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6119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x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

闽南民风民俗大观园

范甘治搜集整理

1、“母舅坐大位”风俗的由来

“天上天公,地下母舅王”。

闽南一带有这样的风俗,凡有婚丧喜庆摆宴席,要尊舅父为首席,俗话叫“母舅坐大位”。

舅父的大位是怎样坐上的,还有个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富贵人家娶媳妇,六亲五戚都来庆贺,宾客满堂,好不热闹。

婚宴开始,请客人入座时,却闹出了姑嫂争席位的纠纷。

姑说:

“娶亲人是我哥哥的儿子,内亲属我最亲,姑丈该坐大位。

”嫂说:

“娶亲人是我儿子,我娘家兄弟是母舅,该坐大位。

”姑说:

“侄儿是我哥哥的种子,我未出嫁时,有帮助养育之恩,亲戚中该尊我为大。

”嫂说:

"儿子是我生的,没有我,哪有他,这养育之恩归根结底该报答我娘家,尊我兄弟为大。

”姑嫂争得面红耳赤,都不无道理,闹得众人面面相觑,司仪和村里老大也难于分解。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个小孩,大模大样地说:

“种子只是种子,没有田地,一百年一千年也还是种子,哪得发青呀?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就请司仪把首席让给母舅。

从此以后,婚丧喜庆便有了这样的礼俗:

亲戚中尊母舅为大,姑丈次之,姨丈居三,其余则按辈论次。

学习与思考:

姑说谁坐大位?

嫂说谁该坐大位呢?

你认为呢?

2、人中进士,你拔死羊母

泉州洛阳桥北有一个乡里叫陈埭头村,这个陈埭头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溪,刚好处在洛阳江咸淡水相交的位置。

古时代海水可以直接漫到村中的内溪,村里不管哪一家人客来,随时抛网,随时都可以捞到鱼虾款待人客。

由于乡里的位置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所以这里世代都出一些文人名士,这个所在因此也在洛阳古桥周围一带有点名气。

大约是在明朝中期,那一年朝廷开科取士,各地举子纷纷上京应试,陈埭头村竟然一次有十八人上京赶考。

而与此同时,附近另一个乡里叫西头村也有人要上京赴考,不过去赴考的举子只有一个。

所以陈埭头村的人就纷纷猜测,说这次本村十八人上京,必然有人会考中,而西头村孤单一个考生,看样子功名无望,只有名落孙山了。

考试过后不久的某一日,就在陈埭头村和西头村的交叉路口,突然传来一阵锣鼓声,只见一队人马,有的执旗,有的骑马,闹闹热热向这个所在过来。

这时有一个陈埭头村的少年家刚好在山坡上喂羊,看到这个阵势,欢喜得勿晓要怎说。

他心里想,一定是本村有人考中做官了,天大的喜讯,我得赶紧去报给乡里内的人知道,人就会夸奖我消息灵通,做人精巧。

这个少年家名叫陈泗友,排行老二,因为臭头,头顶光溜溜,乡里人干脆叫他臭头泗。

臭头泗这年十八九岁,人虽然臭头,但却生就人高马大。

他阿哥陈三友因为家穷,早年父母没钱让他读书,不识半字,只好整日拿锄头柄做田,很痛苦,就下决心要叫他小弟泗友好好读书。

那知这个小弟自小爱玩不爱读,宁愿上山拾柴喂羊,也不愿去学堂读“人之初”。

有一日,他阿哥又逼他人学去读书,他干脆应说:

“甘愿不识字,给你个坏名声。

”这个泗友以为读书是读给他阿哥的。

言归正传,臭头泗想要赶紧回乡里报喜讯,可是人要走,羊不走,因此时正是下午四点多钟,天色尚早,而且母羊还未吃饱。

凡是喂两三年以上的牛或是羊,都自晓得日落以前要赶紧多吃草,半夜才不饿。

这只母羊已经养三年咯,而且又有身孕,特别能吃,平时日落之前是很少返倒去。

臭头泗要走,母羊不走,一个硬拖,一个硬赖,人和羊在山坡顶拖来揪去就像拔红铜钱。

无办法,臭头泗只好捡来一支很粗的树枝,往母羊身上乱拂。

母羊被打,只好拼性命跑,从山顶跑落山下,跳过十几丘田岸,跃过五六条水沟,总算跑到家门口。

臭头泗将羊赶人羊厩,门一关,拼命赶到乡里一棵大榕树下,大声喊:

“大家众人紧来看啊!

