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270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

第一次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校园里,有很多景点,同学们虽然每天生活在校园中,但不一定留意了。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有几处景点?

1、学生反馈,教师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2、教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愿意去观察的景点:

如果老师让你去观察一处景点,你想去观察哪一处?

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一处景点,我们总是要通过眼睛和大脑抓住它的特点来。

在观察中,抓出事物的特点,我们的两篇课文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写桂林的水,作者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桂林的山,作者又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金华的双龙洞,作者给每处景点都抓出一个特点:

外洞——;孔隙——;内洞——。

抓住事物的特点,并不复杂——几个字几个词,足矣!

同学们,咱们去观察景物,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三、学生表述,教师教会学生对于一处景点,如果整体把握不了,要能分角度观察它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日记本上制作观察记录卡,比如:

特点:

______

______

______

四、教师小结:

(1)观察得越仔细,特点抓得就会越准确——一定要做好这个观察记录,能不能做好呢?

(2)按观察对象分组列队,强调观察纪律,外出观察记录。

(3)集合,整理观察记录,布置作业:

写作文底稿,检查观察记录逐个解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

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1、修改错别字的符号。

(下方框加删除符号)

2、交换符号,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交换,另一种是前后交换,中间位置不变。

3、添加符号,指在句子中间添加字词或句子所运用的符号。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讲评要求:

1、赏析优秀作文,对写得不够好的进行点评,指导。

2、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以及它们的变化等,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序地表达,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

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写。

讲评难点:

学生喜欢写作,努力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符合要求。

讲评过程:

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

言之有物,顺序井然;书写工整;

不足:

错别字多,语句不够生动;详略不当;感受肤浅……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范文:

校园的早晨

晨曦,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晰降临在人间。

随着早起的人们,我信步走进校门,顿时被那美妙的晨景所陶醉。

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校园,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整个校园的黎明是那么的温馨和美丽。

我深吸一口气,顿觉一阵清新,真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校园,湿润的泥土气息,不住的扑鼻而来,道旁的绿树小花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摇摇欲坠。

清香的空气迎面吹来,花香袭人,电线杆上不知哪只小鸟亮开了歌喉,那唧唧喳喳的声音,霎时组成一首奇妙而动听的乐曲。

渐渐的校园开始热闹起来,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最后的一点薄雾也汇进了它的光辉。

校园的广播也开始为同学们播着一些动听的音乐。

整个校园被这绚丽的朝阳染得红艳艳的。

接着,同学们有的打扫校园,有的在锻炼身体,还有的在高声朗读课文。

老师也夹着一摞厚厚的书本向教室匆匆的走去……

啊!

校园的早晨,我赞美你!

第二次习作

第一课时

习作内容:

说说我的心里话。

教学目标: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说说我的心里话。

什么叫做心里话?

读一读课本31-32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看课文中是怎么定义心理话的?

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表述,指导减缩语义:

心里话就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3.过渡:

心里话,一定要真实,要以诚待人,不能说假话。

4.学生表述,教师努力拓宽学生的话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5.过渡:

同学们说得都是心里话——听得出来,你们的话都是真话,不虚伪,这就很好了。

老师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你们把心里话没有说明白,老师听了也纳闷。

比如说吧……怎么才能把心里话说到让人听了不纳闷的程度呢?

你想到什么方法啊?

6.学生表述,启发学生用举例子、说事例的方法把心里话说明白。

7.小结:

(1)写作格式:

书信;

(2)写作技巧:

心里话+具体事例。

8.学生完成作文底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

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1、修改错别字的符号。

(下方框加删除符号)

2、交换符号,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交换,另一种是前后交换,中间位置不变。

3、添加符号,指在句子中间添加字词或句子所运用的符号。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书信的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讲评要求:

1、赏析优秀作文,对写得不够好的进行点评,指导。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

如何抓住自己的发现具体写。

讲评难点:

如何有序地习作。

讲评过程:

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

言之有物,顺序井然;书写工整;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不足:

错别字多,语句不够生动;详略不当;感受肤浅……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范文:

范文:

和妈妈说说心里话

   妈妈,您平时关心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但您并不知道我内心世界.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那就趁着写作文,说说我的心里话吧.   

