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1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docx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超全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清晨》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

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 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 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 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晚风》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

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

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

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 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雨花石》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雨花石 》 。

3、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

  1、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电子琴 。

  2、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听《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

  设问:

《闪闪红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

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 发声练习  师弹奏《红星歌》前四小节,要求:

声音要统一、气息要流畅、口型要正确。

并通过添加前倚音的练习来引出前倚音的知识点:

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将发声与歌曲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训练中的枯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教学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今年的10月1日刚好是我国成立62周年的日子。

你们去过的地方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哪儿?

你们去过南京雨花台吗?

(显示雨花台图片)在南京建立了烈士雨花台,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请猜猜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师:

这些美丽的雨花石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在老师少年时代有一部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剧情记录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剧中主题歌的歌词朴实而形象。

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在赞美雨花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

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一心为公、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  今天,雨花石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雨花石》。

(二)感受歌曲  1、边听歌曲边赏析图片(战争场景、南京雨花台以及雨花石),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

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

(抒情优美的、深情的,旋律纯朴、委婉)  2、出示歌谱,让学生看谱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并分析歌曲(主要内容)。

  ①提问:

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 )  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

  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 ,好吗?

”(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 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6、教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之后请学生评评唱得怎么样(强调吐字与情绪)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深沉思念的情感去抒发少年儿童那种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以更好的表现歌曲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

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9、跟伴奏,进行表演唱,教师指挥。

10、师生互动:

歌曲接龙   两遍师生交替演唱不同乐句(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我怎样长大》

教材分析:

本歌曲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

由吴天忍作词,徐景新作曲。

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

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使得歌曲在优美的同时富有动感,学唱时引导学生回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指挥图式是这节课我将考虑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在音乐实践中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的协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我怎样长大》,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教学具准备:

钢琴  课件  录音机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本课主题是足迹,看看在身后留下了什么?

本节课的目标是--(出示,齐读)要想达到目标,得大家自学,大家有信心吗?

请打开课本。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感受吧!

 一.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1.歌曲中我的愿望是什么

2.你喜欢吗?

二.先学(第一次) 自学前四乐句,视唱曲谱,感知节奏

三.后教(第一次)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注意口型的正确

四.出示自学指导2   要想学好这首歌,我们首先要学好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齐读节奏。

 练习节奏型三次  学生自己练习三分钟

五.先学(第二次)   出示节奏普,学生打节奏,并检测学生自学效果,;齐打节奏,在抽查两组学生来演奏。

六.后教(第二次)   突出节奏中的疑难问题,,单独练习三次,乐句中练习三次。

 1.按节奏朗诵歌词 2.齐读表现,教师点评 3.请三组,每组各三名经行抽查。

七.出示自学指导3    请同学们自学歌曲副歌部分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旋律练习完整准确流畅准确的演唱歌曲。

八.先学(第三次)   两行一组练习乐曲

九.后交(第三次)   纠正错误的音准

十.当堂训练   1.学生伴奏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   2.学生分为四大组,一边唱一边听辨,两次后交换。

   3.分小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边唱边表演 2)选择乐器伴奏 3)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创编,并且进行表演,师生点评。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丰收的节日》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

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

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

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

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苹果丰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苹果丰收》,感受朝鲜歌曲的风格,指导学生表达歌曲喜悦的心情。

  2、通过学唱《苹果丰收》二声部,提高合唱表演能力,并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

 教学难点:

自学第一乐段及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合唱时注意两个声部的均衡统一,不能以强压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谁能说说看一年四季有什么样的特点?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生: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空气非常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夏季有两个月的假期,可以游泳,吃冷饮.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很开心.

  冬季有美丽的雪景还有中国最大的节日:

春节.

  师:

好,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看几副图片,猜一猜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季节?

  师:

放课件(四副图片:

大枣、葡萄、麦子、苹果)

  生:

秋季.

  二、分析歌曲

  1、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来到一个果园里,看看这个果园里是什么丰收了?

  放<<苹果丰收>>歌曲,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

  师:

请大家一起回答问题.

  生:

苹果、稻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丰收的歌曲<<苹果丰收>>.

  a、出示课件(苹果丰收的字样).

  b、播放歌曲同时介绍这首歌曲是朝鲜电影<<金刚山的姑娘>>的插曲.

  c、听完后提问对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人们在欢天喜地的庆丰收.节奏很欢快,很活泼,表现出人们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3、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次复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中有什么样的变化?

(在听这遍的时候老师要做适当的提示,在出现二声部的地方给出暗示.)

  生:

出现了二声部,把歌曲分成了两大乐段,并且第一乐段为齐唱,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

  三、学唱歌曲

  1、首先来学习第一乐段的齐唱部分.

  a、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第一乐段的齐唱,是一字一音,而且四句话节奏相同,只在最后一句话上稍有变化,在歌词上做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因此在唱这段的时候要唱的非常流畅,带着一种欢快的感情去演唱.

  b、先听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再跟老师学唱第一乐段.

  c、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姐.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学唱一个乐句,规定时间两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在竞赛中,凡跟不上速度唱错的为败者.从竞争中激发相信学习的积极性.

  2、第二乐段的学习

  a、首先把全班分为高、低声部两部分.教师先分别师范两个声部的曲调.

  b、高低声部分别来演唱,要求音唱准并熟练曲调.

  c、教师分别弹高低声部,学生演唱相反的声部能与老师的琴声和成.

  d、两个声部合唱,教师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3、两个乐段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为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两“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4、按歌曲的原速度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5、配上伴奏来演唱,完整地表现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四、拓展

  1、出示课件了解有关朝鲜,韩国的风土人情及有关知识(了解朝鲜、韩国的国旗、国花及其他情况)。

  2、展示朝鲜男女民族服饰。

  3、介绍朝鲜长鼓,最后给学生观看朝鲜长鼓舞片段。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去进行初步的自学歌曲了,当然这也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的,而并不是完全自学。

所以本节课我先是让学生进行反复听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区别,让他们知道这首歌是一字音,而且速度比较快,所以必须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情感。

但在学生进行学唱时,我让学生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是为了后快做铺垫。

总体来说整堂课学生还是学的比较开心的,恰当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让学生来当当小老师,促进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

“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难点:

改编歌曲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第二课时:

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

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

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 

5.小结:

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

“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难点:

改编歌曲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第二课时:

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

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三 课 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

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故乡的小路》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

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

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

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

学生说出两种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的?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在一开始先用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

例如:

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让学生通过拍手这一简单的动作,领会变拍子歌曲的特点。

首先,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

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

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

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集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

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节拍特点,做出不同的规定动作。

而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变拍子节奏的把握做铺垫。

通过以上的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这种教学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

并且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

4、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刚才大家的练习做的非常好,老师现在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听力。

请听老师弹奏的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同。

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通过老师范唱和教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利用节奏拍手传递游戏的形式,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

另外,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