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981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docx

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宁波市鄞州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1.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全部办学构想和实践的核心所在,是教育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的最终承载;教学是学生素质育成、精神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幸福获得的共同平台,是师生一起经历的生命活动过程。

2.教学由许多个教与学的环节共同组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个环节的优化和协调程度。

教学常规的制定就是要求教师从细小的教学环节入手,精益求精,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化、智慧化和有效化,追求教学的境界和品位。

教学常规既是一种教学工作的日常规范,更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3.学校要通过教学常规的构建、实施和评价,来规范教学行为,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品位。

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常规的学习思考和自律追求,描述、改进和重构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教学的每个环节呈现教育的诗性和力量。

4.本规程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并结合我区教育构想和教学实际而制定,它包括规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听课、研修等内容。

二规划

规划是基于教学整个格局的一种前瞻思考和总体部署,它既对教学现状所存在问题提供策略支持,又对教学未来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规划先行,计划跟进,计划则是规划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呈现,是更为清晰周全的教学行动方案。

规划使得教学行动的开展更具专业的背景。

1.校级规划。

学期初始,学校校长室召集教学相关负责人员和学术骨干力量召开学校教学规划会议,依据教育区域总体教学安排、学校教学特色和师生广泛的建议共同商议、论证和制定学校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规划。

教学工作规划应在日常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对学期(或学年)的重要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和设计,体现一定的序列色彩和主题意义。

2.组级规划。

教研组长召集组内教师举行学科教学预备会议,依据学科教学特点,结合学科组建设规划,对学期(或学年)的日常学科教学安排以及学科重要教学活动的策划设计达成初步意向。

日常学科教学安排应充分考虑和结合学生学情、教材内容和学科教学整体任务,学科重要教学活动的策划设计应凸现学科文化内涵,构建学科特色品牌。

3.协调落实。

学校教学主管及教务部门召开教研组长联席会议,在学校教学工作规划的框架内,结合各教研组自身的学科教学规划需求进行研讨、协调和落实。

各教研组及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和自身学科教学规划制定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和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备案。

4.计划撰写。

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应充分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特点和学生学情分析等,在备课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单元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及相关教学准备等。

三备课

备课是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最富教学思考、智慧和创意也最能呈现工作精神的教学环节,它的内涵决定着课堂的品质。

备课要深思熟虑,超前备课;备课组要资源共享。

1.参照计划。

在备课前,应仔细参照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周数和时数进行单元编组和教案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和计划对比,以便根据教学实际进度作出适当调整。

2.研读教材。

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广泛阅读有关教学资料,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学习重点及其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析学情。

通过相关水平测试、学生访谈和学业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水平的能力层级,了解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态度、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等情况。

4.设计教法。

根据计划约定、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确定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按照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语言和板书、准备教具,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

5.精选作业。

从生命的高度来审视作业的布置,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作业,对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先演练一遍,保证作业的质量,控制作业的时间,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又不侵占学生过多的时间,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闲暇以使生命的潜能得到更大的自主多元发展空间。

6.编写教案。

融入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考,追求原创,原则上要求写详案,杜绝网上直接下载等照搬照抄现象。

教案编写既要遵循一定的体例结构,如有课题名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作业安排、板书设计以及每堂课后追加的教学反思等内容,也要体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编写形式应纸质和电子文档兼备,以便使用、存档和检查。

上课前要熟习教案,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了然于心中。

7.备课管理。

备课管理不能满足于只检查教师的教案等形式化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决不是逼迫教师应付检查,而是通过备课,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使教师通过课堂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使学生享受优质课堂带来的知识启迪和精神愉悦。

在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到备课活动中去,起到督导和指导的作用,要丰富备课的内容和形式,要从备课、上课和评课等系统教学流程中去审视教师备课的水平。

四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师生知识探究、技能习得、情感交流和价值生成的最重要平台。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运用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1.规则示范。

教师应准时上课,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并带齐教案和必要的教具等,要示意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以保证教学用时。

不中途擅自离开教室,不早退,不拖堂。

精神饱满,教态亲切端庄,衣着整洁大方,杜绝一切诸如课堂内打手机、抽烟等不文明现象。

2.过程清晰。

要清晰地呈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要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适当运用内容小结和方法提示,使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结构层次和网络体系,便于识记、整合和运用。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难点要凸现,教学语言要简明形象,教学节奏要调控。

教学内容应由浅层次到深层次逐步递进,构成梯度。

3.方式合理。

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到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契机,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获得思考和演练的机会。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

4.内容科学。

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文本的理解,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定理、定律的论证,对例题的讲解等,都要科学准确。

5.课型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①新授课:

新授课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

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②复习课:

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③讲评课:

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要遵循这么一个流程:

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吃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

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6.追求有效

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的效度,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即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

①有效导入:

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话题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清晰地明确这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及内容。

②有效讲授:

讲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节奏适度。

力求简明透彻,切忌芜杂贪多。

提倡讲练结合,切勿一讲到底。

③有效提问:

