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52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能综合检测一1.docx

知能综合检测一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知能综合检测

(一)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2011·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

3.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

A.振动的幅度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D.自身的结构

4.“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5.(2011·内江中考)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6.人们有几句顺口溜说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要是因为()

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dB

B.次声波的响度大于0dB

C.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

D.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

8.(2011·潍坊中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9.(2011·安徽中考)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10.艾山江在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动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他在弹奏时时而用力、时而轻弹,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__.

11.(2011·江西中考)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了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

12.2010年上海世博园陕西馆内,真人“唐明皇”和“杨贵妃”与高仿真机器人唐明皇、杨贵妃同台表演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两位高仿真机器人不仅与扮演者长相相似,还会开口说话.若声音也酷似扮演者,说明高仿真机器人的声音与扮演者声音的_______相同.虽是“古人”,可嘴里蹦出一句“你己经out啦”的词语却具有现代气息.声音经_______(介质名称)传入现场观众耳朵,让观众听后忍俊不禁.

13.(2011·广安中考)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Hz,人类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4.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

______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_______而发出的.

三、简答题(6分)

15.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

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与之对应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出一条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题,16题10分,17题8分,共18分)

1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菏泽中考)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

具有能量吗?

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

是不是有关呢?

”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

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

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0分)

18.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正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进行,这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0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m/s的超声波,20s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六、综合题(12分)

19.(2010·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

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移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为340m/s,故B、C错误.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音特性.由题意可知,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洪亮,增大了声音的强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使用扩音设备后,音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这不是使用扩音设备的目的.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由此得出响度大小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4.【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及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调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5.【解析】选B.搞清频率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的说明其振动频率就越大,所以本题应选B.

6.【解析】选C.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Hz,故人耳听不到,很多动物能听到.

7.【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耳听到声音的模拟实验.当喇叭发声时,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引起肥皂膜的振动,故选A.

8.【解析】选B.A项和C项属于防止噪声产生;B项属于阻断噪声传播;D项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9.【解析】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题图中齿轮旋转时,纸片与下面的齿轮接触时振动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

下面

10.【解析】本题考查乐器发声的相关知识.吉他琴弦的长度影响它的振动频率,频率决定发声的音调;轻弹与重弹影响的是琴弦的振幅,轻弹振幅小,重弹振幅大,而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

答案:

音调响度

11.【解析】人们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三个环节减弱噪声.本题中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路边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12.【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及传播.由题意知,机器人的发声与扮演者酷似,说明两个声音的音色相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答案:

音色空气

13.【解析】昆虫翅膀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300次,即频率是300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类能听得见这种声音.

答案:

300能

14.【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利用.由题意可知: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脏工作时振动传来的声音,而了解病人心脏工作状况的信息时,这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

信息振动

15.【解析】题图中装置显示的“dB”是计量声音大小的单位,该装置设在繁华街道上,可推断它是噪声显示牌或噪声监测或显示装置,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90dB的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采取的措施可以从防治噪声的途径上考虑.

答案:

题图中的装置是噪声显示牌或噪声检测、监测或显示装置(仪器或设备);从图中可以看出噪声已达90dB,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引发多种疾病(只要答出噪声的分贝数高,对人们有害即可).

具体措施:

机动车严禁在市区高声鸣笛——消声;在道路两旁植树,安装隔声板,临近路旁的居民在车辆高峰期应关闭门窗,戴上防噪声的耳塞等——吸声、隔声.

16.【解析】解答此题需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想研究音调的高低是否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选横截面积不相同的琴弦作研究对象,符合该前提的琴弦有A、B、C三根.要验证猜想二,需控制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长度,符合前提的为A、D、F三根.根据题表中的数据和控制变量的原则,编号E的琴弦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cm2,在

(2)中又出现了可能影响音调的第四个因素——琴弦的松紧程度,要想研究音调与它的关系,必须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答案:

(1)ABCADF801.02

(2)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17.【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在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时,可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若烛焰发生摆动,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要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声音的频率不变、声源到烛焰的距离不变,轻拍和重拍塑料膜,观察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若发生改变,则说明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有关.

(2)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故可控制拍的快慢相同.

答案:

拍一次或两次拍的快慢相同.

18.【解析】本题考查声速的相关计算——回声定位.

由题意超声波从井口到达井底的时间

则井的深度由s=vt得

s=vt=340m/s×10s=3400m

答案:

3400m

19.【解析】本题考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声速的相关计算.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而1kHz=1000Hz,则为0.02~20kHz.

(2)①由题意声波从潜艇A到潜艇B所用的时间:

t=10s/2=5s.则s1=vt=1500m/s×5s=

7500m;②由题意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说明潜艇B远离A,一分钟后B移动的距离s=v1t=20m/s×60s=1200m.则s2=7500m+1200m=8700m.(3)月球上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在月球上应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答案:

(1)0.0220

(2)①7500m②8700m

(3)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