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23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3.12.31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合计60分)

1.右图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

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人物孔子的思想精华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3.“学徒进店,为学行贾;主翁不授书算,但曰‘孺子当习勤苦!

’朝命扫地开门,暮命卧地守户;暇当执炊,兼锄园圃!

主妇有儿,曰‘孺子为我抱抚。

’呱呱儿啼,主妇震怒,拍案顿足,辱及学徒父母!

”这首诗名为《学徒苦》,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写于一九一八年。

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12月10日成功降轨。

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表明中国航天进入有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70年第一颗人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D.1993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而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前后两个“百家争鸣”的共同之处有①都是在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②都属于国家的文化方针③都注重宣传政治思想主张④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6.下为1977年10月21日一位知识青年的日记:

“今早,广播了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招生的通知,街谈巷议皆此事,家里也催我去学校复习。

大学,我朝思暮想的地方……”这段话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知青的求知热情

C.使国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保证了社会言论自由

7.下面是某杂志推荐的三部著作。

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项目是

项目

著作

体裁

作者

特点

评价

《诗经》

诗歌

屈原

现实主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古典主义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等待戈多》

散文

贝克特

浪漫主义

荒诞派的典型

A.体裁B.作者C.特点D.评价

8.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

“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

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

”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D.实行民主革命

9.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10.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11.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

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3.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

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法律至上D.权力制衡

14.比较右面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1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6.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1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18.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

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

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0.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

“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为驱散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21.恩格斯说: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D.《巴黎圣母院》

22.著名史学家胡绳说: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中日建交④中美建交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⑤

23.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

“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

”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  )

A.大量翻译西方书籍  B.传播西方基督教

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这段论述说明了(  )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25.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26.“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7.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发展个性,追求民生平等B.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C.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性至上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28.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

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

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29.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

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

“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D.人文精神增强

30.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31.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

32.“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

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33.“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

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

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D.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34.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3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36.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37.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

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人人生而平等

C.对抗中央王权D.反对君主专制

38.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9.欧洲的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反映了思想启蒙运动和社会大变革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然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0.学习了解儒家思想后,有位爱思考的同学问老师:

“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

”假如你是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主要从哪一角度分析其原因()

A.思想内容的变化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第II卷(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

41.(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

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

对长老说,我们的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

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

这样就把那邪恶从你们之间除去。

”(《旧约全书·申命记》)

   “咒骂父亲的,必要把他治死。

”(《旧约全书·出埃及记》)

   “你们要谨守我的律例,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

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他咒骂了父母,他的罪要归到他身上。

”(《旧约全书·利未记》)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旧约全书·出埃及记》)

材料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家庭生活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家庭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增加,对家庭住宅的注重反映了人们对家庭以及家庭生活的重视……

——程新贤《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特征

近代欧洲反对封建与教会势力的启蒙运动对西方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背景下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具有较强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同时其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又明显带有封建妥协的色彩。

这种矛盾的出现,根源来自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属性。

——张鸿浩《论西欧启蒙运动时期的婚姻家庭法——以<拿破仑法典〉为例》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材料一家庭观有什么特点?

(1分)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分)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2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分)

42.(10分)法国丹纳说: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概况。

……”中国前段时间骤然间流行一首歌曲《忐忑》以无歌词的歌曲形式走入乐坛;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根据下图及对文学艺术领域名作的了解,谈谈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要求:

语言流畅、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三、选做题:

(43—4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答按43题计算分数,各题均为10分特别提示:

回答哪一问题将答题卡的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打勾或不涂不得分)

4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2和图1之间、图3和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

(2)结合上述各图,谈谈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基本规律的认识。

(6分)

44.阅读材料:

材料 以下是1871年梯也尔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的言论:

“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

——吕一民《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梯也尔所说的“别的东西”是什么?

他所担心的“最可怕的革命”来自哪里?

为什么会使他如此惊慌?

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分)

(2)据材料指出,梯也尔主张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说明了什么?

(3分)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宣言》

材料二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

(1)材料一的《解放宣言》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的?

(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

(6分)

46.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

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和雇佣劳动者阶级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

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

1832年6月7日,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改革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制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

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在发展进程中有什么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6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期末历史答案

1.C2.C3.A4.B5.C6.B7.D8.A9.B10.B11.C12.D13.A14.D

15.C16.B17.A18.A19.D20.D21.A22.D23.D24.C25.D26.D

27.C28.D29.A30.C31.B32.C33.C34.C35.B36.A37.A38.C

39.D40.B

41.

(1)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带有强烈的禁欲主义色彩。

(1分)

原因:

人文主义淹没在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1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的影响。

(1分)

(2)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