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368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docx

漳州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一

漳州2016农信社招聘常识知识—历史

(一)

第一节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先秦

1、氏族公社

距今约有70多万年前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

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米和水稻,出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四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2、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

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工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

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

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生活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尚书》、《春秋》等“六经”。

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

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

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1、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甲骨文、金文,西周时期有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都修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国,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3、秦灭和两汉的兴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

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

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我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

佛教在公元前后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三国鼎立和南北朝的兴起

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最终的结果是公元222年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

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水经》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

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已失传。

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三、隋唐、两宋

隋朝(公元581~618年)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

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公元618~907年)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

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都很精通。

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

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

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

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宋代的针灸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四、元、明、清

1、元朝的封建制度

元朝(公元1206~1368年)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

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

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明清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

(1)明朝(公元1368~1644年)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

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

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

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

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清朝(1616~1911年)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

16世纪,女真族建真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

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

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

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知识。

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

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五、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公元1840~1919年)1839年6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商110多万公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禁烟的决心和抵抗外侵的坚强意志,虎门销烟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胜利。

为了强行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战争结束。

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官员林则徐坚决禁烟,积极抗英,并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于抵抗外国侵略,他被称为清朝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魏源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

鸦片战争期间,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也就是要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100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尽地介绍西方的著作,出版之后,风行海内外。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强迫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内部政见不一,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廷中的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学习、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史称洋务运动。

3、维新运动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1898年(戊戌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清朝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改革。

但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了。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开办于北京,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1905年,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中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校。

4、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领导了反对清朝廷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孙中山的思想影响很大。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洪秀全自称天王。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主要是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提出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5、帝国主义入侵

1894年,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进行挑衅,中日战争爆发。

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又叫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朝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在弹尽舰伤的情况下,他指挥致远舰快速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一起壮烈牺牲。

1898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以山东半岛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将长城以北和新疆据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及云南据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并将长江流域10个省据为其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

为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侵略政策,此后,美国在中国虽然没有强占、“租借”中国领土和划分势力范围,但却以更狡猾的方式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八国联军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联合军队。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朝廷于次年订立《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朝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爱国人士和爱国运动

1903年,年仅19岁的中国留日学生邹容在上海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中国四亿同胞起来推翻清朝廷,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这本书畅销100多万册,轰动了知识界和海外华侨。

1903年,留学日本的陈天华写出《猛回头》、《警世钟》两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唱词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呼吁中国人要警醒,共同担负起救国的责任。

这两本书在当时宣传革命影响很大。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他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黄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和孙中山一起参加辛亥革命,领导和指挥了同盟会的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

1904年黄兴等人在长沙组织成立了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策划了反清起义。

兴中会是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爱国华侨建立的革命团体,第二年在香港设立总会,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纲领。

1905年8月,兴中会和华兴会、光复会联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100余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敛死难者尸体,收得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发生的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7、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公元1919~1949年)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严惩政府中的亲日派卖国贼。

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工商业者罢市。

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会。

后来中共中央把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1924年,孙中山领导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