化及水质变化大,产生的沼气是一种环保能源等优点。

近年来厌氧法发展迅速,其中包括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膨胀颗粒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膜法等。

2.3.3共同代谢法

生物处理法中,厌氧条件对偶氮类有很好的去除效率,而好氧条件对芳香族胺的去除效果明显。

因此联合厌氧-好氧技术的共同代谢法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在上述水处理的众多方法中,吸附法、膜渗透法、絮凝法和生物法均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方向,在各个领域水处理中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吸附法的发展方向为新型高效率吸附剂的研发与应用,其中石墨烯作为吸附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膜渗透法中尤以反渗透膜法应用最为广泛,今后反渗透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开发抗氧化性、抗酸碱性以及高透水性的新型膜材料,开发具有低能耗、抗污染、耐高温、高压和特种分离等性能的反渗透膜组件,以及反渗透膜组件与超滤、微滤、纳滤等膜组件的组合应用;

絮凝法的研究热点为开发兼具絮凝、阻垢、缓蚀等多功能的环保高效水处理剂;

生物法中以联合厌氧-好氧技术的共同代谢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旨在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的生物水处理法,并且合理利用处理后产生的有用化合物,如沼气等。

3.水处理技术应用领域

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水与苦咸水淡化、工业用水处理、中水回用、市政废水处理及饮用纯净水处理等方面。

3.1海水与苦咸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也称海水脱盐技术,是分离海水中盐和水的过程。

图1[14]列出了海水淡化法的不同分类,其中除溶剂提取法和气体水化物法外,大多数已实际应用。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闪蒸法和反渗透法。

图1海水淡化方法的分类

联合国关于非常规水源的研究报告指出,从1950~1985的35年间,海水淡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发现阶段、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

在这期间研究开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蒸馏、冷冻、电渗析和反渗透。

在此后的10多年中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则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形成了当代海水淡化与苦咸水淡化技术市场的主体[15]。

在这些年里全世界海水淡化装置的生产能力都是蒸馏法,特别是多级闪蒸法占优势;

然而到2001~2002年,反渗透装置总的生产能力已超过了任何一种蒸馏装置的生产能力,而且反渗透法的发展速度远比蒸馏法的速度快。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从50年代开始至今,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势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00年前是蒸馏法特别是多级闪蒸法为主的时代,而2000年以后则是膜渗透法特别是反渗透法为主的时代[16]。

虽然国外对各种海水淡化技术做了多种实验对比,以期明确孰优孰劣,但时至今日,热法和膜法技术均各有广泛的用户,说明各项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均有各自的技术优势、适用的环境条件及降低成本的空间。

国际海水淡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7]:

(1)各种海水淡化技术共存互补、并行发展。

多级闪蒸的研发重点是新材料的应用、级间抽汽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研发重点是高性能反渗透膜、新型预处理技术的开发和传统预处理技术的完善、大型高压泵与能量回收系统的开发与完善等。

这些研发形成了各种海水淡化技术共存互补的格局;

(2)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

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使国际海水淡化工程不断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海水淡化厂的规模已从最初的几百吨/日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吨/日,且单台设备的产水量迅速增加;

(3)成本日趋降低。

技术进步、规模大型化以及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使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步降低,目前淡化水的最低销售价格折合人民币已经降至近4.0元/m3;

(4)海水淡化与资源利用逐步形成产业链。

海水淡化工程与发电厂相结合,利用电厂余热回收淡水和进行后续卤水综合利用,正在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3.2工业用水处理

工业水处理[18]包括循环冷却水处理、锅炉给水处理、油田水处理、工业和城市废水处理等。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70~80%,其中冷却水又占工业用水的80%左右。

在我国,工业产品耗水量高,因此合理使用工业冷却水,提高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仅是节约工业用水的根本途径,而且是防止设备腐蚀、结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工业用水处理[19]技术主要包括膜分离法、絮凝法、氧化法以及综合处理法。

膜分离法被公认为20世纪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它具有无相变、常温操作、能耗低、设备简单、卫生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由于工业废水往往含有酸、碱、油等物质,处理条件苛刻,因此需要开发出廉价、高效,能够在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的新型膜材料;

