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27557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德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18).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周德义2017年7月30日,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拥有“以人化物”与“以文化人”两个方面的含义。

前者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状态的改造;后者则是指通过文学作品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的品位。

合起来说,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

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以及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等等。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2,毛泽东说: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3,“传统”与“传承”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传统”就是把过去和现在联结起来的那些东西,或者说是桥梁和纽带。

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而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特色的东西才能叫做传统。

“传承”是指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承继。

值得传承的文化应当是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并且能够流传至今为当代大多数国人所认同的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

4,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一是哲学经典层面。

如,儒家经典,主要有四书: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

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等;道家经典,主要有老子、庄子等;二是习俗制度层面。

如,有四时八节,即,四时为春、夏、秋、冬,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节庆文化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三是生产生活层面。

如,中国瓷器、刺绣织锦,中国功夫、茶道、戏曲、器乐、书法、绘画、棋艺,中医药养生,中国传统礼仪等等。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5,1、生活环境。

主要指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陆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几千年历史,无论朝代更替,农业大国的属性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即便时至今日,中国的农业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50%以上。

大陆与海洋,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想象。

孔子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也就是说,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条件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6,2、生产方式。

中国人向来是向土地讨生活的。

中国人崇拜土地。

与海洋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不同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文习俗。

汉书有云: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中华民族历来依赖土地维持生计,逐渐形成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父亲的家庭地位自然比儿子的高。

由于几代人生活、生产在一起,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在这个大家庭里,族长拥有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权力。

由家庭而社会,逐渐地放大开来,儒家学说记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且把它们归纳为“三纲五常”。

儒家学说正是中国家族制度的理性化成果。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7,3、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家族、家庭为生产单位构成的社会关系,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制度和重农轻商政治文化,维护集体、权威与集体社会稳定,但在很大程度也制约了人性的发展与个性的张扬。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8,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崇拜祖先神灵。

泛神论。

二是崇尚自然。

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诸子百家或强或弱的具有崇尚自然的思想内核,这样的认识论决定它们都拥有“天人合一”“万物同一”与“和为贵”的基本理念。

三是重农轻商。

中国文化历来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9,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我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时段上讲,通常是指我国自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起至1911年。

其间四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重点研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么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0,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有两位文化巨人对于中国连绵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走向发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1,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孔子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2,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教材。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主要是孔子的弟子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举止的著作。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孔子称圣,孟子称为亚圣。

儒家学说又称之为孔孟之道。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朱熹。

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学生曾子整理成文,为儒家开蒙读物。

“大学”即为“明德”“修身”之说。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作,传授给孟子。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

“极高明而道中庸”。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3,“五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简称诗书礼易和春秋。

“五经”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

但孔子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注释的工作。

相传“孔子晚年注六经”。

其中乐传说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被焚毁,从此失传而有“五经”。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4,易经在中国传统经典中,被誉为诸经之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据说诗经中的诗,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

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制度汇编。

礼记是由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资料汇编。

春秋是鲁史,鲁国的编年史,经过孔子修订。

现存春秋共记载鲁国242年间史事。

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合成“春秋三传”,其中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流传最广,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5,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前210)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且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

秦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仪,统一语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万古留名。

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秦王朝横征暴敛,实施残暴统治,其王朝仅仅维持了约十五年的光景,于公元前206年被汉王朝取而代之。

16,秦王朝的政治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韩非子是七国之一的韩国的皇室后裔,法家学说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55篇。

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重刑施政,“法”、“术”、“势”并用。

他认为,明主施政,应当制定法制,并且执法公正;用人应当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行事应当拥有威严,令出如山。

秦始皇非常赏识韩非子,在战争年代,重用韩非子,得以兼并六国,成就霸业。

但在战后,韩非子遭同窗好友李斯的嫉妒陷害,最终死于秦国狱中。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7,秦朝灭亡后,秦王朝酷政受到朝野声讨谴责。

汉王朝继承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在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进程中,汉初,依“黄老之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君主想要有一番作为,于是又回到儒家哲学。

