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0364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docx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

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

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

导读:

本文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

高考日记六篇供您参考!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6月5日星期二晴

  直面它,才不失体面

  北京五中考生许曈

  醒来的时候问自己,还有几天?

每天伸出的手指数渐渐地减少了,今天变成了二。

  尽管感官已经探向四面八方,似乎能够捕捉到每一句风说的话、探测到每一处叶子的摇摆,敏感成了自己不认识的样子;但想到马上将要到来的考试,还是有一种恍惚的不真实感。

  最近几天,每天被填充得再充实也是空虚。

总觉得许多时间已经白白过去,是我挽救不及、也弥补不上的;剩下几天紧锣密鼓的缝缝补补也未必起到什么作用,于是就产生了“一切都是徒劳”的负能量,原来的一切都搁置不顾,陷入到一种彷徨的无措里。

  这些都无所谓,最让人别扭的,是无论自己多么手足无措了,时间还是从从容容地迈着它自己的步子,既不同情,也无怜悯,攀过我的眉尾发梢,溶解在空气里。

我突然想起原来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密密麻麻的字把黑板都几乎涂成白的,而我们在底下昏昏欲睡,一个个耐不住暑热和疲倦地在自己的座位上蠕动。

我支着头,对着手表数秒,给表针加油,希望下课铃赶紧打响……

  对照着现在的光景一看,这还真是报应。

  恐惧是会传播的,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断绝和别人的一切联系未尝不是一种安慰自己的手法;但是,简简单单和朋友聊了几句,心头其实总会有一种舒了一口气的畅快。

我和屏幕那头的他们,可能内心都在忐忑不安,但都留出了最乐观和豁达的样子给彼此。

我和他们的相处不需要祝福,也不需要安慰。

同龄人之间的感情和体恤,是即使明白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每个人都只有能力为了自己而奋斗,也不会有什么自私感。

  可能这种感情还很稚嫩,但没办法,我们还依旧是少年。

  聊天的最后,我们以壮士断腕、英雄自戕的壮烈告别。

  谁都明白,恐惧是面对未知时谁都会有的反应。

而我们这群小孩能做的也就是直面它,才不失体面。

  能躲吗?

能逃吗?

能止步不前吗?

事已至此,日子在鞭策着我们继续走下去。

篇二  6月5日星期二晴

  高考,甭紧张

  考生家长李庚

  热风呼呼地刮进来,家里的温度计显示32度,但愿考试那两天会好些。

女儿倒也没喊着开空调,冲个澡接着看书,心静自然凉吧。

越到临近考试,家长群里反而没了声音,想必这个时候,每家都开启了非常模式。

毕竟这是每个家庭的期望。

  女儿最后一天从学校回来,兴高采烈地掏出一件白色校服,上面用各色的彩笔写满了同学和老师签名。

她一个一个地指给我看,给我介绍年级里那些优秀的同学们:

赛儿在校服后背上大大地写了四个字“精忠报国”,签名是“岳母”;这个漂亮丫头,高冷得男孩子不敢接近,但跟女儿要好,顽皮真挚。

这才是00后的样子。

  我们和女儿吃睡如常。

她午饭自己叫了外卖。

晚上她妈妈特地包了饺子,这是一家人的最爱,吃得津津有味。

晚饭一直是一家人的开心时刻,今天也不例外:

跟女儿聊聊学校和单位的趣闻,聊聊她将来的生活、工作、家庭,女儿也乐意把她的想法跟我们分享。

讨论到选专业问题时,问她将来希望做什么;女儿说“爸爸工作太辛苦,我还是喜欢妈妈这样的。

”这真不是她第一次这么说了。

我挑一挑眉毛,倒也赞同她的选择——这些年欣喜地看着她一天天长起来,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自己的道德操守,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们的理念也一点一滴地通过言传身教注入了她的思想。

  饭后,女儿继续趴在她的床上刷题、刷歌,大声地背诵“政治经济学”条目。

过了一会儿,突然跳起来告诉我们,她喜欢的专辑在国外买要便宜些,她可以委托在英国留学的子烨去代购。

我和她妈妈会心一笑,这哪儿像个要高考的孩子啊。

我这几天一直仔细观察,她能够外松内紧、自我调节,也是我们期待的吧。

跟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聊天是她一贯喜欢的。

这么大的孩子,早就该有自己的天地了,我们始终支持。

  回想三年前,中考临近,女儿自己上网查询,发现二中的食堂非常棒,她一咬嘴唇说我一定要考上,然后就闷着头努力了。

在高二分文理科时,她又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努力考入了实验班,并且同时报了TOEFL考试,衡量自己的水准。

