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658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9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三

[统筹理主干]

线索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经过历代儒学家们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线索

(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高度析高考]

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中“节用”“扶弱”“公正”“仁爱”等主张与当前国家提倡的扶贫富民、关爱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相通性。

宋代理学中个人理想及明清之际的学以致用等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学能历千年而不绝,经百折而不灭,指导着中华文明以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不断创新,必有她超越时空的不朽价值。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

对后世的思想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以及蕴含文化意蕴的科技、文艺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角度掌握儒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演进的重大影响,又要认识到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古代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趋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反思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以及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今后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点一 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汉代儒学

[高考真题聚焦]

考法

(一) 挖掘认知的深度

1.(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命题者说]

新瓶老酒

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创设新情境,实则考查的仍是儒家思想。

素养立意

注重“历史解释”,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价值引领

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

考法

(二) 转换思维的角度

2.(2015·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命题者说]

依托

学科主干

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常见现象:

儒者“厚古薄今”,即“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历史常识。

强化

史论判断

儒家“复古”精神的实质:

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追求。

呼应

学术热点

2014年度中国的十大学术热点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探讨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解析:

选C 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

考法(三) 拓展教材的宽度

3.(2014·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命题者说]

回归

历史现场

天子祭天,百姓祭祖。

大一统

的思想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维护统一

的力量

对统一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孕育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纽带。

解析:

选B 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皇帝制度建立以来,为了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即以“天”的儿子自居,并举办祭天大典来强化这种伦理关系。

在此背景下,官员、百姓也通过各种方式祭拜自己的祖先,以此维护社会秩序,故正确选项为B。

考法(四) 延展知识的长度

4.(2014·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命题者说]

远离教材

明显

选择教材没有提及、学生陌生的秦朝和西晋时的法律规定为命题材料。

情感价值

丰富

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选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所以体现不出宗族利益问题,C项错误。

故选D。

 

[横展纵深提能]

1.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由纯粹的

思想发展

成统治工具

即由开创之初的思想学术的研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

由“民本”

发展成

“君本”

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

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

从人道

到天道

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

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

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2.“大一统”视野下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思想的重构

(1)目的:

为了适应西汉专制集权的政治意图,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充分的发挥。

他远承孔孟,近取荀子,对阴阳五行思想兼收并蓄、发挥改造,构成新儒家的理论体系。

(2)内容

天之生万

物和人类

的主宰

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识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天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世界万物和人类的主宰,以此来论证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合理性

“人副天数”

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品质,天人是合二而一的,天与人可以交感。

天通过灾异以告诫当政者,领会天的意志,缓解人民的负担,社会才会稳定

阴阳五行

宇宙由天、地、阴、阳、金、木、水、火、土和人这十种成分构成。

本来是普通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也有了意志,有了目的,有了道德情感

三纲五常

董仲舒从儒家之五种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中,提出了“三纲”的论点,这既改造了儒家的“礼”,又改造法家的“法”,并把两方面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有机结合起来

(3)作用:

董仲舒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并为未来的政治活动、社会发展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董仲舒为汉朝所做的这一理论设计,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模式之一。

 

考点二 趋时更新的宋明理学

[高考真题聚焦]

考法

(一) 延展知识的长度

1.(2013·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命题者说]

材料

平实

以简单易懂的文字史料切入,学生遇到的阅读障碍较少。

内涵

丰富

对周公的摒弃和对孟子的推崇,说明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的需求。

发散

思维

汉唐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宋代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的活动,最终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程朱理学。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表述有误,故排除;B项自汉代以后即出现,排除;C项符合宋代这一时代特征,故选择C项;D项陆王心学至明朝方被发扬光大,故排除。

考法

(二) 转换思维的角度

2.(2014·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命题者说]

教材主干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传统文化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为正确答案所在。

社会现实

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

选D 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但同时也有恶的一面,故要求人们应泯灭自身的欲望,追求至善至美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故选D项。

[横展纵深提能]

1.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

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

所以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

“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

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

由此可以看出,儒学被称为“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的大力提倡和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密切相关。

事实上,现在提起“儒学”这个概念,人们总是将其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但这种理解只能说是明清两代四书八股、程朱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下形成的观念。

2.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程朱理学把其儒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

3.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性格的影响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高考真题聚焦]

考法

(一) 转换思维的角度

1.(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命题者说]