教师的提问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艺术性和启迪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④有效倾听:

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的回应提供及时的精到点评和反馈。

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尤其在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的机智,呵护成长中的心灵。

⑤有效评价:

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应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这种即时反馈评价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充满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和机智,能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⑥有效媒介:

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辅助运用,力求简明扼要、美观大方,有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杜绝无用信息泛滥;教师要重视板书的布局,做到书写端正、内容简明、前后连贯、艺术美观,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再现,切忌随意芜杂。

7.价值生成。

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过程,要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教学的价值意义,既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习得和能力养成,又重视其中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教学相长等诸多教学价值意义的生成。

8.教学反思。

倡导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回顾并分析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教学,并为日后备课和教学研究积累宝贵经验。

9.上课管理。

课堂具有它特定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学校应对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行为做出严格的界定和应对处理措施,可以对一些课堂上出现的如随意上下课和停课、打手机和抽烟、体罚学生等行为定性为教学事故,进行相应处理。

五作业

作业既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空间延伸。

作业的有效布置能深化教学内容,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使价值内化为精神品质。

但要高度警惕作业的负面效应,不要让过多机械重复的作业挤迫学生的生命成长空间。

1.精选习题。

教师设计布置作业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挑选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所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过,进行甄别。

2.变化创新。

针对不同学生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可供选择的作业。

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

倡导课外实践性或活动类作业,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思考和实践。

建议小学实施“无作业日”,每周一次。

3.批改规范。

要及时批改,以保证作业讲评的时效性;要全部批改,杜绝只批不改,严禁只布置不批改。

批改作业均用红笔,打勾要规范;要同步统计答题情况,特别是对具有独创性的答案或有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详细记录,以便课堂呈现和更具针对性的讲评分析。

4.批语使用。

多使用激励性的作业批语,小学还可用带有激励性的标志(如小红花、五角星、名言名句、卡通造型等)进行评价。

5.作业讲评。

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错误要详细分析,找出根源,通过集体讲评的方式提供策略指导;对作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加以解决。

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对学习薄弱的学生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耐心地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作业管理。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课内预留时间以供学生作业训练。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按学业程度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下同)不超过30分钟,初中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60分钟,高中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90分钟。

每天由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课外作业量,并有作业情况记录表,确保每生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

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对学生作业布置情况和批改质量情况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

六辅导

辅导是师生之间的另一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进一步以他的责任、爱心和学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彼此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教学措施。

1.形式多样。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导形式。

可以是集中辅导,根据作业等反馈渠道汇总的信息,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集体答疑和指导;可以是个别辅导,根据学生个体学习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可以是培优辅导,为学习超前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学业空间,启发点拨,促进其向更高的学习层面进展;可以是补弱辅导,面向学力不足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入手认真辅导,使其夯实基础,逐步提高。

2.策略运用。

在具体辅导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策略的遵循和运用:

①“三个强化”:

强化方法指导和双基训练,强化诊断、分析环节,强化志向、兴趣、意志培养和情感交流。

②“二个交流”:

以学科交流与内涵交流为主要途径,既要注意方法指导,又要注意思想沟通和心理交流,要在课余饭后多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良好的教导让学生终生受益。

③“一个体验”:

要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通过各类面批,及时鼓励学生。

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职责规范。

辅导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的爱心所在,严格禁止有偿辅导及家教。

学校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及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辅导,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等自主支配的时间。

4.辅导管理。

为确保辅导活动有序进行,学校应对辅导活动时间作出相应安排,在时间和地点上作出一定规划。

时间上一般安排在晨读前、午休时、自修课或放学后进行,在地点上,如有条件,可另辟开放式辅导教室,以免影响其他教师办公或其他学生学习,也可保护心理交流等方面的隐私。

建议进行课外辅导纪录,对辅导对象、辅导次数、辅导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辅导更有效度。

学校对教师辅导学生的工作也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逐级检查,评定等第并制定落实相关奖励措施。

七评价

评价是对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把握和判断,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既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也能了解教师的施教情况、教学水准和综合素养。

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1.多元评价。

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人员均可参与学习评价;倡导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

考试(考查)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考查)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考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2.理念导向。

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满意度测评。

关注学生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注教师教学的综合素养,不要以考试分数论高低,教师满意度测评设计要科学合理,测评数据可反馈给教师本人,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形象和品质,但不宜公开。

3.成长纪录。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工作,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4.档案建立。

学校要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质量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教学质量档案内容包括所有学科每次考试(考查)试题、每学期期末各科成绩和统计分析数据等。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行构建施行。

认真做好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档案登录工作,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也可以和该系统的内容登录结合管理实施。

5.考试管理。

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要加强控制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①考试规范。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的形式,并注重探索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形式多样、富有实效且在平时课内实施的日常考查模式。

考试科目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平时考查(单元测试)属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非考试科目在加强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必须在期末考试前一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期末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查为辅,可采用面试、作品、技能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业成绩档案。

