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docx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
卷首语
名师心得
精品课程为谁而建:
除了努力教好学生,我不知道建设精品课程还有什么别的诀窍。
让抽象变得自然,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就是我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经验和特色,这个经验在我的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这个特色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我申请精品课程就获得了成功。
——李尚志教授
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要充分挖掘特色和优势:
从2001年开始,陆老师所在的教学组就将“教”、“学”、“考”互融作为考试模式的探索目标。
为了做到这一点,工程制图课的考试方法除了普通的卷面考核外,还有“面试免考试”、“设计代考试”、“自行命题考试”,各种方法都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从而创造出“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的“三自”新模式,并将其成熟化,最终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的考核方式。
——陆国栋教授
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思路:
我的精品课程主要有三个特色:
有一支学科传统深厚、学科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有一条明确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文学理论的双向拓展”;有一个独特而执著的教学新目标——通过双向互动式教学培养具备中文专业素质、人文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创新人才。
——王一川教授
一流的教学团队要过三关:
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说到底是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有成就的教师来实现的,所以注重对整个教学梯队的培养是法理学教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的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荣获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张教授认为这得益于他们平时反复强调的三关,也就是他们在培养教师的时候,注重的三方面的训练:
第一是写作关,也就是对教师在做论文方面的训练,这同时也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反映;第二是教学关,他们要求老师不但能够讲选修课、专题课,还必须能讲基础课。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教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每一位教师必须能够系统地讲授法理学,正是这种系统的讲授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吸纳各种有益的东西到法理学教学中来;第三是管理关,要求所有教师不但有很强的授课能力,还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以为他们将来可能承担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准备。
——张文显教授
要创建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我们设计形成了包括基础性教学内容和选择性教学内容两大教学模块的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
在新型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目前已形成了“主线相对稳定—框架基本成型—内容动态发展”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新体系。
——李健教授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
共享机制的思考
朱剑萍
高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成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本专业的技术行家。
对于精品课程师资队伍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与整合现有师资资源,达到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精品课程的“高品质”要求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高职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还要具备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师和实验教师;因此,精品课程师资队伍中不仅要有具备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还要有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教师梯队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师资力量配置要更加科学。
高职精品课程“技能型”的特点要求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当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教师来源仍然比较单一,大部分来自各大中专院校,有人称之为“近亲繁殖”。
精品课程“共享”的特点要求师资队伍来源多样化精品课程具有示范、演示、指导、纠错等多项职能。
由于实行网上共享,精品课程所面对的人员不仅有高职学生,还有可能面对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甚至要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出国劳务人员的学习需求。
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国内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也应了解国际技术发展状况。
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期性”要求师资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
仅仅依靠课程负责人一个人,或者课程负责人是唯一的授课教师的课程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
因为一个人很难使某门课程具备精品课程的底蕴和水平,而且只有一个负责人的精品课程,如果负责人因故不能上课,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教学,那么这门课程就必然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
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常见形式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社会各界也对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形成了一定共识:
一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实现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是高职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是“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力量,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三是“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主力军;
四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注重培养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如实施“双导师制”,让教师在实验室或企业的生产一线岗位进行技能实训,使他们熟悉相关操作规程,了解掌握本专业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
缩小学校教育与生产一线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
进修深造选派教师参加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证书。
校企合作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健全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训机制与考核标准,不断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为理论课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创造条件。
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设想:
针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高职院校应成立“资源库”管理机构,健全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搭建学校、企业行业与社会团体合作的平台,实现精品课程与师资队伍“双共享”。
这也是对精品课程功能的发展与延伸。
摘自:
《职业教育研究》2009-04-08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夏东盛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树立和宣传优势院校、优势专业、优势学科的强势地位和成功经验,带动和促进院校的自身发展,同时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成果共享,从而带动全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主要体现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条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等方面。
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的特色:
理念和模式。
该课程应该是有自己特色与理念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出来的课程模式。
2.课程本身在课程体系中要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3.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
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等。
4.课程师资要突出双师素质,体现团队意识。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型素质”、“企业工作经历”等特点。
三、本标准可推广程度
1.本标准制定依据
商务英语专业标准是以“市场调研+教职委指导+师生讨论+企业参与制订+系级教职委邀请学院学委会、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上报学院确定+校企合作再次论证+校企合作实施教学”的途径完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整个标准经过“LG订单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多次论证“订单模块”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在考评过程中再次论证,经过多次校企领导小组共同协商与论证,方出此标准,因此,这种循环论证途径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保障了该方案制定的科学性。
2.推广成功案例
本方案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院示范性建设和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人才定位符合社会需求和示范性建设目标,培养目标明确,足以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绝大多数岗位目标和职业发展要求,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和市场多元需求。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参照本专业标准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将本方案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3.本方案的局限性
由于本标准实施范围目前仅限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且从制定到实施只有五年,实验样本只限于05级一届毕业生,可向兄弟院校逐步推广,但尚未有一所学院整体照搬此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标准的成效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而借鉴、推广和应用本标准的专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地逐步加以推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安排等,从而收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另外,在实施订单模块培养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学校、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所在区域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以实施。
摘自:
《考试周刊》2009年33期
高职精品课的多样化教学设计
张宪立马延军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高职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在这五个“一流”中,一流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能够生动展示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设置等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
案例教学设计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呆板为生动,这种教学设计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情境设置教学设计是先创造授课背景,营造学习氛围,如音乐、画面等,然后导入课题。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
从学而知之变感而知之。
二、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模拟教学和实际操作等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性技能人才,精品课的模拟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三、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比教学、类比教学和角度教学等教学设计
教学中巧用对比和类比,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类比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学会在不同事物的类比中先找出共同点,然后由甲事物已知的结论从而推出乙事物的未知结论。
