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367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落花生教学设计6.docx

落花生教学设计6

落花生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

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

哪两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将你们的名字介绍给后面的那么多老师?

两个学生上台板写并介绍名字

师:

同学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你们父母对你们的希望,今天老师就布置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父母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好不好?

生:

(齐)好!

2、师:

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

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

这个人也许很喜欢吃花生。

……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师:

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5课,学完后就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做笔名了。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生读完后生反馈。

生:

我觉得是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去写的。

(师板书)

3、师:

对,作者写了四个方面,那是如何写这几个方面的呢?

生:

我认为前面三部分是略写的,而议花生是详细写的。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过渡:

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

默读3—15自然段,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一)“赞花生”

1、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师:

你们的朗读就像文中的一家人一样融洽。

2、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⑴师: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

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

两次。

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

看图片,看到什么了?

生:

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⑶师:

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桃子:

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

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

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

其实这次选美我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⑷师:

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思考: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1: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⑸师:

回答得真好。

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2:

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生3:

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⑹师:

谁愿意来读一读?

抽一生读。

师: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1:

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2:

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3:

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⑺师: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

生:

(齐声说)想。

⑻师:

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

(二)“学花生”

1、讨论交流,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⑴师: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

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1:

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生2:

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生3:

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⑵师: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用——勾划出来。

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一生读。

生1:

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生2:

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⑶师: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的?

读出有关的句子。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⑴师:

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

什么叫有用的人?

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1:

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生2: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3:

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4:

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⑵师小结:

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⑶师: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

举例说明。

生1:

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2:

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3:

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4:

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5:

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⑷师小结:

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3、 理解重点字词。

⑴过渡: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生:

老师,不是记。

而是印。

⑵师:

这样不可以吗?

生1:

“记”的东西会忘记,而“印”是深深地印在心里。

生2:

还可以用“刻”字啊!

生3:

正是因为“印”得深刻,作者才将名字改为“落华生”吧?

⑶师:

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可真强。

相信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第一段中也有一个用得好的词。

生:

居然

⑷师:

是什么意思呢?

生1:

不可思议

生2:

意想不到的,说明他们很高兴。

⑸师:

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生:

小明的成绩很差,可这次考试居然考得很好。

4、 拓展延伸。

⑴师:

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的句子。

出示句子“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指名读。

⑵师: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⑴师:

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

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⑵师: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

(如:

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

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②借物喻人。

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2、感悟写法——详略。

⑴师:

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

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生2:

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

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1:

我想说:

“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2:

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生3:

不是有一句名言:

“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4:

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5:

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6:

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

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

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略)(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