  妈妈,您从来都不让我做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勒令,我非常想帮您做家务事,可当我做事的时侯,您就急忙阻挡,总是说你做得了什么?

等长大侯再做吧!

常弄得我哭笑不得.   

  有一回,我想独自去上学,您一直跟着我一直跟到校门口,您才让我走,我已经10岁了,如果您连学都不让我自己上,那您太小看我了.   

  还有一回,我想帮您洗衣服,您却说;再等几年吧,你还小,9岁的时侯,您又用同样的话对我说;让你洗衣服,再过一年吧.可是一年过去了,您还要我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侯.   

  妈妈,今年我又长了一岁,我什么都不会做,长大要边成个书呆子,唉!

您为什么总是不理解我,您啥时侯才能说一句;你长大了能做写事了.

 

第三次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2、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

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

究竟要求写什么呢?

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

究竟要写什么?

二、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

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三、拓展习作思路。

1、过渡:

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

2、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

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3、例文引路:

(1)范读例文《蜘蛛织网的秘密》

(2)分析:

小作者是抓住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写法。

4、学生拎出关键句子,小结:

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底稿。

四、指导习作。

重点指导习作能力差的同学:

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句子写通顺。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在草稿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

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1、修改错别字的符号。

(下方框加删除符号)

2、交换符号,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交换,另一种是前后交换,中间位置不变。

3、添加符号,指在句子中间添加字词或句子所运用的符号。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书信的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讲评要求:

1、赏析优秀作文,对写得不够好的进行点评,指导。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

如何抓住自己的发现具体写。

讲评难点:

如何有序地习作。

讲评过程:

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

能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下来;

不足:

部分同学没有按观察顺序有序表达,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

我发现了为什么蚂蚁搬家了,明天就一定会下大雨.

在以前,我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当我七岁时,有一天,我在郊外的草地上玩时,我发现,一大群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走向一个小洞口,而且每一个小蚂蚁身上都有着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我心想:

这些小沙粒是什么东西?

我满脑子都是问号,我怀着好奇心就去问了爸爸说:

爸爸,为什么小蚂蚁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小洞口走去呢?

每一只小蚂蚁的身上都会有一个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呢?

后来爸爸才告诉我说:

"那就是因为小蚂蚁每次遇到闷热这种情况,就会告诉"蚂蚁群",当蚂蚁群得知这种情况就会马上搬家,天气在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大雨,小蚂蚁们就会找到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洞口,它们搬家也是因为他们以前的房屋会受潮,所以它们要搬家.小蚂蚁身上的那些像小沙粒的东西那就是小蚂蚁们的粮食."哦!

我这才明白啊!

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蚂蚁可以预测到第二天会下雨呢?

爸爸说:

"蚂蚁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它们也会感觉到闷热,所以蚂蚁在感觉到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雨."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还听爸爸说:

"人们只要看见蚂蚁搬家的话,明天就会下大雨."这也证实了一句谚语,那就是: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我这又知道了明天一定会下大雨,我真是觉得为什么会这么地神奇呢?

我又想起了一句话:

我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我对我的无知是谦虚的.我不知道小小的蚂蚁可以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帮助,我又相信了一段话,那就是:

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

"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在梦里我对他们说:

"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我也想告诉蚂蚁们说:

"你们不是最小的."

大自然是我们的启迪,也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的空间。

第四次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围绕要点,写具体。

3、通过习作,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习作。

1、教师板书两个词语:

观察联想,学生齐读。

2、教师导入:

“观察”这个词语好理解,说明白点儿就是“看到了什么”;“联想”这个词语,如果说明白一点是什么意思呢?

由这个物体想到与它相似的物体,比如看见一个红苹果想到一个红太阳,这就叫——联想,由这件事想到与相关的事就叫——联想,由这个人想到与他相关的人就叫联想。

这节课,我很想看一看同学们观察和联想的本领到底怎么样?

