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729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docx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

教学

要求

1.会认“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会读“摔跤、欺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

课时

3课时

1.会认“嘎、绊”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等8个生字,会读“摔跤、欺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之前所学的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廉洁清正的方志敏……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2.导入题目: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学习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板书:

人物描写一组)

3.《人物描写一组》是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的,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这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刻画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虽然都是描写人物,但每一个片段,每一个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4.过渡: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一起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

(板书:

摔跤)

5.简介《小兵张嘎》。

(出示多媒体)

  《小兵张嘎》于1961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6.简介作者。

(出示多媒体)

  徐光耀,笔名越风,1925年生人,河北雄县人,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7.“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的主人公。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是怎么摔跤的。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 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反复读,可以在旁边作批注。

3.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出示多媒体)

  

(1)“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①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

(语言、动作)(板书: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②你从中感受到了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爽快、无所畏惧)

③讲解语言描写。

(出示多媒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语言描写与动作、神态描写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品德。

语言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等。

④指导朗读:

读出小胖墩儿的爽快。

  

(2)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①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描写小嘎子的?

(心理)(板书:

心理描写)

②讲解心理描写。

(出示多媒体)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充实。

心理描写要求抓住人物的特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感受到小嘎子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④指导朗读:

读出小嘎子的聪明和富有心计。

  (3)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①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

(动作)(板书:

动作描写)

②讲解动作描写。

(出示多媒体)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等的写作手法,叫作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有气势,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

  (4)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①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

(心理活动、动作)

②你从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板书:

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5)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①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

(动作、神态)

②你从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和经验丰富)(板书:

沉稳老练 经验丰富)

  (6)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①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

(动作、心理活动)

②你从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小嘎子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小胖墩儿的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四 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1.小组交流,总结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小结。

(1)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

(出示多媒体)

  ①“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

②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③(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2)动作中穿插心理描写。

(出示多媒体)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3)恰如其分的神态描写。

(出示多媒体)

  “精神抖擞”“鼓着眼珠子”

(4)语言描写。

(出示多媒体)

  ①“要不——摔跤。

②“是吗?

③“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5)巧用修辞手法。

(出示多媒体)

  ①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3.教师总结:

文中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用了“站、围、蹦、转”等表示动作的词,从不同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在动作描写中还夹杂着对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等。

这些描写从侧面丰富了小嘎子的性格。

准确运用动词和细致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了小嘎子可爱、机敏的形象,也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很强。

4.学生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片段。

如掰腕子、打篮球等。

五 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1.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处处想使巧招,却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深深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你们认为合适的词语。

(出示多媒体)

  (  )的小嘎子  (  )的小胖墩儿

(2)在课文中,作者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

谁能说一说作者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方法呢?

1.会认“铸、颧”等3个生字,会写“剃、腮”等3个生字,会读“脚腕子、格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与祥子有关的图片。

2.简介作者。

(出示多媒体)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

《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有《老舍全集》行世。

3.谈话揭题:

祥子是《骆驼祥子》的灵魂人物,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

他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忍的精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他”就是祥子。

(板书: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教师随机纠错,相机指导。

三 深入读文,探究形象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2.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3.教师相机引导。

(出示多媒体)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①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文中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②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对祥子体态、身段的描写,准确而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板书:

体态、身段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③指导朗读:

读出人物的朴实。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①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文中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②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a.这一段外貌描写几乎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在眼前。

(板书:

外貌描写 细腻逼真)

b.通过对祥子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充满生气,从“结实硬棒”能看出他对自己体能的自信。

c.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作一棵树,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4.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片段,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四 课堂小结,鼓励阅读

老舍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

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老舍说:

“《骆驼祥子》可以朗读,它的语言是活的。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这部小说并与同桌分享。

  课堂上,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词语,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课文,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来读,发现细节描写的特点,近距离感受人物形象。

1.会认“侄、痰”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监、侄”等4个生字,会读“侄子、喉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使用的动作、神态描写。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多媒体。

一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及动漫视频。

2.谈话导入:

我们刚刚欣赏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

在这部小说中,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当时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严监生就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他是一个吝啬鬼。

课文《两茎灯草》描写的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

(板书:

两茎灯草)

3.简介作者及《儒林外史》。

(出示多媒体)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清代吴敬梓作。

五十六回。

全书以写实主义方法描写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本,看看严监生到底有多吝啬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朗读效果,相机指导,随时正音。

3.课文主要写了谁?

