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87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去年11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大盘一直处于调整阶段,中间出现的几次大幅,使广大股民心惊肉跳,犹豫不定。

(2)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3)《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

她说,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一生都不会被。

(4)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显得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的审美感受。

A.振荡循序渐进摧残耳目一新B.震荡潜移默化摧毁耳目一新

C.震荡循序渐进摧毁焕然一新D.振荡潜移默化摧残焕然一新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震荡:

震动,回荡。

在股市中指股价在某个区间内进行反复整理、上下波动。

振荡:

在反应器中某空间位置上的浓度或(和)温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

潜移默化:

潜:

暗中的,不见形迹;默:

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摧残指损害残害而未全部破坏.而摧毁指完全破坏.耳目一新:

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觉很新鲜。

焕然一新是指对象本身的改变,耳目一新指的是观看者自身的体会。

2.中国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下列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1.晁补之b1.尤袤c1.朱熹d1.张九龄

a2.元晦b2.子寿c2.延之d2.无咎

A.a1/d2b1/c2c1/a2d1/b2B.a1/a2b1/c2c1/b2d1/d2

C.a1/c2b1/d2c1/b2d1/a2D.a1/a2b1/d2c1/c2d1/b2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张九龄,名九龄,字子寿。

九,在古汉语中可泛指多数,也与“久”通用;龄,年龄、年岁。

“九龄”的意思为“长命百岁”之意,体现了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代人名和字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种:

(1)意义相同的:

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2)意义相近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

如:

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3)意义相反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4)意义相顺的:

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徐干,字伟长。

(5)意义相延的:

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

如:

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大海,。

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

①喜欢读什么书

②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③再热中的书迷也是不可能穷尽的

④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⑤读书时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⑥我们只能尝其一瓢,品其一粟

A.⑥⑤①④②③B.③⑥⑤①④②C.③⑥④⑤①②D.⑤①④②③⑥

【答案】B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③的意思是说书籍多,真好与“世界上的书籍浩如大海”相同,所以③为第一句;③⑥构成因果关系;①④②是对⑤的解说,所以在⑤后。

4.阅读下图中的信息,根据连贯得体的要求补全图下的话语。

(不超过40个字)(3分)

有研究者对某省2014年高考作文进行了抽样分析,对考生作文失分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考生高考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

【答案】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思想内容,但也必须优化层次结构,注意书写和标点的规范。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从图标内容看,高考失分主要在言表达能力、思想内容两个方面,所以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思想内容;而在层次结构和其他方面也有一定试分析,也要引起重视。

5.下面这段文字揭示了哪一条文学创作规律?

(3分)

我写的人物大都有原型,……为了表达我的一点什么“意思”,会有所夸大,有所削减,有所改变,会加入我的假设,我的想象,这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主体意识。

但我的主体意识总还是和某一活人的影子相粘附的。

完全从理念出发,虚构一个或几个人物来,我还没有这样干过。

【答案】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有生活依据。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解答此题要通读语段,语段主要是说艺术形象源于生活,有原型但又假如作者的想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佛骨表

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

自後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旬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

皆云:

“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

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6.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舁入大内舁:

抬B.徇人之心徇:

顺从

C.焚顶烧指顶:

头顶D.弃其业次次:

等第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业、次同义,生业,工作。

《国语.晋语》韦昭注:

“次,业也。

7.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御楼以观B.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

C.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D.谨奉表以闻

【答案】C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C为介词,其余为连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4分)

(2)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4分)

【答案】

(1)我虽然极度愚蠢,一定知道陛下不是被佛迷惑,采取这样隆重的仪式来敬奉,是来祈求幸福吉祥的。

(2)群臣不说这种做法不对,御史不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我实在认为这是羞耻的事。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至”译为“极度”,“不惑于佛”是被动句,“崇”译为“崇敬”,“以”译为“来”。

(2)“非”译为“不对”,“举”译为“指出”,“实”译为“实在”,“耻”意动用法,“认为……耻”。

9.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反对皇上迎佛骨的理由。

(4分)

【答案】①佛教是外国人的法术;②有损皇上圣明形象;③劳命伤财,贻误正业;④枯朽佛骨污秽不祥;⑤造成天下人的疑虑,后代人的迷惑。

(1点1分,4点即可)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作者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劝谏宪宗皇帝的:

一是直说佛乃“夷狄之一法”,中国天子自不该敬奉;直说上古天子长寿并非事佛所致,倒是后来天子“事佛渐谨,年代尤促”,“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这是针对宪宗事佛以求长生的畏死心理说的,它击中了宪宗的要害,也最为其所恚。

说理的方法主要是摆事实(有些并无证据,但说得煞有其事)。

二是上援唐高祖除佛遗训,下征宪宗禁佛之诏,言宪宗今日不当有佞佛之举。

论述的方法是借子之矛攻子之盾,话却说得婉转。

上面两点都是从“佛不足信”立论的。

三是分析迎敬佛骨的恶劣影响,言词中虽对宪宗多有回护,但仍尖锐地指出:

由于宪宗的提倡,势必上行下效,种种伤风败俗的行为将愈演愈烈。

四是指斥佛为夷狄之人,其教义与“先王之道”格格不入。

其生尚不足尊,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不过是凶秽之余,不宜进入宫禁。

上面两点都是从佛骨不可迎敬立论的。

最后作者提出将佛骨投诸水火、毁而弃之的处置办法,并说佛若有灵,自己宁愿身任其祸,以此力证佛不足畏,力争宪宗采纳他的建议。

全文观点鲜明,说理充分,虽是急言竭论,而文气宽衍。

【参考译文】

臣韩愈说:

“我认为佛教是夷狄的一种法,从东汉传入中国,上古时代是未曾有的。

从前黄帝在位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吴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活了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活了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帝禹都活了一百岁。

这时天下太平,百姓们平安快乐、活到很大的年纪,可是中国并没有佛这个东西。

以后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经》、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活到多大年纪,推测他们的年龄,大概都不会少于百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周武王活了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这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并不是因为奉事佛法而出现这种情况的。

”  

东汉明帝时才有佛法,明帝在位,仅十八年而已。

以后朝代乱亡相继,帝王在位的都不长久。

宋、齐、梁、陈和北魏以后各朝奉事佛法日渐虔诚,年代尤其短促。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先后三次到佛寺出家,祭祀宗庙,不用牛、羊、猪,一天吃一餐饭,仅吃点蔬菜和果子。

可是他后来终于被侯景所逼,饿死在台城,国家也很快就灭亡了。

信佛求福,却更加得到灾祸。

从这看来,佛法不值得信奉,也就可以明白了。

  

高祖在刚刚取代隋朝登上帝位的时候,就主张取消佛法。

当时,群臣见识不远,不能深入理解先王之道和古今哪些事是应该做的,不能推广阐发高祖的主张,消除这种弊端,禁佛的事便停止了。

我常为此感到遗憾!

  

我想我们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

陛下刚登上帝位的时候,就不准度人为和尚、尼姑、道士,又不许建造寺庙道观。

我常常以为高徂的主张,一定会在陛下手中实现,如今纵然不能立即实现,怎能反而听任它越闹越厉害呢!

现在听说陛下命令众僧人到风翔迎接佛骨,陛下要登楼观看众人把它抬入宫殿,又命令各寺庙依次迎接佛骨前去供养。

我虽然愚蠢到极点,也肯定知道陛下不会受到佛法的迷惑,作这种尊奉佛骨的事,来求得福禄吉祥。

只不过是年成丰收了,人们高兴,陛下顺从人们的心意,要为京城里的士大夫和庶民百姓,设置一个怪异的东西看看、为大家提供一个游戏玩赏的机会罢了。

哪有像这样神圣英明的人,却肯相信这种事呢!

但是老百姓愚昧得很,容易受到迷惑而很难明白事理。

只要见到陛下这样作,就认为陛下是真心奉事佛教。

都会说:

“天子是伟大的圣人,尚且一心崇敬、信仰佛教;老百姓是什么样的人,难道应当更加珍惜身子和生命?

”于是人们烧灼头顶、手指,百十人一群,解开衣服,施舍钱财,从早到晚,转相仿效,惟恐错过了时机。

老老少少忙忙碌碌,往来奔走,把从事的正常工作丢在一边。

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还让各个寺庙部迎敬佛骨,必定会出现砍断手臂、割下身上的肉来供养佛骨的人。

这样败坏风俗的事,会受到四周国家的嘲笑,并不是一件小事。

  

佛本来是夷狄之人,和中原地区言语不通,衣服样式也和巾原不同,他口里不说先王合乎礼法的话,身上不穿先王礼法规定的衣裳,不晓得君臣之间的礼义,不懂得父子之间的感情。

假如他本人至今还活着,奉了他国君的命令来到京城朝见陛下,陛下许可接见他,也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下,在礼宾院摆个宴会招待一番,赏给他一套衣裳,派人保护他走出边境,不会让他蛊惑民众。

何况现在他已死了很久,一截枯朽的骨头,本是他剩下来的一种不吉利的污秽的东西,怎么能让它进入陛下居住的处所呢!