因为儒家哲学是一种社会中兴的哲学。

18,汉朝理论大家董仲舒应运而生。

据传,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为汉武帝刘彻所采纳,并成为施政的思想基础。

为保证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汉朝废弃了过去以贵族门第出身或家族富有作为选拔官员标准,改由政府主持,以儒术为标准,在全国举行统一考试,从应试中选官员。

读书人无论贫富,“学而优则仕”。

这就从制度上确保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9,南宋大儒朱熹,是我国思想界的主要人物之一。

朱熹一生著述颇丰,但是他最看重的著作是四书集注。

据传,他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进行修订。

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

自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朝廷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熹注释的四书之内。

明、清沿袭而衍生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规定在朱熹注释的四书里。

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成为直到近代全国统一标准的小学教科书。

四书作为封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获得广泛流传和应用,为此,有人认为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逊色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20,三、诸子百家各美其美,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多样性虽然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但是这并不影响诸子百家中其他文化流派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诸子百家,家家都有自家的哲学,各自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值得传承的思想精华。

21,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年),是与孔子同时期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哲学的鼻祖老子。

有研究者认为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老子创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家文化。

如果纯粹从哲学研究的高度,我以为,从形而上而言,老子的哲学比较孔子的哲学而言,更具有思辨性、抽象性和唯理性。

22,名家惠施(约公元前350前260年)关于事物的相对性问题。

他认为,在现实经验生活里,“大”和“小”、“高”和“低”、“今”和“昔”等都是相对的。

他说: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今日适越而昔来”。

又说: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少无内,谓之小一”,通过对“至大”“至小”的分析,得出了绝对的概念。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关于共相的学说,所谓“白马非马”“离坚白”等命题。

当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以“排中”、“对立”为思维特征的形式逻辑时,中国古代哲学已经进入到以“系统”整体观和超越“对立”为思维特征的辩证逻辑阶段。

23,汉书记载,诸子百家是对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实数得上名字的学派一共有189家,著作4324篇。

四库全书总目等书记载,名曰“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而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分门别类,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公元前110年)。

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后来,刘歆(约公元前46年公元23年)与其父在对宫廷藏书进行整理分类时,在司马谈分类的基础上,增加“纵横、杂、农、小说”等,将“百家”分为十家,并且系统追溯了各家的来龙去脉。

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在汉书中承袭刘歆套路,并指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去“小说家”而将诸子百家划分为“九家”。

1,

(1)儒家道“中庸”,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荀子,其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等。

(2)道家论“道”,老子、庄子,其代表作有道德经庄子(3)墨家讲“兼爱”,代表人物墨子,其代表作有墨子等。

(4)阴阳家说“阴阳”,提倡阴阳五行说。

(5)名家辩“名实”,惠施庄子天下篇,公孙龙,其代表作公孙龙子等。

(6)法家论“法术”,代表人物为韩非子,代表作有韩非子。

(7)纵横家,代表人物为苏秦、张仪其主要言论见于战国策。

(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吕为秦相时,聚门客编吕氏春秋,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

(9)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代表作有孙子兵法。

孙武后人,大致与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的孙膑,代表作有孙膑兵法等。

24,25,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基本观点我以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些词语,如:

对立统一(反者道之动)、道、气、中庸、理、孝悌、阴阳、和谐、自然、道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执两用中、修身养性、仁义礼智信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

26,

(一)君子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家和道家都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所提倡的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其内核就是君子精神。

何谓君子?

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指君主。

孔子将“君子”赋予了“德行”,他根据道德操守与人格品位把人分为三类:

一类是圣贤;一类是君子;一类是小人。

孔子以及后世儒学所弘扬的君子精神,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君子注重自我修养,博学好礼,不知不愠。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君子品格的基本要求。

2、君子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3、君子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决不言过其实。

4、君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27,

(二)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而“天”和“人”的关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核心问题。

宋代思想家邵雍说:

“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人相分”学说。

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观点,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形式。

真正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概念的是北宋哲学家张载。

由易经开出的天人关系的命题,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充实和完善,可以说,天人合一的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

1、“天”和“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人”既来自于“天”,也是“天”的组成部分。

因此,“人”应当“知天”“敬天”“畏天”。

2、“天”和“人”拥有内在的超越性。

在中国文化中,“天”是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纯粹的自然之天的含义。

“天道”“人道”源自“道”;“天性”“人性”出自“性”;“天命”“人性”皆为“仁”。

故论语有云: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只有当天地精神内敛于心时,才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彰显“天”的万千气象。

