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078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 通关演练04 古代诗歌阅读B卷.docx

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4古代诗歌阅读B卷

通关演练04古代诗歌阅读(B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

同“沉。

②绿蚁:

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

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冷清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E.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销香减云屏,更那堪酒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用语经济,仅用“眉长鬓青”四字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黑发勾勒出来,女主人公清秀的容颜顿时出现在读者面前。

B.“写春风数声”生动形象,以“春风”写筝声,化无形为有形。

它荡漾于小楼,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将筝声写得可见可感。

C.“翠销香减云屏”用精练的六个字写出了室内画屏彩色渐退,暖香渐少的情形,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

D.本词在语言上强调炼字,“写春风数声”一个“写”字极富表现力,将本不能搭配的“写”与“风”强行搭配,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本词题材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精练的语言、华丽的词藻、丰富的修辞来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感情。

4.本词的“更那堪酒醒”与柳永《雨霖铃》中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②。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此词为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词人的失望之情流落笔端,用笔极为细致。

C.“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句十分精妙,两句通过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比喻的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D.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E.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得香”再到“开遍”,层次清晰。

6.这首词全词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情感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7.下列各项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地点、时间。

本句正确语序应为“月坠时人绕湘皋”,意为月落时分,词人在湘江边徘徊。

B.“斜横花树小”一句着“斜”“小”二字,写横斜的枝条,着点点红玉,写出了梅花娇小纤弱之态,唯其娇弱,更见其可爱可怜。

C.“香远茜裙归”一句中“香远”指花香袭远,以此象征词人美名远播,与《爱莲说》中“香远益清”有异曲同工之妙。

D.“鸥去昔游非”一句中“鸥去”由对往事的回忆转向眼前之景,鸥鸟的离去让词人突然清醒,往事已像鸥鸟一样飞去。

E.“花可可”中“可可”为可爱之意,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写出了梅花活泼可爱的神态。

“可可”又是叠词,形成极美的声韵。

8.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9.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作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是儒将的标志。

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

E.本词将写景与心理刻画紧密结合起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又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全无凝涩之感。

10.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

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到尽头。

1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

请简述。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八归

史达祖①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

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②。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伲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黥刑,本词写于此时。

②歌眉:

代指陪自己的歌女;舒绿:

展眉。

古代以黛‘绿画眉,故常以“绿”、“黛”指代眉。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人瞰”一句写词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词人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烟蓑”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词人的诗思,但又被乱鸥带走,续不上美好的诗句。

C

.“冷眼”两句,写词人用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词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已。

D.上阕最后三句写词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词人的孤寂。

E.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

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营造了广阔、清冷、淡远的意境。

14.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

①贳:

读shì,赊欠。

②社:

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游牛山登山而涕曰:

“美哉国乎!

若何去此而死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已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E.“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情,与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感情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九、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8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

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②残别袖燕支雨③,谩留得,愁千缕。

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

倚栏无语。

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福建人,此时在泉南任职期满,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

②裛yì,沾湿。

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1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对报晓邻鸡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离开的心情。

B.词中“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想象虚写时空变换转移,极富形象性。

C.“愁千缕”表面指奸相当道前途未卜之忧,深层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

D.词的结尾意境深远,词人将难言之隐、人骨之痛都寄寓在独立不言中。

E.本词词风柔美,格调闲雅,缠绵悱恻,显示出婉约词含蓄细腻的特点。

20.“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

”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一、

1.CD

2.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

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

3.BE

【解析】

B项,“化无形为有形”错,以春风写筝声,并不是化无形为有形,因为春风同样是无形之物。

E项,“华丽的词藻、丰富的修辞”错,本词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所以并无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丰富的修辞。

4.相同点:

两首词都通过“更那堪”来表达诗人在常理常情之下,尚且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之下呢?

用反问句加强了抒情的力度。

不同点:

①刘词“更那堪酒醒”,更何况哪里能够忍受酒醒之后的清醒呢?

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通过醉酒忘却相思。

侧面落笔,一个不合常理的反问,使思念之情更浓更痛。

②柳词以景衬情。

“冷落清秋节”仅仅五个字便写尽秋天的冷清、萧瑟,使离别之情更加伤感。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主要正确理解“更那堪”的含义,其次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握两个句子分别运用的表现手法。

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刘词的“更那堪酒醒”,这个不合常理的问,必须结合本词的主旨来思考,另外“借酒消愁”这种惯常之举对理解本句也有帮助。

三、

5.BC

【解析】

B项,“失望之情”错误,应该是“惊喜”;C项,应是拟人的手法,不是比喻。

6.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豁达,又抒发出被贬西南边地的愤懑。

【解析】

注意结合词语“天涯”“江南”“老”“少年”“去国十年”“平生”分析词中的对比,然后结合“也有”“不道”“应妒”分析情感。

四、

7.CE

8.①全词借咏梅表达了对恋人的相思之情。

②上片以月坠湘皋,东风凄冷,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为下片的离别相思定下了基调。

