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889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最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颐、耸、阁”等7个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字。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认识”和“会写”。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完成评价目标1。

(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评价目标2。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评价目标3。

(见评价单第二题)

4.通过仿写句子评价目标4。

(见评价单第三题)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等方法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以及相关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视频、文字、图片)。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整体感知”“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重点深究,学习文章写作特点”环节。

第二课时完成“总结全文”“交流小练笔”“拓展阅读”环节。

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颐”的书写笔顺,先从上到下,再加上外框。

学生随着书空。

2.读课题。

3.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今天,它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著名景点。

我们走进颐和园,去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公园。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大家课前进行了预习,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谁想来领读?

)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词语]宫殿堤岸葱郁掩映远眺横槛(出示图片)

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        

2.打开书,请大家小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颐和园内游览了哪些地方?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中年级的预习以字词为主,这也是学生能力能完成的方面,因此,在这一环节,进行直接检查词语,区别于低年级的教、领,再读,体现了学段的特点。

整体感知的问题,既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一个引导。

三、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作者在颐和园内游览了哪些地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这些地方。

[出示词条]

2.思考:

你能按课文的顺序把它们排列一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排一排]为什么这样排?

从课文中找一找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己读一读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段落开头第一句;把两个景点连起来……)

[景点变色]我们来读一读,男生读一部分,女生读一部分,接龙读。

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的?

[动词变大]这次咱们男生读放大的部分,某女生读其他部分。

2.谁能把我们刚才的发现完整地说一说?

(这些句子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而且把前后连段的内容连在了一起)

是呀,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做过渡句。

有了过渡句的连接,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就非常清楚了。

这样的写法,我们就叫做移步换景,用这样的写法,就像跟随作者在颐和园内游览一样。

[板书:

有顺序]

2.我们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感性入手,找出游览的地方,再到理性分析,到课文中找依据,画句子,观察思考句子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是直接给予名词,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去体会移步换景的特点和好处,这样的学习,更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印象,同时也是对前面认识的的再次回味,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四、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重点体会昆明湖特点的同时,学习并尝试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

1.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继续交流:

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交流:

                                     

(1)长廊很长,我是从这句话读出来的;长廊很美,我从“每条横槛上”这句话读出来的。

(2)万寿山的高大给我印象很深,站在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了。

三层建筑的佛香阁很雄伟,还有琉璃瓦闪闪发光,很美。

(3)昆明湖湖水很清,也很静。

昆明湖有长长的堤岸,很美。

昆明湖上有十七孔桥,也很美。

昆明湖上还有一个小岛,湖很大。

昆明湖上还有很多的小狮子。

[读出相应的句子]

【设计意图:

用预习汇报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同时也为前面的课文朗读做一个补充检查,更能通过整体感知,或者说零散的感悟,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而另一条线索:

昆明湖,也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3.从刚才的预习汇报中,我听出来了,大家说的最多的景点是昆明湖,看来这个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A.[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它读出来吗?

再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两个“像”,两个比喻)

(2)有了这个发现,你想问什么?

(变红“静、绿”,作者为什么用两个比喻?

生谈理由:

两个“像”一个是说它绿,一个是说它静)

(3)师小结:

我们明白了,原来作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突出了昆明湖的两大特点——(板书:

静,绿)谁能再体会着来读一读?

(指名两生读,指导)

(4)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

作者为什么用“镜子”和“碧玉”这两个物体来作比喻呢?

(变红“镜子、碧玉”,引导学生想象这两个物体的表面)正像大家说的,虽然用了两个不同的物体来比喻,但都有平滑的表面,这样的比喻更让我们感受到湖水的平静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

(5)站在昆明湖边,平静的湖水就像晶莹的玉石,闪闪发光,阳光一照,就像洒满了金子一样,这湖水真是平中透绿,绿中闪亮啊【出示图画,直观感知】。

(6)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接读)

多美的昆明湖啊!

难怪作者这样说【出示句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齐读]

(1)音相同,意思也差不多,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个“划”呢?

(生联系上下文谈“滑”的准确。

(3)【出示带有泡泡语的课件】:

是啊!

“滑”字用的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了昆明湖的平静!

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

读出慢慢、镜子,平滑的感觉)【指名读,范读】

(4)你看,一个“滑”字也能看出湖面的平静,作者以动衬静,用的多妙啊!

再来读读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静心品读中,赏析本课这一比喻句的突出特点,不仅能感受到两个比喻句写出的昆明湖的两个特点,更能找到两个比喻事物的相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下文“滑”字的理解、品味,进一步感受昆明湖湖面的平静之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和领悟学习表达方法融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目标的达成。

C.小结练习:

作者用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两个特点,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吧!

【出示练习】泉水

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会用比喻句写出泉水两个方面的特点,看来抓特点这一方法大家学得真不错!

(板书:

抓特点)

【设计意图:

学习语言文字,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因此,在学习了两个比喻句之后,设计说话练习,而且以身边比较熟悉的“泉水”为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会用两个比喻说出同一事物两个方面的特点,将事物描写更生动,细致,这也是习作教学中的薄弱之处。

课堂上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五、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节课我们抓住过渡句,学习了作者按游览顺序表达的方法,,又通过细细品味关键词,感受到了昆明湖的特点。

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走进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去感受颐和园的美。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昆明湖    按顺序

           静绿  抓特点

《颐和园》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一、读一读

宫殿  堤岸  葱郁  掩映  远眺  

横槛(出示图片)  佛香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同位互读

1.读字音准确☆

2.注意生僻字☆

二、

 长廊→→(         )→→(        )

→→(      )→→(           )

教师评价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

2.能抓住关键词

3.表述完整

三、我会写

泉水

教师评价

1.想象合理 ☆

2.表述清晰 ☆

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