着眼

角度变化

不是传统的考查墨子的思想,而是墨子的科技成果。

强调

传统文化

对《墨子》中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创设情境,体现了对考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凸显

唯物史观

突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解析:

选C 《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A项错误。

“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D项错误。

考法

(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

2.(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命题者说]

全新

情境

考古资料《三体石经》残片,史料实证素养彰显。

设计

巧妙

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

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

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

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

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

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3.(2017·全国卷Ⅲ)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命题者说]

立足

时空观念

“西周”与“战国”,学生虽熟悉但历史久远的时期。

着眼

历史解释

字形的书写由繁到简,体现的是文字使用的频繁,更深层地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广泛。

隐含

家国情怀

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树文化之自信、文化之自强。

解析:

选A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兴起和发展,士阶层崛起,文字的使用更加频繁,由此促进汉字由繁向简转变,故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变化不大,排除B项;各国变法与文字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D项发生在秦灭六国之后。

4.(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命题者说]

时空观念

跨越汉代、唐朝、宋朝和明朝四个不同的阶段。

热点立意

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历史思维

从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上解读历史信息,体现综合技能的培养。

解析:

选B 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

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C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古代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D项错误。

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

5.(2018·全国卷Ⅱ)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命题者说]

时代性

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命题,暗含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主流。

关联性

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艺术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体现关联性。

灵活性

依托教材的主干知识,又不局限于具体知识点,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士大夫的文化需求,D项正确。

材料与陆王心学没有直接关系,明朝时京剧尚未形成,材料也没有体现等级观念,故A、B、C三项错误。

6.(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命题者说]

历史现场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形成模仿王羲之书法的社会风尚。

时代气息

唐朝盛世对刚健昂扬的艺术追求。

唯物史观

文化艺术与开明政治、经济繁荣的关系。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考法(四) 拓展教材的宽度

7.(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命题者说]

历史

现象

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风气盛行,书籍作为馈赠礼物流行于民间。

历史

现场

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商业出版的繁荣与成熟期,此时,印刷工艺定型,印刷成本大幅下降,图书日趋平价化。

历史

关联

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导致的书籍大量出版折射当时的文化氛围。

解析:

选D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D项正确。

从材料可以看出雕印风气日盛,文稿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不少人是附庸风雅,不能反映当时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A项错误。

材料是强调社会崇尚文化,不是士人地位提高,B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项错误。

[横展纵深提能]

1.中国古代政治对书法文化发展的影响

(1)政治对书法功能的影响

书法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产生。

中国文字从结绳记事到今文字的运用这一整个演变过程中,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至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书体完备的漫长过程,在此期间,政治的实用性始终是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而审美的需要和追求归根结底也是受政治实用性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2)政治对书体萌生和演变的影响

各种书体的产生和发展,是书法自身规律和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政治的干预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书法的发展和兴盛上。

小篆在当时的主导地位和官方文字地位实际上就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地位而用政治干预的方式确立的;而章草在东汉末年的勃兴和鼎盛同样是汉灵帝一己所为的结果。

魏晋行书的发展表面上看是人的精神解放,张扬一己的思想个性和情趣的结果,而其实这正是人们厌倦了战争和政治黑暗,为了逃避社会政治而不敢言政,遁入自然、玄学与佛门,以书法来慰藉心灵的产物。

楷书在唐代的普及和大发展就更具代表性了。

唐代,吏部考试规定的项目有四条,即所谓“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美,文理优长”,所谓“楷法遒美”就是考试时必须写楷书,而且楷书要写得遒劲有力、美观大方。

这种政治制度的直接干预,使得学子们想要通过吏部考试就必须在楷书

上下苦功夫。

这样,全社会自上至下对楷书普遍高度重视,于是就有了闪烁古今的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的出现。

2.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

(1)“承古”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

除此以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②中国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

《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

(2)“萌新”

传统文化中

孕育新内容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

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

思想、文学

中体现反传

统反封建

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文化交流上

西学东渐

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3)原因

①明清时期大体处于和平安定的局面,为文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②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文化上表现为出现反传统、冲击封建专制主义的近代启蒙文化。

③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④明清时期,中外交流频繁,西学东渐兴起。

[典例1] (2015·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①“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②“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③据《孟子》

材料二 ④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⑤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⑥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⑦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规范解答]

第一步:

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

第二步:

析材料、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