  

孔子说过: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

一占代诸侯到别的国家吊唁,尚且先让巫祝用桃枝和苇苕驱除不祥,然后进行吊唁。

现在陛下却无缘无故拿来那种朽烂污秽的东西,亲自观看它,事先不让巫祝用桃枝和苇苕驱除不祥,众臣不说这样作不对,御史不指出这种过失,我实在为此感到羞耻。

我请求把这截骨头交给有关的官员,把它扔进水中或是火中,永远断绝根本,消除天下人的疑惑,消除后代产生迷惑的根源。

使天下人民知道大圣人的行为,高出平常人万万倍。

这样作,难道不是一件盛大的事吗!

难道不是一件叫人痛快的事吗!

佛如果真有威灵,能兴祸作祟,凡有灾祸,应该降临到我的身上。

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一定不怨不悔。

我的心情激动、诚恳到了极点,很恭敬地送上奏表,把我的意见报告给陛下。

臣韩愈实在恐惧得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①

白居易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得乐天书②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①白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时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尚在翰林院任职的白居易连续上书施救未果后而作。

②元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那年三月元稹被贬谪到通州(今四川达县),而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斥江州(今江西九江)。

(1)白诗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3分)

【答案】①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②对遭贬好友的同情;③对朝廷恶势力的愤慨;④对施救无果的现实的无奈。

(1点1分,3点即可)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

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

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诗人这时具体都想了些什么,我们大体上可以从其他诗中推断出来。

例如,这里有作者对元稹生活起居的关心,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更有作者对元稹不幸遭遇的同情和他对朝廷里那股恶势力的无限愤慨,正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况在名利途,平生有风波。

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

此外也有作者对自己从前思想行为的总结回顾,和自己日后究竟当怎样生活、怎样处世的展望。

(2)元诗围绕“得乐天书”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3分)

【答案】①诗人读信后泪流满面的场景;②妻女吃惊哭问的场面;③妻女窃窃私语猜测的场面。

(1点1分)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可知,第一句写了诗人收到信的表情,是正面描写,“妻惊女哭问何如”是侧面描写,写出了诗人的异常表现令“妻”吃惊“女”被感染,侧面烘托诗人收到信的激动心情,也表现出诗人与乐天的友情之深厚。

(3)请分别赏析“欲封重读意迟迟”和“远信入门先有泪”的表达效果。

(5分)

【答案】前一句通过犹豫不决的动作(1分)和神思凝滞的表情(1分)这两个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绪,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1分)。

后一句通过“先有泪”这一细节(1分),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喜、感伤、悲恨等情感(1分)。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欲封重读意迟迟”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

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喜、感伤、悲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3)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

(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8),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答案】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舍鱼而取熊掌也;(3)绝胜烟柳满皇都;(4)秋月春风等闲度;(5)兼听则明;(6)虽一毫而莫取;(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8)学而不思则罔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解析】这道题是理解性默写题,要结合文意填写正确的句子。

默写时要注意字形正确,不填字,不漏字。

注意“度”“皇都”“莫”“罔”等字的书写。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黄昏

【英】萨奇

(1)诺曼·戈兹比坐在海德公园一张椅子上,附近就是热闹喧嚣的游乐场。

三月初的傍晚,大约六点半钟。

暮色苍茫,昏暗中还混杂着一抹微弱的月光和一排排朦胧的灯光。

马路空旷,但许多来回走动的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影仍依稀可辨。

(2)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因为在这时,他们那褴褛的衣衫,佝偻的身躯和那沮丧的表情才不引人注目。

(3)他旁边坐的是一位傲气十足的老先生,这种傲气,或许是一个无能为力再傲视任何人或任何物的人的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吧。

当老人起身要走时,戈兹比设想他是要走回某个简陋的公寓,甚至连每周的房租都付不出。

(4)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倒很讲究,他的面部表情已表明他时运不佳。

他猛地坐下来,同时悒悒不乐地唉叹了一声。

(5)“您的心情不大好吧。

(6)年轻人转过头来,一副坦率的表情,戈兹比觉得自己该格外当心才是。

(7)“你要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困难,心情也不会好的。

”他说,“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

(8)“是吗?

