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14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docx

应答器电缆技术条件

1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2技术条件(暂行)

3

4

5

6

7

2005年9月30日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使用特性……………………………………………………………………………………………….1

4.型号、名称、规格及产品表示方法………………………………………………………………….2

5.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3

6.检验规则……………………………………………………………………………………………….5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施工…………………………………………………………………….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A端结构图………………………………………………….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成品参考外径………………………………..…………….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施工方法……………………………………………..…....11

 

前言

本技术条件是参照国外应答器设备电缆参数传输技术要求编制。

是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高速率、大容量信息配套使用的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本技术条件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焦作铁路电缆工厂、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铁路电缆工厂、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信号施工工艺研究所。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

罗松、陈耀春、张颜珠、梁斌、张新军、袁栩、付军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技术条件(暂行)

1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名称、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施工。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应答器与LEU地面电子单元的连接,传输报文数据信息及电能的电缆。

电缆可在铁路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的不同区段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T3953电工圆铜线

GB/T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6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1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直流电压试验

GB/T5441.1通信电缆试验方法总则

GB/T5441.2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工作电容试验

GB/T5441.7通信电缆试验方法衰减常数试验

GB/T5441.9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工频条件下理想屏蔽系数试验

GB/T2952电缆外护层

GB/T2951.1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1.8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

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

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测量方法

GB/T2951.23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弯曲试验

GB/T2951.38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白蚁试验方法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缆通则

YD/T760市内通信电缆用聚烯烃绝缘料

TB/T3100.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

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3使用特性

3.1电缆的使用环境温度为-40℃~+60℃,电缆敷设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0℃。

3.2电缆导体的长期工作温度应不超过+70℃。

3.3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非铠装型室内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铠装型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4综合护套电缆有屏蔽性能,可用于需要屏蔽电缆的区段。

3.5铝护套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可用于铁路电气化区段。

3.6阻燃型电缆具有阻燃性能,可用于有阻燃要求的场合。

3.7防白蚁型电缆可用于有白蚁活动的地区。

3.8综合护套非铠装型室内电缆用于分线柜与LEU设备的连接。

4型号、名称、规格及产品表示方法

4.1型号的含义

4.1.1型号由以下部分组成,各部分用代号表示,见图1。

图1

4.1.2各部分代号及代号的含义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序号

型号组成

代号

含义

1

类别

LEU·BS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2

结构特征

Y

聚烯烃绝缘

L

铝护套

A

综合护套

3

外护层

23

双钢带铠装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

4

附加功能

WDZC

无卤低烟阻燃C类

FBY

防白蚁

4.1.3电缆的型号、名称、规格及敷设方式应符合表2

表2

型号

名称

规格

敷设方式

LEU·BS1YL23

LEU·BS2YL23

聚烯烃绝缘铝护套双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1型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1×2×1.53

1×4×1.53

直埋、管道、悬挂

聚烯烃绝缘铝护套双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2型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LEU·BSYA23

聚烯烃绝缘综合护套双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直埋、管道、悬挂

LEU·BSYA

聚烯烃绝缘综合护套非铠装型室内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电缆槽道、走线架

1型为单屏蔽铝护套电缆;2型为双屏蔽铝护套电缆

4.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表示。

示例1:

4芯聚烯烃绝缘铝护套双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1型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表示为:

LEU·BS1YL231×4×1.53

示例2:

2芯聚烯烃绝缘综合护套双钢带铠装聚烯烃外护套无卤低烟阻燃C类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表示为:

LEU·BSYA23—WDZC1×2×1.53

5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5.1导体

5.1.1导体应采用符合GB/T3953规定的TR型软圆铜线。

导体的标称直径为1.53㎜,试验方法应符合GB/T4909.2的规定。

5.1.2导体允许接头,接头处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无接头导体抗拉强度的85%。

5.2绝缘

5.2.1绝缘采用聚烯烃绝缘,绝缘材料性能应符合YD/T760的规定。

5.2.2绝缘线芯应制成红、绿、白、蓝颜色。

5.3缆芯

5.3.1缆芯由2根绝缘线芯和2根填充绳或4根绝缘线芯星形绞合而成,缆芯外允许扎非吸湿性的带。

缆芯绞合节距应不大于300mm。

5.3.2缆芯(A端)线芯顺序排列结构见图2。

图2

5.4泄流线

在屏蔽层与缆芯之间纵向放置2根直径不小于0.4㎜的软圆铜线作为泄流线,泄流线应连续并与屏蔽层形成电气接触。

5.5屏蔽层

5.5.1屏蔽层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

5.5.2综合护套

5.5.2.1综合护套用铝带的厚度应不小于0.18mm。

铝带应采用单面涂复聚合物薄膜的铝塑复合带,铝带纵包重叠部分宽度应不小于5mm。

5.5.2.2聚乙烯套应粘附在铝带的聚合物薄膜上,铝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0.8N/mm,其试验方法应符合TB/T3100.3附录B的规定。

