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55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docx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

法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______

A.张某和姜某按照民间习俗订婚所形成的关系

B.陈某聘请律师李某为诉讼代理人所形成的关系

C.某法院党组成员赵某与该院党员孙某所形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钱某与吴某赌博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答案:

B

[解答]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一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自然关系,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依法所形成和实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订婚不是结婚,非按婚姻法形成的婚姻法律关系。

诉讼代理关系是属于诉讼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选项C属于党内关系,不属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选项D属于非法关系,其债权债务属于自然之债,不受法律保护。

答案为B。

2.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首要区别是______

A.合法性

B.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强制性

答案:

A

[解答]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自然关系,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依法所形成和实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这种特殊性构成了法律关系所具有的特质。

由于法律关系是依法形成的,所以具有合法性。

答案为A。

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______

A.甲与乙订婚形成未婚夫与未婚妻的关系

B.丙与丁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形成的校友关系

C.甲与丙来自一个地方的同乡关系

D.乙给丁一件衣服形成的赠予关系

答案:

D

[解答]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一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某种社会关系成为法律关系,必须有调整这种关系的法存在着。

A、B、C涉及的相关关系没有法律调整。

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为法所调整从而都能成为法律关系,那些层次较高的社会关系,如爱情关系、朋友关系、友谊关系,那些并非特别重大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同事关系,就不适合或不必要由法加以调整,因而也就不能成为法律关系。

答案为D。

4.法实现其价值和发挥其作用的必经之途和基本形式是______

A.法律关系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答案:

A

[解答]法在制定出来之后要实施就必须通过法律关系将法律规定和具体的主体联系起来,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否则只能是书本上的法。

所以法律关系是法实现其价值和发挥作用的必然之途和基本形式。

答案为A。

5.法律关系的概念起源于______

A.古罗马

B.古希腊

C.中世纪

D.英国

答案:

A

[解答]法律关系概念在罗马时代就是法理学的一个概念。

查士丁尼皇帝的《法学总论》对债有这样的释义:

“债是法律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受到约束而必须依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履行给付某物的义务。

”这一释义可以使我们明了罗马人关于债的含义的权威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明了罗马权威著作关于法律关系概念的解释。

答案为A。

6.不属于一般法律关系特征的是______

A.主体是一国或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B.基于某种自然事实得以存在

C.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D.以主体的某一具体行为或基于某一具体的事件存在为前提

答案:

D

[解答]一般法律关系是各种主体之间基于一般法律规定和某种自然事实或原因而普遍存在的具有稳定性的法的联系。

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主体不是特指的具体的主体,而是一国或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D项属于具体法律关系。

答案为D。

7.在当代中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______

A.一般法律关系

B.平权型法律关系

C.相对法律关系

D.保护性法律关系

答案:

C

[解答]法律关系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标准可作不同的划分。

按照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关系作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的区分。

相对法律关系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确定的法律关系,企业和员工权利和义务主体都是确定的,因而属于相对法律关系。

答案为C。

8.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是______

A.具体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

B.一般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C.具体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D.一般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

答案:

C

[解答]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仅限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因而属于具体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答案为C。

9.存在着确定的权利主体而没有确定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是______

A.相对法律关系

B.一般法律关系

C.具体法律关系

D.绝对法律关系

答案:

D

[解答]按照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关系作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的区分。

绝对法律关系是存在着确定的权利主体而没有确定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答案为D。

10.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购买乙所有名画的合同,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应当属于______

A.绝对法律关系

B.相对法律关系

C.隶属型法律关系

D.保护性法律关系

答案:

B

[解答]相对法律关系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确定的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参加法律关系的双方主体或各方主体——无论是权利主体还是义务主体,都是具体的、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本题中合同法律关系的双方确定,即甲和乙。

答案为B。

11.法律关系主体又可称为______

A.权义主体

B.权益主体

C.权利主体

D.义务主体

答案:

A

[解答]法律关系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法律关系主体也称权义主体,其中权利享有者为权利主体,义务承担者为义务主体。

答案为A。

12.法律关系的前提性要素是______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

A

[解答]法律关系由三大要素构成:

(1)法律关系主体;

(2)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法律关系的客体。

这三者结成一体,构成完整的法律关系。

在这三大要素中,法律关系主体是前提性要素,没有这一要素,便不可能有法律关系。

答案为A。

13.以下不属于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是______

A.自然人

B.组织

C.国家

D.国际组织

答案:

D

[解答]法律关系主体在我国通常包括一国的公民、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作为整体的国家,也包括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答案为D。

14.一切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的前提是______

A.有一定的组织机构

B.有独立的财产

C.经法定程序成立,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核准

D.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答案:

C

[解答]所谓法人,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能在法院起诉和应诉,并且依照法定程序核准成立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答案为C。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内法特殊主体的是______

A.公民

B.公司

C.国家

D.企业

答案:

C

[解答]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或范围如下:

自然人;组织;国家。

在有的情况下,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主体。

答案为C。

16.充当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前提性条件是______

A.具备行为能力

B.具备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C.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D.具备权利能力