咱乡里有人中进士,要做大官咯。

”臭头泗一下喝,乡里大人孩子一下全跑来。

那十八位考生的家长更是欢喜,赶紧发落大炮、点心,专等报喜的官员一到,好好款待才勿失面子……哪知等来等去,等去大半日,没听见半声锣鼓响,也没看见半个人影。

这时,有一个从外面返来的乡里人说;“免空欢喜咯,本村十八人无一个考中,倒是西头村那个考生中咯…报喜的人早就报完喜回去咯。

”臭头泗听罢人发呆,村里人怪说客鸟报错喜,变弄众人空欢喜,个个气得对臭头泗指指戳戳。

臭头泗无面子,气得当晚没吃,躲进被子里。

更加惨重的是那只带身孕的母羊让臭头泗又打又赶,当夜漏胎死在羊厩里。

从此以后,“人中进士,你拔死羊母”这句俗语就传开了。

学习与思考:

你怎样理解“人中进士,你拔死羊母”这句俗语?

3、捡呀捡,捡着一个卖龙眼

古时,泉州城内有一个地方叫菜洲,也叫菜公洲,洲的一边是晋江,一边是破腹沟,四周围都是水,洲上都是龙眼林。

有一个姓林的员外,在菜洲有他的龙眼林。

这片龙眼林有偌大,别人无法算出来,只是如若有人去偷龙眼,林员外不打伊,也不送官法办,而是罚伊吃龙眼,每棵树吃十粒,让偷龙眼的贼仔吃得饱兼涨,至腹肚快要涨破时,林员外才让伊喝酱油,喝了酱油腹肚消落去,才勿涨死。

林员外有三个女儿,大的嫁给城内一个举人,举人老爷庇荫林员外的大女儿享大福,让人称夫人妈、太太。

林员外的第二女儿嫁给一个大财主,真实是门当户对,也是庇荫伊,一日除了洗面就没沾过水,三人扛四人扶,开口合口叫伊太太、奶奶林员外的这两个女婿,一个有势,一个有钱,连襟二人财势双全。

林员外很满意大千金、二千金嫁着好人家,心想小女儿一定也要给伊找一个最好最中意的上等上的女婿。

林员外要求男方的家庭得门当户对,男的个人条件得才貌双全,最好是才为子建,貌似潘安。

但像这种条件,要求十全十美,很难找着。

媒人妈想赚林员外媒人钱,差点门槛踏破,一个不成再报一个,讲得菱花成宝镜,煮熟鸡说得会啼,将泉州城内城外四城门头的适龄青年介绍了了,都没一个中意。

可怜林员外的第三千金,一年拖过一年,高不成低不就,一拖三五年。

林员外不急,三千金心里先急。

这年龙眼大生年,四五路的贩仔都来菜公洲包龙眼,有一个做大生意的安海人要将林员外的龙眼林全部包来焙龙眼干,运去苏杭卖。

这个大商家腰缠万贯,一表人才。

安海人说话和泉州城内没两样,林员外和伊谈生意,发现伊对龙眼很熟悉,懂行情,说话爽快,很快生意就成交。

林员外很满意,就招待他住在厝内,收龙眼,焙龙眼千,多赚一注加工费。

林员外从大商家带来的老家人那里听说他还未成亲,觉得真是天缘巧合,三小姐缘份到了,就求老家人去探伊老板的意思。

老家人一听,将林员外拖住说:

“员外我实告你说,真正的头家是我,伊是我请来的伙计。

”“啥,怎么你扮成家人伊扮成老板的样?