非铠装型室内电缆的聚乙烯套即为电缆外护套。

5.5.2.3允许聚乙烯套与钢带的内衬层一次挤出,其标称厚度为1.5㎜,最小厚度应不小于1.0mm,其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951.1规定。

5.5.3铝护套

5.5.3.1铝护套由铝护层(1型)或铝护层加综合屏蔽层(2型)组成。

5.5.3.2综合屏蔽层(2型)

5.5.3.2.1综合屏蔽层由内屏蔽层、泄流线及其外的绝缘衬层组成。

5.5.3.2.2内屏蔽层由单面涂复聚合物薄膜的铝塑复合带组成。

5.5.3.3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1㎜。

试验方法为采用精度不低于0.02㎜的卡尺测量。

5.5.3.4铝护层外应均匀涂覆热熔胶或其他防腐材料,并挤包最小厚度0.8㎜的塑料套组成防腐衬层,允许采用其他满足性能的非吸湿性材料包覆。

5.5.4铝护套电缆应能经受弯曲试验,其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951.23规定。

5.6外护层

5.6.1非阻燃型电缆外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5.6.2根据环境需要,电缆可以制成防白蚁型,防白蚁电缆的试验方法及要求应符合GB/T2951.38的规定。

5.6.3除后续部分另有规定外,电缆内衬层、铠装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外护套的结构尺寸应符合GB/T2952的规定。

5.6.4电缆的A端结构图见附录A。

5.6.5电缆成品参考外径见附录B。

表3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1

护套抗张强度中值

MPa

≥10.0

GB/T2951.1

2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

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100℃±2℃10*24h

%

≥350

≥300

GB/T2951.1

3

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浸泡时间96h

失效数/试样数

0/10

GB/T2951.8

5.7电缆的电气性能

电缆的电气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换算公式

1

直流电阻20℃

每根导体直流电阻

Ω/km

≤9.9

GB/T3048.4

L/1000

2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a

%

≤2

GB/T3048.4

——

3

绝缘电阻DC100V~500V20℃

MΩ·km

≥10000

GB/T3048.6

1000/L

4

工作电容0.8kHz~1.0kHz

nF/km

≤42.3

GB/T5441.2

L/1000

5

绝缘介电强度2min

线芯间

线芯对地

V

交流50Hz或直流

10001500

20003000

GB/T3048.8

GB/T3048.14

——

6

特性阻抗1800kHz

Ω

120±5

GB/T5441.7

——

7

线对衰减常数b1800kHz20℃

dB/km

≤8.0

GB/T5441.7

L/1000

8

理想屏蔽系数50Hz

电缆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为50V/km~200V/km

——

≤0.2(铝护套)

≤0.8(综合护套)

GB/T5441.9

——

9

屏蔽层的连续性

——

电气导通

电铃或指示灯

——

a导体电阻不平衡,即工作线对两根导体的电阻之差与其电阻之和的比值。

b20℃时衰减温度系数推荐为0.0021/℃。

5.8阻燃型电缆的燃烧特性要求

阻燃型电缆的燃烧特性要求应符合GB/T19666阻燃C类的有关规定。

5.9电缆交货长度

5.9.1电缆交货长度为1500m或1000m,也可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5.9.2电缆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0.5%。

6检验规则

6.1电缆应由制造厂家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厂,出厂电缆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电缆应按表5的规定进行检验。

表5

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条件条文

试验类型

1

结构尺寸

1.1

综合护套电缆

1.1.1

铝带纵包重叠部分宽度

本技术条件第5.5.2.1条

T、S

1.1.2

聚乙烯套与内衬层一次挤出厚度

本技术条件第5.5.2.3条

T、S

1.1.3

非铠装型室内电缆护套厚度

本技术条件第5.5.2.3条

T、S

1.2

铝护套电缆

1.2.1

铝护套厚度

本技术条件第5.5.3.3条

T、S

1.3

电缆长度

本技术条件第5.9.1条

R

2

电缆机械物理性能

2.1

非阻燃型电缆外护套性能

本技术条件第5.6.1条

T

2.2

阻燃型电缆燃烧特性要求

本技术条件第5.8条

T

2.3

铝护套电缆弯曲试验

本技术条件第5.5.4条

T

2.4

综合护套电缆铝带与聚乙烯套之间剥离强度

本技术条件第5.5.2.2条

T

3

电缆电气性能

3.1

导体直流电阻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R

3.2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R

3.3

绝缘电阻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R

3.4

工作电容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R

3.5

绝缘介电强度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R

3.6

特性阻抗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S

3.7

线对衰减常数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S

3.8

理想屏蔽系数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T

3.9

屏蔽层的连续性

本技术条件第5.7条

R

6.2电缆型式试验(T)、抽样试验(S)、例行试验(R)的定义见GB/T5441.1规定。

6.3抽样试验应从每批送检电缆中抽取10%,但不少于一盘。

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就不合格项目加倍抽检,如仍不合格时,则该批电缆应全部进行检验。

