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3956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docx

最新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第一篇: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围绕经济建设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县作为著名的将军县、库区县、贫困县。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推动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1.1395亿元,增长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亿元,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元,增长16.2%。

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临这样的大好形势,我县抢抓机遇,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和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县上下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办学20多年来,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共为社会输送了12020余名毕业生,培养培训农民工3万余人,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县委、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振兴**经济,面向“三农”,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区率先推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改革,在县内建起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在全省开办了第一个与高校联合的农业大专班,在全地区成立了第一家职业学校牵头的农民技术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农科教统筹示范县”。

98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后,我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大职教创新力度,面向“三农”,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实现了“五个一”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

一是确定了一条符合县情的职教发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场,着眼素质,学用结合,调整结构,配套发展。

二是形成了一条条快结合的职教网络,全县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为载体,初、中、高一条龙的职业学校体系。

面向青壮年劳务输出,建立起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基层党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一校多制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诚于职教事业的职教队伍,全县有职教专业教师185名,兼职教师300余人,他们爱岗敬业,在职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人师表。

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全县有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所,职业初中21所,专业涉及到农、工、商、贸、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近20个。

五是培养了一批学得好、输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劳务大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办学20多年来,我县共向社会培养输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2020余人,其中有1667人升入高校深造,7000多人被推荐到大、中城市对口就业、创业,258人担任乡(镇)村干部,1098人成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力量,380人成为农、林、蚕的中、高级技术员,450人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

2020年,我县共招新生2523人,同比净增279人,增长12.4%;在校生4496人,占整个高中阶段39.3%,每万人口中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8人。

上述数字表明,我县职教发展成为科技增长最佳结合点,经济发展的最强拉动点,富裕群众的最大希望点。

在面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我们的做法是:

一、紧扣县情办职教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山区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但人口素质低,致富缺技术,发展中的人口增长与开发效益差、发展生产力与人口素质低、产业结构单一与大量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依附在第一产业,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必须在培育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二、三产业步伐。

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迫切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们在强化“两基”的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大战略,矢志不喻,坚定不移,历届县委、县政府换人不改职教路,职教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倾斜度一年比一年提高。

一是政策倾斜。

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了6个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世纪末,培养各类初级技术人员2万名,初级管理人才2020名,每个乡镇有100名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毕业生,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农专班毕业的技术员,每个村民组有一名职业初中毕业的科技示范户,百人以上的企业至少有一名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县委、县政府重视使用历届优秀职校毕业生,在选聘制的乡镇干部中,有90%经受过职业教育培训。

在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选举中,有600余名职校毕业生被群众选进村委会班子。

二是经费投入倾斜。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职教的投入力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办职教的积极性。

几年来,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切出65万元扶持职教基地建设。

全县职业初中引进资金600多万元,职业高中投入7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是领导力量倾斜。

县里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2所职业高中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谋发展、办实事。

二、面向市场活职教

计划经济时期,**的职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的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必须调整职教发展思路。

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调整方面,要求职业学校改变过去单纯、内向功能弱化的倾向,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办学,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主动与用人单位挂钩,加强与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实体单位的联系,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一方面,对内紧紧围绕山区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开设面向“三农”的实用技术课,设置蚕桑、烟草、林果、畜牧、兽医、食用菌等相关专业23个,自编乡土教材20余种,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实用人才。

另一方面,对外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活化思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采取以长为主、易长则长、易短则短、长短结合的联合办学形式,实行定单培养外向型人才。

近年来,职业学校分别与上海江南造船厂船舶装配有限公司、台湾洋方企业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空调有限公司、东莞电子厂、上海皇城根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大明机械厂、宁波国家石油储备有限公司、安徽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合肥市盛臣集团、蚌埠铁路分局、中国石油无锡锡山分公司、深圳西部港口保安公司、东莞东马电子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并签订了定向长期培养合同。

在专业设置调整方面,由过去的传统专业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转变。

近三年,有4000多名毕业生分别被学校推荐到沿海及大、中城市就业、创业。

如双河职高毕业生洪敬勇、余维堂、唐志安、冯莲现在北京丰台区创办电脑培训学校,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毕业生项家胜在合肥市经营蓝豹木地板,目前已有上100万元资产,年上缴国家利税20多万元。

江店职高有1800多名毕业生在深圳、广东、温州、合肥等大中城市从事保安、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工作,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老板。

学校面向市场专业,基本做到了学生招得进、学得活、用得上、输得出。

在教育结构调整方面。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和规模,98年开始在全县5所普通高中增设职业高中班,9所中等学校中有7所承担了职业教育任务。