”“现时官府无力,四处贼人很多,出门很不安全,不得不以此掩人耳目。

”林员外听了,莫如一桶冷水兜头壳淋落去。

老头家说:

“这个后生家原在五里桥边卖龙眼,做人很老实,我才会临时请伊来帮忙”林员外说:

“免说了免说了,我差点看错,差点看错”林员外从此对那个假头家也就另眼看待,而对老家人特别客气起来。

到龙眼干焙了,落船运去了,林员外赚了一笔钱,他老安人却哭着来找伊说,第三女儿不见了。

林员外大吃一惊,紧派人四处寻找,四处探听,后来才知已是在安海五里桥水心亭中卖龙眼。

原来三小姐也看中来家包龙眼的这个后生家。

后生家向他实说,伊是一个卖龙眼的,没钱没势什么都没有,姻缘的事情连想也不敢想。

但是三小姐没弃嫌,也知他老爸一定不会同意,才和卖龙眼的相携出走。

林员外气得不和伊相认。

第二年龙眼小生年,林员外夫人悄悄雇一辆马车,载一车菜洲的龙眼去看女儿、女婿和外甥,老爸不认,老母要认。

两个双生的外甥仔生做圆头短嘴得人疼,得人惜。

小女儿从此也认命。

“捡呀捡,捡着一个卖龙眼”这句话就变做俗语流传落来。

学习与思考: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捡呀捡,捡着一个卖龙眼”这样的事情吗?

4、三人五目,长短脚话

旧时的婚姻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父母包办代替,媒人从中撮合。

人说媒人嘴巴是煮熟鸡说得能啼。

做媒人口能说,这边说过来,那边说过去,将男女双方说得信笃笃,晕蒙蒙,姻缘成就了后,媒人酒吃了,钱拿了,就没管你后果怎么,概不负责。

因此才有一句“做媒人没包生子”的俗语流传落来。

话说有一个官家小姐,人生得很美,十六七岁一枝花,很多人来求亲。

但是他老爸是一个做官的,凡做官的未做官时想做官,做了官想升官,升了官又想升大官。

要做官升官,得有钱有靠山,若无,尽管你满腹经纶、一手好文章,也是好琵琶挂壁上,豆豉脯勿发芽。

这个小姐他老爸孤单这个女儿,就想将她嫁给一个做大官的子弟,可攀高枝往上爬。

所以逢媒人来提亲,他老爸总是说东道西,不是嫌人没做官,就是官做得不够大,以致婚事一直是老鹞满天飞,不知姻缘歇何处。

小姐呢,看见别人红灯四轿扛出门,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没着落,腹里苦闷,嘴里不敢说,就经常自己去后花园荡秋千解心闷。

有一日,不小心跌落来,眼睛被玫瑰花刺伤,竟至一目盲。

到这时节,小姐的婚姻就不是媒人来求,反而变成得托媒人去求别人咯。

它虽是官家小姐,可惜已一目盲,变做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找着男女双方都满意的咯。

乡下有一个财主,有一儿子长得堂堂一表人才,财主从小很疼他宠他,所以很好动,胆头也很大,很爱去作弄牲畜。

有一次,他骑牛牯去玩耍,哪知牛牯四处跳四处窜,财主儿子不善骑,跌落来脚骨让牛牯踏着,粉碎性骨折。

请正骨先生来接骨,好了也就变做长短脚,行路摇摇摆摆,勿输在行船。

长大了后,财主要为他儿子成亲,可惜一脚破相,虽然有钱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找着一个满意的

做官的托的那个媒人,一日看见财主儿子骑马人城来,生得不差,五官也端正,到一家酒楼落马,却一拐一拐人酒楼吃酒媒人感到很可惜,忽然灵机一动,就耐心在酒楼门口等伊出来,骑一只驴仔跟在后面去到伊乡里,一打听,知道财主儿子还未成亲,就上门去找财主说媒。

财主一听说是官家千金要来相亲,一声就答应。

媒人说,好是好,还是得对相看一下,但到时得听我安排。

财主说“好好好”,巴不得有钱娶有势的现过门。

媒人就来找官家,说为小姐找着一主好亲成,但是双方得对相一下,若满意才好说话。

做官的心想找有钱人家也算门当户对,就答应让媒人安排

媒人拣一个好日子,叫财主儿子骑马,从官府后花园外小姐的梳妆楼下经过。

小姐在楼上看见财主儿子赛过陈三,财主儿子看见楼上的小娘子拿一块手帕,一个脸半遮半掩,赛过五娘。

其实小姐是听媒人的安排,用帕将那只瞎眼捂住,假作害羞状。

男女双方看了都向媒人点头,表示满意媒人就大声说:

“我给你们说好了,咱是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我做媒人的是没包生子的。

”财主儿子和官府千金连连点头。

于是很快就谈好,男婚女嫁,洞房花烛。

新婚之夜,小姐头罩乌巾,听见新郎官人来,偷偷掀起来看一下,才发觉原来是跛子;财主儿子将乌巾揪开,也才看见小姐是一只眼的。

但是生米已煮成饭,叫苦反悔也无用。

隔日他们派人将媒人妈叫来责问。

媒人说:

“我叫你们一个摆脚骑马,一个手巾遮面,又向你们讲明,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你们都听得清清楚楚,点头答应,还有啥话说啊?

我看你们两个有钱配有势,门当户对,拐脚娶一目,天生是一对,没我这个媒人,还不知至今是一个娶无妻、一个嫁无出哩!

学习与收获:

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5、秦阿不长进,偷提师公印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独具特色的“四南”,即南音、南戏、南少林和南建筑。

南戏在民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梨园戏的传统剧目《苏秦》,特别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并从这出戏中产生了一句泉州俗语:

“秦阿不长进,偷提师公印。

”“秦阿”指苏秦;“不长进”意思是不求进取,没有出息;“偷提”是泉州方言,意即偷拿;“师公印”是道士使用的印信,外形好似当时的官印。

这句俗语原指苏秦假不第,受到嫂嫂冷落而加诬罪名。

现在引申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窃取职位和荣誉口

东周时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苏秦,为了出人头地,求取功名,告别父母,离开家乡,到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一处叫鬼谷的地方,拜一位精通数学、兵学、游学的隐士为师,学习“游说”。

此隐士姓王名栩,自称“鬼谷子”。

当时,与苏秦同窗的还有魏国人张仪。

数年之后,鬼谷子认为苏秦、张仪的游说之术已经学成,要他们各自回家去。

苏秦回到家里,与亲人久别重逢,全家皆大欢喜。

过了数日,苏秦要出游列国,请求父母变卖家财作为费用。

母亲、嫂嫂和妻子极不赞成,认为他不靠种田、经商发家,而想以口舌得富贵并不那么容易,将来如果钱财费尽又功名无成,就悔之莫及了。

弟弟认为他既有游说之术,何不就说周王,何必远出?

苏秦就去求见周显王,说以自强之术。

显王将他留在馆舍,只因无人保举,得不到重用。

一年后,他发愤回家,变卖全部家产得黄金百镒(镒是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卜两),制黑貂裘为衣,买车马和仆从,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风俗民情,尽得天下利害的详情。

经过数年,仍旧无人赏识。

他便往西到达咸阳(今陕西咸阳市),求见秦惠文王。

秦王召见问道:

“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敝邑,有何教诲?

”苏秦说:

“大王沃野千里,奋击百万,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臣请献谋效力,并诸侯,吞周室,称帝统一天下,易如反掌岂有安坐而能成事者呢?

”秦王推辞道:

“羽翼未丰之鸟不能高飞,先生所言,孤有志未敢妄动,待数年之后,兵力稍足再议吧。

”苏秦只得退出。

他将三王五霸攻战而得天下之术,汇成一书,约十余万言,又献上秦王。

秦王虽然留下观览,却绝无用他之意

苏秦在咸阳又过了一年多,身边所带的钱财全部用尽,黑貂之裘已破旧,万般无奈,只好卖掉车马和仆从作为路费,挑着行李步行回家。

父母见他狼狈而归,大声地辱骂他不争气,没出息。

妻子正在织机上织布,看见苏秦回来了,不肯下布机相见,对他不理不睬。

苏秦感到非常饥饿,向嫂嫂求一碗饭吃,她却推辞无柴烧饭。

无可奈何,苏秦回到自己的书房,情不自禁流下悲伤的眼泪,怨叹道:

“今日我一身贫贱,妻子不认我为丈夫,嫂嫂不认我为小叔,父母不认我为儿子,全是我的罪过啊!