6.4型式试验规定每三年做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电缆首批生产;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施工

7.1标志

7.1.1电缆护套外表面上应印有制造厂名或其代号、制造年份及电缆型号、规格。

7.1.2长度标志

电缆护套外表面上应印有白色能永久辨认的清晰长度标志,长度标志以米为单位。

若第一次标志不符合上述要求,允许在电缆另一侧用黄色重新标志,以示区别。

7.1.3电缆盘标识

电缆盘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

b)电缆型号、规格;

c)长度m;

d)毛重kg;

e)出厂编号;

f)制造日期年月;

g)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箭头。

7.2包装

7.2.1电缆应整齐地卷绕在电缆盘上交货,每盘仅允许卷绕相同型号规格的电缆不超过两根。

电缆盘筒体直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30倍。

7.2.2电缆两端应采用专用套封头,电缆A端应为包装外端;允许B端为外端交货,但应在电缆盘上表明“外B”字样。

7.2.3每盘电缆应附带产品合格证。

7.3运输、贮存

7.3.1电缆应妥善存放,防止受潮,避免日光长期照射。

7.3.2电缆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或机械损伤。

7.4施工

7.4.1电缆的施工方法见附录C。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A端结构图

 

 

 

 

 

 

 

 

 

LEU·BS1YL23(1×4×1.53)

 

 

 

LEU·BS1YL23(1×2×1.53)

 

 

 

 

 

LEU·BS2YL23(1×2×1.53)

 

LEU·BSYA(1×2×1.53)

LEU·BSYA(1×4×1.5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成品参考外径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成品参考外径见表B.1

序号

型号

规格

参考外径㎜

1

LEU·BSYA23

1×2×1.53

20

2

LEU·BSYA23

1×4×1.53

20

3

LEU·BS1YL23

1×2×1.53

23

4

LEU·BS1YL23

1×4×1.53

23

5

LEU·BS2YL23

1×2×1.53

27

6

LEU·BS2YL23

1×4×1.53

27

7

LEU·BSYA

1×2×1.53

16

8

LEU·BSYA

1×4×1.53

16

表B.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施工方法

1电缆单盘测试

1.1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单盘外观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电缆和电缆盘应完整、无破损、无机械损伤,钢带外护层无破损开裂、硬化变质现象。

1.2电气特性测试

1.2.1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等障碍。

1.2.2测试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

1.2.3导线直流电阻、不平衡电阻测量。

1.2.4导线绝缘耐电压测试。

1.2.5单盘电缆测试电气特性应符合表C.1的规定。

表C.1

序号

项目

单位

标准

换算公式

1

直流电阻20℃

每根导体直流电阻

Ω/km

≤9.9

L/1000

2

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a

%

≤2

——

3

绝缘电阻DC100V~500V20℃

MΩ·km

≥10000

1000/L

4

绝缘介电强度2min

线芯间

线芯对地

V

交流50Hz或直流

10001500

20003000

——

a导体电阻不平衡,即工作线对两根导体的电阻之差与其电阻之和的比值。

1.2.6电缆单盘测试完毕,及时进行电缆端头密封处理,以防止电缆进水受潮。

2电缆敷设与防护

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敷设与防护应符合TB10206-99《铁路信号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3电缆接续

3.1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接续装置宜采用HDM-T型免维护地中电缆盒,该电缆盒通过对电缆芯线接续、屏蔽连接、电缆密封等关键技术的控制可保证电缆接续后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密封特性、防腐特性不低于原电缆特性,实现电缆接续免维护。

3.2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分为综合护套电缆和铝护套电缆两种,本工艺以铝护套电缆为基本接续方式。

综合护套电缆接续时,电缆开剥尺寸与铝护套电缆相同,取消3.5.3中屏蔽网安装的内容,增加了在综合护层的聚合铝塑电气连通部分见3.7.2,其他部分与铝护套电缆接续方式相同。

3.3接续准备

3.3.1用钢锯锯断电缆端头。

3.3.2用棉纱将电缆端头lm范围的电缆外护套表面擦试干净。

3.3.3按顺序依次将辅助套管→密封挡环组(紧固螺母面向辅助套管侧)→钢带固定环套在电缆护套上(两侧电缆相同),见图C.1。

3.3.4将主套管套在一侧电缆上,见图C.1。

 