絮凝法主要用来降低水的浊度、色度等感观指标,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工业用水处理应用最广泛的絮凝剂为无机高分子型絮凝剂,具有凝聚性好、絮凝体形成速度快、密集质量大、沉降速度快等优点,而且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价格低廉。

它在技术上经历了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从单组份到多组份、从一般功能到特殊功能或多功能的发展过程,品种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硫酸铁、聚合氯化硫酸铁铝等。

由于工业水的复杂性,任何单一的技术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注意开发和应用水处理的综合技术,进行集成化研究,如化学-物理结合,化学-生物结合,物理-生物结合等,以谋求高效、低耗、环保的新型处理技术[20]。

3.3中水回用

中水主要指生活和部分工业用水经一定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农业灌溉、市政园林绿化、车辆冲洗、建筑内部冲厕、景观用水及工业冷却水等方面的水,由于其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故称为中水[21]。

中水回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来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时,中水回用首选为可靠的、可以重复利用的第二水源,而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在国外,中水回用已实施很久,回用规模很大,已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且城市污水已被开辟为第二淡水资源。

美国很早就开始了中水回用,因此尽管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总用水量增加了1.4倍,但总取水量反而减少了,中水利用使美国这一工业和农业大国的水资源利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2]。

同样,以色列的再生利用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2%再生水用于灌溉,30%回灌地下,回灌地下的再生水再抽出至管网系统,输送到南部地区,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它作为饮用水源。

我国也已意识到中水回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十几年来,城市中水回用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占有较大比重的工业废水上,目前工业废水回用率已达70%以上[23]。

中水回用技术方法一般分为前处理、中心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24]。

其核心为中心处理阶段,用于去除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并进一步降低悬浮固体的含量。

该阶段的处理方法按照处理水水质的不同,回用用途的不同,选用的处理方法和工艺的不同,主要为絮凝法、生物处理法和膜处理法三种。

目前,中水回用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中水回用意识淡薄及中水回用系统规划不够完善,中水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已影响到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

3.4市政废水处理回用

市政废水是指纳入和尚未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混合的污水。

市政废水水质特征决定于原水水质的特点,功能综合的城市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约占总污水量的50%~65%[25],所以市政废水具有生活污水的特点,其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同时市政废水中掺杂了工业废水,其水质成分显示出复杂性,在不同城市或不同地域由于工业性质和规模不同,也会造成市政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等特点。

市政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絮凝法、膜分离法、生物法及氧化法等[26],由于市政废水水质的复杂性,通常需要在预处理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技术,如溶解性有机物可以采取生物氧化、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

溶解性无机物如氨氮、磷酸盐、硝酸盐等,可以采用沉淀、絮凝、氧化等方法;

悬浮性物质如病毒、矿物质、金属等可采用絮凝、过滤、厌氧生物处理等方法,通常根据水质情况选取其中对应的方法组合处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水质。

3.5饮用纯净水

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绝大多数污水直接排入水体,致使82%的水域和93%的城市地下水源遭到污染,水源水质明显恶化[27]。

饮用水污染对人体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由来已久,饮用水净化技术也从最初的简单沉淀净水方法到传统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发展到现在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最初人们采用了自然沉降、格栅截留等简易的水处理方法,接着发现了用砂子过滤去除细微悬浮物的方法,同时出现了药剂混凝处理,并开始建造城市净水厂,形成了早期的给水处理[28]。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水源受到更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饮用水需要在常规工艺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净化才能满足要求,这促使人们寻求一个综合措施来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性。

目前饮用水处理技术多采用絮凝法、氧化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29],絮凝法包括强化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各环节;

氧化法包括臭氧、二氧化氯、双氧水、高锰酸钾、高铁酸盐和光催化氧化以及紫外线与臭氧、双氧水相结合的深度氧化技术;

吸附法分为交换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三种基本类型,目前主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改性沸石和有机树脂吸附剂等几种,较新型的吸附剂还有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金属吸附剂和各种专用的吸附剂等;

膜分离法最初应用于工业用水、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和脱盐处理等,现在己经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臭味、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微生物、溶解性有机物等。