苏秦慢慢冷静下来,在书笼里找到姜太公《阴符》一书,忽然想起先生鬼谷子曾经说过:

“若是游说失意,只须熟读此书,自然就有进益。

”从此,苏秦便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心钻研此书,务必求得彻底理解。

有时候,他读到深夜,非常疲倦,昏昏欲睡,便拿着锥子(俗称钻子)狠狠地往自己的大腿上猛刺,鲜血向下流遍脚底。

正是苦志如此,不愁学问不成。

他将《阴符》书中的道理与列国形势综合分析,细细研究,如此一年,大有心得,遂自慰道:

“苏秦有如此学问,可以游说列国君主,岂能不出其金玉锦绣,取得相卿之位呢?

”在弟弟的资助下,他又出游列国了。

苏秦辞别父母、妻子和嫂嫂,本想再往秦国游说,但又想:

“当今一七国之中,秦国最强,可以辅成帝业,可是秦王不肯收用我。

我今日再去找他,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有什么脸面归故里呢?

”他便想出一个抗秦的计策,列国君王如果采纳这个计策,同心协力,孤立秦国,就能自立。

于是,他往东投靠赵国,先游说赵相国,不受欢迎。

他又往北游说燕国,求见燕文公,左右不为通报。

过了一年多,钱财已尽,正在忍饥挨饿,适逢燕文公出游,苏秦在路旁求见。

文公知他是苏秦,十分敬佩,召人朝请教。

苏秦说:

“依臣愚见,与赵亲善,结连列国,天下为一,协力御秦,百世之安也口”燕文公说:

“先生‘合纵’以安燕国,寡人所愿,但恐诸侯不肯相从。

”苏秦说:

“臣虽不才,愿面见赵侯,与定纵约”燕文公大喜,资助路费、车马,送他到赵国。

赵肃侯出迎燕国使节入朝,说:

“上客远来,有何见教?

”苏秦说:

“依臣愚见,可约列国君臣会于洹水(今河南安阳),安盟定誓,结为兄弟,联为唇齿。

秦攻一国,则五国共救之,如有败盟背誓者,诸侯共伐之。

秦虽强暴,岂敢以孤国与天下之众争胜负呢?

”赵肃侯说:

“寡人年少,立国不久,未闻妙计。

今日上客欲约诸侯以拒秦,寡人敢不敬从?

”遂赐苏秦佩相印,封为大夫,又以饰车百辆,黄金千镒,自璧百双,锦绣千匹,拟任“纵约长”。

赵肃侯派遣使节约齐、楚、魏、韩、燕五国之君,俱到洹水相会。

苏秦建议六国一概称王,并刑牲歃血,誓于神明,结为兄弟,患难相济。

于是六国合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又各赐黄金百锰、良马十乘。

苏秦谢恩,从此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

苏秦本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为了试试家里人对他的态度如何,便伪装不第而归。

他一进家门,父母、妻子和嫂嫂果然对待他比以前更加冷淡,令他十分寒心苏秦只好从身上取出六国相印,告知他们自己做了六国宰相。

嫂嫂看见相印,鄙视地说:

“秦阿不长进,偷提师公印。

你既如此落魄,就不要欺骗家里的人了。

”苏秦非常理解嫂嫂此时的心情,不与计较,遂将这几年在列国游说的实情说清楚。

这时,全家人的心情才从沉重转为欢喜,一齐庆贺苏秦已经获得的荣耀顺便一提,这个情节是《苏秦》这出戏的剧作家创作的,因为剧情是允许虚构的,实际情况是苏秦衣锦还乡,全家欢喜迎接。

这就是“秦阿不长进,偷提师公印”这句泉州俗语的由来。

学习与收获:

1、你知道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独具特色的“四南”是什么吗?

