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40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docx

教科版感受空气优秀教案4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

2、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间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3、提高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塑料带、水杯、水槽、水、纸。

一、情境导入

师:

我有两个小礼物在不同的袋子里,请哪个同学到讲台前了,“摸摸”礼物是什么?

生:

摸一摸(塑料带)

师:

塑料袋中装的东西就是礼物,聪明的你们知道是什么了吗?

生:

空气

师:

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走进空气。

板书:

《了解空气》,你们知道有关空气的知识吗?

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看吗?

(出示材料:

盛有水的水槽、透明杯、乒乓球各一件)我把乒乓球放在水槽里,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罩住乒乓球往水里压,当把杯子全部压入水里后,猜一猜,乒乓球会在杯子的哪个部位?

根据学生的猜测,教师出示示意图并作统计。

2:

师:

其实老师这个“魔术”容不容易做?

看来很多同学对于这个“魔术”都很感兴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做?

3:

小组实验。

4:

师:

为什么乒乓球在杯子的下面,是谁占了杯子中的空间呢?

5:

生:

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6:

师小结:

有同学说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在杯中占了空间,所以水进不去,这个乒乓球就不会浮起来,空气占着地方在我们的科学世界和我们的科学课里,我们把它叫做占据空间。

(师板书)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水进不去,(指着前面的图)所以这个乒乓球就不会浮起来。

三、探究空气会流动

1:

师:

在做第一个实验的时候,杯子罩住乒乓球往水里压,由于杯子占据了空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杯子口不离开水面的情况下,如果我想乒乓球浮在杯子的中间或者杯子的上面,你们能想到办法吗?

2:

小组实验

3:

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4:

师:

大家看这个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水在进去杯子里前,看到什么跑出来了?

说明空气还有什么性质?

5:

小结:

说明空气不仅会占据空间,还会流动。

(板书)

6:

如果想乒乓球在杯子中间,要放多少空气出来?

在杯子上面呢?

四、感觉空气

师:

对于空气的性质大家通过实验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一)师:

那你知道我们教室里有空气吗?

你看见了?

摸到了吗?

那你有办法把空气“抓”住,让大家能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吗?

(二)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一个注射器、一个气球、每人一个塑料袋,请你利用这些材料来抓到空气,然后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去感觉空气,好吗?

材料就在你们1号同学的抽屉里。

学生讨论后开始实验。

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教师发给每组一个大头针并说:

或许你们等会儿会用到这个。

(三)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投入,肯定有不少发现。

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我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汇报:

“我用什么方法看到或听到空气的。

”让我们比比谁说的最好,同样比比谁听的最认真。

学生自由展示,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提示:

你是让大家看(听或摸或感觉)到空气的。

(四)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大家通过自己的手、眼、耳、鼻、皮肤等充分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也感知了空气的不少特性。

现在你能对空气的特点做个简单的总结描述吗?

空气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空气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没有味道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师板书)

五、应用知识、

大家今天学得开心吗?

趁着大家高兴,老师再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

还记得上课时的这个实验吗?

倒扣杯子,乒乓球不会浮起来,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水进不去。

那如果老师把杯子倾斜,你看,空气出来了,水进去了,乒乓球浮起来了。

现在老师要让杯子在不离开水面的情况下让乒乓球又回到下面去。

看清楚了。

(教师演示:

用一个空杯子在空中抓几下,倒扣入水,将第一个杯子提高一点,倾斜第二个杯子,直到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几乎赶完,然后将第一个杯子倒扣入水,出现乒乓球在底部现象。

)看,乒乓球又到下面去了,你能试着解释这个小“魔术”的原理吗?

“那么,是谁赶走了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呢?

”“你看到空气是怎样到第一个杯子中去的?

”(引导:

第二个杯子中的空气变成气泡跑到第一个杯子中,赶走了第一个杯子中的水,这说明空气不仅会占据空间,还会流动。

如果你觉得今天老师表演的这个小魔术很有趣的话,回家后你也可以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们看,好吗?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天的科学课马上要下课了,能谈一谈你今天的收获吗?

六、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下课前老师留给大家一个课外探究的活动,请你用教室里或家里的一个杯子,去取室外的一杯空气,看谁先完成任务。

板书设计:

了解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会流动的、透明的

 

观察方法

记录

看空气的感觉

闻空气的感觉

尝空气的感觉

摸和按塑料袋里空气的感觉

听在孔中挤出空气的声音

空气吹在脸上的感觉

 

1.感受空气

【教材简析】

《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到两个问题,空气的特征是什么?

空气的作用有哪些?

这样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本单元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全面的、更科学。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

通过感受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等特征。

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与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

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

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

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带盖的黑盒]

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

摸到了什么?

(预设:

什么都没有)

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

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预设:

空气)

3.揭示课题:

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

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

(预设:

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

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

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

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二、探究研讨:

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

(一)游戏一:

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

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

1.出示:

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

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

4.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

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

(二)游戏二:

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

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

1.出示:

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

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

4.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小结:

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

(填入气泡图)

(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

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

(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

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

三、拓展:

认识物质三态(预设5分钟)

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

4、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

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

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

小结: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

【板书设计】

1.感受空气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B.空气很难密封C.空气都有声音

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B.都是无色无味的C.都要占地方

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

A.牛奶B.酱油C.冰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