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763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湖北省应城市巡检中学2021-2021学年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睿智(ruì)恣睢(zì)濒临(bīn)吹毛求疵(cī)

B.舐犊(shì)鄙夷(bǐ)拮据(jū)无与伦比(lún)

C.亵渎(xiè)蜷伏(quán)桑梓(zhǐ)咬文嚼字(jiáo)

D.深邃(suì)颓废(tuí)阴晦(huì)强聒不舍(guō)

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旁骛羲皇掺杂怒不可恶

B.怜悯诘难商酌孜孜不倦

C.曙光阔绰腻烦一抔黄土

D.浩瀚矫健祈祷根深蒂固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

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

B.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孝感城市特色。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做法。

二、情景默写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白居易)

(2)《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表达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他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他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

上述文段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古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①______》,选段中的“他”是②______,“他”的性格特征是:

③______,选文所表现的相关情节是④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孝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也是留守儿童大市。

2015年春季开学,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在校生总数463913人,其中留守儿童73223人,占在校(园)生总数的15.78%。

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湖北日报讯:

春季开学以来,一项“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孝感市全面实施,将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上月,孝感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意见要求,每个村、社区1年内将全部建起“留守儿童之家”,配置图书室、娱乐室、亲情视频对话室和运动场,配专兼职人员看护指导;用1年时间,在留守儿童占20%及以上的学校建“亲情对话室”。

同时,还将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

学校还必须在假期管理“空档期”,开展监护人培训、座谈、家访等活动。

材料二:

某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调查表

调查项目

调查总人数

抽烟喝酒

夜不归宿

打架斗殴

不良表现总人数

占百分比

留守儿童

500

177

74

25

276

55.2%

非留守儿童

500

39

24

15

78

15.6%

材料三:

某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同年级学习成绩调查表

调查项目

调查总数

优良数

中等数

留守儿童

120

人数

61

28

31

占百分比(%)

50.8%

23.3%

25.8%

非留守儿童

120

人数

82

28

10

占百分比(%)

68.3%

23.3%

8.3%

(1)阅读材料一,给这则内容拟一个标题。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你的两个探究结果。

(3)根据你的探究结果,提两条关注留守儿童的合理化建议。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词中利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9.试简要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节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诸葛亮》)

[注释]①仪轨:

礼仪制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诸葛亮北伐魏国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乙文是陈寿为诸葛亮写的传记。

B.甲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希望有朝一日能兴复汉室。

乙文写诸葛亮担任相国官职期间,安抚百姓,严明制度,赏罚分明。

C.“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一句说明诸葛亮凭主观好恶办事,有时对犯法之人格外开恩,有时又严厉处死。

D.从甲乙两文都可以看出诸葛亮行政干净利落,有条不紊。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开诚布公、赏罚分明,体现出一个政治家所特有的风范。

13.[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那么[甲]文中哪些做法可以体现这一点呢?

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让兰花知道

张丽钧

①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我邂逅了两个天使般的女童。

当她们纯净如叮咚山泉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她们身后的一头小象开始陶醉地随着节奏跳舞。

所有的人都被这美妙的画面征服了。

当其中一位评委表示要去她们的家——热带雨林做客时,妹妹含泪提醒他说:

“你一定要种一颗种子。

”在这个舞台上,太多人的梦想都是去某个大会堂开演唱会,只有这两个小女孩,她们的梦想却是种树,是让小象回到它绿色的家。

②节目的最后,妈妈也上台了。

她黑发如瀑,沉静内敛,浓郁的理想主义气质使她看起来光彩照人。

我眼睛一亮——这个女子,我曾在一份画报上见过!

我紧张地盯着屏幕,担心她会怆然泪下。

然而,她在笑,始终在笑。

③看到她,就想起了那个德国男人——马悠博士。

④18岁那年,马悠开始为德国一位环保领袖开车,一颗“绿巨人”的种子,就是在那时播到他的心田的。

马悠是一位“天赋籽权”主义者,他带着宝贵的研究课题来到西双版纳,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

西双版纳大片大片的人造橡胶林,在马悠博士的眼里无异于“上帝的诅咒”——在热带,物种单一就意味着灾难。

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

⑤马悠博士说,世界上有2万种兰花,西双版纳有500种。

珍奇罕见的兰花,多长在雨林的枯树上。

马悠每天都要去寻找那些从高处跌落下来的兰花,然后,把这些娇贵的植物运回实验室里培植繁衍,两年后,再一株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

这样,兰花家族就可以不断壮大。

⑥马悠在一场晚宴上对一个中国女子一见倾情,便送了她一件独特的见面礼——为她弹奏—首钢琴曲。

他俩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并且,他的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的所爱。

⑦他们种树。

⑧他们兴奋地掐算着,如果能活到120岁,就可以看到自己手植的树苗成林。

他们的—双爱女相继降生。

两个女孩赤足奔跑在森林般的庭院里,琅琅齐诵《道德经》。

她们的玩伴是小狗、小猫,以及林中的昆虫。

⑨10年的日子,在痴望绿色、勾勒绿色、培植绿色、守护绿色中迅跑而过。

然而,在追梦的路上,马悠却猝然倒下,将妻子和两个女儿撇在了雨林中。

⑩亲密战友的抽身离去,把她的心掏了个永难填满的洞。

⑪当被问及是否想退却的时候,她说:

“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

”现实中,她常面对一个个无奈。

比如,有几个年轻人,晚上回家看不清路,就不假思索地把她和马悠种的几十亩林地点着了——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拆下,当火把来烧。

⑫她与荒蛮博弈。

⑬她与愚氓博弈。

⑭沉静的她,带着两个移植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

3个人一起唱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唱的歌,做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做的事。

她们不想让兰花知道,那个常在高高的树下奋然救起坠落的兰花的人已然离去。

作为马悠的替身,她们一起在雨林里小心翼翼看护着他那个来不及做完的梦。

⑮我想,当枯树上跌落的兰花不再有人爱怜地捧起,那么,人类的跌落,必将成为一件被所有残余物种额手称庆的事。

(《读者》2012年第8期,略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请你说说题目“不让兰花知道”的含义。

15.文中说:

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修复、再造热带雨林的两件事情。

16.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沉静的她,带着两个移植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

(2)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拆下,当火把来烧

17.她说:

“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读了本文,马悠博士和他的妻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对他或她说一段话,表达你阅读后的感悟。

(3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

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

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

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9.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他两种记忆的类型。

20.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

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

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

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

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

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

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

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

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4日)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3.选文前三段例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24.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分析)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

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八、作文

26.作文。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书写整洁,不得抄袭和套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四五岁,正值花季。

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

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

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2)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有兼具美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赏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项注音有误,“梓”应读zǐ。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书写有误,“怒不可恶”应为“怒不可遏”。

3.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平时应多积累,选择时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词语的适用范围、搭配、色彩等方面辨析。

4.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C项有语病,成分残缺,“读名著”后面加上“的好习惯”。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1)足蒸暑土气

(2)霸业可成汉室可兴(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示例: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或: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蒸,雳。

6.①水浒传(水浒)②林冲③安分守纪、循规蹈矩④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

7.

(1)孝感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或: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孝感市全面实施)

(2)①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良表现人数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②同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总水平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

(3)示例:

①应长期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②加强学校与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③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④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⑤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标题的拟写能力。

根据语段内容明确这则消息的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提炼该段信息,明确对象是“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事件是在孝感市全面实施。

所以标题可以提炼为:

孝感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或“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孝感市全面实施)。

(2)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材料二、三,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

①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良表现人数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②同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总水平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

(3)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要切实针对材料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