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342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docx

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

问题探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要点记忆

金刚石、石墨等的性质以及用途。

教具、学具准备

金刚石等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

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交待:

“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

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

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

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为什么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

 

木炭等的许多用途是它们对于气体或溶解物质吸附性能的利用。

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炭称为活性炭。

吸附性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现象。

具有吸附性质的物质叫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

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

吸附性能的大小是由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表面的大小、吸附质的性质和浓度的大小、温度高低而决定的。

因为吸附作用既然是表面作用,所以吸附剂的表面积愈大、吸附量也愈高。

一定重量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其粒子的粗细或其孔隙的多寡。

棱长1cm的立方体如分裂为棱长1mm的立方粒子,面积就由6cm2增大为6000m2。

活性炭由于孔性充分发展,1g中的总面积可达7000m2。

故粉末状和多孔性活性炭常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防毒面具主要分面罩、呼吸管和滤毒罐三部分。

滤毒罐里起主要作用的有活性炭层、化学吸附层和防烟滤层。

在不同滤毒罐里各层排列顺序不尽相同。

活性炭层主要用于吸附毒气。

由于活性炭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所以用于防毒面具。

活性炭与防毒面具

C60分子

 

阅读

课本

 

探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板书

设计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晶体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

质软,有滑腻感,

分子形似足球状。

有金属光泽,其徵晶粉末呈黄色。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几乎不导电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质软

质脆

导热性

很差

良好

很差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制备新材料、新配件、医学应用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物质的组成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迁移拓展训练

屏山县中都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2碳的化学性质

上课人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问题探讨

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要点记忆

碳的化学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

(讲解)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阅读书上图6-6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

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C+O2点燃CO2),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2C+O2点燃2CO)

小结:

碳和氢气一样,都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

2:

还原性演示实验6-7(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讲解:

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板书:

C+CuO高温Cu+CO2

讲解:

①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②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C+Fe3O4高温3Fe+2CO2↑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及热量变化(讨论)在燃烧的很旺的煤炉里,添上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且会有煤气产生?

讲解:

①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C+CO2点燃2CO(吸收热量)②C+O2点燃CO2(放出热量)

 

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供人取暖,也可以转变其他能量。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

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

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

“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观察

实验

 

 

板书

设计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2、可燃性

氧气充足:

C+O2点燃CO2

氧气不充足: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

C+CuO高温Cu+CO2

2C+Fe3O4高温3Fe+2CO2↑

迁移拓展训练

屏山县中都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问题探讨

要点记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

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二、探索新知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

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

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

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

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

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

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

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

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

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

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

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练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板书

设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H2O2

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B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迁移拓展训练

屏山县中都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3二氧化碳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分析,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2:

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问题探讨

二氧化碳和氧气比较:

要点记忆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以后学生学习许多化学反应的基础,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CO2和CO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3%,假如从空气中除去这些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

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

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

几个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实验

现象

原因或反应式

倾倒CO2

实验6-13

烧杯底下的蜡烛先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

溶解性实验

实验6-14

塑料瓶子会变形

CO2能溶于水,压强减少

CO2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6-15

紫色石蕊的花会变红,加热后又变紫色

H2O+CO2=H2CO3

H2CO3==H2O+CO2↑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比较抽象,是课题3教学难点之一。

这个实验设计为五步:

(Ⅰ)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纸花)喷稀醋酸;(Ⅱ)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喷水;(Ⅲ)直接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Ⅳ)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Ⅴ)将(Ⅳ)中的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热。

(Ⅰ)、(Ⅱ)、(Ⅲ)是独立的,是为(Ⅳ)作铺垫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Ⅴ)是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4)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

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紫变红)

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红变紫)

3:

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清变浊)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

(简介灭火器原理),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板书

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迁移拓展训练

屏山县中都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3一氧化碳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2、学会类比研究物质

教学重点

1: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问题探讨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比较:

要点记忆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引言】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我们先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它有没有颜色?

有没有气味?

能否溶于水?

 由此说明,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

下面请大家填写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废(与空气比)

CO

CO2

H2

(气体的密度跟空气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得到。

 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用向下排气法行不行?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法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

2:

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对空气的污染

一氧化碳之所以引起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被人吸进肺中,跟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

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200倍~300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

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为0.02%时,人在2h~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浓度达0.08%时,2h即昏迷;浓度再高,将危及生命。

【提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CO的两种途径。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2C+O2

2CO,CO2十C

2CO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火炉通风不良,氧气供给不足。

(2)当炉火快熄灭或刚加煤时,火炉里中下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向上通过灼热煤炭会产生较多一氧化碳。

因此,我们不宜长时间在密闭房间里使用炭火取暖。

  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发生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为什么?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有人说只要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就不会造成煤气中毒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不对,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讲述】煤气中毒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措施。

3: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用煤炉烧水时,水开时常会溢出来,洒在通红的煤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

会听到“嗞”的声响,同时火苗窜得很高。

这是因为发生下列反应:

C+H2O

CO+H2,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板书】2CO+O2

2CO2

  [评注:

认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既能联系生活实际,又能从跟氢气的可燃性和燃烧产物作比较中学活新知识,使旧知识得到复习、巩固、深化。

【小结】由此说明,我们可以利用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可燃性,根据它们燃烧产物不同来鉴别。

那么能不能用这一性质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讲述】一氧化碳不仅跟氢气一样,有可燃性,也有还原性。

原因是它们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使其还原。

 

前面我们已学过氢气和碳还原氧化铜的两套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是否适用于一氧化碳呢?

为什么?

用氢气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学生讨论后回答)

  

【演示】按改进意见安装好CO还原CuO装置。

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我们必须注意“两先两后”,即先通气再点燃,先熄灯后停气。

一氧化碳也应这样,请叙述理由。

先通入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空气,避免一氧化碳跟管内的空气混合,受热而引起爆炸。

停止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仍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铜遇到进入管内空气又生成氧化铜。

【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

(1)此装置和H2、C还原氧化铜有什么不同?

(2)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讲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三、一氧化碳的用途

 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和用来冶炼金属,请分别说明利用一氧化碳的哪些化学性质。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

完成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它既可能危害人类,又能造福于人民。

我们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填表

 

了解

 

 

板书

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用途:

迁移拓展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