③下片“遥怜”两句写恋人对自己的思念,从对面写来,使相思之情愈翻愈浓。

④最后三句化用典故,把娥皇、女英对舜帝的思念之情,比作恋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从对面落笔,情真意切。

⑤“相思血”借斑竹写梅花,谓红梅由相思血染成,其色红,其情殷。

【解析】

解答本题先要找到关键词句来帮助自己把握主旨,如“相思血”“愁”“怜”“断魂”等,由此可知本词的主旨应是抒写相思之苦。

再从内容和手法上来分析,上片很明显是借景抒情,下片从“遥怜”可知为反写,再结合典故和上一题一些选项的提示即可得出答案。

五、

9.CD

【解析】

C项,“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错,从后文的“儒冠多误身”可知,做儒将不是词人的理想。

D项,“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属于牵强附会,应为“借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

10.①词的一二两句借昏暗的夜色,山头飘来飘去的云,表

达了对频繁调任、辗转多地的强烈不满。

②“潇湘逢故人”一句表达了在外遇到故人的惊喜之情。

③“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如今为何如此憔悴,难道是因为是一个儒生的原因?

表达了对不能上阵杀敌的愤慨之情,以及对主和派的强烈控诉。

【解析】

解答诗歌鉴赏,首先要知人论世。

辛弃疾出生在被金占领的北方,年轻时率军南归,渴望朝廷能出兵恢复中原,但一直未能如愿,他的一生也是与主和派斗争的一生。

所以他的词作的主题便是立志报国、恢复中原,但又壮志难酬。

另外,解答本题要抓住最后一句“儒冠多误身”来思考,这是愤激之语,为什么如此愤激?

从深处挖掘,即可得出答案。

六、

11.DE

1

2.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上阕用了比喻手法,写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下阕化抽象为具体,把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技巧。

对于第一问,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词中的“感情词”,确定本词的“词眼”。

通读全词之后就会发现,本词的“词眼”是“愁”字。

另外上一题的A项也给出了提示,所以这一问难度不大。

第二问,换一种问法就是“全词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解答时就可以分别分析词的上阕

和下阕,看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组织答案即可。

本词中“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忧愁本无形体,词人却说“寄”“埋”,把无形的东西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的愁之多,忧之苦。

“碧落青霄平似掌”“散作春檐夜雨丝”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青天平整似掌,写出青天的宽广,将愁思比作雨丝,写出愁之多。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则是直接把忧愁当作长有根蔓的植物来写,使忧愁具体形象化。

七、

13.BE

【解析】

B项,“虚写”错误,渔翁披蓑撒网情景是实写。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意思是烟雨迷濛,披蓑撒网的声响惊动了词人的诗兴,却又被纷乱飞起的鸥鸟搅得佳句难续。

E项,“不掺杂个人感受”错误,词中大部分景物都包含了词人的主观感受。

本词上阕写词人在画阁上眺望景物,上阕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图:

蒙蒙秋雨、江水萦绕清冷的沙洲。

“人瞰”句是全篇主句,全词内容都围绕其而写。

“冷眼”两句,写词人看到江对岸烟雾缭绕中的房屋。

最后三句,写词人想象对岸的人燃烧竹子晚炊的景象。

14.①凄凉愁苦。

者借酒浇愁,自我慰藉,可见其心情之凄苦、愁闷;“只匆匆”句情景交融,更见惆怅。

②空虚孤寂。

回忆过去在歌女陪伴下快乐的生活情景,反衬出作者如今的空虚和孤寂。

③怀念朋友。

作者望断淮山,想念天涯老友,却没有音信,更显寂寞愁苦。

八、

15.CE

【解析】

C项,“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E项,抒发的是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

16.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

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

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中重点在于手法和情感,要注意把握对比手法和思乡之情,要结合诗句和整首词进行分析。

九、

17.BC

【解析】

本题主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

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

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18.【分析鉴赏】①伤春之情:

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

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

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

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十、

19.CE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下阕“愁千缕”一句,于喟叹之中抒发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由此可见,词人对入京以后的政治前途,感到何等的担忧。

作者表面上愁的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深层的愁是指奸相当道国耻难消,壮志难酬、前途堪忧等等。

选项把表层意和深层意弄反了。

E项,词风婉约但不是柔美闲雅。

婉约之中不乏激愤之意。

20.要点:

(1)对高城中人思念之情。

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欲托鸿雁传情。

(2)此情难寄的无奈之情。

鸿飞不住,鸿雁与“邻鸡”一样无情。

(3)以伤离别抒积忧之情。

一腔忠贞、满腹愤闷,化作别情离恨。

【解析】

题干问的是“‘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

’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表面是怨鸡,可鸡是畜生,又凭什么怨它呢?

分明是指鸡怨狗,骨子里是对“君命”或秦桧发出一种委婉的怨恨。

这是用的比兴之义。

“回首”以下三句,仍是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城中人的怀念,抒发不忍离开泉州、不愿奔赴临安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排比的手法写时间的转换和地点的转移,极言思念之深,且极富于形象性。

“燕支雨”即溶有脂粉的泪水,这可以证实“高城”中人乃女性。

“裛

入骨之伤,都寄寓在不言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