答案:

D

[解答]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是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具备权利能力,是充当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前提性条件。

答案为D。

17.我国宪法规定:

“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它所规定的权利属于______

A.一般权利

B.相对权利

C.国家权利

D.专属权利

答案:

A

[解答]劳动者享有的休息权是所有的劳动者都可以享有的权利,对于所有劳动者而言属于一般权利。

答案为A。

18.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______

A.法律关系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答案:

C

[解答]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已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

答案为C。

19.下列关于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不恰当的是______

A.法人有权利能力,就一定有行为能力

B.法人的行为能力自法人成立之时就受到限制

C.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法人成立之时就受到限制

D.法人有行为能力,不一定有权利能力

答案:

D

[解答]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和消灭,是一体化相伴随的,不同于公民。

答案为D。

20.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可以分为______

A.完全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两种

B.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三种

C.有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两种

D.都具有行为能力

答案:

B

[解答]各国依自然人能否参加法律关系,对他们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和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行为能力,规定了具体条件或具体制度。

通常分为三种:

(1)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行为能力人;(3)无行为能力人。

答案为B。

21.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正确的是______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16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14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10周岁以上到18周岁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

A

[解答]在我国,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划分行为能力的年龄段分别是10周岁和18周岁,刑法的划分与之不同。

但是唯一相同的是都规定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答案为A。

2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当被视为______

A.完全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无行为能力人

D.部分行为能力人

答案:

A

[解答]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对他们则从保护其合法权益出发,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为A。

23.不合法行为的构成一般表现在行为人主观上的______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过失

D.故意和过失

答案:

C

[解答]不合法行为的构成要素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这也是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在主观方面的要求,否则就会陷入“客观归责”的错误之中。

答案为C。

24.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______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件

D.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

B

[解答]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亦称权义客体。

答案为B。

25.发明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______

A.物

B.作为

C.不作为

D.精神财富

答案:

D

[解答]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三类:

(1)物;

(2)精神财富;(3)行为。

发明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精神财富,是人的智力劳动成果。

答案为D。

26.物是法律关系客体之一。

下列不属于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是______

A.自然物

B.无形物

C.动态物

D.无体物

答案:

D

[解答]物,如果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四方面条件:

(1)为法所认可。

(2)是能够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3)能够为主体带来利益或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

(4)具有独立性。

无体物由于无法为人类控制,所以不属于物的范围。

答案为D。

27.甲到某理发店理发,甲与理发店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______

A.头发

B.剪刀

C.行为

D.精神财富

答案:

C

[解答]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三类:

(1)物;

(2)精神财富;(3)行为。

理发店给甲理发是提供了理发的行为,因而属于行为。

答案为C。

28.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

A.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

B.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C.相关法律事件的发生

D.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答案:

D

[解答]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有两个:

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答案为D。

29.在根据运输合同形成的法律关系中,托运方和承运方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______

A.被托运的货物

B.运输行为

C.运输费用

D.方式

答案:

B

[解答]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三类:

(1)物;

(2)精神财富;(3)行为。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法律意义的作为和不作为。

托运方与承运方之间形成的是合同规定的作为的行为,即承运方赋有运输的义务。

答案为B。

30.法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的法的后果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际情况是______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法律事实

D.客观事实

答案:

C

[解答]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有两个:

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法律事实,就是法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法的后果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际情况。

答案为C。

31.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性条件是______

A.相关法律事件的发生

B.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

C.相关法律行为的发生

D.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答案:

B

[解答]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有两个:

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是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性条件。

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就不可能出现相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形。

答案为B。

32.张某和李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张某与李某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为______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法律行为

D.事实关系

答案:

C

[解答]法律事实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为,指既能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而通常又与主体的意志有关的某种实际行为。

另一类是事件,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而又与主体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此处的去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行为是在男女双方自由意志支配下从事的行为。

答案为C。

33.就法律事实而言,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更经常和更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A.行为

B.事件

C.绝对事件

D.相对事件

答案:

A

[解答]法律事实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为;另一类是事件。

就这两种法律事实而言,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更经常和更主要的因素。

答案为A。

34.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是一种______

A.有外在行动的行为

B.合法的行为

C.违法行为

D.主体自觉意识或过失的行为

答案:

D

[解答]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更经常、更主要的因素。

其特点在于:

行为是主体从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不是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是体现主体自觉意识或过失的行为,不是人们无或无过错作出的行为。

答案为D。

35.下列属于绝对事件的是______

A.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B.人的自然死亡

C.凶杀致人死亡

D.9·11致人死亡

答案:

B

[解答]绝对事件是指基于某种自然原因而非基于主体的行为而发生的事件。

绝对事件是纯粹的客观现象,它与主体之间不仅没有实质上的意志关联,而且也没有形式上的意志关联,它的发生完全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关系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具备的条件有______

A.有法存在

B.有主体存在

C.有权利存在

D.有客体存在

E.有义务存在

答案:

ABCDE

[解答]法律关系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要有法存在;

