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91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docx

新版北京市朝阳区语文目标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二下选修2选修3选修4

选修二

专题一

1、诗词四首

1、B装载(zài)纤细(xiān) 横(hèng)祸 

2、B  竞争  意气风发  苍茫     虎踞龙盘  牢骚 天翻地覆

3、B  沽名钓誉,贬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4、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5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

6 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7 D

8一个“莽”字,起笔意象万千,雄浑壮阔,既形象地写出了昆仑山的赫赫气象、磅礴声势,

又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昆仑山性格的鲁莽,为下文的“罪”埋下伏笔。

(分析“阅”等亦可,只要言之成理。

9  C  

10  C 

11略 例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风物长宜放眼量”等句。

               2.改造我们的学习

1、 C   2、D     3、D

4、D(A.成分残缺、意义不明确。

应在“进入”后加上“……的阶段”之类的词语,其次“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这一句缺少主语。

B.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C.成分缺漏或结构混乱。

“包括”后面应加上“在内”,改为“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在内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 

5、D(“改进”针对技术而言;“改善”针对环境而言;“履行”与义务、职责相连;“实行”一般指政策;“启动”指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

6、A

7、C

8、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20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将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学习的迫切性。

第四部分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

9、本节共分四层.第1句为第一层,是分论点,概括指出党的二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第2句为二层,概括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丰富;第3句至第6句为第三层,概叙党探索救国之路取得的成绩;第7句为第四层,小结这一部分,肯定党的成绩。

10“日益”是一天比一天的意思。

若去掉这个词,则第一句的意思就只是一个肯定的判断,不能表现发展的过程。

11、“肤浅”是从认识的深度评价;“贫乏”是从认识的广度去评价.它们的反义词是“深刻”“丰富”。

12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13A    14D     15略

 

 

3.反对党八股(节选)

1.C    2.D(躁—燥 泱—殃  振—赈 意—义  揉—糅)    3.D 

4.B(A“实施……”宾语残缺;C.语序不当,“往往”应放在“选择职业”后面;D.搭配不当,“培养”应改为“培育”)

5.A (年轻:

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年青,年龄局限在青年人,只能作定语。

经心:

指留心,当心,在意,常作谓语;精心:

注重用心用力,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乱用:

指无条理、无秩序地胡乱地用;滥用:

指无限制地用)

 6.D

7.B

8.①互相对骂②动手对打③中途退出比赛④佯装跌倒放弃比赛⑤嗤笑落后者

9.“不耻最后”的人才是中国人的脊梁。

  

10.略

4.共产党的工作作风

1.C(惩chéng 肄yì 款识zhì 曲qū)

2.A(毙—毖  井—阱  诫—戒  冕—勉)

3.B

4.B (A句式杂糅;C“调动共鸣”搭配不当;D“可以”和“堪”重复)

5.B

6.首先以闻一多、朱自清两个典型人物为例,论证中国人具有不屈精神。

又通过批驳韩愈颂伯夷,和闻、朱对比,阐明了中国人的骨气是一种民族大义。

7.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

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8.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智慧更为重要。

9.略

 

专题一综合练习

1、B(A.踞jù.C.宜yí D津jīn)

2、D(谬种 滥调  寥廓  装腔作势)          

3.C

4.A(B“将”表示未然,“了”则表示已然,前后矛;C后半句主语残缺;D“中英联合研究小组发表了……报告,被列入……”搭配不当,或者说下半句主语残缺。

5.C(众矢之的:

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与“受到追捧”的语境不合。

6.①C(“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②(依照原诗的两句,分两个层次来作答,从更多的层次作答而言之成理亦可;意思符合即可)。

答案示例之一:

这一联诗人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上句巧写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

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示例之二:

诗人由思乡而如梦,由梦醒而更思乡,再由子规啼鸣而愁上加愁,层层深入,互相映衬:

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种清冷、凄凉、愁惨的氛围,令人触目伤怀。

③(解释出能归而不归之意,结合下句作具体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归”是回去之意。

虽故乡迢迢万里,但诗人假如要回去,便能够回去;能归而不归,是诗人自己不回去。

从下句暗用五湖的典故来看,“归”还含有归隐之意。

诗人漂泊异乡,仕途坎坷,这里的“归”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7、①C(东风“浩荡”“强劲”错。

“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② ⑴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⑵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③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符合诗意即可)

8.BC

9.尺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像墙一样,阻碍人们的交流。

10.决定“尺度”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个性。

个性不同,由此产生的标准(尺度)也不同。

维特根思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异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个性独特,人生目标与众不同。

11、B

12.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13.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14.略

专题二

5.侍坐

1、B(A毋wú  C冉rǎn  D喟kuì)  

2.

(1)A因为(B认为; C用、做;  D就,连词,表顺承)

(2)B方圆、纵横(A方形;C正道,指是非准则;  D正、才、刚)

(3)D或者(A如果; B好像; C至于)

(4)D给予,给(A赞成;  B结交、亲附; C和,同)

(5)A你(BCD词尾)

3.C (A希——稀  B莫——暮  D与——欤)  

4.B.