角度教学设计可以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角度、多指向讲解或设置疑问,锻炼学生用发展眼光全面客观地看问题,或者培养学生解决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四、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潜科学、内容不完全、研讨辩论、社会探究等教学设计
潜科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和技法。
例如,由形象到本质探究法用的是哲学,由已知探求未知运用的是几何证明,由特殊到一般运用的是逻辑。
在种方法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对知识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方便快捷,给学生制造了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
教师可以网上教案、网上出作业题、网上批改;网上建立题库,网上考核,网上阅卷。
学生可以网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职精品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自:
《职业技术》2007-11-10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李广宇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实现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质量及内涵建设,力争打造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办学的品牌,建设出高水平、高质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一、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的是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
因此,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尺度,突出技能的培养,且具有直观性。
对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案的内容要协调一致,要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教学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实行动态管理,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相配套的教材却不可能做到及时修改,所以采用动态教材或电子教材也是非常可取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具有先进性,应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来负责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一个教研室、一个系、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形象。
在教学实际中,对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主讲人的确定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独立成的。
对学术前沿的把握、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开拓,也离不开教师间的互相配合。
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精品课对教学效果极为重视,要求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为此,在精品课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精品课程的实施
建设精品课程在于实施精品课,而精品课的实施又在于精品课的设计。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上的两个不同的角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精品课的作用。
(一)精品课中对教师的要求
精品课的主讲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将知识、理念、能力、甚至是个人的道德情操进行融会贯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精品课程先进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品课中对学生的要求
精品课程的实施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精品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
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只有达到这些目的,我们的精品课建设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摘自:
《职业技术》2008-07-10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
组织实施策略
周玉芬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管理规划,前提保障
精品课程建设应循序渐进。
学校可采取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三级管理规划模式,配备各级课程申报、遴选、评审的制度与标准,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夯实基础,积淀、培育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其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也有所区别。
它不强调本科的学科性及“重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而是要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为理念,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内涵建设,本位核心
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建设。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的主体,通过课程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先进教学理念、高教学水平、强科研能力、良好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科学研究,营造和锻炼“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形成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深入全面地研究课程体系结构,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建设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辅助,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共享型、立体化教材。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互动。
规范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交流机制和新的用人机制等。
构建良好的实施环境,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在科学制度的框架下,得以有序高效进行。
三、资源建设,厚积薄发
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遵循“泛性教学资源-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资源”三级资源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厚积薄发。
以多媒体资源建设为切入点,为优质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丰富了课程内涵。
四、团队作战,分工合作
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包括规划管理组、课程教师组、教育技术组。
规划管理组主要由行政部门承担,是课程建设的规划者,从全局上把握精品课程建设,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质量把关等。
课程教师组由课程专业教师组成,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全面负责课程内涵建设与课程教学实施。
包括教学载体和条件的建设,即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环境手段等的建设,也包括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即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的建设,还包括教学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
技术支持组由教育技术人员组成,是精品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工作具体包括:
前期调研、技术培训、网站编程、美术设计、视频制作、网络维护等。
五、教学实践,以用促建
精品课程网站不仅仅只是一个展示的形象工程,它已逐步成为在诸多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累、培育,经过精细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网络课程。
在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第二,强调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共同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课程表现,锦上添花
精品的课程内涵需要精彩的表现形式。
可采用ASP技术、远程文件保存技术、数据库技术、客户端动态Html技术、在线网页编辑技术、Word冗余代码清除技术、Css技术、动画技术、流媒体技术等。
模块设计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
还应增设能够充分反映高职特色的自有栏目。
如实验实训、工学结合、学生作品、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模块,应该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上重点突出,专门设计,多下功夫,做深做透。
突出资源的可视化和多媒体化。
精品课程网站不仅要内涵深厚,还应赏心悦目。
进行专业美术设计,结合课程特性与内容特性,美化精品课程网站;所有材料、资源的展示尽可能多媒体化,加强可视性。
摘自:
《职教论坛》2009年第05期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
教育教学改革
王成方
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反映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就是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学什么?
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多以学科为依据设定,固定而又严密,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本依据设定的。
怎么学?
指的是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
在传统的本科教育环境下,学生主要通过领会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
学生经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获取一定的信息量,并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加以消化,或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这是一个不断理解、消化的过程。
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体会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加快改革,努力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在教育部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被列为精品课程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能成为动力也能成为阻力。
说教师能成为动力,是因为广大教师的行动、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效果和质量;说教师能成为阻力,是指教师一般习惯于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他们改变这种状态,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还应结合工作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一线工作,熟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变化及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要经常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参与课程建设,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亲身感受,帮助教师合理地选取、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又一重要问题。
三、系统设计,不断丰富高职教育教学新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课程改革的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等。
教育部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这些要素赋予了新的内涵,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秩序,提高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力。
1、课程体系的设计。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设计。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4、教学队伍的规划与建设。
5、实践教学的设计。
四、强化特色,充分凸显高职教育教学新亮点
比较2007年度与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可以发现后者有诸多新的变化。
第一,评审指标将所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考察,体现了参评者整体课程设计能力;
第二,强调精品课程不仅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第三,提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要求,明确区分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培训;
第四,强调课程建设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特色;
第五,对教师提出执教能力的要求,规范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六,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不仅看数量,更重要的看规划、布点和功能,并且提出要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需要的要求;
第七,申报材料的说课录像主要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等,以全面考察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