(2)要有主体存在;(3)要有权利和义务存在;(4)要有客体存在。

答案为ABCDE。

2.下列属于具体法律关系的是______

A.所有权关系

B.储蓄关系

C.雇佣关系

D.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存在的法律关系

E.基于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所存在的法律关系

答案:

ABC

[解答]具体法律关系的特征在于:

(1)它的主体是具体的。

(2)它的存在以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存在为条件。

(3)它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经常变动的。

D、E两项因为主体不具有确定性,因而排除。

答案为ABC。

3.下列法律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有______

A.所有权关系

B.人身权关系

C.知识产权关系

D.债权关系

E.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答案:

ABC

[解答]绝对法律关系是存在着确定的权利主体而没有确定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D、E两项均属于有确定的双方的法律关系,其余几项有确定的权利主体,但是没有确定的义务主体。

答案为ABC。

4.下列哪些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

______

A.因违约产生的损害赔偿关系

B.因违约拘留产生的国家赔偿关系

C.因出生产生父母子女关系

D.因订立抵押合同而成立抵押关系

E.甲交通肇事伤乙,乙要求甲赔偿所引起的赔偿关系

答案:

CD

[解答]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形成的、体现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不需要依赖法律制裁,而只要一定的法律规范,即可形成一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选项A、B、E由于存在法律制裁,所以不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而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答案为CD。

5.一个机关、组织和团体要取得法人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有______

A.有一定的组织机构

B.有独立的财产

C.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D.能在法院起诉和应诉

E.依照法定程序核准成立

答案:

ABCDE

[解答]所谓法人,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能在法院起诉和应诉,并且依照法定程序核准成立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答案为ABCDE。

6.在下列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的是______

A.国家发行国库券

B.国家是国有财产的所有者

C.国家作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

D.国家同外国签订国际条约

E.国家是矿藏的所有者

答案:

ABCDE

[解答]在有的情况下,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主体。

在国内,国家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具体的国家机关来体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具体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组织作为国家的代表参加有关法律关系。

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家也是许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国际交往中,国家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为ABCDE。

7.下列权利能力属于特殊权利能力的是______

A.结婚的权利能力

B.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C.依职权行使审判权的能力

D.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权利能力

E.注册成为法人的权利能力

答案:

ABCE

[解答]从权利能力的主体资格看,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

特殊权利能力则指对权利主体有种种条件限制的权利能力,或者说是同一些特定条件相联的享有某种或某些特定权利的能力。

除选项D的权利享有没有条件限制外,其余都有限制。

答案为ABCE。

8.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______

A.某人的汽车

B.某公园里的空气

C.某人的发明

D.某航空公司的客运行为

E.某人的近身相片

答案:

ACDE

[解答]事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它是并能够为法所确认和保护的对象。

(2)它具有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所感知所支配。

(3)它能够为主体带来利益或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

(4)它能够为人所控制或支配。

空气不符合第四项条件,但是医用的氧气属于客体范畴。

答案为ACDE。

9.法律事实分为______

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责任

D.法律事件

E.法律行为

答案:

DE

[解答]法律事实通常分为两类:

(1)行为;

(2)事件。

答案为DE。

10.下列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属于事件的是______

A.空难导致保险理赔

B.超过诉讼时效导致丧失胜诉权

C.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导致丧失继承权

D.因为年满18周岁而开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E.小李和小王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

答案:

ABD

[解答]作为法律事实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件,其特点在于:

它属于客观现象;它与主体的意志无关;它具有法律意义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答案为AB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判断说明题

1.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违法行为而形成的、体现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

答案:

错误。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形成的、体现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不需要依赖法律制裁,而只要一定的法律规范,即可形成一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在我国,满18周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所具有的法定选举的权利能力是一种一般权利能力。

答案:

错误。

从权利能力的主体资格看,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

一般权利能力指的是所有个人和组织,或众多的、一般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享有的权利能力。

特殊权利能力则指对权利主体有各种条件限制的权利能力,或者说是同一些特定条件相联的享有某种或某些特定权利的能力。

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定选举的权利能力显然与国籍、年龄和政治权利未被剥夺等条件有关系,因而是一种特殊权利能力。

3.作为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非总是同时存在的。

答案:

错误。

作为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体化的,是相伴随的,它们在获得权利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了行为能力。

4.具有权利能力的主体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答案:

错误。

对自然人而言,具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既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

5.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答案:

正确。

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一般都以确认、获取、保护或分配、转移一定的利益为目的,而这种利益的载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关系客体。

也就是说,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质。

答案:

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一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依法所形成和实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这种特殊性构成了法律关系所具有的特质:

(1)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思想社会关系。

2.为什么说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答案:

(1)法律关系是依法存在的社会关系,离开了法便无所谓法律关系,而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以法律关系也就体现了国家意志。

(2)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特别是它的实现,通常是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的,通常都表现了该法律关系主体的某种意志。

3.简述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案:

(1)主体是一国或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2)它是基于某种自然事实得以存在的。

(3)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法律关系。

4.简述具体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案:

(1)它的主体是具体的。

(2)它的存在以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存在为条件。

(3)它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经常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