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109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docx

如何分析红外光谱

如何分析已经拿到手的红外谱图

可以按如下步骤来: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

不饱和度=F+1+(T-0)/2其中:

F: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0: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例如:

比如苯:

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cm-1为界:

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cm-1

烯1680~1640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0,0-H,C-N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

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仃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1.烷烃:

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

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

C=C伸缩(1675〜1640cm-1)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伸缩振动(2250〜2100cm-1)

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

3100〜3000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600〜1450cm-1C=C骨架振动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

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5.醇和酚:

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

O-H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

3650〜3600cm-1,为尖锐的吸收峰,

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

3500~3200cm-1,为宽的吸收峰;

C-O伸缩振动:

1300~1000cm-1

O-H面外弯曲:

769-659cm-1

6.醚特征吸收:

1300~1000cm-1的伸缩振动

脂肪醚:

1150〜1060cm-1一个强的吸收峰

芳香醚:

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

1270〜1230cm-1(为Ar-O伸缩)1050~1000cm-1(为R-O伸缩)

7.醛和酮:

醛的主要特征吸收:

仃50~1700cm-1(C=O伸缩)2820,2720cm-1(醛基C-H伸缩)

脂肪酮:

1715cm-1,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收频率降低

8.羧酸:

羧酸二聚体:

3300~2500cm-1宽,强的O-H伸缩吸收

1720~1706cm-1C=O吸收

1320~1210cm-1C-O伸缩

920cm-1成键的O-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

9•酯:

饱和脂肪族酯(除甲酸酯外)的C=O吸收谱带:

仃50~1735c

m-1区域饱和酯C-C(=0)-0谱带:

1210~1163cm-1区域为强吸收

10.胺:

3500~3100cm-1,N-H伸缩振动吸收

1350~1000cm-1,C-N伸缩振动吸收

N-H变形振动相当于CH2的剪式振动方式,其吸收带在:

1640~156

0cm-1,面外弯曲振动在900~650cm-1.

11.腈:

腈类的光谱特征:

三键伸缩振动区域,有弱到中等的吸收

脂肪族腈2260-2240cm-1

芳香族腈2240-2222cm-1

12.酰胺:

3500-3100cm-1N-H伸缩振动

1680-1630cm-1C=O伸缩振动

1655-1590cm-1N-H弯曲振动

1420-1400cm-1C-N伸缩

13.有机卤化物:

C-X伸缩脂肪族

C-F1400-730cm-1

C-CI850-550cm-1

C-Br690-515cm-1

C-I600-500cm-1

红外谱图解析

应该对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熟记于心(我自己常常记不牢,估计是老了,唉!

),因为官能团特征吸收是解析谱图的基础。

对一张已经拿到手的红外谱图: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

不饱和度=F+1+(T-O)/2其中:

F: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T: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O: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我以前本科上谱学导论时老师给过公式,但字母都被我改了:

F、T、

O分别是英文4,31的

第2/5页

首字母,这样我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

举个例子:

比如苯:

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cmA-1为界:

高于3000cmA-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A-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A-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A-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cmA-1烯1680〜1640cmA-1芳环1600,1580,1500,14

50cmA-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

cmA-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等

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仃50~1700cmA-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

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这里就不唠叨了。

这是

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事没事就记一两个吧:

1.烷烃:

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C-H弯曲振动(1465-1340cmA-1)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烯烃C-H伸缩(3100〜3010cmA-1)C=C伸缩(1675〜1640cmA-1)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A1)。

3.炔烃:

伸缩振动(2250〜2100cmA-1)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A-1附近)。

4.芳烃:

3100~3000cmA-1芳环上C-H伸缩振动1600~1450cmA-1C=C骨架振动880~680cmA-1C-H面外弯曲振动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

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A-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A-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5.醇和酚:

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

O-H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

3650〜3600cmA-1,为尖锐的吸收峰,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

3500〜3200cmA-1,为宽的吸收峰;C-O伸

缩振动:

1300〜1000cmA-1

O-H面外弯曲:

769-659cmA-1

6.醚:

特征吸收:

1300〜1000cmA-1的伸缩振动,

脂肪醚:

1150〜1060cmA-1—个强的吸收峰芳香醚:

两个C-O伸缩

振动吸收:

1270〜1230cmA-1(为Ar-O伸缩)1050〜1000cmA-1(为R-O伸缩)

7.醛和酮:

醛的主要特征吸收:

仃50〜1700cm"(C=0伸缩)2820,2720cmA-1(醛基C-H伸缩)