”戈兹比若无其事①地说。

(9)“我是下午到达这里的,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接着说下去,“我到了那里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原地盖起了一家新的电影院。

出租汽车司机说不远处还有一家旅馆,我就住进去了。

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我的住址,然后我上街去买香皂——我用不惯旅馆的香皂。

后来我闲溜了一会儿,喝了点酒,还逛了几家商店。

想回旅馆时,才发现自己把旅馆的名字给忘了,连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了。

这对于一个在伦敦没亲没故的人,岂不是一件难办的事?

我家里最快也得明天才能收到我的信;现在还不能向家里问地址。

我身上又没带那么多钱,由旅馆出来时我只拿了一先令【注】,买了一块香皂,喝了一顿酒,现在兜里只剩下两便士了,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过夜呢。

(10)他讲完了自己的事,停了一会儿又说:

“难以置信吧?

”年轻人声调里带着几分愠怒③。

“我相信。

”戈兹比说,“有一次我们在国外也遇到这样的事,后来就慢慢回忆,顺藤摸瓜回到了旅馆。

(11)年轻人的心情似乎有所好转。

“要是在国外,我就不会这样焦急了。

”他说,“你总可以找本国的领事,得到必要的帮助。

但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事情就因难多了。

除非我能遇到一个好心肠的人,相信我的话,借给我点钱,否则,恐怕我就得在河边过夜了。

不管怎么说,你信了我的话,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12)“相信是肯定的了,”戈兹比慢条斯理②地说,“你的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能够把香皂拿出来让我看看。

(13)年轻人急忙地挺直腰板,匆匆将大衣所有的兜都摸了一遍,然后一跃而起。

(14)“我准是把香皂给弄丢了!

”他气哼哼④地嘟囔道。

(15)“一个下午丢了旅馆又丢了香皂,可真够粗心的了。

”可是年轻人几乎没把他的话听完就昂首阔步地走了。

(16)“遗憾,”戈兹比心想,“他说出去买香皂为的是让我相信他的故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葬送了整个故事,要是他能事先带一块香皂,就是个聪明人了。

(17)戈兹比起身想走,突然惊叫了一声——一块香皂!

一定是年轻人猛地坐下来时掉落的,他立刻沿着昏暗的小道跑着追赶那个身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当他就要放弃时,猛然间看见那个年轻人正迟迟疑疑地站在路旁。

听见戈兹比的喊声,年轻人不高兴地转过头来,满脸怒气。

(18)“可以证明你说了真话的重要东西找到了,”戈兹比伸出握着香皂的手接着说,“请原谅我没能相信你的话,我可以借给你一镑钱……”

(19)“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住址,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另外,香皂拿去吧,它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20)“还算走运,又找到了,”年轻人说完道了声谢,便朝骑士桥那面直奔而去。

(21)“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再不能自作聪明从表面现象来判断是非了。

”戈兹比自言自语道。

(22)戈兹比往回走经过那张椅子时,一位老先生正在椅子下面和四周寻找东西。

戈兹比认出来他就是曾和自己一块坐过的那位老人。

(23)“先生,您丢什么东西了吗?

”他问道。

(24)“是的,先生,我丢了一块香皂。

(选自《生活的旅馆——外国微型小说故事》,有删改)

【注】先令,英国货币单位,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12.小说对戈兹比和年轻人的神态描写十分精彩,请分别写出下面的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人物何种心理?

(4分)

戈兹比:

①若无其事

②慢条斯理

年轻人:

③愠怒

④气哼哼

【答案】①掩饰内心的谨慎;②发现对方漏洞的沉稳;③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心理;④掩饰欺骗手段的虚假。

【考查方向】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先概括形象的特点,再结合文中句子分析。

“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说明戈兹比是失意者,当他回答年轻人时却若无其事,实际上掩饰内心的谨慎。

当他发现年轻人在说谎时并没有立即揭穿,而是慢条斯理的说,足可见戈兹比的沉稳。

年轻人的愠怒实际上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