我当时在国外,没能给她什么帮助和指导,小有遗憾。

不过很欣喜,早在初中阶段就逐渐培养了女儿的自我评估规划、追求进取的能力,这无疑是将来应对社会的一次提早实习和检验。

中学时代,远不是考个高分就OK啊,考验的也是父母的眼光。

  高考,只是一站,远不是终点。

孩子若能拥有高远的思想眼界,有责任感,正直善良,还有沟通和交往能力,这才是将来一辈子生身立命的能力。

  18岁,无论父母多么不舍,孩子也该自立了。

我常想,我面前的这个孩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无论到一个什么样的陌生学校或者是工作单位,都可以懂得求知上进,能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有能力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有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如此,我这个家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她妈妈给女儿端去一杯水,笑眯眯地说“高考,甭紧张,就跟期末考试一个样啊。

”我没敢这么说,不过仔细想来,她妈妈说的挺有道理嘛。

篇三  6月5日星期二晴

  每一天都是一份礼物

  北京二中教师朱亚华

  今天一睁眼,不用向窗外望,就能感受到郭德纲相声里那个经典的词儿“响晴薄日”。

昨日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38度。

其实那又怎样?

前两天刚看到一个鸡汤句子,“Everydayisagift.”所以只要开心的面对,每一天都会是一份礼物。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还是得重视。

为了避开骄阳,尽管9点才开始在学校答疑,我还是6点半就上路了。

带着墨镜,听着FM97.4的“千千阙歌”,感受着书包里上个月在书市里买的新书,心情大好。

不用备课,不用判作文,还可以看闲书——这幸福似乎来得有些突然。

  九点到了,我们几个老师各占一张大桌,摆开架势,准备答疑。

可上午总共来了两个学生。

其中,有一个学生我们几个人都教过,大家都抢着跟他搭讪,争着给他答疑。

弄得小伙子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问完了所有题,他谢了这群老师,怯怯地说:

“英语140分没奢望过,争取135分吧。

  热闹之余,大家会看看手机,和微信中问问题的学生对对话。

微信是我们安静的战场,是我们24小时工作的标配。

我们好像已经离不开它:

发送课件,批改作文,公布答案,推送文章……今天我也没忍住,还是在班群里露了个脸,小声问了问他们,“今天大家有没有做考前终极训练呢?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问完了有点儿小后悔,职业病啊,得戒!

  更多的时间里,我们则是一人捧一本书,享受着读书时光:

尹老师看着《一个人的朝圣》,张老师捧着英文的Iftomorrowcomes,付老师从阅览室抽出一本TheHobbit,我打开包装,翻开了我的《极简海洋文明史》。

我这个英文老师有点冒牌儿,因为我最爱看的都是中文书。

回想这几年,我们被裹挟在英语教学刮起的原文阅读大风中,千辛万苦地为学生们选择书籍、编制导学案,虽然很累,但好像也蛮有成就感的:

一起穿越沙漠,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求索爱的真谛;共同漂洋过海,在《老人与海》的故事中探讨成功与失败的界限……他们上了大学是否还记得中学曾经读过的这些原文小说呢?

真希望他们别忘了这段奇妙的阅读之旅,将思考和阅读当作生活中一个戒不掉的习惯。

  说起书,忽然想起赵又廷在《为你读诗》里朗读过的一首关于书的诗歌,艾米莉·迪金森写的。

赶快找来,召唤我的女神!

男神!

  ThereisnoFrigatelikeaBook

  ByEmilyDickinson

  ThereisnoFrigatelikeaBook

  TotakeusLandsaway

  NoranyCourserslikeaPage

  OfprancingPoetry

  ThisTraversemaythepooresttake

  WithoutoppressofToll

  HowfrugalistheChariot

  ThatbearstheHumanSoul  一本书

  赵又廷译

  没有一艘舰船能像一本书

  带我们遨游远方。

  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诗行

  如此欢跃飞扬。

  即使一贫如洗,

  它也可以带你走上无须路费的旅程。

  这辆战车,朴素无华,

  却载着人类的灵魂。

  得,该接孩子了。

谁还有问题,咱们微信见吧。

没有哦。

篇四  2018年6月4日星期一晴

  我在未来的预告里摇摆

  北京五中许曈

  北京三十多度的天,烤得我浑身的水汽都想从眼睛里涌出来。

从窗户看出去,油亮亮的叶子反着光,华丽又招摇地跳着舞,但是就像朱自清写的: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未来还是不确定的茫茫一片,我在它即将到来的预告里摇摆。