5.D小,小事。

(章甫:

戴礼帽,名词用作动词。

 风:

名词作动词,吹风。

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6.D(①②动词,治理;③了解,④同“智”)

7.B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句为宾语前置句

8.C(“足民”使人民富足)

9.子路:

直率、卤莽——哂之;冉有:

谦虚——叹之 ;

公西华:

更谦虚——惜之;曾皙:

洒脱——与之 

10.言之成理即可。

11.略。

6.齐桓晋文之事

1.C  褊小(biǎn)  庖厨(páo)   孝悌(tì)

2.D然:

是的

3.D固:

本来(A道:

述说、谈论;道路。

 B爱:

吝啬;喜爱。

C明:

视力,高明) 

4.C取消句子独立性  

5.C (枝同“肢”,愬同“诉”;刑同“型”,涂同“途”;盖同“盍”,罔同“网”)

6.C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A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甘的食物;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物

B服,使动用法,使……臣服;朝,使动用法,使……朝见;

D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7.A状语后置

8.D状语后置(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9.B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10.①“王道”的讨论;     ②以羊易牛;

③(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推恩 

④霸道;     ⑤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11.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

   其次,以“挟太山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理成章,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为齐宣王指明了方向。

12.略

 

 

7.孔孟

1.D(估量liáng 经筵yán 逾矩jǔ)

2.D(无济于事  饿殍满地  礼尚往来  克己复礼    融会贯通)     

3.B(A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B推波助澜: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C.一孔之见: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

D.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B(A.根据句意可知,本句不存在转折关系,应将句中“虽然”改为“不仅”,并去掉“但是”;C.“造成……发生,结构混乱,可去掉“发生”;D.前后不照应,应将“既关注自然,又关心人”改为“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

5.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

“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参考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

“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

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

“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

(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

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

(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

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 

6.A凡事紧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注民生、忧国忧民)

B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人都能做圣贤)

C对“礼”非常重视(攻击管仲)(反对厚葬)(见南子)(回拜阳货)

D没有完全失望,提倡“克己复礼”,满腔热忱。

E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不拘于“礼”。

提出平等思想。

富有感情,犹任直觉。

7.提示:

《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

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8.略。

8.浅谈《论语》

1.D  付梓(zǐ )编纂(zuǎn)牌坊(fāng)着笔(zhuó)混(hùn)

2.D 注脚 怨天尤人   障蔽  古籍  辩证

3.A(B含贬义味道,只截取自己需要或合乎自己意思的一两句,而不顾全文愿意。

C举重若轻:

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

应换为“无足轻重”。

D敲门砖:

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达到目的后即丢弃。

)      

4.C.(A主语残缺。

 B“学生的培养”语序不当,造成搭配不当,应为“培养的学生”。

D.宾语残缺,应为“建立形成……体系”)

5.A (“确立”较“建立”的肯定程度更强烈;“剥落”较“脱落”与各自的结合物结合程度更紧密;“贯注”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灌注”强调空间上的充实性。

6.D

7.断句: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

“何好?

”对曰:

“好长剑.”子曰:

“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

“学岂有益哉。

”子曰:

“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有为?

”子曰: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拜曰:

“敬受命。

” 

【参考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

“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

“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

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

“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

”孔子说:

“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朋友的缺点,品德就容易有缺失。

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

接受教导认真多问,还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

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

“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

“真是受益良多。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参考译文】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身说:

“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

“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所以要了解是非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8.①孔子说:

“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②孔子说:

“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③孔子说:

“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9.略

 

 

专题二综合练习

1、C (濒bīn 喑yīn 祛 qū 横 hènɡ)   

2、B(A浏览 情理难容  C筹划  蓬头垢面 D沉湎  伶牙俐齿) 

3.D(①失察:

在所负的督察责任上有疏失;失查:

缺少检查。

②乃至:

甚至;以致: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③决不:

一定不;绝不:

绝对不)

4、C(A换汤不换药: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B从长计议:

指不急于做出决定,慢慢商量解决。

D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 

5、A《论语》是语录体。

6.A.(B项成分残缺,应在“学杂费”后加“政策”;将“高度”与“充分”位置对调,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C项中“娴熟”与“舞姿”搭配不当。

D项中“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7.B

8.C(这里的“辞”是“解释”“解说”的意思)

9.A两个“莫”字都是不定代词,“没有谁”。

(B项第一个“之”字是代词,在这里指晏子,可译为“你”;后一个是助词,“的”。

C项第一个“若”字是连词,表假设,“如果”;后一个是代词,“你”。

D项第一个“则”字是连词,“就”;后一个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10.B“以尊其身”,尊,使动,来使你的身份尊贵。

11.B(①“为通君赐”明确表明是为了传播君主的赏赐;⑤⑥则是传播君主赏赐的具体行为。

其他三项:

②是古之贤君“过之”的;③后面就有“此臣之罪也”,不是“彰君之赐”;④表现的是晏子的俭朴)

12.D(原文没有“夺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语义过重)

附:

文言译文

齐景公饮酒,陈桓子陪着,远远看见晏子来了,就告诉景公说:

“请罚晏子饮酒。

”景公说:

“这是什么缘故呢?

