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08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亭集序 第二册兰亭集序.docx

兰亭集序第二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第二册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

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

 

多音字:

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

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

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②语气揭示。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1.选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要求学生摘录写景句,明确: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朗读语调提示:

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理解背诵思路:

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学生尝试背诵。

 

2.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

 

朗读语调提示:

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

以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

 

理清背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作结。

 

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诵思路:

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

 

朗读指导:

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

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

 

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

 

三、探究性阅读训练

 

思考:

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四、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

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

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五、词语解难

 

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延伸阅读]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

 

教师可把《兰亭诗》打印分发给学生。

《兰亭诗》其一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