  从离开学校的那一天起,心就沉下去了。

想想也是,这么多年了,每天上学都是一个不得不进行的任务:

睁眼、穿衣、去学校,认真或不认真地混那么十几个小时,回家、睡觉,再醒来……好像人生固定的轨迹就是这样了。

突然间不用去学校了,也不用见老师了,本来应该是充满原先期待过很多次的“解放”的快感,但事实上,却有一点无处落脚的怅然若失。

  脱离了层层保护和指令性计划,真正以“赤裸”的姿态被推到自己的人生面前,其实是第一次。

这一次,大把的时间都属于自己。

可为什么原来期盼的自由终于来了,但并没有让人觉得快乐?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负担感,也可能是长大的时候到了;可我们还都是孩子,在面对这种“一等一”的大事上,大家好像都不约而同地缺少了一点勇气。

  短短这一年,做了成百上千道题,雪片一样的卷子,摞起来比人高的练习册,吃过很多苦,但是所经历的一切积累,到最后似乎也并不能让人感觉到踏实。

那种坦荡的境界,离我们还是太远了。

总觉得,闯过了那么多次考试,每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儿熟悉的感觉;唯独这一次分量格外重,把脖子都压低了。

老师可能也清楚,如果仅仅是安慰我们“要勇敢”、“要相信自己”,都是徒劳的;所以在最后的叮嘱里,我们知道了,紧张和焦虑都是正常的。

  长到十八岁了,谁还不得面对点棘手的难题呢,等来年的这个时候,可能就觉得一切都是小事了。

现在我睡倒又醒来,有时候会想想马上要放假的日子,当做给自己的消遣。

  我去开窗,窗外是闪烁的绿浪。

刚好吹来一阵风,热浪席卷了我,那种近乎人体温的温度,不知道是谁给我的拥抱。

篇五  北京二中教师朱亚华

  今天早上不到六点还是自然醒了,批改好学生最后几篇作文,为那个总是含笑的温婉小女生写完了通讯录,就牵起儿子冲进了洒满阳光的崭新一天。

  对于还上小学的儿子来说,周一总是最难熬的,因为它离周末还有漫长的五天。

对于我的学生们呢?

他们是期待这周四快马加鞭、瞬间即到呢?

还是让它踱起方步,走得慢些,再慢些呢?

  来到学校,学生们今天被悉数召集到了会议厅参加考前动员大会。

说是动员会,更像是亲人最后的嘱托:

从这几天吃什么,做什么,如何调整心态,怎样安排复习节奏,直至考试那天几点起床、睡觉,穿什么衣服……校长、年级主任一件件细细叮咛,孩子们不再像往日那样欢脱、肆意,而是专注地坐在台下认真倾听。

那安静的状态使我回想起2015年8月6日他们第一次齐聚校园、接受新生培训时的情景。

不同的是,这次的目光中少了些懵懂少年的青涩、单纯、不知所措;而是增添了些青年才俊方能拥有的自信淡定、无惧无畏。

  大会散场,学生们三三两两地鱼贯而出,谈笑风生,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那是我喜欢的样子:

青春洋溢,无拘无束。

我赶紧拿出手机,想留住他们在校园最后一天的样子;而一转瞬,他们就从我的窗前走过,消失在教学楼里。

像泰戈尔诗中描绘的,“像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还好,这些“小鸟”很快又飞回来了。

领过准考证,同学们匆匆地赶到图书馆里找我们答疑;其实主要还是来告别,加上求拥抱。

一大群孩子围在我身边,本来是要面批作文找语法错误,但很快话题就转向了给今年高考“押题”。

有的说一定还会走传统文化路线,海淀那个谈生肖的题就出的挺好;有的说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咱们干脆就去马克思故乡游一回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干脆在我的电脑上敲起题目来,“假如你是高三一班学生李华……”那兴高采烈的劲头,好像它们不是考生,而是命题组的专家。