在教学内容调整方面。

坚持学校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服务当地经济功能并举,在农村初中积极推广“全员、全程、定向”的职教渗透模式,对所有初中在校生,从初一到初三,根据学生家庭在当地农户产业结构中所从事的生产项目,定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县所有普通初中对毕业生都进行了离校前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三、农科教结合兴职教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是推进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好形式。

我们将农科教结合视为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山区经济开发工程的基础,建立了“一轴三线”的领导体制。

“一轴”即是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12个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决策、统一指挥。

“三线”是:

科技领导一条线,从县到村,配备了科技副县长、副乡长、村委副主任,专门负责乡镇村农科教结合和科技开发;农业部门一条线,县设农科教办公室,乡镇建立农技综合服务站,村建立农经服务站;教育一条线,由专科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为劳动力输出短期培训组成的智力开发网络,普、职、成三教并举。

农科教统筹结合,架起了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桥梁,成为群众学技能、长见识、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智力扶贫,增加贫困户自我原始积累。

**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一直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来抓,并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无论是“119”科技扶贫,干部驻村扶贫,还是实施万名干部扶贫工程,县委、县政府都始终把智力扶贫、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宣传以教治愚、以科治愚的典型,改变群众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用群众身边的事实说明“要想富,学技术,要脱贫,育能人”的重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长短结合抓培训。

近两年相继开展了对贫困村干部和贫困村子女的培训工作,在江店职高和县委党校举办了三期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对100个重点贫困村的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培养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在重点贫困乡镇选择1000名贫困户的子女到县职业学校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在开展的10万人科技培训活动中,有近万人次的贫困户子女受益。

其次,到村入户送科技,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和职业中学的专业课教师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职教的老师还利用节假日,到学生家中现场试验示范。

仙花职业实验学校毕业生沈万然,过去是个典型的贫困户,全家三口人住在破旧的茅房。

近两年,他在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和仙花职业实验学校老师的授技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养殖业,年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他在顾梅公路边建起了新房,办起了养殖场。

二是开展技术承包,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我县农科教统筹围绕着桑、栗、茶、药、菜等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工作,以示范带动为目的,在全县先后建成了江店司楼、天堂寨旋网寺、青山茅坪、县园艺场等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都由农业科技人员牵头承包,职业学校将其作为校外实验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全县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板栗、茶叶、蚕桑、菌药、高山蔬菜、银杏和网箱养鱼六大经济区。

近年我们还组织了100名职高毕业生下乡承包开发农业产业,以此带动“四荒”开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各职业学校因地制宜,挂村联户,开展技术承包,双河职高成立“农技咨询小组”,配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鹤塘村常年开展义务咨询活动,他们成立的生姜病虫研究组,定期到周围农户指导生产,使该村的生姜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所在地双河镇也成为县内外知名的生姜主产区。

据调查,当地农民仅生姜一项人均收入800元以上。

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

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

就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劳动输出的发展和需要,积极发挥职教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

一是能注重职业技术培训。

根据劳务市场要求,适时开展机械制造业,车工、钳工、电焊工、电工、电子电器、餐饮服务、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档次。

二是与人才市场对接,为职高毕业生就业找出路。

我县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把职校毕业生找好出路当作“生命工程”来抓,让学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

做到了主动“促销”,不等、不靠、不要,安置好学生就业。

三是搞好专业设置,解决“产销对路”的问题。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有条件要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同时,在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育人才时,我们既立足本县“小市场”的需要,也着眼于外省、外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市场”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走出去,把农民培养成工人,培养成商人,培养成老板。

目前,我县劳务输出人数已达11.5万人左右,他们不仅为国家、为输出地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每年还带回4至5个亿人民币的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

2020年,我们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把我县的职业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第3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

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国家教育部在xx年发布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中,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个界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实,这正是它与本科教育本质上的不同所在。

性质决定内在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我想融合这种种方面,从两个层面说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第一个层面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是如何体现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呢?

就以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学院是南方电网内唯一的电力类高校,属高等职业院校。

行业特色深深浸染于学校教育中。

学校的定位是为电力行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其专业是围绕电力行业的基本工种设置的,有电自、热动、营销、电气、输电等,课程设计上强调提升学生的行业技能,在教学上的总体特点可归结为以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

为牢牢抓住这个中心点,学院近几年来的工作分为两大项。

一是坚持开展课程改革,着力于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和标杆课程的建设。

二是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

对第一项工作,我理解的主要途径是自己的教学。

我教授的都是文科课程。

文科课程和专业课一样,都突显技能的培养。

比如应用文写作。

首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行业内部对应用文文种的需求,重点讲述的是报告、请示、计划和总结。