2、从“秦阿不长进,偷提师公印”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把这个故事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6、情好意好,水比酒香

在泉州流传的俗语中,有一部分源出于历史故事,“情好意好,水比酒香”便是其中之一,其出处是薛仁贵与救命恩人王茂生真诚交往的趣事。

它生动地说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道理。

话说唐朝建立初期,薛仁贵出生于山西省绛州府龙门县修仁村一个大员外家里。

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继承了全部家业。

他好习武,寻拜名师,访遍高手,结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后因家遭天火,一夜化为灰烬,他落得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只得身居破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百般无奈之时,他只好向叔父薛雄求助,谁料叔父竟然翻脸不认人。

他非但借不到钱粮,反而被家财万贯的叔父痛骂一顿。

真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薛仁贵由于到处碰壁,走投无路,就有了轻生的念头。

他一步步地走向山上的松树林里,把牙一咬,在一棵松树上吊了。

在紧急关头,恰巧被路过松树林的王茂生夫妇发现,他们快步上前解下绳索将他救活。

事后,王茂生夫妇得知薛仁贵的艰难处境,非常同情,耐心地安慰他,鼓励他顽强地活下去。

他们将薛仁贵带回家里,提供食宿,并在生活上接济他不久,王茂生探知附近柳员外正在大兴土木修建楼阁花园,便将薛仁贵引荐到那里做小工,以此来解决他的温饱问题。

后来,因薛仁贵相貌不凡,力大无比,得到柳小姐的垂爱。

此事虽遭柳员外反对,但薛、柳二人两厢情愿,终于结成恩爱夫妻,住在破窑里过着贫寒平静的生活

那时,远在大唐东北部的东辽高建庄王,自认为兵强马壮,便大举侵犯大唐边境,老百姓惨遭烧杀掳掠,苦不堪言。

前线告急,太宗皇帝派张士贵到山西招兵御敌。

身怀绝技的薛仁贵毅然投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跨海征东十,年,在沙场上勇猛无比,屡立战功,威名远扬,还因在海滩上救驾有功,受到皇上的恩宠。

最后,唐军彻底打败敌人,获得全胜。

唐太宗胜利班师回朝后,对征东的将士论功行赏,敕封薛仁贵一字并肩平辽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钦赐“王兄”美称,并加封柳氏为一品浩命夫人。

还特命程咬金千岁在薛仁贵的家乡龙门县,为其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平辽工府。

薛仁贵立功受封、衣锦还乡时,在全县引起很大轰动,官府、缙绅、亲戚和朋友纷纷到平辽王府送礼祝贺。

这一喜事可急坏了王茂生夫妇。

他们因家庭贫困一时拿不出贵重的礼物前去祝贺,故终日愁眉苦脸。

经过反复计议,才想到一个好主意。

王茂生从床底下取出两个空酒坛,叫妻子先将里里外外洗刷得干干净净,再满满地灌了两坛清水,然后拿红纸将两个酒坛口严严实实地封好最后,王茂生亲自去拜托塾师写礼帖:

“眷弟王茂生献美酒两坛”王茂生换上新衣服,亲自肩挑两坛美酒,带着妻子前去平辽王府送礼祝贺。

在平辽王府里,人来客往,非常热闹。

当薛仁贵见到自己思念已久的救命恩人王茂生夫妇时,心情万分激动。

一请坐敬茶后,薛仁贵立即吩咐家人前来拜见,并在王府大厅上摆宴热情款待,还特请程咬金千岁和几位好友作陪。

开宴时,薛仁贵叫手下将王茂生奉献的家乡美酒拿来畅饮,并兴致勃勃地对宾客说:

“这美酒我得痛痛快快地先品尝一大碗,算是向恩兄深表谢意!

”王茂生一听,立即感到大事不好了,心里很不自在,急忙站起来阻拦道:

“什么?

唉!

我家里很穷,这酒实在太薄了,大兄弟还是不喝为好!

”薛仁贵二话没说,就用双手捧起大酒坛,满满地倒了一大碗,随手拿起来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完,还连声称赞:

“好酒!

好酒!

家乡的美酒真香呀!

”紧接着又给宴席上的所有宾客每人都倒满一大碗,盛情地敬请诸位宾客一饮而尽。

这时,王茂生再也坐不住了,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大声说:

“在诸位面前,我得实话实说,酒坛里装的全是水,大家千万不能喝呀!

