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27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docx

中医妇科辩证论治笔记之欧阳计创编

中医妇科学

时间:

2021.02.11

创作:

欧阳计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证:

1)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

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

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

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证:

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

实寒证:

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

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

1、肝郁:

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

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

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3、血瘀证:

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

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

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

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2、血热证:

1)虚热证:

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证:

固经丸加败酱草、鱼腥草

3、血瘀:

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

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

2、肾虚

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3、血热

虚热: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九、闭经:

1、气血虚弱:

益气补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莵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

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阴滞: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十、痛经:

1、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5、肾气亏损:

补肾益经,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2、肝肾亏损:

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

十二、经行头痛:

1、肝火:

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2、血瘀:

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3、血虚:

养血益气——八珍汤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证: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

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

3、邪入少阳:

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

2、血瘀证:

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

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

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

十七、经行风疹块:

1、血虚证:

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2、风热证:

疏风清热——消风散

十八、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

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证:

滋阴养肺:

顺经汤加牛膝

十九、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

温肾扶阳——右归饮

3、肾阴阳俱虚:

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

二十、经行情志异常:

1、肝气郁结:

舒肝解郁——逍遥散

2、痰火上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

二十一、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肾阳虚:

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

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二十二、经断复来

1、脾虚肝郁:

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2、肾阴虚:

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

3、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

4、湿毒瘀结:

利湿解毒,化瘀散解——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滞汤

2、肾阳虚: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

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

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证: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

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

2、气滞:

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虚寒: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4、血瘀:

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异位妊娠:

1、未破损期:

活血化瘀,消癥杀胎——宫外孕II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2、已破损期:

(1)休克型:

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

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

活血祛瘀消癥——宫外孕II号方

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2、血热:

清热凉血,养血活胎——保阴煎或当归散

3、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

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堕胎、小产:

1、胎堕难留:

祛瘀下胎——脱花煎加益母草或生化汤加益母草/2、胎堕不全:

活血化瘀,佐以益气——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生化汤加牛膝、红花、车前子——发热腹痛阴道溢液臭秽为复感邪毒:

生化汤加益母草、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丹皮——兼难寐多梦、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薄用保阴煎除虚热后再用补肾固冲丸——

六、滑胎:

1、肾虚证:

肾气不足:

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

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

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固肾安胎——育阴汤

2、脾肾虚弱:

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

3、气血虚弱证:

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4、血热证:

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

5、血瘀证:

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七、胎萎不长

1、气血虚弱:

补气益血养胎——胎元饮

2、脾肾不足:

补益脾肾,养胎长胎——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3、血寒宫冷:

温肾扶阳,养血育胎——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八、胎死不下

1、气虚虚弱:

补益气血,活血下胎——救母丹

2、气滞血瘀:

理气行血,祛瘀下胎——脱花煎

3、湿浊瘀阻:

运脾燥湿,活血下胎——平胃散加芒硝

九、子满: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十、子肿:

1、脾虚:

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

2、肾虚: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

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

十一、子晕:

1、阴虚肝旺:

育阴潜阳——杞菊地黄丸

2、脾虚肝旺:

健脾化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3、气血虚弱:

调补气血——八珍汤

十二、子痫:

1、肝风内动: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或止抽散

2、痰火上扰:

清热开窍,豁痰熄风——牛黄清心丸加竹沥或安宫牛黄丸

十三、子嗽

1、阴虚肺燥:

养阴润肺,止咳安胎——百合固金汤

2、脾虚痰饮:

健脾除湿,化痰止咳——六君子汤加苏梗、紫菀

十四、妊娠小便淋痛:

1、阴虚津亏:

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地丸

2、心火偏亢:

清心泻炎,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

十五、妊娠小便不通:

1、肾虚:

温肾补阳,化气行水——肾气丸

2、气虚:

补中益气,导溺举胎——益气导溺汤

十六、妊娠身痒:

1、血虚:

养血祛风,滋养肝肾——当归地黄因子合二至丸

2、风热:

疏风清热,养血安胎——消风散

3、营卫不调:

补冲任,调营卫——四物汤合桂枝汤

十七、妊娠贫血

1、气血两虚:

补气养血——八珍汤

2、心脾两虚: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

3、肝肾不足:

滋补肝肾——大补元煎

十八、难产

1、气血虚弱:

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催生饮加益母草

产后病

产后三冲:

冲心、冲胃、冲肺

产后三病:

痉、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急:

呕吐、盗汗、泄泻

一、产后血晕:

血虚气脱:

益气固脱——参附汤

瘀阻气闭:

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痉病

阴血亏虚:

育阴养血,柔肝熄风——三甲复脉汤

感染邪毒:

解毒镇痉,理血祛风——玉真散

三、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证:

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

3、血瘀证:

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

4、血虚证:

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热毒瘀血互结胞中:

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红藤

热入营血:

清营汤加紫花地丁、红蚤休

热入心包:

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四、产后腹痛:

1、气血两虚:

补血益气,缓解止痛——肠宁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2、瘀滞子宫: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痛或补血定痛汤

五、产后小便不通

1、气虚:

补气升清,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

2、肾虚: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血瘀: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加味四物汤

六、产后小便淋痛

1、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2、肾阴亏虚证:

滋肾养阴通淋——化阴煎

3、肝经郁热证:

疏肝清热通淋——沉香散

七、产后身痛:

1、风寒:

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2、血虚:

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3、肾虚:

补肾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

4、血瘀:

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

八、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

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2、血热:

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

3、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

九、产后汗证:

1、气虚自汗证:

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黄芪汤

2、阴虚盗汗证:

益气养阴,生津敛汗——生脉散

十、缺乳:

1、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浊阻滞:

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十一、产后乳汗自出

1、气虚失摄:

补气益血,佐以固摄——补中益气汤

2、肝经郁热:

疏肝解郁,清热敛乳——丹栀逍遥散

十二、产后抑郁

1、心脾两虚证: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归脾汤

2、瘀血内阻证:

活血逐瘀,镇静安神——调经散

3、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镇静安神——逍遥散

十三、产后血劳

1、精血亏损证:

滋阴养血,填精益髓——人参鳖甲汤

2、脾肾虚损证:

峻补脾肾,益气养血——黄芪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1、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梭丸或大黄蛰虫丸

2、肾虚血瘀:

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去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3、痰湿瘀阻:

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4、湿热瘀阻: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

二、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合命饮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

2、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

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

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三、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

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肾阴虚: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肾阳虚:

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2、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痰湿内阻证:

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4、瘀阻胞宫证:

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四、阴冷:

1、肾阳虚衰证:

温肾壮阳——肾气丸

2、寒客下焦证:

温经散寒——温经汤

3、痰湿下注证:

燥湿化痰——苍附导痰汤

4、瘀血阻滞证:

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五、阴痒:

1、肝经湿热: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2、肝肾阴虚:

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

六、阴疮:

1、热毒:

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

2、寒湿:

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七、阴挺(子宫脱垂):

1、气虚: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

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八、妇人脏躁:

养心安神,甘润健脾——甘麦大枣汤

时间:

2021.02.11

创作:

欧阳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