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71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docx

下学期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答案

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2015-2016年下学期答案

1.你心中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谈谈你的看法。

答: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

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

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

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

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为何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不仅给百姓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大礼包”,而且刷新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五大发展理念。

其中,“创新”不仅被置于理念首位,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代史上,我们受够了落后挨打的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吃够了创新不足受制于人的亏。

历史和实践证明,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先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依然是创新的竞争。

着眼于此,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也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我们不再津津乐道于后发优势,而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

我们再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仅是为了抢占国际竞争的未来先机,也有更为现实的国内考量。

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不可持续。

旧路子走不通,新路子在哪里?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就在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时移世易,全球创新资源正在由美欧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扩散。

我们不能满足于成为别人科技成果的最大市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转身。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创新力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去实现创新。

与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仍有较大差距,但总体来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09%,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我国研发队伍规模居世界第一,SCI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发明专利居世界第三,等等。

科技创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已经具备抢抓机遇的能力基础。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几个方面擘画了“路线图”。

这样的部署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制度的界限,集合成一个创新体系,不再是孤零零的一根杠杆,而是环环相扣的起动机。

接下来,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我国还面临理论创新自觉有余开拓不足、文化创新有高原无高峰、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却时而阻滞的格局。

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破除一切制约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点燃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引擎,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3.何谓TPP?

TPP如何影响当前的国际经贸格局?

 TPP是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的缩写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Strategic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

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TPP与APEC最大的不同点是除全面“零”关税外,还涉及各国的内政,这当然都以美国的标准为基调。

目前,亚太地区已有多个多边贸易机制,如果TPP成功建立,将对这些贸易机制甚至APEC机制都具有极大的替代性。

不排除TPP一旦开始运转,其他的经贸机制将面临被架空和掏空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

一TPP的实施会遏制中国经济对东亚国家的经济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在东亚国家中的地位。

美国这个时刻力推TPP,强化了其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进而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

使一些东亚亲美的国家会抓住这个机会增加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得到美国更多的支持和依靠,进而站在美国这一边就势必会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减弱中国经济在其本国经济中的地位。

二中国无法继续经济、政治的和平崛起。

中国历年来施行经济和平发展和互助双赢的政策,美国将自己的中心从非洲转移到亚洲旨在增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遏制整个亚洲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的经济同盟集团,这就阻碍了并将长期阻碍中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和与其它亚洲国家互助双赢。

三其他东亚国家很可能会视美国的TPP为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明显信号,他们会依仗美国的经济支持,继续大胆的与中国在经济、政治进行一些对抗。

目前参加TPP谈判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美国的政治或军事盟国,比如:

越南、日本。

这是必然!

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一举成为经济第二大国,势必会让在其它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国家产生对中国的嫉妒,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位的提升也间接性的降低了亚洲一些经济大国比如说日本、韩国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能又这样一个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他们何乐而不为?

四TPP的实施将驱使中国政府更加坚定地振兴国内经济,因此相关行业和板块中势必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增加国内就业,同时也加带动中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中国经济的稳定。

上面已经提到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会怎样呢?

答案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很大的。

首先给APEC带来新的挑战,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

TPP被明确定位为一个横跨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区域贸易安排,在规模上有超越亚太地区现有的任何FTAs/RTAs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可能在覆盖地区上和APEC形成高度的重叠,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

其次,TPP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集团,必然会在APEC成员中引发很强大竞争性自由化效应,更多的成员会努力寻求加入该集团,以避免因边缘化而带来的损失。

这一现象不仅会削弱APEC成员的凝聚力,而且还会造成各成员贸易地位与谈判能力的不平等,这对于以平等协商为基础推进的APEC合作进程是不利的。

其次从发展趋势来看,TPP将给FTAAP的未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认为,TPP有助于塑造一个大规模、大范围、高标准的平台,可以成为整合亚太地区众多FTAs/RTAs的良机。

新加坡、智利等TPP成员也明确指出,FTAAP应该以“两阶段途径”(two-tierapproach)推进,TPP是其中的第一阶段,此后逐渐吸引更多的APEC成员加入。

按照这一思路,TPP无疑可以成为FTAAP发展进程中的“垫脚石”。

但是,如果TPP最终没能吸引大多数APEC成员的参与,而是和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现有的或正在酝酿的贸易集团形成了强势竞争,甚至是直接对抗,那么TPP就将是FTAAP进程中的“绊脚石”然后给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前景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的整合进程会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

