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021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docx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水和空气》教案

课型

课时

计划内容

完成情况

单元课

 

1课时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学时课

 

6课时

 

《水》

《水和食用油》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整合课

 

1课时

 

《空气有重量吗》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一、引入

1、看书P66-67.

 

1、师出示:

一杯水。

2、师提问:

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

互学

阶段

二、我们知道的水

1、生回:

2、师生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

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1、师演示:

一杯水。

2、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群学

阶段

三、水在哪个袋中

1、生猜测,并说明原因。

2、师生小结: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

(师引导学生多读几次并能背下来。

1、师出示几个瓶子:

水在哪个瓶子中?

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共学

阶段

三、给物体分类。

1、生讨论交流:

如何判断固体、液体、气体。

2、生举例。

3、师生小结:

 

1、师出示书、本子、笔等物体。

2、师引导学生给物体分类。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37.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1、水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引入

1、生回

2、师生小结。

3、看书P68-69.

1、师问:

水有什么特征?

2、师出示食用油。

3、师板书课题。

互学

阶段

2、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生观察食用油,并说出食用油的特征。

2、小组对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比较:

(提示:

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小组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汇报。

5、生用滴管

5、师生小结:

1、师提示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等方面来回答。

2、水和食用油是否都一样呢?

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3、师板书展示。

4、师展示滴管的使用方法。

5、师演示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及滴液形状实验。

6、师提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上。

群学

阶段

三、知识探讨,深入研究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组长协调成员关系。

1、师巡视指导。

2、

共学

阶段

4、归纳总结

1、小组汇报。

2、生补充不足之处。

3、师生小结

 

1、师小结。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38.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食用油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谁流得更快一些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一、引课

1、生回顾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生看书P70-71.

 

1、师问:

水会流动,食用也会流动。

它们流动得一样快吗?

2、师扳书课题。

互学

阶段

二、探究实验

1、生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生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

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

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4、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1、师出示洗洁精、食用油、水这三种液体,提问:

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2、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

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群学

阶段

二、实验论证

1、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

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

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1、师提出实验注意问题。

共学

阶段

四、液体、固体比较

1、学生回顾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明确水和食用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

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

3、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师问:

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和不同?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39.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3、谁流得更快一些

洗洁精食用油水

猜测

实验结果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比较水的多少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引课

1、生猜测。

2、生看书P72-74.

 

1、师出示三个装有水的不同大小的塑料瓶。

提问:

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

2、师板书课题。

互学

阶段

二、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生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2、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3、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

(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1、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群学

阶段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生认识单位:

毫升(ml)、升(l)。

2、生认识量筒,并读记使用量筒的提示。

3、小组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注意整理桌面。

4、师生小结。

 

1、师出示能测量不同液体的容器,并说明其测量大小及单位。

2、师出示量筒,并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

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共学

阶段

四、知识拓展

1、生回。

2、师生小结。

1、师:

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2、师:

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盒牛奶、一瓶盖水有多少吗?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40-41.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4、比较水的多少

单位:

毫升(ml)升(l)

量筒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引课

1、生回:

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液体等。

1、师问:

水有什么特征?

2、师问:

空气是什么样的?

3、师板书课题。

互学

阶段

2、我们知道的空气

1、生回: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气体等。

2生回:

人离不开空气,动物离不开空气,植物离不开空气。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2、师问:

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师提示这是网状图)

群学

阶段

三、空气的存在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生演示:

证明空气的存在。

4、小组讨论交流:

利用身边物品进一步证明空气的存在。

5、小组汇报:

感知空气的存在。

6、师生小结:

空气是流动的。

当周围物体在动时,我们就知道空气在它的周围。

7、生举例,进一步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1、师问:

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塑料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小结: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

共学

阶段

四、比较空气和水

1、生回空气和水的不同和相同点。

2、师生板书在维恩图中。

3、生回:

水重,空气轻。

4、生回。

5、师生小结。

1、师:

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师问:

空气和水,谁轻谁重?

3、师问: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42-43.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5、我们周围的空气

网状图: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引课

1、生看书P78-79.

 

1、师问:

我们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

2、师板书课题。

互学

阶段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生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师可适当补充。

3、生演示,补充刚才回答不全的地方。

4、师生小结:

空气占据空间(举例)

 

1、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师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保证不倾斜瓶子)

群学

阶段

三、杯中的纸会湿吗?

1、小组完成实验

2、小组汇报。

3、生补充失败的原因。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4、小组完成实验。

5、生回

6、师生小结:

空气占据了空间。

7、小组思考并讨论:

第二个实验中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8、小组汇报: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垂直倒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巾会不湿?

(强调学生完成实验时动作一定要规范。

2、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垂直倒扣入水中后再把杯子倾斜,杯底的纸巾会不湿?

3、师问:

对这两次实验你有什么想说的?

共学

阶段

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同桌交流

2、生回

3、师生小结: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

4、小组完成维恩图。

1、师出示注射器,让学生观察,提问:

注射器里面的空气有无变化?

2、师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3、师小结:

空气能被压缩。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44-45.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能被压缩

教学

后记

 

龙泉驿区小学三性课堂学时教学计划表

课型

新课

课题

空气有重量吗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一、引课

1、生看书P81-82.

1、师:

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

2、师板书课题。

互学

阶段

二、空气有重量吗

1、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师准备的材料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讨论出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

6、全班交流实验情况,生思考:

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

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

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1、师:

有什么办法证明?

2、师简介实验器材,特别是铁架的使用及安全。

3、师:

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群学

阶段

三、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生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

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

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小组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

(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1、师演示:

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

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

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2、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

思考:

说明了什么?

共学

阶段

四、知识归纳

1、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生根据对比表分析:

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师小结

练习

设计

完成练习册P46.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7、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