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845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docx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归桂林

许浑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句诗人便忧虑朋友孤身南征,难免寂寞。

次句“通”字既指行程中山水相连,道路自通;又指路途上山山水水皆与朋友的心意相通。

B. 颔联写杜秀才归桂林途中看到朝霞、晚霞的美景:

千里滴翠,碧草青青;顺风顺水,只需半帆就可行船。

C. 颈联描写了南方鲜明色彩的对比,告诉人们既可以平和的心境去领略山水之清新秀丽,也可以在变化的情绪和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性。

D. 这首送别诗属于近体格律诗,诗的额联、颈联对仗工整,风格豪丽,语言秀美,写离情却不道愁苦,赞风光则生忧虑,颇耐寻味。

16.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①

苏轼

银塘朱槛麴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②,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

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

②狱草烟深:

此句和下句的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阙先描写自然,再转到议论民俗生活,描写沉浸在浓郁端午节日气氛中的黄州,呈现出一派清新升平的气象。

B. 词的下阙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的才思。

C.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三句承上启下,由咏景转向写人,将欢欣谐趣的苏轼和徐君猷描绘得十分传神。

D. 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

16. “天气尚清和”是上阙的重点,有何精妙之处?

请作简要赏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职,与晋陵的陆县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杜审言这时候人仕已久,却依然只能充任一些较小的官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题中“和”指用诗应答,作者是用与朋友唱和的方式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尾联中的“古调”与之相照应。

B. 早春出游,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首联切入的情绪却是宦游诗人苦闷不乐的情绪。

C. “淑气”指春天温暖的气候;“黄鸟”指黄莺,“催”则突出了江南春鸟不愿鸣叫的特点。

D. 尾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碰到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呼应首联。

16. 此诗中间两联使整首诗内容丰满、文脉贯通,请结合全诗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怀州岁暮感怀①

陈维崧②

黛色凭栏指顾收,太行斜压郡西头。

城连沁水喧河北,雪压云中冷泽州③。

落落可怜边塞客,栖栖还作稻粱谋。

何当快马嘶风去,老作三关④万里游。

【注】①选自广陵书社2006年钟振振校《陈维崧诗》卷十三,第477页;〔怀州〕今河南沁阳。

太行山经此县西蜿蜓向北入山西晋城。

②诗人少有匡时济世之志,而明清鼎革使其理想破灭,再加上屡试不中,致使其年不得不外出飘游以资糊口,长期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

③〔云中〕今大同市。

〔泽州〕今山西晋城。

④〔二天〕明代以山西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指顾”与“压”字,不仅突出了太行山雄伟的气势,也显示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 颔联“雪压云中”扣题“岁暮”二字,与首联一样实写北国风光,当时正值北方严寒时节。

C. 颈联由写景转而写人,诗人不仅背井离乡、漂泊边塞,还要为解决自己的温饱奔波劳碌。

D. 尾联中,诗人盼望自己有一天终能遨游三关,这与开头四句情景相生,显得极其深沉有致。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解:

“门外楼头”化用杜牧的《台城曲》中“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国:

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

六朝:

东晋、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B. 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 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 本词立意新颖,运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用典、白描、细描等手法,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16. 本词和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璧怀古》均为咏史怀古词,概括分析两首词在写作目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或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①

刘禹锡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

烟岚餘斐亹②,水墨两氛氲。

好与陶贞白③,松窗写紫文。

【注】①此诗作于刘禹锡任太子校书时,因父忧家居期间,其友柳宗元(字子厚)曾寄叠石砚以表慰问。

②斐亹:

文彩绚丽貌。

③陶贞白:

陶弘景,字贞白,古代书法名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砚席”点名二人之间的情谊,“离群”写出了诗人此时的生活状态,也是友人寄砚的缘由。

B. 中间两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了叠石砚声如寒玉、形若叠云,而且纹理绚烂、氛氲有致。

C. 尾联表面写宝砚应赠予陶贞白那样的书法名家,实则是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才华浅薄的婉拒之语。

D. 本诗为丁忧期间所作,有独居的寂寥之感却无浓重的忧伤之词,格调清朗、画面清丽。

16. 友人寄砚以表慰问,诗人对此有怎样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李侍郎的诗;它既是咏物诗,又是自荐诗。