说实话,在距离考试还有四天的时间里,看到亲爱的学生们还能如此淡定从容,让我倍感欣慰。

  更让我欣慰的是,在他们18岁的时候,很多人还依然保持着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记得有一个男孩,上完电影课回去和妈妈说,他很喜欢我课上放的《偷书贼》,当犹太男孩为了保护那家人而不得不离开自己临时的家时,他感动得哭了;还记得有一个女孩,在描述她未来职业时说到,“我希望未来能管理一个小镇。

那里没有医院,患有阿尔默海兹症的人和医生护士都拥有自己的家。

大家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互相尊重,彼此关爱的邻居。

  慢慢地,我对高考似乎也淡定了起来。

是啊,高考只是人生若干次考试中的一次,它的确非常重要,重要到甚至可以影响一些人的未来;但每个人最终是否会取得成功,会获得幸福,还要靠我们心灵地图的指引。

  今天最后的时段是签名环节。

一个平时很爱跟我在课上“唱双簧”的男生把一张纸递到我的面前,说:

“除了签名,你就不打算再写点祝福?

”我看着始终微笑的他,在纸上郑重地落下了四个字:

“不忘初心”。

虽然有些俗套,但却是我最真切的祝福。

  罗大佑曾写过一首歌,感动了一代人,今天我想把它送给我的学生。

  你的样子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

  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

  早谢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篇一  今年天儿真热,傍晚也不见凉快下来。

孩子妈妈专注地看着天气预报,轻轻叫了一声,38度!

女儿只是抬头瞥了一眼电视屏幕,从饭桌前抬起身子,没说什么,回自己房间了。

过一会儿,断断续续地传来歌声——一边做题一边哼歌,这是女儿好多年的习惯了。

  电视屏幕早就关了声音,窗外拖着长音的蝉鸣和着空调的呜呜作响,愈发显得响亮。

我和她妈妈对望了一眼,悄悄把手指按到嘴上,相视一笑。

高考季,我们的声音越少越好。

  女儿是第一批“00后”,18年的成长,3天后即是大考。

  我慢慢翻看着手机相册,里面是一家三口在潭柘寺“那棵树”下的留影。

还是女儿拍的好,会加“滤镜”,让我也变得细皮嫩肉。

在那棵树下合影,这是我们家里一个特别的小习惯。

在女儿还没出生时,我每年都会拜访京西的潭柘寺;我和她妈妈尤其喜欢古刹山门前那棵茂盛的柘树。

于是,十八年前,我们一商量,就把这个“柘”字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到了名字里,希望孩子能茁壮地成长;女儿也觉得这里与我们家颇有渊源。

  每年,我都会和女儿在那棵树下拍一张合影,十八年来从不间断。

从最早胶卷冲印出来的影像,到电脑、手机中的数码照片,一张张都记录着女儿的成长:

第一张,孩子在小被子里,只有我的小手臂那么长;第二张就胖乎乎地坐到了我的臂弯;第三张,自己爬上高高的阶梯了……眼看着孩子越来越高,到第十八张,女儿已经超过妈妈半个头了。

从前是我弯下腰拉着孩子;现在,是女儿挽着我了。

  蝉声歇了一会儿,又长长地响起来。

十八年前,我在产房外面,等了那么久,然后终于看到推出来一个小小的婴儿。

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那第一眼啊,宛如昨日。

那一眼,即是永恒。

我还记得第一次轻轻地抱起那个小生命,嫩的呀,我连碰都不敢碰一下;护士一再鼓励,我才轻轻地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

孩子轻轻张开双眼,我们今生的缘分由此而生。

曾经面对那个襁褓中的小婴儿,我还担心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结果那么一晃的时间,这个小婴儿如今也能在家里拿“大主意”了。

  陪伴了十八载,这个里程碑终于要来了。

两周前学校精心筹备了“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

我和其他家长们一起激动地看着孩子们逐一从校长手里郑重地接过毕业证书,向辛勤的老师们施礼,一起面对国旗庄严宣誓,立志成为一个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青春飞扬、朝气蓬勃,孩子们不仅仅在考场之上,在社会生活中也开始承担一份责任。

那一刻,我们一同热泪盈眶,仿佛时光倒转,我们同孩子们一起芳华不负、青春不老……

  我和孩子妈妈商量过了,要实现孩子提过的一个愿望。

为此,我还得去做不少准备工作。

等女儿考完,再告诉她吧。

今天要催她早点儿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