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5111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x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第一课时预习案

(一)背景链接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函(  )陵   氾(   )南 佚(  )之狐 夜缒( )  

陪(  )邻 阙(  )秦  佚(  )之狐 

敝(  )之 秦伯说(  )不知(     )

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

⑴以(    )其无礼于晋      ⑵且贰(     )于楚也。

⑶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⑷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

⑸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     

⑹辞(     )曰:

“臣之壮也----”

⑺犹(     )不如人     ⑻无能为(     )也已

⑼是(     )寡人之过(     )也

⑽然(     )郑亡  ⑾子亦有不利焉!

”许(     )之。

⑿夜缒而(     )出      ⒀郑既(     )知亡矣。

⒁敢(     )以(     )烦执事(     )

⒂越国以(     )鄙(     )远(     )

⒃焉(     )用亡郑以(     )陪(     )邻

⒄若( )舍(    )郑以为(     )东道主(       )

⒅行李(     )之(     )往来 

⒆共(     )其乏困

⒇且(     )君尝(     )为(     )晋君赐矣

(21)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

(22)既(   )东封(    )郑、又欲肆(     )其西封

(23)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

(24)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     )之

(25)秦伯说(     ),与郑人盟

(2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27)公曰:

“不可。

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

(28)因(  )人之(   )力而(   )敝(   )之,不仁

(29)失其所与(     ),不知(     )

(30)以(   )乱易整(    ),不武。

吾其(    )还也。

3、解释下列句中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     ”)      

②共其乏困  (共,通“     ”)  

③何厌之有?

(厌,通“     ”)              

④秦伯说  (说,通“     ”)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     ”)  

4、解释下列句中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

古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

古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义, 

5、指出说明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④越国以鄙远(          )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⑦夜缒而出(          )               

⑻烛之武退秦师(           )

6.指明下列句子中的句式 特点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   

 ④是寡人之过也。

(          )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

 ⑥敢以烦执事(          )

7.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贰  

  ①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          )

  ②其内任卿贰以上。

(          )

  ③贰则疑惑。

(          ) 

  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          )

  ⑤不迁怒,不贰过。

(          )

  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①许君焦、暇…… (          )

    ②杂然相许(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微  

    ①国势衰微。

 (          ) 

    ③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④微言大义(成语)(          ) 

⑤见微知著(成语)  (          )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          )

  (5)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③因人之力以敝之(          )

8.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 

⑴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      )     

②敢以烦执事  (      )  

 ③越国以鄙远(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⑵而  

 ①今急而求子 (       )    

②夜缒而出 (        )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  

 ⑶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④且焉置土石  (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           )  

 ⑷之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②公从之(          )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          

④行李之往来(           )

⑤夫晋,河厌之有(          )        

⑥君之所知也(          )

第二课时探究案

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

                                                                                       

2.烛之武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

                                                                                                 

4.阅读第三节,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概括本节内容

答:

                                                                                 

②请把“说”的部分划分四个层次,摘录重要语句,并品味“说”的艺术。

答:

                                                                                      

③请概述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答:

                                                                                      

5概括全文脉略

①         

②烛之武临危受命

③                    

④                        

6.请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答:

                                                                                         

第三课时训练案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fàn)南   佚(Sh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因:

依靠)

B。

以乱易整,不武(以:

用)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

代词,他)

D.吾其还也(其:

还是)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与:

结交)

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若:

如果)

C.郑既知亡也。

(既:

既然)

D.肆其西封。

(肆:

延伸,扩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

讨厌)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

供给)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还:

撤走)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 

B.夜缒而出      (夜:

在夜里)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

只有) 

D.吾其还也(其: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6.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

7.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9.下列各句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B.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C.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是”表判断。

D.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2.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中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缒:

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

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

使……缺,损害

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②既东封郑③敢以烦执事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15.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6.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1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参考译文,完成18~2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

“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喜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之产,吾其与之!

”及三年,又诵之曰: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

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

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

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

田界。

⑤伍:

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

众人。

⑦褚:

储藏。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克救也        克:

能够。

B.郑伯如晋        如:

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

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

边远的地方。

19.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20.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1.注音略

2.见课下注释

3. ①陪,通“倍”②共,通“供” ③厌,通“餍”,满足 

    ④说,通“悦” ⑤知,通“智” 

4. ①古义:

出行的人 

    ②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③古义:

那人

5.①名词作动词 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鄙,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用作状语 

   ⑥“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⑦“ 夜”名词作状语       ⑻“退”,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6.①介词结构后置 ②介词结构后置      ③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判断句。

  

   ⑤判断句 ⑥省略句

7. ⑴贰  

    ①“二”的大写。

    ②副职      ③不专一      ④离心,背叛    ⑤再,重复。

    ⑥从属二主  

    ⑵鄙  

    ①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鄙陋。

     ③看不起,轻视。

    ⑶许  

    ①答应,听从。

     ②赞同。

     ③约数      ④表处所

    ⑷微  

    ①细小,轻微    ③卑贱    ④幽微,精妙。

     ⑥如果没有。

    

    ⑸敝  

    ①坏,破旧。

    ②疲惫      ③损害,衰败。

 

    8.虚词 

   ⑴以  

    ①(因为,连词) ②(拿,用,介词)      ③(表顺承,连词) ④(表顺承,连词)  

    ⑤(把,介词)  

   ⑵而  

    ①(才,连词,表顺承)②(表修饰,连词)      ③(表顺承,连词)④(表转折,连词)  

    ⑶焉  

    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疑问代词,哪里)  

    ⑤(代词,之) ⑥(兼词,于此) 

   ⑷之

   ①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  ③结构助词“的”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 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感知文本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子亦有不利焉

4.①智退秦师

②第一层: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层: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层: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层: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层: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③答:

他怀才不遇,却临危之时,申明大义;他垂暮之年,却老当益壮,只身前往敌营,勇敢至极;他手无缚鸡之力,却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伯退军,智慧过人。

“义、智、勇”集于其一身。

 

5.秦晋围郑-------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6.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巧设伏笔,首尾呼应

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三.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A(佚,读“Yì”)

2.C,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