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92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微粒观”,这是学生在化学课第一次了解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并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学习内容。

学习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是本课题的重点。

突破重点的方法是:

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粒子建立联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微观粒子模型,再运用模型去解释宏观现象或理解某些概念,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题的难点是分子的概念。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将情境建立在具体的客观事实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关于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内容,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是:

从媒体、科普杂志和书籍上接触过“分子、原子”这些词汇;从初三物理课上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如: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激活其原有经验,做到承前启后,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分子的性质,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3.记住分子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微观世界的美妙,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

2、体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环节1

引入新课

【新课引入】物质鉴别

为什么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为什么铜和铝颜色不同?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第一张片】课题1分子和原子

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①水和乙醇,②铜和铝。

扩散、分子不断运动等。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直接引入分子和原子的学习目的

1min

环节2:

分子的真实存在

【演示】用滴管滴下一滴水,将它分成1670000000000000000000份,它每一份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大家有什么感受?

尽管它们体积、质量都非常小,但它的每一份结构都是一样的。

幻灯片展示水分子图片。

这就是一个水分子,是经过科学证明的。

它的形状像什么?

(展示一个米奇模型)

 

【提问】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

这个数字到底有多么的庞大,

咱们来做个十亿人民总动员活动。

展示烧杯中多个水分子的动画。

结论:

水是由水分子这种微粒构成的。

【幻灯片】【思考】

Ø氧气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Ø二氧化碳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Ø过氧化氢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Ø氧化汞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小结: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它的微粒也能构成物质。

【板书】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这些微观粒子肉眼无法观察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去看到它。

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把硅晶体表面的原子拨出,从而在表面上形成一定规则的图形,如“中国”等字样,这些沟槽的线宽平均为2nm,是当时在室温时,人们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

凹陷的地方是原子被拨出后显示的深黑色沟槽,凸起的亮点是散落的原子形成的,显白色。

 

每一份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像米奇

有1.67×1021个。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氧气是由氧分子这种微粒构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这种微粒构成。

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这种微粒构成。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这些都是经过科学证明的。

 

观察图片

直接从宏观的水引到微观水分子。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

 

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

8min

环节3:

归纳分子的性质

 

分子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归纳分子的性质,并用实例或实验加以说明。

【总结】分子具有的3条性质,

1.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闻到食物的香味”、“敞口容器中的水逐渐减少”等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使分子之间保持

一定间隔。

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可以互相渗透。

【小组合作交流】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例:

(1)红墨水在水中扩散。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

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有间隔。

建立在学生已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完善,帮助学生站在化学学科的角度,认识有关

分子的性质,初

步建立微观粒

子的模型。

 

6min

环节4:

分组实验验证分子的性质

分子这种微粒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实验来获得信息。

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认真分析。

【实验一】

1、氨遇酚酞溶液变红。

2、如下图实验。

这两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实验2、

现象:

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

原因: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实验证明

5min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中有实例吗?

【实验二】将品红固体分别放入盛有80mL冷水和80mL热水的烧杯中。

本实验现象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

现象:

在冷水中,高锰酸钾扩散较慢。

在热水中,高锰酸钾很快扩散;

最终都成为红色液体。

结论: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实验证明。

3min

【思考】

1+1=?

20g+20g=?

20mL+20mL=?

【实验三】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

本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思考】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间隔相同吗?

【实验四】针筒

1.压缩5毫升空气。

2.压缩5毫升水。

本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2

40g

40mL

现象:

总体积小于40mL。

结论: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

1.分子之间有间隔。

2.某物质分子间间隔:

气态>液态>固态

 

利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来引发矛盾,最终解决

10min

环节5

分子概念的建立

例:

标准状况下18毫升水变成气态时体积怎样变化?

【幻灯片】水的三态变化:

【小组合作】水变成水蒸气,变化的有什么?

不变的有什么?

 

【小组合作】

分子能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

二、分子

1、分子概念:

【思考】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什么的最小微粒?

 

【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被一个水分子领进了微观世界(展示),又见到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氧化汞分子等,我们知道了有些物质是由分子这种微粒构成的。

为什么水和酒精的气味不同?

为什么铜和铝的颜色不同?

我们学习化学就是为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间隔是不同的。

 

变化的:

分子间间隔,

物理性质

不变的:

分子本身、

所以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小组内交流,组间展示。

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思考回答:

 

学生小结本节课:

 

完成学以致用。

12min

环节6

自测

1、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水分子是保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完成自测。

1min

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1小

2动

3有间隔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