B.首联刻画白鹭在江河之上亭亭独立,伸延长颈,突出了它的幽雅风姿。

C.颔联的“孤影”照应首联的“独立”,而夕阳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亮色。

D.尾联字面上说的是若得长风相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

16.有人认为,咏物诗讲究“粘脱”。

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

一首好

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

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一)15.B   “颔联写杜秀才归桂林途中看到”错误,由诗歌标题“送杜秀才归桂林”可知,此时是送别之时,所以颔联所写景象只是作者此时所想,并非杜秀才在途中所看。

16. 

(1)首联起句,孤身南行,旅途越长,寂寞越深,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离别担忧之情;

(2)颔联和颈联分别以清新与浓重两种色调描绘秀丽而瑰奇的南方风光。

暗示友人路途的艰险,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3)尾联直抒胸臆,担心朋友与山水相亲而滞留行程。

(二)15.A  “议论民俗生活”错误。

这首词的上阙主要是记叙和描写黄州端午节的生活习俗,对此,词人并没有发表任何议论。

16. ①“天气尚清和”高度概括了前面四句所描写的意境。

既包括了“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两句中所描绘的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又包含了“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端午民俗生活。

②描绘出一个清新、和美、升平的政治清泰的社会环境。

③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为过渡到写人作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承递作用。

(三)15.C “‘催’则突出了江南春鸟不愿鸣叫的特点”理解有误,“淑气催黄鸟”诗句大意是说,“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其中的“催”突出了江南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16. ①“使整首诗丰满”,中间两联写景,是对首联“物候新”的具体呈现,是尾联“归思”的载体。

②“使整首诗贯通”,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与故土不一样而心惊,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是一致的,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的思归之情。

(四)15.B  “与首联一样实写北国风光”错误。

“雪压云中暗泽州”,是扣住题目中“岁暮”二字作的想象之景,阴历年底正是北方严寒之时,诗人想象从晋西北的大同直到晋东南的晋城,到处都在下着大雪。

所以并不是“实写”。

16. 

(1)表达了作者飘泊边塞,万里作客的悲伤之情。

(2)表达了作者为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发愁,表现了作者的困顿与可怜。

(3)表达了作者想驰骋万里,遨游三关的豪爽之情。

(五)15.A 六朝: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西晋的都城是洛阳。

16. ①写作目的:

怀古实为伤今。

苏词借三国周郎故事,感伤自己年华老大、壮志未酬;王词借六朝往事,感伤北宋之人贪图安逸,不居安思危。

②意境画面:

阔大雄浑。

苏词有,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意象;王词有千里澄江,翠峰如簇等意象。

③语言风格:

豪放悲壮。

苏词有“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王词有“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等。

④章法结构:

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追忆往事,抒情议论。

⑤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用典,写历史人物事件;对比。

(任答三条即可)

(六)15.C  “实则是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才华浅薄的婉拒之语”错误,表明的是自己对于友人的赏识的感谢之情。

诗人要追步陶弘景,在松窗下刻苦习书,表达出不负友人美意的决心。

16. ①对朋友赠送的砚台的喜爱,诗中通过对砚台的声音、形貌的描写流露出对砚台的爱赏之意。

②对朋友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诗人丁忧居家,朋友此时寄砚慰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同砚席”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的感激。

③刻苦勤奋,不辜负友人寄砚美意的决心。

诗人要追步陶弘景,在松窗下刻苦习书,表达出不负友人美意的决心。

(七)15.C(“而夕阳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亮色”错误,“秋水”“夕阳”皆为哀景,衬托白鹭的孤独。

16. ①这首诗集中笔墨描写白鹭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它的孤独与内心的渴望,这是粘。

②诗人的用意却并不在写白鹭上,而是以鹭喻己,表现自己的处境及对李侍郎提携、举荐的希望,这是脱。

③全诗句句写鹭,又句句写己,粘脱不露痕迹,可谓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