图C.1

3.4开剥电缆

3.4.1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3.4.2距电缆端头170mm处用电工刀环切电缆外护套一周,并向端头纵向切割将其除去。

3.4.3距外护套切口15mm处用克丝钳将钢带(双层)折弯90度。

3.4.4剥除将钢带折弯处至电缆端头80mm的电缆铝护套表面垫层,并将铝护套擦净。

3.4.5距电缆外护套70mm处,用钢锯环锯铝护套一周,当锯深为铝护套厚度的三分之二时,轻轻折断铝护套并将其抽出,电缆开剥尺寸见图C.2。

 

图C.2

3.5屏蔽连接

3.5.1将双层钢带的正反面、铝护套表面打毛处理。

3.5.2松开钢带固定环上的螺栓,将钢带与固定环间用M6×16紧固牢靠;保留钢带固定环外露5mm的钢带,将多余部分剪去,再将固定环外的钢带整平。

3.5.3将屏蔽网一端套在距电缆外护套切口50mm的铝护套上,用喉箍将屏蔽网与铝护套紧固牢靠,然后将屏蔽网全部推向固定侧,露出电缆芯线,将填充绳剪断。

3.6芯线接续

3.6.1按两侧电缆芯线同颜色对应相接。

3.6.2将电缆一侧的芯线绝缘层剥除6mm露出裸铜线,将裸铜线穿入兰色(大)压接端子筒,通过检查孔观察裸铜线端头穿至压接端子筒中心部位,然后用压线钳压接;芯线一端压接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压接另一侧电缆芯线;全部芯线压接完成后,检查核对压接的线组线对,确保芯线接续正确。

见图C.3

 

图C.3

3.6.3注意事项

3.6.3.1在芯线压接过程。

始终保证电缆芯线在压接端子筒内的位置正确。

3.6.3.2压线钳与压接端子筒及芯线呈垂直状,压接时压接钳不得晃动。

3.6.3.3压线应一次压紧,压线钳压紧后,能自动松开,表明压接成功;严禁对压接后的端子进行再次压接。

3.6.3.4压线钳与压线筒及芯线的位置必须按图C.4所示,不得颠倒。

图C.4

3.7泄流线连接

3.7.1泄流线接续采用红色(小)压接端子筒,压接方法同上。

3.7.2综合护套电缆接续时,在综合护层的聚合铝塑复合部位,用连接卡将两方向的铝带电气连通,见图C.5。

3.8组装盒体

3.8.1电缆芯线接续完成后,将两侧电缆缆芯与铝护套的缝隙用密封带缠包,防止灌胶时胶液渗漏。

3.8.2将屏蔽网沿电缆芯线拉至另一侧电缆的铝护套处,用喉箍将屏蔽网与铝护套固定连接(综合护套电缆不安装屏蔽网)。

3.8.3安装固定拉杆

3.8.3.1将接续后的电缆芯线恢复直线状态。

3.8.3.2将固定拉杆固定在钢带固定环凹槽内(固定拉杆探出两侧钢带固定环凹槽的长度应相等),见图C.5。

 

铝护套电缆安装示意图

 

综合护套电缆安装示意图

图C.5

3.8.4将两侧外护套切口150mm范围的电缆外护套用砂布打毛。

3.8.5将主套管移至电缆接续的中间部位。

3.8.6将两端的密封挡环推入主套管,外挡环与主套管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主套管注胶孔的位置,使接头盒落地后注胶孔与地面垂直向上;用扳手按对角、轮换的顺序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使密封胶片受挤压后径向膨胀。

当变径环均匀露出外挡环约1mm时,停止紧固;一端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端密封挡环。

3.8.7将辅助套管与主套管对接,用专用扳手拧紧,辅助套管注胶孔应与主套管上的注胶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角度差不大于±15°。

3.8.8在辅助套管小口径端与电缆之间用密封胶带缠包,防止灌胶时胶液渗漏。

3.8.9注意事项

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时,必须按对角轮换的要求均匀拧紧,不可盲目用力,避免用力过大损坏密封部件。

3.9灌注密封胶和膨胀胶

3.9.1将接头盒水平放入电缆接头坑底部,保持主套管注胶孔与地面垂直;两端电缆余留盘放整齐。

3.9.2灌注密封胶

3.9.2.1调胶:

密封胶为双组份,密封胶A组分(大桶)开盖后,先将盒底沉淀物与胶液充分搅拌均匀,再将B组分(小桶)全部倒入A组分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3.9.2.2灌胶:

打开主套管上的两个注胶孔盖,将密封胶用漏斗从主套管上的一个注胶孔向盒体内灌注,待胶液溢出注胶孔后,等待10分钟,补齐胶面;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