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57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设计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核心

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学习,了解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学习,了解战争对国家及世界秩序的影响。

有利于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巴尔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难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前

准备

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展示美西战争中的海战。

【师】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利。

根据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美国,将菲律宾的主权以20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

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二.新课讲授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师】这一时期有几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分别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

(1)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

【师】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分别是?

(2)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4、爆发: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欧洲的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和南线。

(1)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师】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体现在?

2、经过

(1)1914年,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山东半岛,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3)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师】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的两大战役,分别是?

(4)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5)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3、结果: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亟待恢复,就此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联盟。

它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①性质:

国联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②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国际联盟?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国家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学生回答:

四对

①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②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③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④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学生回答: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学生回答: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关史实,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这一部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同学们重点记忆,这也是今天学习的难点,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并掌握。

有不懂的课下咨询老师。

 

作业

布置

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背景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两大军事集团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三条战线

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

结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