3、“天人合一”思想表明人类应自觉地与天地自然环境组成生命共同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全面协调发展,达到天人和谐繁荣的理想境界。

28,(三)安心立命: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莫过于人的思想的无限性与生命的有限性的矛盾。

“天理良心”。

“天理”是指自然的法则,“良心”是指人类天性善心。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心”作为一种理性直觉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共同意识里,但这种直觉对于表象世界所展现的一切经验性存在是有实质性差异的。

良心是善良之心,是道德所在,价值所在。

安心立命,就是要顺从“天理”,守住“良心”。

人之为人,养“心”事体最大。

若要养心,重在养气。

做人要有气节,有人格尊严。

天下事,从心出发,以心正为本,以治心为先。

修身养性,安心立命。

首先要正其心,明其性。

修得博大仁爱之心,修得浩然正义之心,修得忘我坚强之心。

心安则理得,止于至真至善至美。

其次,重细末,重内省。

躬身自省,执两用中,举止有度,反身成仁。

三是守规矩,有恒心。

坚守信念,一以贯之,吾在吾心,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29,(四)一分为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一分为三”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红线。

孔子创立的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的基石。

中庸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个适宜的“度”。

这个“适度”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与此相反的是“过分”与“不及”。

孔子认为“过分”与“不及”都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处事原则。

孔子倡导中庸,并且终身厮守,一以贯之。

他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中庸云: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为民,其斯以为舜乎!

”由此可见,所谓“中庸”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为民”。

30,(五)和而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和”与“同”?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和谐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化,诸子百家,虽然各有立意与旨趣色,但都具有和谐的基本理念。

“同”是与“和”相异的一个概念,含有“相同”、“苟同”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营造与建设“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和而不同”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认和求和;2、“和而不同”必须遵循礼法原则。

论语有云: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亦不可行也。

”3、“和而不同”的前提是尊重“不同”。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精神,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形成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进步,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六)舍生取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义”指精神道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道德标准,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义”与“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相互对立统一的概念。

“义利”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绵延未绝、经久未衰。

孔子最早将“义”与“利”对立起来探讨。

他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的“义利观”,乃是高尚君子与卑鄙小人的分水线。

“义”与“利”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义利”之辩的实质,是指在“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可调和之时,是选择“舍利取义”还是“舍义取利”,其实质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一定范围内,义与利是可以兼而得之的。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老祖宗也并不排斥对于正当利益的肯定和追求。

“义”“利”有轻重。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道德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君子应当重义轻利。

君子的生命与道德理想是相互统一的,当二者不能齐全时,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

”为了实现崇高的价值追求而牺牲生命,虽死犹荣。

孟子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他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但是,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则应“舍生而取义者也”,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推到了正义人类的道德标杆上面,为世人所称颂。

31,32,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们应当持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呢?

有的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包袱来对待,甚至认为建立新的文化应当脱胎换骨、全盘西化。

持这样的观点态度显然是荒谬的、愚昧的和令人发笑的。

“文化”是“基因”,是“命脉”,是“家园”,你都不要了,那么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走向何方?

有人认为,老祖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历史流传至今,是动不得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言必称周礼,主张复古倒退。

今天在我们个别学校里,校长老师以学习传统礼仪为名带领学生演周礼、拜孔子、背诵“弟子规”“三字经”。

这是值得令人沉思的。

时代已经发展至今日,“复古”与“西化”都是不会有出路的。

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至少有两个修饰词:

一是中国的,二是社会主义的。

它既不是原有的封建文化(从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的继续,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移植。

但是,它一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一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我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是祖辈先人们留传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

1、应当感恩和敬畏。

感恩祖先,敬畏传统文化,对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了文化的自信。

2、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

应当根据“古为今用”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进行批判地继承,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时代的语言与共同价值观。

3、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哲学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与理论的高峰,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吸取养料,发现、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建设的方面的问题。

譬如,传统文化怎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衔接的问题,传统文化怎样与学校德育相互结合的问题,传统文化如何向异种文化学习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的问题,以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生态、确保自然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等问题,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3,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