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058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典故大全集4.docx

中华典故大全集4

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后用以指军事上的惨败和灾难。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冯浩笺注:

“此言纵未能灭我王室,而困守围城,何以免害。

”参见人事部·冤怨“长平苦”。

  【秦坑】 指秦始皇坑儒事。

唐张说《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

“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

”前蜀杜光庭《蜀王仙都醮山词》:

“凤札龙书,靡存于鲁壁;虎符龟箓,难访于秦坑。

”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相与提携,莫蹈秦坑之祸。

”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

“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

”参见人事部·冤怨“焚坑”。

  【二顷田】 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多金也。

’苏秦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且使我有雒阳负部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梁吴均《咏怀》:

“二顷且营田,三钱柳饮马。

”元萨都剌《上赵凉国公》;“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

”另参见人事部·雅逸“二顷田”。

  【求田】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曰: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

“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

“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

”参见人事部·秉性“豪气元龙”。

  【邵平田】 秦广陵人邵平,在秦亡后,种瓜长安城东之青门。

后因以“邵平田”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

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诗: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清侯方域《送练三贞吉》诗:

“贫安原宪宅,力种邵平田。

”参见植物部·草本“东陵瓜”。

  【桑田】 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

晋葛洪《神仙传·王远》:

“麻姑自说云:

‘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

“自悲生死促。

无暇待桑田。

”另参见地理部·土石“海尘”、地理部·水流“沧海”、人事部·其他“桑田变”。

  【蓝田】 县名。

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

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

汉班固《西都赋》:

“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后遂借指蓝田之玉。

唐李商隐《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

  【京兆阡】 《汉书》曰:

原涉自以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大治冢舍,周阁重门,初武帝时,京兆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阡,涉墓之,乃买地开道,立署曰南阳阡,人不肯从,谓之原氏阡。

唐王维《哭祖六自虚》: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

”参见地理部·城建“新京兆”。

  【牛眠地】 指卜葬的吉地。

典出《晋书·周访传》:

“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遇一老父,谓曰:

‘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又指一山云:

‘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

’言讫不见。

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

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元丁鹤年《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郾城》诗:

“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泰山带围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

“宋公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此言封侯,彼云拜相。

”参见九流部·杂技“卜牛眠”。

  【缩地】 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

“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

”后因谓两地相距遥远不能迅速会晤为缩地无术。

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明周履靖《锦笺记·渝盟》:

“愿得你缩地兼程,更教他闻呼疾至。

”清赵翼《中秋后晓村太守招游怀杜阁》诗:

“几同缩地幻,直过移山猛。

”参见九流部·神仙“长房术”。

  【九原】 ①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

“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

“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

“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②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礼记·檀弓下》: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

‘嗟乎!

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③泛指墓地。

唐皎然《短歌行》:

“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韦庄《感怀》诗:

“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

“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④九泉,黄泉。

《旧唐书·李嗣业传》:

“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

”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清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

“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参见人事部·病死“九原可作”。

  【傅野】 喻贤士在野。

《史记·殷本纪》:

“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

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

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

见于武丁,武丁曰:

‘是也。

’得而与之语,果圣人。

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

“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另参见人物部·帝王“武王梦”、人物部·将相“梦相”、人物部·圣贤“版筑士”、人事部·雅逸“傅岩人”、人事部·睡梦“梦高宗”。

  【麟见处】 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之地。

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唐许棠《送刘校书游东鲁》:

“如经麟见处,驻马瞰荒丘。

”参见人事部·情感“悲鳞”。

  【葛陂】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

“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

‘但骑此得到家耳。

’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唐褚载《赠道士》: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参见植物部·木本“龙竹”。

  【洲中奴长】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

‘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后遂以“洲中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之三:

“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

”参见植物部·木本“橘奴”。

 

【牛马不辨】《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陆德明《释文》:

"司马彪云:

'泾、通也。

'不辨牛马:

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

"◎喻河流水势浩大。

一清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之二:

"淙淙奔溜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不分牛"。

【斗升水】参见动物部·鳞介"涸鲋"。

◎喻急需的济助。

唐刘禹锡糙张盥赴举》:

"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

【任棠水】参见政事部·清廉"任棠水"。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后汉书·庞参传》:

"'(庞)参拜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到,先候之。

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

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日:

'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任棠水"、植物部·草本"拔薤"。

政事部·忠直"拔薤"、政事部·议政"谒任棠"。

【沧浪水】参见人事部·雅逸"沧浪"。

唐谈朝《清溪馆作》:

"何必沧浪水,庶兹烷尘襟。

"

【乘槎水】参见器用部·车船"星搓"。

唐唐彦谦《蒲津河亭》:

"烟横情望乘住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

【难为水】参见地理部·水流"海难为水"。

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

"浮海难为水,游林难为观。

"

【难收水】宋王桥《野客丛书》卷二八:

世谓"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於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

'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指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唐刘禹锡《怀妓》:

"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另参见人事部·谬误"覆水难收"。

【枕流】参见地理部·土石"漱石"。

宋陆游《幽居示客》:

"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

"

【唐浊流】参见人事部·冤怨"白马清流"。

宋刘克庄《和实之读邸报》:

"欲取汉清议,尽投唐浊流。

"

【西江】参见动物部·鳞介"涸鲋"。

◎喻无法解决问题的空头支票,或反指能解决急需的济助。

清赵翼《可型内弟自瓯宁罢官归慰赠》之四:

"赖有西江润,能嘘涸辙枯。

"

【投鞭填江】《晋书·符坚载记下》:

前秦符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代。

"坚曰: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喻兵众势大。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投鞭可填江,一扫何足论。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投鞭填江"、器用部·其他"符坚棰"。

参见武备部·军旅"投鞭填江"。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投鞭可填江,一扫何足论。

"

【沉湘】参见人事部·冤怨"屈平沉湘"。

唐郑谷《蜀江有吊》:

"折槛未为切,沉湘何足悲。

"

【枫落吴江】参见文明部·诗词"枫落句"。

清王士镇《论诗绝句》:

"枫落吴江妙入神,思君流水是天真。

"参见文明部·诗词''枫落句"。

宋陆游《夜步》:

"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

【易水】《战国策·燕策三:

荆轲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出发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瞑目,发尽上指冠。

"另参见天文部·气象"易水风"、人体部·头面"发冲冠"、文明部·歌舞"易水歌"、人物部·人杰"燕丹客"、人事部·情感"易水悲"、人事部·情感"易水别"、人事部·禀性"壮气惊寒水"。

【背水】参见武备部·其他"背河一战"。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

【铁锁横江】参见武备部·军旅"铁锁沉江"。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黄旗人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

【梗泛】《战国策·齐策三》:

"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桃梗谓土偶人曰:

'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

'土偶曰:

'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喻指漂泊无定所。

唐骆宾王《浮搓》:

"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从?

"另参见植物部·木本"桃梗"、人事部·情感"悲梗"、人事部·其他"漂梗"。

【悬河】《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云:

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

"◎指说话滔滔不绝。

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

"'笼灯踏雪夜相过,剧论悬河骇邻里。

"另参见人体部·头面"口若悬河"。

【湘川】参见人事部·情感"江娥啼竹"。

唐朱放《竹》: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

【楚江萍】参见植物部·草本"楚昭萍"。

唐杜甫《奉酬薛D十二丈判官见赠》:

"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

"

【碑沉汉水】《晋书·杜预传》:

"(杜)预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助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

'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咏世事变迁,或喻建立功业。

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

"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另参见器用部·宫室"万山碑"、人物部·将相"沉碑会"。

【濠梁】参见人事部·雅逸"观鱼"。

宋黄庭坚《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

【灞水】参见地理部·城建"溺水桥"。

唐李白《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

【五湖载越姝】参见人事部·雅逸"范蠡蠢归"。

清吴伟业《桃核船》:

"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

【鼎湖】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

◎指帝王等下葬之处。

唐杜甫《行次昭陵》: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

【沧海】参见地理部·土石"桑田"。

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

【徐福空来】参见九流部·神仙"徐巿"。

"巿",又作"福"。

唐李商隐《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

【海难为水】《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喻所见者大,则小者不足道。

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难为水"。

【鲁连蹈海】参见政事部·忠直"蹈海"。

金元好问《箕山》:

"鲁连蹈东海,夷叔采薇颜。

"

【精卫填海】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

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

【访剡溪】参见伦类部·师友"访戴"。

宋王安石《寄程给事》:

"何时得遂扁舟去,邂逅从君访剡溪。

"

【武陵溪】参见地理部·水流"桃源"。

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

【虎溪】参见九流部·宗教"虎溪相送"。

元耶律楚材《送王君王西征》:

"湛然送客河中西,乘兴何妨过虎溪。

"

【贪泉】《晋书·吴隐之传》:

吴隐之为人清廉。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日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日: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喻为人节操高尚,光明正大。

唐张枯《寄迁客》: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酌贪泉"、文明部·诗词"咏贪泉"、政事部·清廉"饮贪泉"、人事部·志趣"酌泉表洁"。

【盗泉】《水经注·诛水》:

"尸子日:

'孔子至于暮而不宿,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喻恶势力,或表示不义之物。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诗御》: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另参见器用部·饮食"不饮盗泉"、政事部·忠直"不饮盗泉水"。

【桃源】晋陶潜《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石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桃花林的尽头水源处有一山洞,洞内是另一个天地,里面的居民是避秦时乱而迁居此地的,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后用以指隐居处或仙境。

唐杜甫《不寐》:

"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

"另参见地理部·土石"武陵洞"、地理部·水流"武陵溪"、植物部·花卉"武陵花"、人事部·雅逸"避秦"。

【长风破浪】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

唐李白《行路难》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鱼吹浪】参见文明部·礼乐"鱼听曲"。

唐杜甫《城西吸泛舟》: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

【射涛】参见人物部·帝王"'射潮"。

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

"日出戈挥景,江翻弩射涛。

"

【伍员潮】参见人体部·头面"伍员抉目"。

唐元稹《相忆泪》:

"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

"

【卧冰】参见动物部·鳞介"王样鲤"。

来梅尧臣《胡夫人挽歌》:

"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

【抱冰】参见人物部·帝王"勾践"。

唐元稹《冬白尘》:

"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

【毛遂堕井】参见人事部·谬误"野人非毛遂"。

唐李白《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

【丹砂井】晋葛洪《抱朴子·仙药》:

"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

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

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

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

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数尺,此丹砂汁。

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喻水质醇美,或喻地灵人杰。

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统》:

"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井有丹砂"、九流部·医药"廖井"。

【橘井】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

苏仙公(苏耽)汉文帝时得道,"乃跪白母,曰:

'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奉养)。

即便拜辞,母子歔欷。

母日:

"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

'先生日:

'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

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

'"◎喻孝事父母,或指仙丹妙药。

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

"彬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苏耽井"、九流部·神仙"苏耽宅"、九流部·医药"橘井"。

参见地理部·水流"橘井"。

唐杜甫《入衡州》:

"橘井旧地宅,仙山引舟航。

"

【习家池】《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

"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

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日:

'此是我高阳池也。

'"◎指欢宴之处。

唐陈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另参见器用部·宫室"习氏宅"。

【凤池】《晋书·苟勖传》:

"(荀)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

及失之。

甚罔罔怅恨。

或有贺之者,团曰:

'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

唐张说《崔司业挽歌二首》之二:

"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另参见人物部·将相"凤池客"。

【汤池】参见武备部·其他"金汤固"。

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

【曲池平】参见人事部·情感"雍门哀"。

宋黄庭坚《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庭坚和》: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

"

【昆池】参见地理部·土石"劫灰"。

唐李商隐《子初全溪作》:

"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