小学阶段要降低纸笔测验的权重,评估的结果采用等级制。

中学可以采用考试分数制。

克服唯量化与过于强调相对比较的倾向。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不准以任何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避免成绩排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②命题科学。

考试的命题是考试的中心环节,考试命题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遵照新课程标准,试卷结构突出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五方面的要求。

倡导“能力立意”,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又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试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自觉培养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体现正确的教学导向。

试卷的难易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

考试的命题范围原则上以期初备课组的教学计划为准,确保教学计划的严肃性。

③考风端正。

明确端正考风对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遵守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杜绝作弊行为,确保考试真实、准确反映教与学状况。

考试组织者在试场设置、对试场纪律的督查中,加强考风建设,促进诚信考试,实现考试育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试场设置可以采用混合编排的形式,但杜绝按学习成绩高低来编排试场,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必须忠于职守,引导考生诚信考试,把考生的作弊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严重者报学校有关部门处理。

考试组织部门要实施巡考制度。

④阅卷严谨。

阅卷过程要认真细致,一般指定备课组长担任阅卷组长,校内“流水作业”。

当参考答案有争议或主观性较强时,应采用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标准评分,不能机械地按参考答案给分。

成绩公布后,若发现有差错,应在阅卷组长统一审核后纠正,以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八听课

听课活动是一个由开课、听课和评课构成的系统活动,是最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之源,是教师同伴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1.程序描述。

①开课。

学校教务部门要经常性地设计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评优课等。

在学期初,学校教务部门和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规划预先统筹编排各个学科的开课情况,如开课篇目和开课时间等。

青年教师的开课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与主题,通过开课促进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的开课,要有教学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基于常态、高于常态,起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教研组长应在本组教师开课前一周,将开课情况报送教务处,在校园网上公告,欢迎组外的教师听课。

②听课。

听课可以丰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扩大教学视野,可以分享成果、取长补短和共享进步,达到鉴别、欣赏和内省的效果。

教师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内容包括听课日期、学科、班级、授课者、课题、教学流程、教学评点。

听课记录学期结束时送交教务处审核。

③评课。

听课教师应对听课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过程和关键事件,通过对课堂实例的评价,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

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以便日后编选出版和交流。

2.听课管理。

听课活动是一项很专业的活动,要建立开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开课之前,应召开课前会议,围绕课题共同探讨教学方案;听课时,听课者要分工协作,从几个角度进行细致的课堂观察,如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应以及方法的运用等,要寻求教学分析的确切证据;课后要仔细研究,共同会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学校教务部门应对校内的听课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对听课活动的过程进行参与和观察,对听课活动所形成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但要尽力规避把听课当做管理手段所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如教育管理人员随意推门听课等。

九研修

研修是教师发展的生命原动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阅读和研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研修要常态化,通过研修成就教师的生命价值。

1.教师阅读。

阅读要成为教师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教师阅读既要注重文化阅读,又要注重专业阅读;既丰富个人的精神底蕴,又给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源源不尽的源头活水。

倡导教师做阅读摘记,撰写阅读感言。

2.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是教师互动合作、专业研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活动形式,建议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教学沙龙的时间,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基本单位,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课例研究、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专家对话、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围绕某一教学专题开展研讨,并作好相关记录。

3.业务培训。

学校要根据区域业务培训项目安排和校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活动,如听课、讲座、研修班、教学比赛、学历进修等,每次培训活动应有详实的材料。

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根据教研和培训的通知,及早落实人员,明确要求,活动结束后向教务处做好汇报工作。

4.交流访问。

要有计划地安排教研组正常的外出教学访问,了解课改动态,吸收学科信息、切磋教艺,提高业务水平。

建议教研组教学访问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

要注重访问交流的实际效果,活动前向教务部门递交计划,报校长室审批,活动结束一周后向教务部门递访问报告和参观图片,以便日后编印和交流。

5.教学研究。

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摸索,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效果。

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或教学论文。

倡导备课组合作开展小课题研究,立足课堂,切口要小,仔细观察,精心评价,致力于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6.研修管理。

学校应建立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校本研修机制,出台教师研修的奖励措施,如对教师阅读和研究成果的等第评定和奖励等。

学校要积极建设包含图书馆、阅览室、教师沙龙中心等在内的教师研修支持中心,为教师阅读和研究提供帮助。

十附则

1.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负有领导责任,校长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全校教师按教学常规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的展开上,能起到宏观调控和具体保障的作用。

2.教务处是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的行政职能机构。

教务处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的主要助手和具体执行者,是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主要组织者,承担着具体的管理职责。

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加强常规管理,协助校长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审核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策划组织学校重大教学主题活动,指导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对全校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负责定期召开学科教研组长会议等。

3.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平台。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全面负责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组织工作,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直接责任。

其在教研规范方面的主要职责有:

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制订既切实可行又体现学科文化特色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策划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加强对备课组的业务指导,科学合理地控制好本学科的作业量,做好本学科的考试相关工作,定期组织教学沙龙等活动,引领组内教师积极进行阅读和研究等相关研修工作,创建学科教研品牌特色。

4.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