然后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讲理论讲得少,偏重于讲怎么做,及怎么行文的问题。

主要方法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案例,让学生去学习和评价。

为加强学生对行业的熟悉度,案例大部分来自企业内部,是特别具有实用性的例文。

对第二项工作,我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参观学习完成的。

我有机会参观了学院内部的各个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那些电力行业的机器与设备虽然完全不与我所学的专业挂钩,但我体会到了它们的专业性。

学生有这样的平台,对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将快速而有效。

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基地建设,学院所做的实际上是按照16号文中要求的推行工学结合的模式,即课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即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最终使教学整体质量获得了切实提高。

近几年学生的就业率都很高,我想,这应是学院改革与建设呈现的外在成果,其植根行业的特性可谓越来越得以彰显。

说到底,高等职业院校一大特色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是抓牢这一核心的根本手段。

16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意见极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我要说的第二个层面是以职业素质为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的虽然直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其终极目标是没变的,跟任何一所学校一样,是立德树人。

如何说技能是成才的基础,那素质便是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是支架。

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

既然是职业素质,就与素质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是与职业密切挂钩的。

这种素质教育的不同在于,按照16号文的说法,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为具体说明,仍然以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为电力行业专业课。

虽然专业课主要是传授技能的,但从事电力行业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及敬业精神等东西也渗透其间。

另一部分课程是文科课程,主要有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贵州省情、形势与政策等思想道德的基础课。

还有关于电网企业文化的讲座、宣传、活动等作为重要补充,让学生对未来将从事的行业有思想上的更深理解。

看来,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是必须要重视的,这是构建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

只是,根据行业特色,会对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所调整和补充。

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一内一外,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

16号文中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实际上很好地纳入了两个层面的东西。

作为一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教师,我一定要深刻领会16号文及其他相关文件的精神,积极融入到学院的各项改革与建设中,为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而努力。

希望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色教育能越办越好。

第三篇:

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大峪二中2020—2020年度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2020-2020学年在市教体局和职业中学招生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中职招生工作。

为有效落实中职招生任务,我校以初三毕业学生为中职招生对象。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

中职招生是难点。

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为成员的中职招生动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部门制度,适时召开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职招生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以层层签订中职招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中职生源输送任务明确落实到九年级组、学校根据初三毕业生实际,将输送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完成输送任务。

安排九年级组提前做好生源摸底工作,并对初三毕业生生源的变化、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为有效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招生服务工作。

九年级教师通过报纸、会议、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并利用暑假及中考结束的有利时机,由校领导、职业学校及九年级教师带队,组织招生老师组成中职招生宣传队,分组深入村队和农户家中面对面地做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并在本学期开学初组织九年级教师定期分批了解职中学生的去向,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之,今年我校中职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受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滞后等因素影响,中职招生工作仍存在组织生源困难、群众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对此,我校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入学生源,努力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大峪二中

2020年6月1日

第四篇: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围绕经济建设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县作为著名的将军县、库区县、贫困县。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推动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1.1395亿元,增长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亿元,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元,增长16.2%。

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临这样的大好形势,我县抢抓机遇,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和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县上下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办学20多年来,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共为社会输送了12020余名毕业生,培养培训农民工3万余人,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县委、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振兴**经济,面向“三农”,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区率先推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改革,在县内建起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在全省开办了第一个与高校联合的农业大专班,在全地区成立了第一家职业学校牵头的农民技术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农科教统筹示范县”。

98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后,我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大职教创新力度,面向“三农”,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实现了“五个一”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

一是确定了一条符合县情的职教发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场,着眼素质,学用结合,调整结构,配套发展。

二是形成了一条条快结合的职教网络,全县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为载体,初、中、高一条龙的职业学校体系。

面向青壮年劳务输出,建立起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基层党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一校多制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诚于职教事业的职教队伍,全县有职教专业教师185名,兼职教师300余人,他们爱岗敬业,在职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人师表。

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全县有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所,职业初中21所,专业涉及到农、工、商、贸、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近20个。

五是培养了一批学得好、输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劳务大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办学20多年来,我县共向社会培养输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2020余人,其中有1667人升入高校深造,7000多人被推荐到大、中城市对口就业、创业,258人担任乡(镇)村干部,1098人成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力量,380人成为农、林、蚕的中、高级技术员,450人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

2020年,我县共招新生2523人,同比净增279人,增长12.4%;在校生4496人,占整个高中阶段39.3%,每万人口中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8人。

上述数字表明,我县职教发展成为科技增长最佳结合点,经济发展的最强拉动点,富裕群众的最大希望点。

在面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我们的做法是:

一、紧扣县情办职教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山区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但人口素质低,致富缺技术,发展中的人口增长与开发效益差、发展生产力与人口素质低、产业结构单一与大量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依附在第一产业,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必须在培育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二、三产业步伐。

而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