同时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重塑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削弱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

最后TPP会促进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来往,加快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美国经济在环太平洋经济中的地位。

那么对于TPP这样一种协议,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里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一中国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国外利益和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性特权,因此中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亚太大国。

基于这一定位,中国应该积极以“深刻变革、和谐世界、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和积极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新世界观和时代观,以拓展和巩固国家战略利益、发挥地区大国责任为目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TPP这一亚太新兴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

二、在已加入或有意向加入TPP的成员中,多数都与中国缔结或正在谈判FTA。

随着美国的插手,TPP将给中国既定的亚太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中美两国参与同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中国加入TPP存在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东亚成员,尤其是日本和东盟的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以求不断取得切实的合作成果,确保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的稳步推进。

4.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领域存在哪些问题?

谈谈你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

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

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

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

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

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洽。

3、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

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

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4、“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

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

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

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

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2、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

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

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

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

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3、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

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

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

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

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5.大数据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中国应当如何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

谈谈你的看法。

放眼国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提出建设“透明政府”,并纷纷开通了政府数据网站,以方便本国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所需的数据。

由此可见,建设“政府数据网站”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明智之举,但我国还不是数据强国,数据资源共享协同程度低、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立法滞后等问题突出。

为了完善以上缺陷,实现“从数据大国到数据强国”梦想,各大地区纷纷结合当地情况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以达到为民服务的效果。

  当前面临一次新的革命浪潮,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主,比以前的互联网更深入,更深刻,更深远。

云和大数据的公共生产力给社会带来益处。

云和大数据是社会增长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基础,是驱动社会的进步力量。

云和大数据将带来平台化增长,是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点,是财富增长的密码,是知识增长的密码。

在云和大数据的环境下,通过对知识的复制、创新带来增长,提升建模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快速执行的能力。

  大数据和云计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

为浙江省企业形成一个新的平台竞争。

我们用大数据指导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浙江省将迎来新一轮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数据信息大发展的时代来临。

在互联网成为社会不可缺失部分的同时,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极大拓展了互联网的边界和应用范围,各种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

据IDC调查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信息化资料量为2.8ZB,随着全球PC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愈来愈多的数据正在被产生,而在物联网领域,各种传感器产生的资料量比例也将从2005年的11%增长到2020年的40%,全球的数据资料存储量到2020年将达到40ZB(如下图1)。

其中,中国的数据产量约占全球数据量的13%,仅次于美国和西欧,而到2020年中国将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2%。

从TB、PB、EB到ZB的发展,预示着数据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大,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了数据资源的生产源,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大数据"的概念诞生并被引用到了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中。

  政府2.0是创新2.0时代的政府形态,是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SNS、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工具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作为平台的政府,其实质是政府形态完成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不论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抑或是创新2.0环境下政府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都将"服务"作为政府构建的方向与核心。

而伴随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信息时代下的政府服务将更多地向"平台化"发展。

  政府在线服务正是"服务型"与"平台化"有机结合的首要表现,也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不断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建设一站式、协同和整体的政府呼声越来越高,同时政府在线服务中"信息孤岛、缺乏资源共享、技术操作标准不统一、共性服务重复建设"等问题不断衍生,使得政府在线服务亟待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整合各类影响系统和上下游资源,开放非保密、有社会利用价值数据"等方式不断升级,达到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再利用的目的。

另外,移动互联网、社会网络、应用软件服务平台以及云计算等建设模式的成功,为政府在线服务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支撑,这使得政府在线服务的升级成为可能。

这种基于创新2.0,WEB2.0,政府2.0背景下提出的,继承了政府2.0的建设理念,同时紧紧把握时代机遇,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政府在线服务面临的问题,并满足用户不断变化提升的需求的政府在线服务升级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政府在线服务2.0"。

6.当前国际秩序是怎样的?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当前国际秩序现状:

新旧交换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原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试图千方百计地维持现状,或者试图利用其在某一领域的领先优势掌控主导权,以制定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新规则。

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制定21世纪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它们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增强其发言和话语权。

经济方面:

人民币、欧元与美元的不断抗衡。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组织下,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确立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霸主地位。

美国也从此操纵世界的经济。

但随着世界新的经济中心的出现,例如以中国为主导的上合组织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出现,以及许多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金融机构之间货币互换,将打破了以美国垄断国际金融市场,以及美元独霸全球货币流通的局面。

军事方面:

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