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165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docx

教师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44

教师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4讲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①七七事变②国民党的正面抗战③全面抗战路线④日军的滔天罪行⑤百团大战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⑦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②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③战略反攻④三大战役⑤北平谈判⑥渡江战役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典例】: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

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

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

出现的原因有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

解答的第一步要分析材料,确定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的含义。

从材料中的“中国屈服”,日本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上看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是指日本灭亡中国并且将占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与德军会合。

之所以没有出现那种结局关键在于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力量,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推动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因素包含了①②③,④的表述与题意相反不能选。

那么从题目所给的几个选项看,正确答案

【典例】:

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侵华战争

A.都是因为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B.在国际上都得到英美的支持

C.都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

D.扶植国民党内亲日派

【典例】抗战初期,国共领导的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B.抗战路线相同

C.不同的作战方式各自为战D.都积极组织民

众抗战

【典例】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后国共双方

  A.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太纲》

  D.通过了《共同纲领》

【典例】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

“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毛泽东所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A.国共两党的斗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解析】:

本题易错选B,主要是不能透过现象本质的看待历史问题。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一是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建国,一是中共和中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因而中共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争取国内和平和民主,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表明看是内战与和平之争,实质上是可是建立什么性质国家的斗争。

A明显错误,D在抗战结束后就不存在了,故答案为C。

【感悟高考真题】

1.(2010·江苏高考)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2.(2010·北京高考)“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3.(2010·天津高考)《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对抗战,成为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故选C.。

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随加深,但却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甲午战败,维新失败就是证明,故选A错。

从民国成立的背景和三民主义去分析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是国共两党之间矛盾和斗争属于阶级矛盾,故D项也错误。

4.(2010·全国1高考)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5.(2010·北京高考)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这幅图片在很多地方都命名为“平津战役”,就连XX百科关于“平津战役”的解释,也附上了这一图片。

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结束,使得东北全境解放。

紧接下来的是发动了平津战役,符合题意“即将参加”。

如果考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知道山海关在河北秦皇岛,那么即使不知道三大战役先后顺序,也可知道接下来的是“平津战役”。

6.(2009·安徽高考)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7.(2009·福建高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

【解析】:

当时八路军主力集中在陕甘宁边区,故开赴华北战场需要东渡黄河。

8.(2009·山东高考)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解析】:

口号①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口号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提出的,口号③是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提出的,口号④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9.(2009·山东高考)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解析】:

“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说明平津形势紧张。

从空间上考虑不可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不可能发生在内战爆发后长江以北都惨遭战火蹂躏的时期。

10.(2009·海南高考)“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解析】:

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

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

11.(2010·山东高考)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

意义?

(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6分)

【解析】第

(1)问依据所学知识梳理出秦代采取的相应举措即可,具体历史意义要站在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高度分析;第

(2)问要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同时提炼出各民族同仇敌忾、维护民族利益的民族精神。

答案:

(1)措施;设郡县(分);修驰道(分)。

意义:

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

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

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分)

爱国主义

精神;民族团结。

(分)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2.(2009·天津高考)(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4分)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鳞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运动D抗日战争

2.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4.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解析】:

选D。

抗战前后的大撤退为中国保留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战略物资、工矿企业,为持久战奠定了基础。

日本还是掠夺了中国的很多资源,A错。

战争期间中国的工业布局有调整,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B错。

持久战比起迁都重庆,是更为重要的意义,C不选。

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可见,西安事变标志着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解析】:

选C。

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对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开始,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胡锦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7.(2010·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1948年4月2H《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

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

答案为A。

8.2009年9月2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举行首场公演。

《复兴之路》,共分5个部分,你认为反映“解放战争”是在哪一个部分?

A、山河祭B、热血赋C、创业图D、在希望的田野上

9.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0.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

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解析】:

选D。

提取信息:

“我们应该重兵卒”,“兵卒”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

11.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12.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国共两党的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怎样的国家,两种命运的斗争

C.民主党派起怎样的作用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13.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解析】:

选C。

日出东方—建党,1921年;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力挽狂澜---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灯塔指引—抗战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全面抗战时期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进京赶考—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1949年。

故C项正确。

14.(2010·山东省聊城市高三模拟)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

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对图自信息的观察分析能力。

解答时注意M点大致对应的年份,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年份是在1949年1月之前。

A、B两大战役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可排除;D项渡江战役打响于1949年4月,可排除;而C项辽沈战役打响最早,1948年9-11月,为正确选项。

15.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

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

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

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B.民国三十七年C.民国三十八年D.民国四十年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年与公历年的换算方法。

题中信息属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间为1949年。

民国年等于公历年-1912(民国元年)+1。

故C项为正确年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没收一切私人或团体的——豪绅、地主、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以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二 一方面是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

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2年《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三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子老幼,统一分配……使全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回答:

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

(3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②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

(3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③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

(3分)

 

答案:

(1)变化:

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3分)影响:

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3分)

(2)变化:

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的任务。

(3分)影响:

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3

分)

   (3)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革命任务为依据。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