(严监生)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吝啬)

三 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相关语句仔细读读,然后根据他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3.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多媒体)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严监生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但是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板书:

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联系下文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的是灯盏里有两茎灯草,恐怕浪费了油)

④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灯盏里有两茎灯草,赶快挑掉一茎,不要浪费油)

⑤这段话是从哪方面描写严监生的?

(动作)(板书:

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两茎灯草在严监生的心中特别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⑥请同学们反复读这段话,思考感悟,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登时就没了气。

①学生自由阅读这段话,思考:

在这段话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严监生的?

②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a.与大侄子的交流。

(板书:

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

b.与二侄子的交流。

(板书: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

c.与奶妈的交流。

(板书: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神态、动作)

d.与赵氏的交流。

(板书: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动作)

③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他的吝啬)

4.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描写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严监生当时的想法及他的吝啬。

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断气,直到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2.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儒林外史》。

摔跤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吝啬

教学

要求

1.会认“浆、傅”等8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会读“粉刷、绝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

课时

2课时

1.会认“浆、傅”等8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会读“粉刷、绝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揭题:

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不普通的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

刷子李)

2.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这个人是个粉刷匠)姓李的粉刷匠有很多,这些人都能被称为刷子李吗?

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

他又“奇”在哪儿呢?

3.简介作者。

(出示多媒体)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

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

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

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

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雕花烟斗》《刷子李》《挑山工》等。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互相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作者写刷子李的绝活时,先极力写他技艺之高,然后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他的真功夫)

2.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介绍人物身份及其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

通过曹小三的见闻,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多媒体。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并走近了这位奇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二 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作者是怎样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板书:

技艺高超)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通过写刷墙的衣着和规矩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多媒体)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人刷墙黑衣服大多会变成白衣服,但刷子李干完活,身上却没有一个白点。

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这是从刷子李刷墙时的衣着表现了刷子李的“奇”。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从刷子李刷墙时的规矩表现了刷子李的“奇”,也体现了刷子李的自信。

(板书:

规矩奇特)

(2)通过描写刷过的屋子给人的感受,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多媒体)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如同神仙一般快活”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屋子很美,给人的感觉很舒服,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用词语“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准确地描写了刷子李刷过的墙壁效果很好,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刷子李刷过的墙壁一点儿瑕疵都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多媒体)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墙的效果)

②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刷子李怎样的形象?

(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娴熟,娴熟得出神入化)

③从“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刷子李不是在做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④“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一句主要描写了什么?

(刷墙的效果)

⑤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刷墙的效果相呼应,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板书:

动作娴熟 效果非凡)

⑥讲解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

如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人物个性,烘托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刷子李技艺高超,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4)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多媒体)

  ①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a.“半信半疑”是什么意思?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b.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作铺垫)(板书:

曹小三 半信半疑)

  ②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a.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

b.为什么曹小三“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曹小三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的内心受到了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

因此,他觉得这身黑衣服有一种威慑力)

c.联系“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一句,思考:

曹小三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威信)(板书:

佩服)

  ③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a.“露馅儿”是什么意思?

(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b.“山般的形象”指什么?

(指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的威信)

c.“轰然倒去”反映了徒弟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

(以为师傅名气有诈,感到失落)(板书:

失落)

  ④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a.小组交流,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

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目睹,谁也不会相信是真的,从侧面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板书:

震撼)

c.你认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誉,必须下苦功夫练习技术)

(5)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多媒体)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好好学本事吧!

①通过对刷子李的语言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小徒弟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