选择合适的膜技术或膜技术组合,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甚至可以将原水处理到所希望的任何水质水平。

该技术去除污染物范围广,设备紧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可以去除更细小的杂质、溶解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甚至是盐,在受污染的水原水处理、消毒副产物控制等方面被美国环保局推荐为最佳技术之一[30]。

但膜法在处理前必须对原水进行严格预处理,并定期进行化学清洗,所以膜滤的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较高,并且存在着膜堵塞、膜污染以及反渗透和纳滤浓缩等技术问题。

随着高强度、长寿命、抗污染、高通量膜材料的开发和制造,清洗方式的改进,膜堵塞和膜污染问题的改善以及各种膜价格的下降,膜滤作为一种净水新工艺将会对给水处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被誊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4.水处理国外市场概况

从技术方面讲,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包括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超声水处理、绿色水处理剂和臭氧氧化等。

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蒸馏法为主。

反渗透法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

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污水处理厂最多的国家,平均5000人就有1座污水处理厂,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31]。

从市场运行方面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间的兼并与战略联合增多,能对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水处理公司将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水处理公司间的兼并与收购具有不同的战略意图。

一方面去收购已渗透或占领某一水处理领域及市场的公司要比重新开拓市场容易。

例如:

Betz公司收购Dearborn公司成立BetzDearborn(现已改名为GEBetz)之后,深入到居民用水市场,同时也在公用工业、商业和市政应用领域得到扩展,在中间市场的销售额由15%增加到了28%,成为在80多个国家拥有用户、总资产达12亿美元的跨国大公司[32]。

Nalco公司收购Texo和DWT后,也在中间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用户越来越偏爱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公司。

监测和分析技术上的进步能使BetzDearborn和Nalco这些大公司实现遥测,即水处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遥控和监测工厂的水系统,而小水处理公司就没有资金和能力提供这类服务。

另外,水处理公司与工程设备公司实现战略联合后,就具备了对重工业用户提供全套服务、总承包的能力。

目前的一种趋势就是工业企业选择一家能满足其全部或大部分需求的水处理公司并与之合营。

目前,美国、北美洲和欧洲的水处理市场已趋饱和,为寻求发展,大水处理公司正将目光转向拉丁美洲、亚太和非洲等国外市场。

很多美国公司在国外都设有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拉丁美洲水处理化学品市场年增长速度高于12%,一些亚太国家的年增长速度则高达30%,远超过美国3%-5%、欧洲5%-7%的增长率[33]。

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是很有希望的市场。

预计我国水处理化学品市场也将面临外商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5.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

5.1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水处理引进吸收了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絮凝加药的自动化水平,开始了提高水质和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的发展,消毒剂广泛使用并呈多样化趋势,供水管网水质实现了自动检测,常规水处理技术得到加强[34]。

目前,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源污染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及臭氧活性炭等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在向实用化发展中,小型膜处理设备也已应用于高品质饮用水处理系统之中。

与此同时,在工业给水处理上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应用,如用混凝沉淀和过滤方式进行工业用水的预处理,用离子交换、软化、除铁等进行锅炉用水的处理,但是在工业循环水处理上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早期沿用了外国自来水处理中水质稳定的概念,片面地以控制CaCO3结垢为主,忽略了结垢的其他盐类和化合物,对工业水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水的腐蚀以及水中菌、藻等引起的微生物黏泥的影响未予以考虑,走了弯路。

目前工业循环水处理上则主要以投加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为手段来控制水的腐蚀、结垢和微生物黏泥。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缓蚀剂20世纪60年代以采用铬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由于毒性大,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到环境保护的限制逐渐为磷酸盐所取代。

然而,近年来由于磷的随水排放又引起了水域富营养化而产生“赤潮”公害,各国已纷纷提出禁磷或限磷要求[35],因而有机系列的钼系、钨系、硅系等无公害水处理缓蚀剂相继得到开发并逐渐推广应用。

阻垢剂方面,曾用木质素、淀粉类及腐植酸类,目前应用最广的为有机磷酸盐和高分子聚羧酸类。

杀菌剂方面早期如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最为普遍,后来又发展了二氧化氯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