”薛仁贵听后,毫不在意,爽朗地说:

“情好意好,水比酒香;情意不好,龙肝凤髓难吞落喉,诸位说是不是呢?

”众人觉得极有道理,便异口同声地说“情好意好,水比酒香,真是千真万确!

”说完,大家哈哈大笑,开怀痛饮。

自那以后,“情好意好,水比酒香”便成为一句俗语,在民间传开了。

泉州的先民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这句俗语便随之在泉州扎根,并一直流传至今。

学习与收获:

说一说你和好朋友之间令人难忘的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7、孝子感动天

“孝子感动天”这句俗语也许有很多人听说过,在泉州也有一句与其寓意相似的俗语“孝子感动虎”,说明孝子的至诚至孝感动了凶恶的老虎,足见孝道之巨大威力。

唐朝时,南安丰州北门外桃源村,是多姓氏分散杂居之地。

在莲花峰下,有姓周和姓徐的两家是邻居,世代相处交情深厚说来也巧、周家只生个单丁,徐家只生个独女。

这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长大后,他们一起拾柴和放牛,互相关心,形影不离。

双方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便成全其美事。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两家的香火都必须有男丁来继承,婚后就要“双头顾”,生下的长子姓周,次子姓徐。

世间的事不是都那么称心如意。

虽然他俩婚后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但是多年未育,直到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男孩。

估计以后不会再生育了,因而在为孩子命名时,顾及两家香火的延续,便以父姓为姓,以母姓为名,取名周徐。

小周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并得知自己姓名的由来,就发自内心更加尊敬和孝顺长辈。

他听从教诲,不淘气,不顶嘴,手脚勤快,经常帮助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得到长辈的夸奖。

周徐十六岁时,看到山上坑田里有嫩绿的水草和小鱼、小虾及蝌蚪,这些都是鸭子的天然饲料,就说服父母让他饲养一群鸭子。

几个月后,成百只鸭子长大了,生下的鸭蛋卖钱增加家庭收人,鸭肉可供长辈滋补身体,一举两得。

由于周徐事事对长辈尽心尽孝,实在令人感动,所以在南安一带算是个出名的孝子。

周徐成年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因为年老体弱,都相继去世了。

过了几年,父亲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此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过日子,更加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这惟一的亲人。

那年头,清源山至九日山一带闹“虎害”。

太阳还未下山,猛虎就出来咬猪伤人,闹得人心惶惶,谈虎色变。

大家天未黑就关门闭户,不敢外出,惟恐发生意外。

一天下午,周徐赶着鸭子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母亲倒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病情十分严重。

他询问了几句后,立即跑出门去请医生来为母亲治病老中医诊治后开了一剂药方,要求周徐火速到县内(丰州街)买中药,如果延误时间,他的母亲就会有生命危险。

此刻,已是黄昏,周徐二话没说就冲出家门,迈开大步飞快地在山边赶路。

突然,周徐发现山路前面蹲着一只老虎拦住去路,周徐十分害怕,但是买药救母心切,便急中生智向老虎作揖,镇定自若地向老虎求情,说:

“老虎啊老虎!

请你不要伤害我,因为母亲重病在床,我急需去县内买药为母亲治病待母亲病好以后,我再来这里由你处治,绝不食言!

”老虎似乎被周徐的孝心所感动,闪到路旁迈步走开了。

周徐拔腿就跑,赶紧去买中药。

由于及时地对症下药,他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不久,周徐正在山上坑田放鸭时,突然看到那只老虎向他慢慢走来。

他主动地迎上去,态度诚恳地对老虎说:

“老虎啊!

我母亲的病已经医好了。

现在,我坚守信用,你要吃我就请便吧!

”老虎听了,似乎再次被周徐的孝顺和守信所感动,不忍心吃他,摇摇头又走开了。

周徐知道老虎懂得人性,就把它当成朋友看待了。

有一天,周徐发现那老虎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地向他走来,料想是找不到食物饿得发慌,立即走到鸭群中抓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鸭子,三步并成两步地送到老虎的嘴边。

老虎因为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