3、揭示内容:

请仔细观察书中一张老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二、学生交流汇报习作材料。

1、学生表述,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述:

(1)我看到了一个_____的婴儿;

(2)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

2、讲述:

这张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它模糊的画面也掩盖了一些东西——我们看不到。

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文字告诉我们,现场,不仅有木板,还有浓烟,还有鲜血。

你能用“到处……到处……到处……”这样一个排比句描述一下这个婴儿当时身处的环境吗?

3、学生表述,教师顺势引导其说一段话:

课本上有这样一张老照片……。

4、过渡: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学生简单表述,教师提示学生说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三、讲解照片相关事件。

1、学生完整表述事件的原因:

是因为1937年8月28日这一天,日本鬼子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

2、教师具体描述8•28历史事件:

3、学生结合文字具体描述一下事件发生后的惨状,增强印象。

4、教师过渡:

当时的上海火车南站,根本不是交战区。

车站内的人都是平民老百姓,日本鬼子却不管这些,仍然向车站投炸点,屠杀老百姓——你对这些日本鬼子,你“想说点什么”?

四、学生习作。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有序、清楚地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

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指导学生修改。

1、引导修改:

(1)用排比句表述;

(2)承接:

你们发动的战争,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夺走了孩子的——生命,毁坏了一切美好的东西!

日本鬼子发动的这场大轰炸,毁了什么?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孩子。

这孩子可怜吗?

为什么?

可悲吗?

为什么?

也许他会……,也许……,也许……,不管他最后的人生如何,失去了父母关爱的孩子就像一根无依无靠的——野草,自己生,自己灭,谁会来管他呢?

3、特别指导学生写好中心句和过渡句。

4、小结:

抓住三个内容,你就能写好这篇文章:

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想说点什么;一定要注意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动笔写一写,看你能写好吗?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书信的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讲评要求:

1、分析讲评作文,查缺补漏,进一步修改习作。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

认真观察,细腻描写,充分想象。

讲评难点:

如何对看到的和想到的前后自然衔接。

讲评过程:

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

语句通顺,能抓住照片背景充分想象;

不足:

前后衔接不自然,没有抓住照片的细腻之处进行描写。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范文:

战争带来的灾难

1937年8月28日的早晨,在上海火车站南站附近的一家医院又有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诞生之后几天这幸福的一家要出院了,刚出了医院的门口,突然只见天空上盘旋着几辆日本的轰炸机,他们打开导弹,停了一下,好像准备要炸哪里。

正当这个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和所有人往天上看的时候,忽然间只见几颗导弹往医院门口这边轰炸,天哪!

所有人都被吓坏了,很多人来不及躲都被炸得四面八方,有的人在自己家里午睡也被炸伤了,而且还被埋在废墟之中,就连这个小孩的爸爸妈妈被小日本炸死了,幸运的是他们刚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躺在他们的旁边,但不停的哭啼,好像知道了他的爸爸妈妈永远的离开了他。

到了晚上。

一些八路军来到了这里,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堆积成山的尸体,眼前的这一切实在是惨不忍睹,看到自己的同胞自己的亲人死的死,伤的伤,很多八路军都哭红了眼睛,他们在处理这些尸体的时候,突然一阵哭声打破了这死亡的寂静,只见废墟的旁边有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小孩在小声的哭啼,他可能是爸爸妈妈死了以后没吃东西饿了,所以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名八路军赶紧抱了这个小孩,激动的说:

“这边还有一个小孩活着,这边还有一个小孩还活着……”顿时,大家都兴奋起来了。

后来这个小男孩被八路军抱回军营。

十几年后,这个小孩子知道了他的爸爸妈妈是被小日本炸死以后,他决定加入八路军,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中国的同胞,也为死去的爸爸妈妈和同胞们报仇。

第五次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部分。

教学目的: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练习的兴趣,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明确要求:

内容: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3、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

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根据口语交际内容进行习作。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围绕要点,写具体。

3、通过习作,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明确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

3、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四、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讲评要求:

1、分析讲评作文,查缺补漏,进一步修改习作。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对珍爱生命的人的所见所想

讲评过程:

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1、总结优点

2、小结不足之处。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作者读作文,其他同学听。

3、全班评议:

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