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85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docx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

 

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152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158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

BNV06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

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

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C-反应蛋白、DIC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尿肾功三项、彩色眼底照像、

CT、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开郁清热。

②胃肠实热证:

通腑泄热。

③脾虚胃热证:

辛开苦降。

④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⑤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⑥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

⑦阴阳两虚证:

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证:

活血化瘀。

②痰证:

行气化痰。

③湿证:

健脾燥湿。

④浊证:

消膏降浊。

2.辨证选择中成药

3.中药外用

(1)中药泡洗:

下肢麻和/或凉和/或痛和/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

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

(2)中药外敷:

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药器械,辨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

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4.非药物疗法

(1)膳食与药膳调配:

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3)针灸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

(4)气功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血糖控制良好。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特殊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者,退出本路径。

4.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消渴病(2型糖尿病)(TCD编码:

BNV060、ICD-10编码:

E11.9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14天实际治疗时间:

时年月日间(第1-6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年月日

(第7-13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观察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年月日

(第14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

□血酮和/或血乳酸。

□血脂、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

□胸透或胸部X片。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用

□非药物疗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病情□无

变异□有,原因

记录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

BNV06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

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

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

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

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

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

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入院急查:

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0时、凌晨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3)糖化血红蛋白、血粘度和血脂。

(4)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C肽释放试验。

(5)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DIC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B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开郁清热。

②胃肠实热证:

通腑泄热。

③脾虚胃热证:

辛开苦降。

④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⑤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⑥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

⑦阴阳两虚证:

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证:

活血化瘀。

②痰证:

行气化痰。

③湿证:

健脾燥湿。

④浊证:

消膏降浊。

2.辨证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基础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执行。

5.中药外用

(1)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外敷:

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

辨证使用。

6.非药物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膳食与药膳调配:

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3)针灸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

(4)气功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

(5)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红外线疼痛治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半导体激光照射、电磁疗法等。

7.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

2.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TCD编码:

BNV060、ICD-10编码:

E11.9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3天)

年月日

(第4~13天)

年月日

(第14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象、

脉象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特殊追问糖尿病病程,为三型辨证提供依据。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当日病

程和查房记录

□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并予相应处理

□完善必要检查

□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时

□完成出院记录

□出院宣教: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中医外用

□非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

□确定总热量及营养比例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临时医嘱

□入院常规急查(肝、肾、心功、离子、酸碱、血糖)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生化全项□多次血糖

□胰岛功能□心电图

□糖化血红蛋白□胸片

其他检查:

□肌钙蛋白□心彩超

□肌电图□动态血压

□胰岛细胞抗体三项

□交感皮肤测定

□肢体动脉检查

□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PPG指、趾动脉检查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定性

□动态心电图□尿肾功三项

□腹部B超(或彩超)

□彩色眼底照像

□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

长期医嘱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中医外用

□非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

□确定总热量及营养比例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增加新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做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按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指导患者病后康复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

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具体原因:

1.

2.

□无

□有,具体原因:

1.

2.

□无

□有,具体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E14.40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E14.40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2)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

(3)肢体动脉多普勒

(4)血常规、尿常规

(5)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四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

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2)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3)阴虚血瘀证:

滋阴活血,柔筋缓急。

(4)痰瘀阻络证:

化痰活血,宣痹通络。

(5)肝肾亏虚证:

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2.熏洗(蒸)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体针、耳针、电针等不同的治疗手段。

4.推拿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其他疗法:

离子导入疗法等。

6.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酌情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

同时,配合降压、调脂药物。

7.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肢体疼痛、四肢发凉、肢软麻木等症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并发症,或患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天)

年月日

(第4-2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

象、脉象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病情评估

□确定治疗方案

□与家属沟通,向患者交代

病情和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

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

并予相应处理

□完善必要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并调

整中药汤剂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

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

□完成出院记录

□出院宣教:

向患者交代

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开具出院带药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监测餐前餐后血糖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中药熏洗(蒸)

□中药离子导入

□针灸

□推拿按摩

临时医嘱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

□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而定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监测餐前餐后血糖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中药熏洗(蒸)

□中药离子导入

□针灸

□推拿按摩

临时医嘱

□肢体动脉多普勒

□肌电图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监测餐前餐后血糖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中药熏洗(蒸)

□中药离子导入

□针灸

□推拿按摩

□下出院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做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足部检查

□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病后康复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

行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服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E14.408+)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天实际住院日: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临床路径

 

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TCD编码:

BNG1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ZYYXH/T4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

《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类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

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

肝气郁结证

肝火旺盛证风阳内动证气阴两虚证痰结血瘀证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

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TCD编码:

BNG120)和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2)甲状腺特异性抗体(TPOAB、TM、TRAB)

(3)突眼度

(4)甲状腺超声

(5)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6)心电图

(7)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8)胸部透视或X线片

(9)眼科检查

(10)眼部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SAB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气郁结证:

疏肝理气、消瘿散结。

(2)肝火旺盛证:

清热泻火、消瘿散结。

(3)风阳内动证:

育阴潜阳、消瘿散结。

(4)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