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17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贵州的地形、气候特征。

2.分析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知道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

4.了解贵州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知道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了解贵州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

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教师:

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

在云贵高原的东部有一个省区——贵州省,该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授新课

(一)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教师:

读图8-56,概括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教师:

读图8-57,回答问题: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

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

1.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

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形区有云贵高原等。

2.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

教师:

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分析贵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进而概括贵州省的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5.1

6.6

11.0

16.1

19.6

22.2

降水量(mm)

20.5

20.1

32.8

87.6

164.6

225.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9

23.6

20.6

16.3

11.8

7.4

降水量(mm)

177.0

126.8

100.1

97.5

47.4

18.1

  学生: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贵州阴雨天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教师:

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完成以下活动问题: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说一说你的理解。

2.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名称是什么?

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学生: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1.“八山一水一分田”指的是群山环抱、山多地少、土地瘠薄、少良田的地形。

如:

福建、贵州、广西等都属于这种地形结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

指从山麓到山顶气温相差大,不同地区天气差异大,说明贵州地形高度变化大,气候复杂多样。

2.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

教师:

通过分析贵州的气候特征,分析课本P94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2)想一想,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1)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

贵阳、长沙、重庆、武汉、上海。

(2)贵州海拔高,导致气温低。

(3)认同。

纬度较低,冬季气温高;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教师:

通过观察图8-57,概括贵州省的河流特征。

学生:

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

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教师:

贵州除了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资源呢?

学生:

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贵州六盘水的煤矿资源特别丰富。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教师:

贵州省地面崎岖,有哪些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呢?

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②气象灾害有干旱、冰冻、冰雹等。

教师:

贵州省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教师:

通过分析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

当地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学生: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1)石漠化过程主要体现在:

毁林开荒方面;

(2)石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陡坡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樵采……;(3)人地关系的协调主要是:

高效、合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教师:

针对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阅读课本95页内容,了解贵州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一些措施。

学生:

自由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1.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生态工程措施:

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3.社会经济措施:

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进行适当的生态移民。

教师: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读图8-60,完成下列任务。

(1)图中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

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

(1)生态移民。

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

这种方式可以推广。

(2)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田改梯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学习贵州省,了解一个地区是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清楚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直接关系,如贵州省多自然灾害发生,与贵州省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系。

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从而达到人地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