第3/5页

脂肪酮:

1715cmA-1,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收频率降低

8.羧酸:

羧酸二聚体:

3300〜2500cmA-1宽,强的O-H伸缩吸收仃20~1706cmA-1C=O吸收1320~1210cmA-1C-0伸缩920cmA-1成键的O-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

9.酯:

饱和脂肪族酯(除甲酸酯外)的C=O吸收谱带:

1750~仃35cmA-1区域饱和酯C-C(=O)-O谱带:

1210~1163cmA-1区域,为强吸收

10.胺:

3500~3100cmA-1,N-H伸缩振动吸收1350~1000cmA-1,C-N伸缩振动吸收

N-H变形振动相当于CH2的剪式振动方式,其吸收带在:

1640〜1560cmA-1,面外弯曲振动在900~650cmA-1.

11腈:

腈类的光谱特征:

三键伸缩振动区域,有弱到中等的吸收脂肪

族腈2260-2240cmA-1芳香族腈2240-2222cmA-1

12.酰胺:

3500-3100cmA-1N-H伸缩振动1680-1630cmA-1C=O伸缩振动1655-1590cmA-1N-H弯曲振动1420-1400cmA-1C-N伸缩

13.有机卤化物:

C-X伸缩脂肪族C-F1400-730cmA-1C-Cl850-5

50cmA-1C-Br690-515cmA-1C-I600-500cmA-1

红外谱图解析基本知识基团频率区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cm-1

〜1300(1800)cm-1禾口1800(1300)cm-1〜600cm-1两个区域。

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cm-1〜1300cm-1之间,这一区域

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

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在1800cm-1(130

0cm-1)~600cm-1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

这种振动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

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

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

(1)4000~2500cm-1X-H伸缩振动区,X

可以是0、N、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3200cm-1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

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14),浓度于0.01mol.dm-3时,在3650~3580cm-1处出现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

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3200

cm-1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

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

500〜3100cm-1,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

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

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c

m-1以下,约3000~2800cm-1,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

女口-CH3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cm-1和2876cm-1附近;R2CH2基的吸收在2930cm-1和2850cm-1附近;R3CH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cm-1附近,但强度很弱。

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cm-1以上,以此来判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的C-H键。

苯环的C-H键伸缩振动

出现在3030cm-1附近,它的特征是强度比饱和的C-H浆键稍弱,但

谱带比较尖锐。

不饱和的双键二C-H的吸收出现在3010~3040cm-1范围内,末端二CH2的吸收出现在3085cm-1附近。

叁键0CH上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更高的区域(3300cm-1)附近。

(2)2500〜1900

第4/5页

cm-1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主要包括-CoC、-CoN等叁键的伸缩振动,

以及-C=C=C、-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可以分成R-CoCH和RQCOC-R两种类型:

R-Co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2100〜2140cm-1附近;Rg-CoC-R出现在2190~2260cm-1

附近;R-CoC-R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

-Co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2240~2260cm-1附近。

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2230cm-1附近。

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co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

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

Con基越近,-Con基的吸收越弱,甚至观察不到。

(3)1900~1200cm-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该区域重要包括三种伸缩振动:

C=O伸缩振动出现在1900~1650cm-1,是红外光谱中特征的且往往是最强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类、醛类、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

酸酐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苯的衍生物的泛频谱带,出现在2000~1650cm-1范围,是C-H面外和C=C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虽然强度很弱,但它们的吸收面貌在表征芳核取代类型上有一定的作用。

指纹区

(1)1800(1300)cm-1〜900cm-1区

域是C-O、C-N、C-F、C-P、C-S、P-O、Si-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其中:

1375cm-1的谱带为甲

基的dC-H对称弯曲振动,对识别甲基十分有用,C-O的伸缩振动在13

00〜1000cm-1,是该区域最强的峰,也较易识别。

(2)900〜650cm-1区域的某些吸收峰可用来确认化合物的顺反构型。

利用上区域中苯环的C-H面外变形振动吸收峰和2000~1667cm-1区域苯的倍频或组合频吸收峰,可以共同配合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

水峰一般在3400-3600,1630,500以下。

醇O-H的峰一般比较钝,

酚的O-H—般比较尖锐。

水峰中,游离水的O-H在3580-3670是尖峰;3550-3230为氢键缔合的O-H峰,一般峰形宽,振动频率与浓度无关。

检出限公式为:

DL=3Sb/K。

一般检出限的测定方法是用空白溶液进行多次的反复测定,求出噪音的标准偏差Sb,然后将其和分析校正曲线的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