”陈桓子回答说:

“晏子穿着黑布衣服,披着糜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这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啊。

”景公说:

“是啊。

”酌酒的人就捧着酒杯送到晏子面前,说:

“君王命令罚你饮酒。

”晏子说:

“是什么缘故呢?

”陈桓子说:

“君王赐给你高官来使你的身份尊贵,赏赐你很多钱财来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没有比你高的,俸禄没有比你多的,现在你穿着黑布衣,披着糜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你这是隐瞒了君王的赏赐,所以罚你喝酒。

”晏子离开座位(向景公请示)说:

“您是让我喝了酒然后再解释呢?

还是让我先解释然后喝酒呢?

”景公说:

“先解释再喝酒。

”晏子说:

“您赐给高官来使我身分显贵,我却不敢为了显贵而接受官职,而是为奉行您的命令;您赏赐很多钱财来使我家富足,我却不敢为了富足而接受这么多钱财,只是为了传布您的赏赐。

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对待那些遇到事情担任职务,却不能胜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

国君的内臣,臣子的父兄,如有离散在山乡野外的,这是臣子的罪过;国君的外臣,臣子的属下,如有流亡在四方的,这是臣子的罪过;兵器不够充足,战车没有修理,这是臣子的罪过。

至于乘着不大好的车子驾着劣马来朝见国君,不是臣子的罪过啊!

况且,我用您的赏赐,使我父亲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使我母亲的亲族没有不丰衣足食的,使我妻子的亲族没有挨冻受饿的,国中那些未做官的读书人等待我的钱然后才能烧饭的有数百家:

像这样子,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呢?

还是显扬了您的赏赐呢?

”景公说:

“好!

替我罚陈桓子喝酒。

13.借代,反问。

14.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5.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16.

(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7.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

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18.略      19、略

专题三

9.《庄子寓言四则》

1.C(A履,动词,踩; B中:

符合、合乎;  D分:

区别、分辨 

2.C(A天理:

自然的肌理结构。

B东面:

面向东。

D固然:

本来的样子,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3.D(A盖通盍。

  B善通缮,擦拭。

  C辩通辨。

4.C     5.C    6.C     7.C     

8.A“因其固然”:

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9.战国庄周 33 道家 老庄 无为而治

10.第一段对解牛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一系列的动作“砉然向然”“騞然”的声响生动的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第三段通过“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庖丁十九年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对比,突出庖丁技艺之高。

11.庖丁也曾经做过良庖、族庖,他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2.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寻求解脱就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13.略

《五蠹》

★基础·积累

1.略

2.①兴起、出现  ②水道、沟渠   ③学习古法    ④希望

⑤ 研究      ⑥ 馈赠    ⑦ 暴戾、残暴      ⑧ 丰年            

⑨轻视        ⑩ 盾;斧

3.①“王”,名词用作动词,做王,统治。

②“大水”,名词性短语活用为动词,发大水。

③“美”,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美。

  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⑤“泽”,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

 

⑥“多”,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多,即称赞的意思。

⑦“重”,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重,看重。

⑧“山”、“谷”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

⑨“食”,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

⑩“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4.A判断句。

其他三句为被动句。

5.A.丈夫   古义:

男子   今义:

女子的配偶

B.走     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C.地方  古义:

区域方圆  今义:

地点、地方

D.所以  古义:

用来      今义:

因果关系连词

6.B之:

“这”;A代词,他;C助词,取独;D助词,的。

7.C“以”:

因为。

A连词,来;B介词,用;D介词,按照。

8.C(A“因为之备”因,依,按照;为,介词;备,采取措施。

B“多”,赞美。

D“去”,距离)

9.战国、荀卿、《韩非子》       10.C.      11.略

11.察传

1.C“节”:

关键

2.A“则”:

就。

(B“而”:

于是,就;表假设,如果。

C“者”:

代词,……的人;助词,无意。

D“是”:

表判断;对,正确)

3.C表被动          4.C代词,其他都是动词。

5.C⑴与⑵都是介词,用;⑶与⑷都是连词,来,用来。

6.D被动(其余为状语后置)

7.C“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8.《吕氏春秋》,战国,杂家

9.B.

10.一:

传播者有意为之,混淆视听;其二,言词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              

11.略

12.非攻

1.略

2.①否定,认为不对 ②使人受损失   ③偷盗    ④假使

⑤罪行     ⑥类推       ⑦实在      ⑧倍          

3.D  (A.兹——滋   B.扡——拖  C.辩——辨)

4.B连词,表目的(其余三句和例句——因为)

5.《墨子》、翟、战国、鲁、墨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