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95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

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C.教导处  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A.教学思想管理 B.常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班级管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A.制定计划采集者退散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科学规范

2.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3.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

4.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自觉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采集者退散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6.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E.开展班会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8.班会的特点有()。

 A.集体性B.科学性 C.自主性采集者退散 D.针对性

9.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A.规范B.管理C.控制 D.教育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其策略有()。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采集者退散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___教育活动与______教育活动组成。

3.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______。

2.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3.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应当如何改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2.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3.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

采集者退散

  4.A【解析】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5.C【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6.D【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7.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8.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9.B【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10.B【解析】见教材中对班级管理功能的论述。

  11.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2.D【解析】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3.A【解析】班级组织建构主要是为了教育,所以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14.D【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采集者退散

  15.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16.C【解析】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17.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18.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19.C【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

  2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由班级管理的形成常识可知。

  2.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3.ABCE【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4.ABCD【解析】由班级管理原则可知。

  5.ABDE【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ABC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

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8.ACD【解析】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是班会的特点。

  9.BCD【解析】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10.BCDE【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填空题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日常性的、阶段性的

  3.基本单位

  4.导生制

  5.协调

  6.平行影响

  7.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8.自我管理

  9.生活准则

  10.班会

  11.主题

  12.确定主题、精心准备

  13.导演

  14.书信联系、电话联系

  15.主题班会

  四、名词解释

  1.“导生制”: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2.班级管理:

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目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4.班级:

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5.班级目标管理:

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采集者退散

  2.【答案要点】

(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3.【答案要点】召开主题班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富有教育性、针对性的主题。

  

(2)选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3)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4)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答案要点】

(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

  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

  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

  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采集者退散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5.【答案要点】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

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

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

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

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

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

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

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采集者退散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适当增加“小于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8.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采集者退散

9.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A.陈述式 B.例举式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来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

13.教育目的本质是()。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14.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15.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8.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采集者退散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E.诺笃尔普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57年,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

  2.1995年,《______》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______报告中指出: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

  6.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的创造。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______的新一代人才。

  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9.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______素质教育。

  1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______包括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培养目标

  3.智育

  4.全面发展教育

  5.教育目的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5.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六、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D【解析】由广义的教育目的定义可知。

  3.A【解析】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D【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5.C【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6.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7.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8.A【解析】略。

  9.D【解析】略。

  10.A【解析】题干是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

  11.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A【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可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4.B【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15.B【解析】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16.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17.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8.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