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690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望海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海潮.docx

《望海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海潮.docx

望海潮

《望海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 有感情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 背诵整首词。

【学习重点】 1.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 背诵整首词。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 品读 品味鉴赏法

【知识链接】 1、有关词的知识:

(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

单调 —— 一片 小令 ——(58字以内)双调 —— 两片(阕) 中调 ——(59—90字)三叠 —— 三片 长调 ——(90字以上)四叠 —— 四片 

2、写作背景:

(1)《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2)《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

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3)北宋时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的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学习过程】一、初读全词,把握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A级)参差( ) 天堑 ( ) 珠玑( ) 罗绮( ) 重( )湖叠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A级)东南形胜 参差 天堑无涯 千骑拥高牙 珠玑 罗绮 重湖叠巘清嘉 异日图将好景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有感情诵读整首词。

(B级)诵读点拨:

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正确把握读音和停顿。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并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B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写作特色。

3、快速背诵三首诗。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柳永及其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望海潮》《凤栖梧》

一、教学导入:

 

二、出示目标,学习指导

三、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请同学们反复诵读,看注解,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二)自我检测:

《望海潮》

1、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形胜:

参差:

天堑:

重湖叠巘清嘉:

高牙:

异日图将好景:

2、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景象。

上片描写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景象。

3、本词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4、本词怎样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5、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凤栖梧》

1、你认为词中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是什么?

2、《凤栖梧》中的“春愁”,何处可见其愁?

 

3、《凤栖梧》表达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怀人抒情之作。

通过漂泊异乡的游子登楼远眺的,抒发了对意中人和诚挚不渝的。

4、 《凤栖梧》的语言特色。

一是造语新巧、典雅;

二是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

三是不避俚俗,浅切易解。

(三)当堂背熟并默写这两首词。

 

四、合作探究,讲解提高(15分钟)

1、小组讨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把疑难问题汇总于组长,准备课堂交流、讲解。

五、自查反馈,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试分析一下本词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1、这节课你有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2、对这首诗或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1、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补充材料:

《八声甘州》字词句理解:

清秋——清冷的秋景

渐——逐渐

残照当楼——落日的余光照在楼上。

当:

面对。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是花叶凋零。

是处:

到处。

(意译:

“是”有表示强调的意味,如“是好孩子就得说实话”,从强调的意义引申出“凡是”的意义来)。

冉冉物华休——冉冉:

渐渐。

物华:

美好的景物。

休:

衰残。

不忍登高临远——“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强调所登地位高。

淹留——长期停留。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临远”恰好相对。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正常词序为“几回误识天际归舟”(韵律需要)

《八声甘州》层次内容分析:

上片:

——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3.“是处……”跌到眼前物华哀飒的近景。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远江景。

(用眼前江水的流逝,表示时光一去不返,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

功名无孔不入就的痛苦,此外还用流水的“无语”——无请。

不管落花的飘零,也不解游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

下片: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感情曲折)

1.“不忍登高临远,……”三句,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在。

(“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句起的感情——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    景、下片抒情的贯穿线索。

2.“叹年来踪迹,……”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表现了仕途失恋的寂寞和感伤。

3.“想佳人……”转换角度,推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

4.“争知我……”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抒通情景。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书写:

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有能力的学生完成选做题。

【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

【知识链接】

词是诗歌的一种。

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

明张蜒说: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

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

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解题

1.《望海潮》:

《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

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

“《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

‘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

 

一、常识积累

(一)注音

参差()堤沙()珠玑()

罗绮()叠巘()箫鼓()

千骑()凝噎()暮霭()

(二)一次多义

将异日图将好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无言以对

对症下药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

(三)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

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

(词的段落叫:

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

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第二课时《雨霖铃》

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2、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3、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

(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5、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6、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7、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8、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拓展阅读(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一、常识积累

(二)一词多义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扶持\带兵的人、将领\带、带领

对面对着\回答\对待\对付

(三)基础知识

1、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

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看创新设计: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巧用点染。

“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

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

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雨霖铃》

1、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

(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参考:

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

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

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参考:

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

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虚实结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

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

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

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4、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

“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

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

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

“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

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

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

下片是虚写。

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

“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

“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

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

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

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5【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

“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

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

6【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

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

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8【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

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

”(《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李清照《念奴娇》云: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

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补】

《柳永词两首》导学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